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東師范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怎樣啊
去偶就是華東師范大學的,很好的專業 前景也很好 當然難度是很大的 。畢竟我們學校的地理學是北大的地理學是國家唯一的兩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校長俞立中也是地理學的
Ⅱ 華東師大現校長詳細資料
俞立中,男,1949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畢業,教授。2003年1月起任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
1949年9月14日生於上海。上海市西中學六八屆高中畢業生,1969年7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赴黑龍江省長水河農場務農。1978年9月考入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1982年7月本科畢業,獲理學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從事博士和博士後研究,1989年3月獲得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1990年5月回國,聘為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1994年 8月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地理系副主任、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科研處長、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院長、校長助理。1997年5月至2003年1月任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2003年2月任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社會兼職:
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專家;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中國地層委員會委員;地貌與第四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地理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化學地理與環境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專家,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十五」規劃工作咨詢專家,上海市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災害防禦協會常務理事;《地理學報(英文版)》、《海洋與湖沼》、《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地球科學進展》和《湖泊科學》雜志編委。
學術成果: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專業方向:自然地理學,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磁學、環境與環境演變研究、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等。作為我國環境磁學研究的開拓者,在國內外相關領域有較大的影響。1990年以來,主持參加了「潮灘重金屬污染的磁診斷方法與機理研究」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濱岸環境監測和管理研究」等國際合作項目6項,「蘇州河底泥污染特徵、三維空間分布及其水質影響研究」等省(部)級科研項目13項。具有廣泛的國際合作聯系,曾20餘次赴英、日、美、加、香港合作研究和講學。「長江三角洲環境演變研究」和「長江三角洲風暴沉積與環境研究」分別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二等獎,「蘇州河沿岸資源環境結構與污染底泥三維空間分布研究」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近十多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18篇為SCI收錄,被引用次數已達120餘次。
代表論著:
1. A multivariate mixing model for identifying sediment source from magnetic measurements. Quaternary Research. 32, 1989.
2.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magnetic measurements on sediment core from Kunming Basin,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 3, 1990.
3. Quantitative sediment source ascription using magnetic measurement in a reservoir-catchment system near Nijar, S.E. Spai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18, 1993.
4. Pala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rock magnetic measurements on sediment cores from Taihu Lake in Yangtze Delta, East China. The Quaternary Research. 33, 1994.
5.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variations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astern Irish Sea. Sedimentology. 41, 1994.
6.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tidal flat sediments in the Shanghai region of the Yangtze (Changjiang) Estuary, P.R.China. Environmental Ecation and Information. 17, 1998.
7.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sediment source identification by using magnetic diagnosis mod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999.
8. Iron rection in tidal flat sediment indicated by magnetic measurement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999.
9. Soft sediment in Taihu Lake and its palaeo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Japanese History. 81, 1999.
10. Diagenesis of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China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66, 2001.
11. China』s Yangtze Estuary: I. Geomorphic influence in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Geomorphology. 41, 2001.
12. GIS技術在洪湖環境演變研究中的應用。湖泊科學,1993,5(4)。
13. 利用磁信息研究潮灘重金屬污染的探討。環境科學進展,1993,1(5)。
14. 太湖沉積物的磁性特徵及其環境意義。湖泊科學,1995,7(2)。
15. 環境磁學在城市污染研究中的應用。上海環境科學,1999,18(4)。
Ⅲ 九八年上師大校長是誰
楊德廣。
歷任校長
上海師范專科學校
陳琳瑚(兼)1954.09-1956.07
劉芳1956.07
上海第一師范學院 廖世承1956.07-1958.07
上海第二師范學院 陳琳瑚(兼)1956.07-1958.07
上海師范學院
廖世承1958.07-「文革」
王樂三1978.08-1983.12
朱鴻鶚1983.12-1984.10
上海師范大學
朱鴻鶚1984.10-1986.06
王邦佐1988.07-1996.06
楊德廣1996.06-2003.01
俞立中2003.01-2006.01
李進2006.01-2011.06
張民選2011.06-2014.06
朱自強2014.06-
Ⅳ 華東師范大學的校長是誰
俞立中,男,1949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畢業,教授。2003年1月起任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
1949年9月14日生於上海。上海市西中學六八屆高中畢業生,1969年7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赴黑龍江省長水河農場務農。1978年9月考入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1982年7月本科畢業,獲理學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從事博士和博士後研究,1989年3月獲得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1990年5月回國,聘為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1994年 8月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地理系副主任、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科研處長、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院長、校長助理。1997年5月至2003年1月任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2003年2月任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社會兼職:
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專家;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中國地層委員會委員;地貌與第四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地理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化學地理與環境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專家,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十五」規劃工作咨詢專家,上海市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災害防禦協會常務理事;《地理學報(英文版)》、《海洋與湖沼》、《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地球科學進展》和《湖泊科學》雜志編委。
學術成果: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專業方向:自然地理學,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磁學、環境與環境演變研究、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等。作為我國環境磁學研究的開拓者,在國內外相關領域有較大的影響。1990年以來,主持參加了「潮灘重金屬污染的磁診斷方法與機理研究」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濱岸環境監測和管理研究」等國際合作項目6項,「蘇州河底泥污染特徵、三維空間分布及其水質影響研究」等省(部)級科研項目13項。具有廣泛的國際合作聯系,曾20餘次赴英、日、美、加、香港合作研究和講學。「長江三角洲環境演變研究」和「長江三角洲風暴沉積與環境研究」分別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二等獎,「蘇州河沿岸資源環境結構與污染底泥三維空間分布研究」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近十多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18篇為SCI收錄,被引用次數已達120餘次。
Ⅳ 華東師范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華東師范大學在1951年成立,不僅歷史悠久,還為國家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人才,這些名人在各個領域中為國家的發展做著貢獻。
首先介紹的是周有光,他被人們譽為「漢語拼音之父」,是國內著名的語言學家,期間參與文字改革的相關會議,並參與漢語拼音的編著與制定。他一生參與編著、翻譯多部書籍,其中包括《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和《漢語拼音詞彙》。
最後介紹的這位是著名主持人董卿。她是2002屆碩士研究生,在中央電視台連續主持多年春節晚會,並同時主持多項欄目,其中《朗讀者》和《我要上春晚》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她的主持功底非常扎實,絕對稱得上是非常優秀的主持人,並且在舞台上展現出的高情商和高智商讓人非常佩服。
Ⅵ 2009年華東師院校長是誰
王建磐,1997年2月起任華東師范大學校長。
Ⅶ 上海師范大學歷史名人
上海師范大學(英文: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縮寫:SHNU,簡稱:上海師大、上師大),是一所位於中國上海市的公立綜合性大學,屬三所市重點大學之一。目前該校在上海共有4個校區,分別位於徐匯區、奉賢區、嘉定區以及虹口區。
上海師范大學源於1954年創辦的上海師范專科學校,後經國務院批准,在該校基礎上分別成立了上海第一師范學院和上海第二師范學院。1958年,兩院合並,成立上海師范學院。院長由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任命的第一師院院長、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再度出任。時任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的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為上海師范學院親筆題寫了校名。1984年,由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師范學院正式更名為上海師范大學。
校友
李源潮,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畢業於原上海師范大學)
王滬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畢業於原上海師范大學)
崔天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畢業於原上海師范大學)
李君如,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2008年3月任11屆全國政協常委。(1972年畢業於原上海師范大學政史系)
唐振琪,外交部辦公廳主任、駐希臘大使,1966年8月畢業於上海師范學院外語系。
馮國勤,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常務副市長、上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第三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師范大學80級校長班學員。
郁雨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97—1999年在上海師范大學兒童文學碩士專業學習。
殷健靈,現任上海作家協會理事,《新民晚報》主任編輯,曾獲獲第四屆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首屆《兒童文學》青年金作家稱號,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99—2001年在上海師范大學兒童文學碩士專業學習。
彭懿,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專職研究員,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著有《西方現代幻想文學論》、《圖畫書:閱讀與經典》、夏殼殼系列小說等。2005—2008年在上海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專業學習。
梅子涵,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兒童文學創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出版文學著作數百部,代表作品《女兒的故事》。
俞天白,著名小說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褚君浩,中國科學院院士,畢業於上海師范學院物理系62級。
陳白樺,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福利會少年宮主任。
龔如心,亞洲女首富、慈善家、企業家,前香港華懋集團主席。曾在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就讀一個學期,後因病輟學。
胡敏,著名教育專家、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兼校長、留英學者。曾任國際關系學院英語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原新東方總裁兼校長。
唐盛昌,上海中學校長,上海市教育功臣
劉京海,閘北八中校長、中學特級校長、教心學科特級教師,2003年9月10日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功臣",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嵐清、黃菊、陳至立等的褒獎和肯定。
張建中,香港城市大學前數學系系主任(1996-2002)、教授。師從「馮.諾依曼獎」獲得者,國際著名的運籌學家A. Charnes。於2007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現為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和理工學部教授。
吳兆芬,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
任仲倫,上影集團黨委書記、總裁,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
鈕衛平,上海東方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周艾鈞,網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深交所上市公司。
舒榕斌,上海外高橋集團公司總經理。
馬春雷,中共上海嘉定區委書記,1989年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政法系。
林乃華,中共上海金山區教育局黨委書記。
祝學軍,中共上海普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吳永祥,山陽中學特級老師,得到國家教委、國家藝教委、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協的領導,以及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學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方傑,奧普控股集團(香港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杭州僑商協會會長。
謝月恆,張江生物醫葯基地開發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張長東,上海武警總隊副政委,大校警銜。
吳毅衛,上海市北印刷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黨總支書記。
葉佩玉,全國模範教師、上海市教育功臣。
王志剛,中國中學校長工作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高中教管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首屆普教名校長培養基地主持人,曹楊二中校長。
史維澄,紮根邊疆教育事業。
劉湘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理事,中國新疆電視台高級編輯、著名紀錄片導演。
陸純,上海美麗園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傑人,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
宋振東,上海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育青,奉賢中學教育科研室副主任,04年全國「師德先進個人」、上海市首屆「師德標兵」,06年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07年上海市「勞動模範」,首批國家級、市級骨幹教師,上海市「特級教師」。
徐文華,上海新黃浦酒店公寓總經理。
仇忠海,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特級校長。
喬世偉,上海市首批特級校長,上世紀九十年代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4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同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張庭,台灣著名影星,代表作《夜光神杯》,2011年6月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
Ⅷ 華東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博導有哪些
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指導教師名單
人文地理學
寧越敏 曾 剛 徐長樂 汪宇明 吳永興 穀人旭 丁金宏
杜德斌 林 拓 魏也華(兼職) 徐 偉(兼職)
郁鴻勝(兼職)
其他相關完整提供給樓主,資源環境學院所有博導如下:
人口學
陳映芳 吳瑞君 高向東
自然地理學
陳吉余 俞立中 陳中原 束 炯 劉 敏 周雲軒 程和琴
楊世倫 張衛國 李道季 李九發 陳慶強 袁 雯
人文地理學
寧越敏 曾 剛 徐長樂 汪宇明 吳永興 穀人旭 丁金宏
杜德斌 林 拓 魏也華(兼職) 徐 偉(兼職)
郁鴻勝(兼職)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季民河 吳健平 徐建華 高 煒(兼職)
黃鴻榮(兼職) 郭華東(兼職)張 兵(兼職)
王 浩(兼職) 王 錚(兼職)
河口海岸學
丁平興 何 青 杜金洲 朱建榮 陳沈良 吳 瑩
第四紀地質學
鄭祥民 蔣 輝 殷鴻福(兼職)
環境科學
楊 凱 陳振樓
環境工程
張 經 黃民生 金相燦(兼職) 鄭炳輝(兼職)
希望對你有幫助!
個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誠實的國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縮寫,切記切記……
Ⅸ 上海有哪些高校啊
高等院校
上海擁有100多所科研機構,10萬科研人員。
(校名)
(曾用名/前身)(建校時間)(校訓)(校長)(黨委書記)(學校類型)
華東政法大學
聖約翰大學(前身) 1952年 篤行致知,明德崇法 校長長:何勤華教授
黨委書記:杜志淳教授 政法
研究教學型
復旦大學
復旦公學(曾用名)
2000年合並上海醫科大學 1905年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校長:王生洪
黨委書記:秦紹德 綜合
研究1型 211工程、985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
南洋公學(前身)
2005年合並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1896年 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校長:張傑
黨委書記:馬德秀 工科
研究1型 211工程、985工程
同濟大學
德文醫學堂(前身)
1996年合並上海城市建設學院
1996年合並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
2000年合並上海鐵道大學 1907年 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校長:裴鋼
黨委書記:周家倫 工科
研究2型 211工程、985工程
華東師范大學
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前身) 1951年 求實創造 為人師表 校長:俞立中
黨委書記:張濟順 師范
研究2型 211工程、985工程
上海大學
上海工學院(前身)
1972年合並上海機械學院後1979年分開
1994年合並上海工業大學
1994年合並上海科技大學
1994年合並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 1960年
校訓:自強不息,求實創新
校長:錢偉長
黨委書記:於信匯
研究教學型 211工程
華東理工大學
華東化工學院(曾用名) 1952年 勤奮,求實 校長:錢旭紅
黨委書記:沈偉國 工科
研究2型 211工程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學院(曾用名) 1949年 格高志遠,學貫中外 校長:曹德明
黨委書記:吳友富 政法
研究教學型
東華大學
華東紡織工學院(前身)
中國紡織大學(曾用名) 1951年 崇德博學 勵志尚實 校長:徐明稚
黨委書記:薛有義 工科
研究教學型 211工程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商科大學(前身)
國立上海商學院(曾用名)
上海財政經濟學院(曾用名)
上海財經學院(曾用名) 1917年 追求卓越、經世濟國 校長:談敏
黨委書記:馬欽榮 財經
研究教學型 211工程
上海理工大學
滬江大學(前身)
1996年合並華東工業大學
1996年合並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1999年合並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
2003年吸納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2003年吸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1906年 校長:許曉鳴
黨委書記:薛明揚 工科
研究教學型
上海海事大學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前身)
上海航務學院(曾用名)
上海海運學院(曾用名~2004年5月) 1909年 校長:於世成
黨委書記:王宏彪 工科
研究教學型
上海音樂學院
國立音樂院(前身)
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曾用名) 1927年 院長:楊立青
黨委書記:董金平 藝術
研究教學型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前身)
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曾用名)
2002年合並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
2002年合並上海市戲曲學校
2002年合並上海市舞蹈學校 1945年 院長:
黨委書記:賀壽昌 藝術
研究教學型
上海體育學院
華東體育學院(曾用名) 1952年 院長:姚頌平
黨委書記:虞麗娟 體育
研究教學型
上海水產大學
上海水產學院(曾用名) 1912年 勤樸忠實 校長:潘迎捷
黨委書記:葉駿 農業
研究教學型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師范專科學校(曾用名)
上海師范學院(曾用名)
1994年合並上海技術師范學院 1954年 厚德、博學、求是、篤行 校長:李進
黨委書記:周鴻剛 師范
研究教學型
上海中醫葯大學 1956年 校長:陳凱先
黨委書記:謝建群 醫葯
研究教學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1978年 校長:汪泓
黨委書記:曹偉武 工科
教學型
上海電力學院
上海電業學校(前身) 1951年 愛國、勤學、務實、奮進 院長:曹家麟
黨委書記:周光耀 工科
教學型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1960年 院長:王新奎
黨委書記:武克敏
名譽院長:裘劭恆 財經
教學型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2000年 院長:盧冠忠
黨委書記:祁學銀 工科
教學型
上海金融學院
上海銀行學校(前身)
上海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曾用名) 1952年 院長:儲敏偉
黨委書記:鄭沈芳 財經
教學型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曾用名) 1928年 院長:唐海燕
黨委書記:桑秀藩 財經
教學型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上海市業余工業大學(曾用名)
2001年合並上海東滬職業技術學院 1960年 校長:胡壽根
黨委書記:徐佩莉
教學型
上海電機學院
上海電器工業學校(曾用名)
上海電器製造學校(曾用名)
上海電機製造學校(曾用名)
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曾用名)
2001年合並上海機電工業職工大學
2001年合並上海市機電工業學校 1953年 明德至善、博學篤行 院長:
黨委書記:夏建國 工科
教學型
上海商學院
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前身) 1950年 院長:方名山
黨委書記:方名山 財經
教學型
上海政法學院
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曾用名) 1984年 院長:金國華
黨委書記:劉江江 政法
教學型
上海杉達大學
上海杉達學院(曾用名) 1992年 校長:袁濟
黨委書記:袁濟 教學型 民辦
上海建橋學院 2000年 院長:黃清雲
董事長:周星增 教學型 民辦
第二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全稱) 1949年 求實創新、嚴謹獻身 校長:張雁靈少將
政委:曹國慶少將 醫葯
軍事 211工程
隸屬
中國人民解放軍
總後勤部
■主要技術培訓機構及院校
上海擁有100多所專業技術培訓機構,其中包括:
中國民航上海中等專業學校
Ⅹ 俞立中的個人經歷
上海市西中學六八屆高中畢業生,1969年上山下鄉,赴黑龍江省長水河農場務農。1978年9月考入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1982年本科畢業,獲理學士學位,進入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深造並獲得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1990年回國,任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1997年任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2003年任上海師范大學校長。2006年任華東師范大學校長。2012年4月,擔任上海紐約大學第一任校長。2015年1月,在中國地理學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第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1985年至1990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從事博士和博士後研究;
1989年獲得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
1990年回國,聘為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
1994年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地理系副主任、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院長、校長助理兼科研處處長。
1997年5月至 2003年1月任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
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任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任華東師范大學校長。
2012年4月起兼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 俞立中教授具有廣泛的國際合作,曾20餘次赴英、日、美、加、香港等地講學和合作研究,多次得到英國皇家學會、英國文化委員會、日本大學校長基金、英國Leverhulme基金會的項目資助。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利用國外資金派出了20多人次的中青年教師赴國外合作研究,為本學科隊伍建設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合作經驗的中青年學術骨幹,也為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國際化背景。至今已指導畢業和在讀博士生18人、碩士生7人,英國學生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