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核潛艇相撞
擴展閱讀
浙江大酒店 2025-07-20 23:42:06

核潛艇相撞

發布時間: 2021-07-03 16:37:31

⑴ 二戰之後有多少次潛艇相撞的事故

主要都是美國和蘇聯潛艇相撞,因為冷戰時他們一直採用一艘跟蹤一艘的策略。自冷戰時代起,美國和西方國家就經常派潛艇近距離監視蘇聯的大型海上軍事演習,蘇聯和西方國家的潛艇也經常會在某些水域玩「貓捉老鼠」的追逐游戲,甚至發生相撞事件。據不完全統計,在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過去30年來進行軍事演習的海域就曾發生過11起俄羅斯(前蘇聯)潛艇與外國潛艇相撞事故,其中10起是與美國潛艇相撞。

1968年3月,在太平洋,美「鋸鮫」號核潛艇在關島附近同原蘇聯太平洋艦隊「574」號柴油機導彈潛艇相撞。美潛艇被撞傷,原蘇聯潛艇沉沒。

1968年10月,在巴倫支海,原蘇聯北方艦隊一艘核潛艇同美國潛艇相撞,原蘇聯潛艇被撞傷後駛回基地。

1969年11月,在巴倫支海,美國「小鯊魚」級核潛艇同原蘇聯北方艦隊核潛艇相撞。美潛艇反應堆區受到撞擊,差點引發戰爭。

1970年6月,在太平洋,美國「南歐鯖魚」級核潛艇在堪察加半島附近同原蘇聯太平洋艦隊核潛艇相撞,原蘇聯潛艇被撞傷後下沉,經艇員搶救後脫險。

1971年3月,美國「鱘魚」級突擊核潛艇在距原蘇聯海岸17海里處撞上原蘇聯潛艇。1974年5月,在太平洋,美國「青花魚」號核潛艇在堪察加半島阿瓦恰灣入海口附近撞上原蘇聯太平洋艦隊戰略導彈潛艇。
1974年11月,在北海,美國「詹姆斯·梅秀松」號潛艇在水下同原蘇聯潛艇相撞兩艇差點沉沒。 1992年2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北方艦隊一艘塞拉級核動力潛艇在科拉灣入海口附近同跟蹤它的美國洛杉磯級「巴通·魯日」號潛艇相撞,兩艇均受損傷。 1992年3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北方艦隊潛艇在俄領海同美國潛艇相撞,美潛艇撞傷後逃向公海。

1993年3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戰略潛艇同美國「鱘魚」級核潛艇相撞,兩艇均受損傷。 由於事屬機密,很多都是雙方秘而不宣的,具體信息很難查證。

⑵ 美俄兩國的核潛艇相撞說明什麼

1992年2月11日,美國海軍的一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在北極圈邊緣的巴侖支海域,與俄國海軍的一艘S級攻擊型核潛艇在水下相撞。

1993年3月19日,美國一艘核潛艇又在巴侖支海與俄國潛艇相撞。

以上事件,充分證明,美俄兩國的核潛艇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北極海域,相互跟蹤、監視的頻繁程度。

⑶ 凱旋號核潛艇的兩艇相撞

英法軍方證實兩國核潛艇大西洋水下相撞,在2009年2月早些時候,一艘英軍的「先鋒」號戰略導彈核潛艇與來自法國的「凱旋」號戰略導彈核潛艇在大西洋中部發生「碰撞」,給雙方潛艇都造成了「大面積」損傷,但沒有人員在本次事故中受傷。據悉,這兩條「在水下撞車」的核潛艇上都攜帶有核導彈等武器。英國海軍強調,雖然兩條核潛艇在水下發生碰撞,但沒有對艇上的核反應堆或者導彈造成任何損傷。不過,有關方面拒絕透露,這兩個龐然大物是如何在茫茫大西洋下「親密接觸」的其他細節。法國防部也透露,發生事故的核潛艇當時正在開展「例行巡邏」。由於雙方速度都很慢,因此本次碰撞造成的損失「不特別嚴重」。話雖如此,但事故發生後,英軍「先鋒」號導彈核潛艇被拖回位於蘇格蘭的基地維修,可見其受傷之重。目擊者稱,在潛艇表面存在「遭受撞擊和刮傷後產生的明顯痕跡」。法軍潛艇的「聲納罩部分」嚴重受損,但仍利用自身動力返回本土基地接受修理。今年2月6日,法國國防部曾發表聲明稱,該國海軍一艘核潛艇「近日」撞上「不明水下物體」。
根據以往慣例,英軍不會對本國的核潛艇的部署狀況進行評論,但英國媒體的「爆料」讓國防部無法隱瞞,只能承認了上述事故,但英國同樣拒絕透露本次撞擊事故發生的確切時間和地點。分析人士指出,來自兩個盟友國家的戰略導彈核潛艇水下相撞是「非常罕見」和「嚴重」的事故。這表明兩艘潛艇事發前不清楚對方的確切位置。法國媒體披露,本次事故發生前,「凱旋」號完成了一項為期70天的任務後,正在返航途中。2007年,英軍的「不懈」
號正在北冰洋與美國海軍舉行聯合演習,結果因艇上的空氣凈化系統發生爆炸而被迫提前返航,那次事故導致兩名水手死亡。
根據北約規定,其成員國應該互相通報本國海軍戰艦的「大致方位」。與此同時,戰略導彈核潛艇作為一國的最重要威懾力量,其活動范圍與具體方位屬於絕密。即便是普通潛艇,也不會貿然打開雷達系統或者向其他艦艇暴露自己的位置。同時,潛艇會以較低速度行駛,並關閉主動聲納系統,以減少自身發出的噪音,這可能是雙方發生碰撞的原因之一。
兩艘核潛艇都處於海洋中同一位置的幾率是幾百萬分之一,它們利用聲納系統發射聲波來定位。即便是來自「同一陣營」的英法兩國核潛艇尚有可能發生水下碰撞事故,未來其他國家的核潛艇之間上演「水下接吻」的可能性不能小看。一旦這些裝備有核武器的龐然大物發生泄露,後果不堪設想。幾年前,美軍的「舊金山」號攻擊核潛艇因「海圖過舊」而在關島附近撞上了海底「山嶺」,造成艇首嚴重毀壞和官兵傷亡,所幸反應堆無恙。去年,一艘俄羅斯核潛艇在試航途中發生嚴重事故,結果造成40多名官兵喪生。所有這些,都為其他潛艇大國確保核潛艇的安全敲響了警鍾。資料顯示,英軍的「先鋒」號核潛艇於1993年開始服役,艇上共有140名官兵,可攜帶射程超過一萬公里的16枚「三叉戟」戰略導彈(最多配備48枚核彈頭)。根據英軍作戰條例規定,至少有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處於「隨時能開火」的大洋巡航狀態。目前,英軍共裝備有四艘戰略導彈核潛艇。2007年,英國會撥款300億美元打造新的戰略核潛艇。
法軍的「凱旋」號核潛艇載有111名官兵和16枚戰略導彈。這種導彈每枚都配有六個核彈頭,並且射程高達1萬公里。法國海軍同樣擁有四艘戰略導彈核潛艇。上述發生事故的核潛艇用了三天時間,才從事發地點返回法國本土基地。這一細節除了說明法國潛艇受重傷外,同樣暗示撞擊地點可能位於遠離大陸的海域。本次事故發生後,一些反核武團體表示,各國的核潛艇部隊是環境的巨大威脅,一旦這些帶有核武器的「水下幽靈」發生猛烈碰撞,可能對自然環境產生災難性後果。他們甚至呼籲英軍停止派戰略核潛艇出海。此外,英國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此前也曾發生嚴重事故,這也是英國國會撥款升級核潛艇部隊的重要理由。

⑷ 英法核潛艇是怎麼相撞的有核泄漏么

據說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兩過都沒有想對方通報自己核潛艇的戰略行動!
還有就是
`雙方的潛艇隱匿技術發達
``都沒發現對方!
最後就是雙方都在執行相同的認為`一前一後
沒注意`!

⑸ 關於核潛艇相撞

不是常規潛航,戰略核潛艇出海一般不會執行低級的任務
因為其重要性和珍貴性,出海一般都是執行戰備值班
也就是海基核力量 要保證隨時有一艘可以開火

所以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幾乎都會保持最少不低與一艘
隨時在大洋秘密潛航,執行戰備值班!一旦有事,接到命令
就進行核反擊.
因為停在港口 或者維修中的戰略潛艇被發現的幾率比較大
可能會在敵方第一波核打擊時被摧毀

⑹ 英法核潛艇相撞,誰的更厲害

這題目好大還是核:法國「凱旋」號和英國「前衛」號

⑺ 國核潛艇相撞差點引發世界大戰,為什麼潛艇相撞事件

不是冤家不聚頭——聊聊潛艇撞擊

美國SS567蝦虎魚號常規潛艇

「隆頭魚」整整跟蹤了一天,終於出事。6月24日下午2時許,「隆頭魚」聲吶兵突然發現回聲-2核潛艇失蹤。那時,杜恩剛完成觀察躺床休息。突然,外面傳來劇烈的金屬撞擊聲,他被一股神秘力量扔到了床鋪角落裡。杜恩立即光著腳丫和上身跑到控制室。報告很快出來:蘇軍核潛艇撞上了「隆頭魚」潛望塔,撞裂了「隆頭魚」頂部艙蓋。海水涌進了潛望塔通道!艇長知道如果「隆頭魚」繼續待在那兒,有可能沉沒,也可能被迫浮出海面。他急忙下令「隆頭魚」下潛到水下大約300米深的地方掉頭南撤。

「隆頭魚」行駛數天後,終於抵達太平洋艦隊總部――夏威夷珍珠港。「隆頭魚」雖然晚上9時許抵達,但直到次日凌晨1時才被允許上浮水面。原來,太平洋艦隊不想讓人發現這艘核潛艇受到損害,不想暴露其絕密行動。「隆頭魚」上浮水面時,艇員們發現了蘇軍核潛艇螺旋槳撞入潛望塔的碎片。

美軍太平洋艦隊特地派出兩艘驅逐艦護在「隆頭魚」兩旁,以免引起蘇軍間諜衛星等偵察系統的注意。同時,「隆頭魚」損壞的潛望塔也包上了防水油布。美國海軍情報官對艇員們統一口徑說:「隆頭魚」撞上了冰山!要求該艇所有艇員對此次相撞事件不得對外透露任何風聲。3周後,潛望塔修好。「隆頭魚」又駛回蘇聯東大門外,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過,繼續對蘇軍潛艇活動進行監視和跟蹤。

據不完全統計,在蘇聯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過去30年來進行軍事演習的海域就曾發生過11起潛艇與外國潛艇相撞事故,其中10起是與美國潛艇相撞。

1968年3月,在太平洋,美「鋸鮫」號核潛艇在關島附近同原蘇聯太平洋艦隊「574」號柴油機導彈潛艇相撞。美潛艇被撞傷,原蘇聯潛艇沉沒。

1968年10月,在巴倫支海,原蘇聯北方艦隊一艘核潛艇同美國潛艇相撞,原蘇聯潛艇被撞傷後駛回基地。

1969年11月,在巴倫支海,美國「小鯊魚」級核潛艇同原蘇聯北方艦隊核潛艇相撞。美潛艇反應堆區受到撞擊,差點引發戰爭。

1970年6月,在太平洋,美國「南歐鯖魚」級核潛艇在堪察加半島附近同原蘇聯太平洋艦隊核潛艇相撞,原蘇聯潛艇被撞傷後下沉,經艇員搶救後脫險。

1971年3月,美國「鱘魚」級突擊核潛艇在距原蘇聯海岸17海里處撞上原蘇聯潛艇。

1974年5月,在太平洋,美國「青花魚」號核潛艇在堪察加半島阿瓦恰灣入海口附近撞上原蘇聯太平洋艦隊戰略導彈潛艇。

1974年11月,在北海,美國「詹姆斯·梅秀松」號潛艇在水下同原蘇聯潛艇相撞兩艇差點沉沒。

1992年2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北方艦隊一艘塞拉級核動力潛艇在科拉灣入海口附近同跟蹤它的美國洛杉磯級「巴通·魯日」號潛艇相撞,兩艇均受損傷。

1992年3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北方艦隊潛艇在俄領海同美國潛艇相撞,美潛艇撞傷後逃向公海。

1993年3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戰略潛艇同美國「鱘魚」級核潛艇相撞,兩艇均受損傷。

⑻ 英法兩核潛艇相撞太扯了吧

其實海里的東西比天上的東西難控制多了,在天上可以輕易地實現雙向通訊,但在海里基本不可能。
還有這次相撞的是兩艘戰略核潛艇,戰略核潛艇完成戰略核威懾的宗旨就是要在任何時候都悄無聲息的呆在水下而不被別國的攻擊型潛艇發現。如果真像官方解釋的那樣之前未發現彼此,那隻能說明兩國的潛艇性能都太好了。
但官方的解釋一般不可信。我個人感覺比較可能是兩國潛艇在水下搞對抗,就像冷戰時美俄潛艇一樣,結果不小心玩大了。如果真是這樣,除了驚訝兩國艇長的水平之「高」外,也還算正常了。

⑼ 美蘇兩國核潛艇相撞差點引發世界大戰,為什麼潛

冷戰時期,美國為了監視蘇聯,曾派潛艇長期潛伏蘇聯東大門外的太平洋。據當年參與潛伏的艇員杜恩今年4月24日在美國《卡薩格蘭德峽谷報》披露,1970年,美軍秘密潛伏的核潛艇突然與蘇聯核潛艇相撞,差點引發世界大戰。

一般來說,潛艇相撞主要原因是跟蹤引起的,冷戰時美蘇之間一直採用一艘跟蹤一艘的策略。彼此在水下玩著「貓捉老鼠」的追逐游戲,甚至發生相撞事件。據不完全統計,在蘇聯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過去30年來進行軍事演習的海域就曾發生過11起潛艇與外國潛艇相撞事故,其中10起是與美國潛艇相撞。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監視蘇聯,下令海軍派出潛艇長期潛伏蘇聯東大門外。一旦需要,美軍潛艇隨時可以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經過仔細偵察,美軍發現蘇聯在其東部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設立了大型海軍基地,經常有潛艇出沒。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認為,如果蘇聯對美國有重大軍事行動,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必出現異常。因此,太平洋艦隊應派潛艇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沿海不遠處潛伏監視。杜恩透露說,起初,美國海軍潛伏的是常規潛艇。上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研製成功世界第一艘核潛艇。太平洋艦隊開始派核潛艇在蘇聯東大門外進行長年累月的秘密活動。

1970年6月23日,「隆頭魚」剛在蘇聯東大門外水下執行秘密任務兩周,就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西部大約22公裏海域水下發現蘇軍回聲-2級新型巡航導彈核潛艇。蘇軍第一艘回聲-2級核潛艇於1962年開始建造,水下排水量為6000噸,可在20分鍾內發射8枚巡航導彈打擊美軍航母作戰群。當時,那艘新建的回聲-2級核潛艇正在水下試航,做著前後行駛、急轉彎和下潛等動作。「隆頭魚」緊跟其後,監視其一舉一動。

美國SS567蝦虎魚號常規潛艇

「隆頭魚」整整跟蹤了一天,終於出事。6月24日下午2時許,「隆頭魚」聲吶兵突然發現回聲-2核潛艇失蹤。那時,杜恩剛完成觀察躺床休息。突然,外面傳來劇烈的金屬撞擊聲,他被一股神秘力量扔到了床鋪角落裡。杜恩立即光著腳丫和上身跑到控制室。報告很快出來:蘇軍核潛艇撞上了「隆頭魚」潛望塔,撞裂了「隆頭魚」頂部艙蓋。海水涌進了潛望塔通道!艇長知道如果「隆頭魚」繼續待在那兒,有可能沉沒,也可能被迫浮出海面。他急忙下令「隆頭魚」下潛到水下大約300米深的地方掉頭南撤。

「隆頭魚」行駛數天後,終於抵達太平洋艦隊總部――夏威夷珍珠港。「隆頭魚」雖然晚上9時許抵達,但直到次日凌晨1時才被允許上浮水面。原來,太平洋艦隊不想讓人發現這艘核潛艇受到損害,不想暴露其絕密行動。「隆頭魚」上浮水面時,艇員們發現了蘇軍核潛艇螺旋槳撞入潛望塔的碎片。

美軍太平洋艦隊特地派出兩艘驅逐艦護在「隆頭魚」兩旁,以免引起蘇軍間諜衛星等偵察系統的注意。同時,「隆頭魚」損壞的潛望塔也包上了防水油布。美國海軍情報官對艇員們統一口徑說:「隆頭魚」撞上了冰山!要求該艇所有艇員對此次相撞事件不得對外透露任何風聲。3周後,潛望塔修好。「隆頭魚」又駛回蘇聯東大門外,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過,繼續對蘇軍潛艇活動進行監視和跟蹤。

據不完全統計,在蘇聯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過去30年來進行軍事演習的海域就曾發生過11起潛艇與外國潛艇相撞事故,其中10起是與美國潛艇相撞。

1968年3月,在太平洋,美「鋸鮫」號核潛艇在關島附近同原蘇聯太平洋艦隊「574」號柴油機導彈潛艇相撞。美潛艇被撞傷,原蘇聯潛艇沉沒。

1968年10月,在巴倫支海,原蘇聯北方艦隊一艘核潛艇同美國潛艇相撞,原蘇聯潛艇被撞傷後駛回基地。

1969年11月,在巴倫支海,美國「小鯊魚」級核潛艇同原蘇聯北方艦隊核潛艇相撞。美潛艇反應堆區受到撞擊,差點引發戰爭。

1970年6月,在太平洋,美國「南歐鯖魚」級核潛艇在堪察加半島附近同原蘇聯太平洋艦隊核潛艇相撞,原蘇聯潛艇被撞傷後下沉,經艇員搶救後脫險。

1971年3月,美國「鱘魚」級突擊核潛艇在距原蘇聯海岸17海里處撞上原蘇聯潛艇。

1974年5月,在太平洋,美國「青花魚」號核潛艇在堪察加半島阿瓦恰灣入海口附近撞上原蘇聯太平洋艦隊戰略導彈潛艇。

1974年11月,在北海,美國「詹姆斯·梅秀松」號潛艇在水下同原蘇聯潛艇相撞兩艇差點沉沒。

1992年2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北方艦隊一艘塞拉級核動力潛艇在科拉灣入海口附近同跟蹤它的美國洛杉磯級「巴通·魯日」號潛艇相撞,兩艇均受損傷。

1992年3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北方艦隊潛艇在俄領海同美國潛艇相撞,美潛艇撞傷後逃向公海。

1993年3月,在巴倫支海,俄羅斯戰略潛艇同美國「鱘魚」級核潛艇相撞,兩艇均受損傷。

除了兩國潛艇相撞,同國間潛艇也可能發生相撞事件,二戰時期德國實施兒狼群計劃,派出大量潛艇到各大洋伏擊商船,難免出現自家潛艇相撞現象。

⑽ 終於明白英法核潛艇相撞是怎麼回事

英法核潛艇相撞是指英國「前衛」號彈道導彈核潛艇與法國的「凱旋」號核潛艇於2009年2月3日或4日在大西洋相撞事件。當時兩艘潛艇均在水下航行,而且艇上帶著核導彈。碰撞發生時,潛艇上共有約250名乘員。 英國《太陽報》網站2月16日報道說,相撞導致「前衛」號需要由船拖回蘇格蘭的基地,船體上可見凹陷和擦痕。「凱旋」號也駛回布雷斯特港海軍基地,聲吶外殼嚴重受損。
一般情況下,艦艇可以通過聲吶裝置探測到與己方相近的其他艦只。不過,或許雙方潛艇上的反聲吶技術太過高端,以至於各自聲吶裝置均未能探測到對方。法方消息人士稱,「凱旋」號水兵聽到了「砰」的一聲巨響,潛艇的聲吶外殼幾乎被撞爛。英國海軍人員對《太陽報》說,兩艘潛艇駛入到如此近的范圍之內,這類事件發生的幾率為幾百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