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碎片化時代
碎片化時代的意思是:人們通過網路傳媒了解閱讀與以往相比數量更加巨大而內容趨向分散的信息。完整信息被各式各樣的分類分解為信息片段。信息變成了碎片化的了,這樣的時代就是信息碎片化時代。
好處:可以迅速的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完整內容被分解為詳細的義項。諸如新浪微博這種信息分享及獲取工具,在坐車、吃飯、午休、蹲坑時都可以上,不用花費太多時間與精力,能夠盡快的把信息以140個字的方式傳播給用戶,或者隨時隨地關注各種時事政治信息。
(1)碎片化時代擴展閱讀
起因:新的商業環境源於全新的社會形態,人們通過快餐式媒體理解世事,通過消費撫慰心靈,通過無所不在的娛樂釋放壓力,通過虛擬的網路建立與世界的真實聯系,來自於傳統與現代、全球與本土、虛擬與現實的種種碰撞交融,使整個商業環境的一切都變得那麼碎片化。
互聯網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但是,這也令年輕人關注公眾話題的方式轉變了。
以社交網站來說,許多年輕人不是依靠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例如媒體、學者、官員等來關注公眾話題,而是靠社交網路中的朋友,互聯網能急速激發情緒,年輕人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也會很高。這種情緒化使網路上的言論帶有一定的「虛假性"。
Ⅱ 知識碎片化時代,怎麼讀書才好
有人說:
首先,知識的產生就是碎片化的。再聰明的大腦他一時一刻也只能產生一個念頭、一個假設、一個結論,然後可能當論文就發表出來了,這就是知識真實的產生場景。你看《論語》,就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間一些碎片化的對答嘛。
還有一方面,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來看,碎片化是一個最終的結果,它一直如此。
比如說你去讀一本書,學一個學期的課,最終留下來的是啥?不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嗎?幾個動人的場景,幾個金句,幾個精闢的結論,讀完一本書能夠留下這些東西已經是上上大吉了,你沒有白讀啊,上課也是一樣。
如果學習的結果就是碎片化,那碎片化學習有什麼問題?
知識是什麼?
知識就是偶爾亮起來的一小片天空,這是我們要抓住的線索,然後據此行動。
和菜頭打了個比方,我們就像是一個戰士在海灘上伏擊正在要登陸的部隊,這個時候一顆照明彈上了天,這就是知識,片段,非常的短暫,抓住這個瞬間,咱們干什麼?有槍開槍,沒槍有彈弓打一下子,彈弓都沒有,抓把沙子也撒過去了。
立定目標,然後隨時摳動扳機,這就是我們面對知識的態度。
Ⅲ 未來的碎片化的時代是指世界格局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信息碎片化時代是指人們通過網路傳媒了解閱讀與以往相比數量更加巨大而內容趨向分散的信息,完整信息被各式各樣的分類分解為信息片段,是信息爆炸的成因與顯著體現。
Ⅳ 碎片化時代如何管理時間
每個人每天都有大量的碎片化時間,如何不浪費這些碎片化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成為時間管理最需要解決的話題。魯迅先生可謂是碎片化時間管理的前輩和高手,這位已故的前輩,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
瘦身朋友圈
信息時代,物理距離不再是人們交流的障礙。因此,我們的朋友圈不斷增大,需要聯絡的朋友越來越多。有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大學同學,有以前的同事、現在的同事、客戶、供應商,有家人、鄰居、七大姑八大姨,有坐火車、乘飛機認識的,有吃飯、購物時邂逅的。生活和工作中沒有朋友不行,蓋洛普調查發現,保持持續高效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在工作上至少有一個好朋友。
建立一段健康的友誼,可以是補充精力的豐富源泉。但過多的朋友必然會分散我們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管理本質上是精力管理。過多的朋友使得我們的身體、情感、思想和精神的能量被無情地濫用,如不能得到及時的恢復和補充,就會影響效率、激情和創造力,或者在很多地方只是蜻蜓點水,卻很少真正全身投入。
Ⅳ 碎片化時代,如何保持深度思考
時間碎片化是現下的一個趨勢,很多人可以專注地刷一個小時微博或微信,卻做不到專注看書半小時。碎片化的時間造成了碎片化的知識,碎片化的知識容易讓我們自認為懂得很多,卻思考得很膚淺。
在碎片化時代,要保持深度思考,需要自主地培養一些習慣。
Ⅵ 信息碎片化時代的表現
每天通過手機報、博客、搜索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信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我們在各個生活的間隙獲取信息,在吃飯時看一眼電視,在坐公交車時用手機上微博。信息量如此之多,我們獲取信息如此容易,乃至我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文檔超過20頁,我們就沒有耐心看完。
我們每天浮光掠影地閱讀非常多的信息。可是,除了增加一些談資外,回想起來,似乎並沒有記住多少東西。
人們在社交網站和微博上討論問題,發表看法,都是一種「輕重量的社會姿態」,這只是人們接受碎片化信息後的一個隨機反應,和一個人深思熟慮後採取的行動完全不同。
Ⅶ 碎片化時代有哪些高效的學習方法
1、帶著目的學習,制定碎片化學習計劃。有些人喜歡上班時候閱讀大量的咨詢,小班喜歡學習在線課程,看似什麼都學了,其實是漫無目的。
2、碎片化的學習需要知識有關聯度,因為人的專注力本來就有限,想要用碎片化時間,去學習沒有關聯的知識,將很難進行沒有內在聯系的東西進行重組。
3、有了學習目的,還要制定碎片化的學習計劃。比如利用午休的時間學習一個英語語法,利用晚上睡覺前的時間,回顧白天學過的內容,計劃可以將基礎的語法學完。
4、 記錄,保存碎片化的知識。把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的有價值的信息,都記錄或者收藏在手機筆記本或者app中,有便於後續我們回顧和整理知識。讀書更是這樣,可以記錄下自己的靈感與想法。
5、花一些時間把碎片化知識進行分類重組。比如把時間管理的知識都放在印象筆記的一個文件夾中,把高效學習的知識放到另一個文件夾中。再把這些知識進行分類重組。
6、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思考和復習。你完全可以利用不長不短的碎片化的時間去思考。比如可以利用晚上睡覺前的零散時間,回顧白天學到的知識。哪裡忘了就快速的復習。
Ⅷ 你如何看待碎片化時代的說法
隨著互聯網在當今時代的快速發展和廣泛的普及,人們獲取知識也變得更加的廣泛和全面。但是我們也發現知識的獲取是不是變得有些碎片化了呢?當然這是不可否認的,我們在游覽互聯網上的內容時,比較的碎片不集中,但是碎片化能增長我們的見識,擴大我們的閱讀范圍,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