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資本論
擴展閱讀
簡單看股票盤 2025-07-11 09:45:39
股票價格與均線 2025-07-11 09:42:32

資本論

發布時間: 2021-06-28 12:55:43

A. 資本論的意義

《資本論》是認識當代社會歷史的重要方法論

「每當人類社會發生重大危機或重大轉折的關鍵時刻,馬克思往往就會『出場』。只要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存在,揭示其神秘性和規律的《資本論》就不可能『退場』。《資本論》沒有過時,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與當代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政治經濟學會會長程恩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全球化時代,當代資本主義是經過修正和轉換的。」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聶錦芳提出,「正視時代變遷所導致的差別,關注《資本論》當代闡釋力的嬗變,重估《資本論》的當代價值,是當下思想學術界的一項重要任務。」

作為「大寫的邏輯」的《資本論》,它將哲學與經濟學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是「把辯證方法應用於政治經濟學的第一次嘗試」。在《資本論》中,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高度統一的,從而使得歷史和邏輯的展開在理論上得以自洽。程恩富表示,在認識當代世界的現實和發展變化層面,迄今還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夠超越《資本論》,能夠提供更加科學的邏輯框架及具有全球意義的分析工具。

B. 什麼是資本論

《資本論》,是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資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系歸結為生產關系,將生產關系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

C. 《資本論》的主要內容。核心是講的什麼

《資本論》第一卷是研究資本的生產過程,這是暫時撇開流通過程和分配過程來研究資本的生產過程,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問題。

《資本論》第二卷是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這是在資本生產過程的基礎上來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是資本的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實現問題。

《資本論》第三卷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研究資本的各種具體形式(如商業資本、生息資本等)和剩餘價值的各種具體形式(如商業利潤、利息、地租等),這是資本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分配過程的統一,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

《資本論》第四卷是系統地分析批判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說,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學說史。

《資本論》的核心理論——剩餘價值學說,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也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

《資本論》的主要歷史意義及貢獻

《資本論》以深沉犀利的筆觸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普遍規律,對資本主義及其辯護士進行了嚴厲的指控,是具有鮮明的黨性的著作。馬克思的思想武裝了全體工人階級,並在政治經濟學上完成了一個偉大的革命。

全書所涉及的有關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都反映著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和階級斗爭學說。因此,《資本論》也是一部天才的哲學著作,同時,以其對英國社會經濟歷史的高度概括又可稱得上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

D. 資本論的出處及寫作背景

《資本論》是德國思想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

寫作背景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社會的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下的固有矛盾愈發明顯地暴露出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他們之間的斗爭日益尖銳,呈現復雜化的趨勢。

馬克思認為,隨著經濟危機而來的可能是革命,在這之前要用科學理論武裝工人階級。因此,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現在發狂似地通宵總結我的經濟學研究,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問題搞清楚。」

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20年如一日,每天堅持到英國博物館去看書,查閱資料,被圖書館員稱為最勤奮的讀者。

內容簡介:

《資本論》全書共三卷,以剩餘價值為中心,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

第一卷通過對直接生產過程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的一般基礎(商品經濟)、剩餘價值的秘密、資本的本質、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的歷史趨勢,因而從根本的層次上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中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問題,並且有始有終、首尾呼應,具有邏輯和歷史的相對完整性。

第二卷考察的是廣義的資本流通過程;即除了直接生產過程外,把交換過程加進來了。這一卷主要分析單個資本的再生產(資本的循環和周轉)和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揭示資本主義的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的運行過程。

第三卷講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分別研究了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具體形式。這一卷講述的內容達到了資本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分配過程的高度統一,分析了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

E. 《資本論》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關系的,而生產關系是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環節的關系的總和。《資本論》正是系統地分析資本主義的全部生產關系,而且這種分析是辯證的,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到整體,由本質到現象。

《資本論》第一卷重點研究資本主義直接生產過程中的關系,揭示資本主義剝削關系的一般本質。《資本論》第二卷分析作為生產和交換的統一的廣義的資本流通過程,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剝削關系在流通中的表現。

《資本論》第三卷分析了作為生產、流通、分配的統一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進一步重點揭示了接近社會表面的分配領域的資本主義剝削關系。至於資本主義的消費關系,一、二、三卷都作了有關的分析。



(5)資本論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在馬克思主義以前,已經有了政治經濟學,不過那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把「國民財富」作為研究對象,只講物與物的關系,不講人與人的特殊社會關系,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看成自古有之,永恆存在的東西。

馬克思通過創作《資本論》,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根本革命,為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資本論》明確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為研究對象,並以唯物辯證法作指導,運用科學抽象法進行研究,從而第一次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F. 什麼是資本論

《資本論》,是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資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系歸結為生產關系,將生產關系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 《資本論》的研究對象: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
具體來說就是17c-19c英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發展歷程
《資本論》的研究目的: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
《資本論》的研究方法:實證方法和規范分析(規范分析是建立在實證和認識的基礎上的)
《資本論》的研究結論:三個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資本主義經濟關系體現為階級關系
資產階級通過資本的手段剝削了勞動階級
資本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才能運作

G. 資本論是什麼

《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一部經典巨著,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凝聚著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漢堡正式出版,其餘各卷在馬克思1883年逝世以後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H. 資本論的主要內容是講什麼的

《資本論》全書共三卷,以剩餘價值為中心,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

第一卷研究了資本的生產過程,分析了剩餘價值的生產問題。第二卷在資本生產過程的基礎上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分析了剩餘價值的實現問題。第三卷講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分別研究了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具體形式。

(8)資本論擴展閱讀

《資本論》明確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為研究對象,並以唯物辯證法作指導,運用科學抽象法進行研究,從而第一次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資本論》在批判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分析了勞動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從而為政治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習近平《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