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區別
1、品牌影響力,合資車一般都是外國車企提供技術,國內車企提供勞力,因此相對國產車而言,合資車在技術上更有保障,除此之外,品牌影響力的大小,還直接影響著汽車的保值率,相比之下國產車的保值率就要低很多。
2、汽車車型方面,合資車和國產車也有較大差距,就目前而言,國產車憑借著本土的優勢,更懂消費者的需求,所以在汽車空間、配置、價格等方面有著更大的優勢,簡單說就是性價比更高,但是在豪車方面,國產車就比不上寶馬、賓士、奧迪等合資品牌了。
3、三大件,國內汽車起步較晚,在汽車的核心技術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許多車企目前還不得不選擇進口。
4、用料上,國產車絕對是同價位最寬厚的,皮革、軟質資料運用比合資品牌要多許多,觀感強了不少。不過安裝工藝方面自主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常常開了3、4年後,國產車就會有很鬆懈的感覺,車里充滿了異響。
5、汽車的關鍵動力輸出就是靠發動機和變速箱來完成的,目前國內的變速箱大多數都是購買的外國先進技術進行的升級改造,所以變速箱國產車跟合資車差別不大。發動機國產車大多數是自主研發的,品質上還是可以的,有些國產車的發動機保質一百萬公里,這在合資車上是沒有的。
(1)國產車合資車擴展閱讀:
顧名思義就是由中方與國外投資方共同成立的項目。中方出資的方式:出讓土地廠房使用權、資金;國外投資方出品牌、技術、資金、人才等合資汽車就是上述情況合作情況下的產物。國外提供技術、人才、品牌等在國內組裝,但核心技術還是由國外掌握。
合資車一定貴,雖然中國科技現在很發達,但是還是比不過歐美,而且生產能力不夠。如:外國一年能生產好車100萬輛大奔,中國只能產10萬輛,肯定不夠賣,怎麼能不加價格賣。如果大奔在中國賣20萬,中國自主品牌就不能生存了。為了不讓這種事情發生的,所以要保護國產品牌啊!
合資車貴還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我國和外國汽車生產廠商建立的合作依存度很低,一般我國在學習外國汽車生產商更多的是組裝技術、企業文化、內部管理等等,但是對於我們真正需要了解的汽車發動機、變速器的核心技術往往是國外進口,賣給我國的一般都是落後10年到20年的技術。以ABS為例,70年代末歐美的汽車生產商已經在研發運用,80年代在市場上大力推廣,而我國第一款運用ABS的車型是桑塔納2000,這個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也正因此,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我們花大價錢去買這些技術或者成品,自然就造成合資車價格比較高。
參考資料:合資車-網路
⑵ 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區別在哪裡
由於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晚於國外,為了滿足我國民眾對於汽車使用的需求,合資車誕生了。那麼有著異國血統的合資車和我國本土汽車到底區別在哪裡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聊聊合資車到底是怎麼誕生的。合資車簡單說來就是由我國提供本土組裝場地,國外提供品牌,核心技術,工程人員,雙方協作的產物。從雙方合作的內容就不難看出合資車與國產車的區別。
對比完愛國人士就要不服氣了,國產車就一無是處了嗎?絕對不是!其實很多車齡在十年以上的老司機會有更深切的體會,那就是我們國產車在經歷這幾十年的發展,外觀,性能,質量都有了非常喜人的進步。國產車與合資車有差距,但是差距在逐步縮小是我們可以切身體會的。碼頭人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的國產品牌被民眾所認可。
⑶ 國產車和合資車有什麼區別
1、動力
國產車發動機和變速箱一直以來都是硬傷,無論是材料,做工,匹配,測試都不及合資車水平。主要體現就是動力弱,功率低,油耗高,換擋頓挫感強,動力銜接不均勻不連續。合資車中往往都是半個世紀以上的積累,技術先進,匹配經驗成熟,能做到排量大,油耗低,動力好,匹配舒適。
2、公司屬性不同
合資車的公司往往是外國廠商出技術,中國產商出市場。
3、配置上的不同
相同價位相同級別的國產車與合資車比較起來,內部配置更為豐富一些,而且在未來的發展上我們的國產車也完全可以在配置上下點功夫將對手完全碾壓下去。目前很多的合資品牌的低配車並沒有配置ESP,而在國內,這基本已經成為國產車的標配了。
4、價格上的不同
在比較兩個品牌的車型的時候,一定要在同價位中比較,比如10萬元以下的合資車,質量基本上很難有所保障,而且汽車操控性也不是很好。因為這裡面涉及到很多利潤,而本身價格不超過10萬元,最終只能夠在汽車成本上大做文章了。
而國產車如果在10萬元以下的車型的話,就比同等價位的合資車要好很多,質量和操控性等都有所保障。所以,但從價格上來看,在10萬到15萬這種中低檔價位中,國產車會比合資車要表現更好一些。
⑷ 合資車和國產車有什麼區別
1、品牌影響力
品牌影響力是國產車和合資車的最大差距,我們消費者都希望每一個自主品牌能夠走出國門,與全球汽車品牌競爭,可以去賺外國人的錢。如今依然有不少自主品牌還是處於抄襲這一階段,雖然短期內能夠迅速給企業帶來利益,但是長期下去會影響品牌口碑。這種行為應逐漸停止,早日形成自己的風格。
2、發動機
國內一些主流品牌都有自己當家發動機,盡管技術上跟合資有差距,但是質量和穩定性上並不會有太大問題。吉利的1.8T、奇瑞和長安的1.5T發動機,並且奇瑞的發動機還質保100萬公里。
3、雙離合變速箱
雙離合變速箱大眾是最早研發的,近幾年才剛剛流行開來,為了對抗合資,國內許多車企,包括吉利、長安、長城、廣汽等眾多車企與國外著名變速箱生產商博格華納共同研發雙離合,VV5和VV7上所搭載的就是自主研發的雙離合,就實際體驗來說,真不比大眾差多少,所以在雙離合這塊,我們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1、就質量來說,通常肯定是合資車要好於國產車的。現在的國產車,還是只做到了外形可以和外國車媲美的地步,內在方面還有些差距的,但相對於以前來說,差距越來越小了。一些比較好的國產車品牌,還是可以和合資車較量的。
2、二者最主要差在發動機,變速箱等重要技術上。操控性能上也差的多。比如本田豐田等車開10來年油耗沒什麼變化,國產車開4,5年油耗就會大大的增加。
3、如今,很多人都嘲笑國產車是各種模仿,是東抄抄西抄抄。但不得否認這也是一種進步,在模仿過程中也能獲得一些經驗。
合資車一定貴,雖然中國科技現在很發達,但是還是比不過歐美,而且生產能力不夠。如:外國一年能生產好車100萬輛大奔,中國只能產10萬輛,肯定不夠賣,怎麼能不加價格賣。如果大奔在中國賣20萬,中國自主品牌就不能生存了。為了不讓這種事情發生的,所以要保護國產品牌啊!
合資車貴還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我國和外國汽車生產廠商建立的合作依存度很低,一般我國在學習外國汽車生產商更多的是組裝技術、企業文化、內部管理等等。
但是對於我們真正需要了解的汽車發動機、變速器的核心技術往往是國外進口,賣給我國的一般都是落後10年到20年的技術。以ABS為例,70年代末歐美的汽車生產商已經在研發運用,80年代在市場上大力推廣。
而我國第一款運用ABS的車型是桑塔納2000,這個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也正因此,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我們花大價錢去買這些技術或者成品,自然就造成合資車價格比較高。
汽車分為國產汽車,合資汽車,進口汽車,合資自主汽車品牌國產車算是自主品牌、合資車就是中外合資生產的汽車,進口車就不用多說,還有一個產物是合資自主品牌的汽車,中國品牌和外國品牌在中國創立的品牌。
⑸ 國產車與合資車各自大概都能開多少年
美國人2018年對家用車的壽命統計是平均12年, 美國人擁有的國產車佔大部,其它多以豐田的幾款SUV及日產的L與斯巴盧等為主, 至於銷住美和中的車品質一樣不一樣暫不提,結論是日系車在美的壽命應集中在15年左右。美國人出行基本都是車, 一輛車一年跑上兩萬五屬普通水平, 這樣算下來剛好是30萬公里。
現在國內家用車的使用情況沒有統計, 個人粗略估計大部分車一年跑上一萬公里都是很困難的,少部分車一年能跑上2萬公里,平均下來超一萬公里的概率不大,暫且按一萬公里算. 國產車發展較晚(公款搞的一氣二氣等咱不提了),但從出租行業的情況看國產車低於30萬公里沒有聽說過, 合資車跑上百萬的同樣沒聽過,而西安的一輛比亞迪硬是跑了100萬公里後免費拉100位客人的新聞聽說過,還有吉利一款車11年跑了130萬多公里無大修的新聞. 這樣算國產車能開多少年呢? 但千萬別說30年, 不管是國產合資還是進口, 十年後車況都會變差,並不是誰的造車歷史長車就造的比別人好,材料與配件以及工藝都在迅速全球化與公開化或者花錢買技術與人才. 國產合資還是進口, 15年都是一大關, 金屬部件沒有問題,其它的非金屬部件也會老化,使用成本都會迅速上升, 這也就是有人提出的十年內換車的關鍵因素,趁車還值點錢賣給別人.
坊間流傳的國產車企的加工精度不行, 二十年前的話會是這樣,可現在許多車企使用專用的機床加工出來的精度並不低於國外車企使用精密CNC加工出來的差,只是效率上會低些而已.至於鈑金問題, 自己看看縫大小以及板板間的配合就知道了. 鈑金的問題個人特別注意了很長時間, 外資合資國產都有好有差, 區別是不同目標市場使用不同的標准. 發動機誰的可靠誰的先進, 這個看誰的投入多了, 現有熱效率40%以下的都差不多, 後期投研的產品一定會去規避早期以及現存產品的問題的, 象豐田等這樣的企業無非是在效率上更上一層樓, 因為基礎好,不需要在現有的技術上浪費時間, 為何國內企先逆向開發, 原因不需要重復了(時間效率故障率以及很多), 並不是什麼只會山寨那麼簡單, 要說山寨,國產車企和日韓車企比起來只能說是一個跟風者,日韓車企那是真的山寨鼻祖. 更有甚者講買國產車頭兩年還行, 後邊兩三年修車花費都能再買輛車,真的不知道這些人是自己經歷還是身邊事例, 無中生有這些人又是為何?現在個媒體較發達, 不負責任不講根據瞎拼爛湊的文章言論到處都是, 這類東西不看罷了,要看就看一下權威機構發布的信息, 如安全測試機構與車評以及消協等等. 但這些機構發布的並不能准確說明誰好誰壞, 僅供參考.
買家用車,性價比高的就買國產車, 對國產有心裡陰影的就買合資車, 錢多些就買進口大牌車(豪車高價車並不能代表質量穩定性就好,有錢人修多了就換了,沒幾個會計較去投訴,你見過哪個富豪的車在投訴的隊伍里),但買小眾車時要小心, 不排除個別小眾車中也有良品。沒了使用年限限制, 不管是什麼車,15年前後換車應是大部人的首選項. 買30萬的車,用上15年, 平均一年3-4萬左右的費用, 這要看個人的經濟實力了。
⑹ 國產車和合資車,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大家在購買汽車的時候,可能就在考慮是選擇國產車還是合資車,最後可能是預算多一些的人選擇合資車,預算少一些的人選擇國產車,那麼對於國產車和合資車,它們是有什麼區別呢?現在就來了解看看下吧!
總結:合資車是由國營汽車企業和國外汽車企業共同製造,也就是國外的車型在國內生產,國營汽車企業出錢,國外汽車企業出技術,而民營汽車企業,它們是沒有跟國外汽車企業合資,但是從結果來看,像吉利、哈弗、比亞迪等品牌,它們自身在國產車上實力是比上汽、一汽、北汽更強。對於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區別,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吧。
⑺ 國產車和合資車,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隨著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它們的外觀和性能在市場上也逐漸得到了認可,現在馬路上也不再是眾多的合資品牌車型了。因此,很多的消費者在買車時就會糾結到底是買國產車還是合資車呢?糾結的點主要在於同樣的價格,國產車配置齊全,合資車卻大部分都是乞丐版,合資車的三大件質量過硬,而對國產車又有質量顧慮。那麼,在買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選呢?
最後來看看品牌的效應,在過去,合資車在中國市場就是香餑餑,許多人能買上一輛合資車都感覺倍有面子,對於開國產車則嗤之以鼻。但是隨著國產車的崛起,買車有了更多的選擇,國產車裡面也有了更多的高端車,合資車的品牌效應也在慢慢變小。
總體來說,買車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預算,如果預算有限又想要豪華配置的話,那就只有國產車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如果更加在意三大件質量的話,那就只有合資車能滿足你的需求了。
⑻ 國產車與合資車有什麼區別
合資車與國產車,當然是有本質區別。
合資車的購置稅就是按進口車的標准收取的。
買的起合資車,就別考慮國產車了。
合資車是採用:進口車的生產技術加上國產的原材料和人才——製成。質量僅次於進口車,優於國產車,售價比進口車低很多。可以說是非常超值、物美價廉。
國產車採用:國內的生產技術+國產原材料+國產人才+仿製技術——製成。質量受條件限制,所以比較差,但價格低廉。每天一小修、每年一大修,實際比買進口車的費用還高
⑼ 合資車是什麼意思。和國產車有什麼區別
合資車,指國內企業與國外成熟汽車品牌合作,一般是國內企業出地、出人,國外企業出技術、設備等所製造出來的汽車。比如,上海大眾、廣汽本田、東風日產、一汽豐田等。
和和國產車有什麼區別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 外觀設計
其實國產車自主研發比較少,基本上還處在一個模仿的階段。而合資車可能基本上是結合了自身產品的優勢,在根據國內消費市場需求進行了一些改進,更加迎合這個市場,所以在外形上面,合資車還是有一些優勢的。
四、配置方面
國內國情和消費者需求來說,基本上合資車在中國市場都會有一些改進。即使基本上基本設施性能不改變,但是在一些配置方面與國外的同款車會減少一些。而國產車可能因為起步時間比較晚,可能在配置方面無法與合資車相媲美。
五、後期保養及維護
國內汽車品牌其實追求的是舒適性,比如很多中等價位的車型上,配置的東西卻是很高檔的。而在後期保養上,由於沒有合資車發展時間長,所以在流程制度上沒有合資品牌那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