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龍獅旗
擴展閱讀
過滿則虧 2025-07-30 11:54:45
泰凌醫葯股票行情 2025-07-30 11:46:46
氯鹼化工股票價格 2025-07-30 11:45:23

龍獅旗

發布時間: 2021-07-05 00:34:24

㈠ 為什麼香港不是殖民地

根據香港的有關歷史資料
英國人早在南京條約之前就在香港舉辦拍賣會,強行拍賣香港土地。
然後再南京條約還厚後面的補充條約之後,香港正式確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直到1980年代,出現地契年限(也相當於大陸的土地使用證,香港有的是30年使用權)跨越條約的范圍(當年好像九龍新界是租借99年),在香港新聞中出現「香港前途問題」一詞,英國政府當局才和中國政府談判香港問題,並最後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然後1997年香港正式回歸中國。
所以說,97年香港是殖民地,到處辦事機構前面掛的是英國國旗,還有英女王頭像,還有一面叫龍獅旗,政府機關,還有一些工作人員的帽子上掛的也是英國給香港的標記區號,上面還有獅子和皇冠的圖案,現在一些香港的郵箱也有類似的圖案(因為歷史價值問題才保留,畢竟有一定年限)。而97年7月1日正點,這些統統去掉,英國國旗降下換成中國五星紅旗,龍獅旗換成特區區旗,香港區號也換成特區標志(紫荊花)標志,英軍撤出香港,解放軍正式進駐香港。
P.S明年就是香港回歸20周年。

㈡ 認真看紀錄片《另一個香港》,你看到了什麼,從個人角度談談解決問題的辦法

看到了2019年香港發生修例風波,激進暴力犯罪行為嚴重踐踏法治和社會秩序,嚴重破壞香港繁榮穩定,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

專題片《另一個香港》通過現場實錄、香港民眾的聲音及各國專家的評論,聚焦「黑色風暴」籠罩下的香港,抽絲剝繭,一探修例風波背後的原因。



整個過程

2019年因陳同佳殺人案引發的修例風波,讓香港遭受了毀滅式打擊。為了緩和局勢,特區政府決定暫緩修例。街頭示威活動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局勢反而逐漸失控,所謂的「和平示威」變成了暴力事件。2019年6月21日起示威者先後包圍了多座政府大樓。

朝門牌扔雞蛋、肆意塗毀國徽。7月1日也就是香港回歸22周年的當天。他們涌進立法會大樓,一波一波的黑衣蒙面人用鐵箱車不斷撞擊大樓的玻璃。駐守大樓的警察,為了不激化事端,只能打著橫幅警示:「停止沖擊,否則使用武力。」

這群示威者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有人在前排充當攻擊手,有人專門負責「布防」攔截警察,還有人當通訊員,用各種社交工具和手勢傳遞警方的位置信息。他們疊高鐵柵欄推向警方防線,向警方投擲雨傘、水瓶、鐵枝等硬物,以及帶有毒性的化學粉末、腐蝕性液體。

甚至有人還企圖搶奪警員的配槍。由於警力與示威者人數懸殊,為避免踩踏造成人員傷亡,警方只好暫時撤出。示威者趁機占據了大樓。電子熒幕、投影機、天花板燈、顯示屏、警鍾閉路電視…樓里的一切物品成了他們的攻擊目標。

更有甚者,撕毀基本法,塗污區徽,舉起殖民時期的龍獅旗。他們就像是百年前的八國聯軍,見什麼破壞什麼,把現場搞得一片狼藉。沒有任何一個文明社會的國家和地區,能夠允許自己的議會,受到這樣的侵犯。在任何國家、任何地區、任何法律制度下,這都是暴力犯罪。

這些行動已經不是「和平示威」的范疇,而是極端暴力活動。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事情不斷上演。8月3日,一波蒙面黑衣人來到尖沙咀天星碼頭。他們把五星紅旗扔進大海,升起寫有「港獨」標語的旗幟。2天之後,他們再一次把國旗肆意踩踏,充滿著挑釁的意味。

侮辱自己國家的國旗,揮舞的卻是美國、英國的國旗。這種行為已經上升到侮辱民族尊嚴,徹底激怒了所有的愛國同胞。這場浩劫讓香港陷入癱瘓,交通要道、機場、地鐵等設施被堵塞、被破壞。7月21日,中環出現堵塞,大量車輛無法正常通行。

貨車司機陳師傅因為著急送貨,就下車跟黑衣人理論。爭吵了幾句之後,他瞬間被暴力分子包圍,緊接著就是一頓圍毆。就連貸款買的新車也被當場砸毀。

㈢ 香港龍獅旗是什麼是原港英政府旗嗎

沒錯,龍獅旗是港英時期使用的旗幟。

㈣ 辱華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一些不尊重中國、發布有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宣傳內容的品牌、企業、個人。

幾起由海外明星或品牌造成的「辱華」事件相繼在輿論場中再起波瀾。「辱華現象」作為一種跨文化沖突的體現,隨著互聯網的發酵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因個別人的言論,對海內外人民的深厚友誼造成傷害。當揭開辱華言論的偽裝,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則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誤解以及溝通的缺失。

辱華的原因

「辱華現象」作為跨文化沖突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全球化進程和互聯網的加速下,進入公眾的視野,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近年來,由「辱華言語」引發的輿情時有發生。以2019年義大利知名品牌杜嘉班納為例,其廣告「起筷吃飯」遭網民質疑涉不尊重、歧視中國傳統文化和醜化中國人。

隨後,其創始人在社交媒體上辱華的言語宣洩,更是引起網民的憤怒與批判。最終,以杜嘉班納品牌在中國的口碑跌落谷底收場。由此可見,無論是個人言論還是群體行為,「辱華現象」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嚴峻的。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從「辱華現象」探析跨文化沖突的深層次成因

㈤ 龍獅旗是香港殖民地的旗幟

龍獅旗或稱龍獅香港旗,是香港自治運動的代表旗幟,於2011年5月由香港網民金屬設計。該旗從香港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旗更改而來,去除了米字旗,僅使用原來面積比較小的香港盾徽,並且加上漢字「香港」,及配以象徵自由的貴族藍作為底色。

㈥ 怎麼看待香港的反水貨遊行

怎麼看待香港的反水貨遊行?

地理位置方便的香港,本就是靠對外貿易發展,且「過門即是客」不應該用此激進手段,反水貨遊行本是不提倡,有些港獨利用此機會擾亂市安,"香港人優先"前身是反動網民團體"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由酒吧調酒師招顯聰創立。

總結:對於問題要理性分析,冷靜處理,維持好秩序

㈦ 彭定康的人物言論

末代港督彭定康連日在港連番妄論香港政情。在獲得個別極端分子揮舞港英龍獅旗的歡迎後,他隨即口沫橫飛地藉機挑事,昨日甚至聲稱「如果香港人開始感到『一國兩制』正被蠶食,那將是危險的訊號。」其用心險惡挑撥生事的手段立即受到香港各界嚴辭批斥,譴責其粗暴地干預香港內務,屬有意的誤導與煽動,意圖搗亂「一國兩制」的實施。
彭定康日前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有意地為揮舞港英「龍獅旗」的極端分子護航,將這種行為解讀為「是想表達希望保證『一國兩制』在港實施直至2047年」。他又說:「如果香港人開始感到『一國兩制』正被蠶食,我認為那將是危險的訊號。」
多位政界人士批評彭定康擺明用心險惡的言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分析指出,彭定康因為約30名揮舞港英旗的極端分子,而得出「一國兩制」正在受到威脅的言論是有意誤導普通市民。他說:「只有30人左右的極端現象,就簡單粗暴地推導出所謂『一國兩制』受到蠶食,這種邏輯相信是不會被大多數港人接受的。」陳勇又指出,在港英時期,英國從來沒有給香港民主,所有的長官都是由英方直接委派,香港人無權過問。及至回歸以後,在《基本法》的逐步落實之下,香港有機會在2017年實現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反問在這個最重要的時候彭定康有何理據來就香港的事務「說三道四」。
被批罔顧事實
據中新社電,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就前港督彭定康在訪問香港期間發表的一系列言論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問到,彭定康在訪問香港期間,稱「香港情況頗佳但並非完美,過去數年民主發展甚至受到壓迫」,「英國人離開香港前可以為政改做得更多」,「香港早應有全面的民主」,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稱,香港回歸17年來,廣大市民依法所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是港英時期所無法想像的。彭定康的言論罔顧事實,顛倒黑白。他在香港政制發展的重要時期講這些話,用意何在,值得警惕。
發言人重申,堅決反對外國政府和人士插手和介入香港內部事務,奉勸有關人士切實注意自身言行 。

㈧ 香港那裡可以買到香港龍獅旗

旺角一帶很多賣錦旗的商店都有售……

㈨ 驅蝗運動的活動詳情

活動發起人梁金成於2014年2月16日召集激進人士,發動針對內地遊客的所謂「反中國自由行」示威遊行。這批激進分子不斷揮動「龍獅旗」,一邊叫喊口號和粗口,一邊沿廣東道遊行。每到一處名店便停下來,向在門口的內地遊客不斷辱罵,更指到遊客的鼻尖叫喊。
據《太陽報》報道,數十名網民於剛過去周日響應號召參與「驅蝗行動」,期間有示威者指罵中國內地遊客,事發後被多名政府高官譴責抨擊。「驅蝗行動」發起人梁金成終於「跪低」,首次向受影響商戶致歉,承認當日行動「有少少激烈」,至於是否再發起旺角第二波「驅蝗」行動則要再考慮。 環球輿情調查中心於2014年2月21日至2月24日在內地7座城市以及香港普通居民中開展了民意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八成內地受訪者和近六成香港受訪者不贊同香港少數人的「驅蝗運動」,超半數的兩地民眾認為加強民意溝通是減少摩擦的最有效方式。
本次調查所選取的7個內地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長沙、沈陽。香港調查的范圍是全香港境內的居民。截至2014年2月24日,內地共回收有效問卷1209份,香港共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內地和香港的調查對象均為15歲以上普通民眾。本次內地調查為簡單隨機抽樣,在95%的置信度下,允許抽樣誤差為2.8%。
針對個別香港人士組織所謂的「驅蝗運動」,並稱內地遊客為「蝗蟲」。內地7城市的調查顯示,78.8%受訪公眾表達了憤怒或生氣的不滿情緒。其中,「感到生氣,他們的做法有損香港形象」佔48.8%;30.0%的受訪者則表示「感到憤怒,這是一種歧視行為」。香港受訪者中,不贊成「驅蝗運動」的也佔到了59.5%,其中16.4%表示「感到憤怒,這是一種歧視行為」,43.0%表示「感到生氣,他們的做法有損香港形象」;贊同「驅蝗運動」的受訪者佔24.9%。 香港中文大學鄭赤琰教授:大部分香港人還是溫和的,不會採取極端的行為,六成香港人反對「驅蝗」反映了香港人的普遍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