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十年對比挑戰
擴展閱讀
高職與專科的區別 2025-07-27 14:26:09
紫鑫醫葯股票行情 2025-07-27 14:16:23

十年對比挑戰

發布時間: 2021-07-06 14:35:44

A. 再過十年,哪個職業會比較吃香

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職業,如人工智慧開發工程師、資料庫工程師、系統架構師等等,再過十年肯定是很吃香的職業。

雲計算可以為單位和個人提供按需的、便捷的、快速的網路訪問,讓用戶能夠共享網路、伺服器、存儲和應用。通俗點講就是單位不再需要建設機房,不再需要購買獨立伺服器和存儲,不再需要單獨建設網路環境,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和應用都可以從雲計算中購買獲得。

現在國家也在積極推動雲計算的應用,有的發達的地區已經在逐步使用雲服務。雲計算的使用大大減少了用戶對網路使用的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也增加了對網路使用的便捷性。如此優越的資源,未來前景肯定十分廣闊,與之相關的人才需求肯定也是十分巨大。

B. 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中國綜藝相比韓國綜藝究竟輸在哪

近幾十年來,韓國的文化產業極為繁榮,尤其是他們的娛樂產業,已經成為一種影響力極大的輸出模式,把許多優秀的娛樂文藝作品傳播向世界各地。除了最早興起的韓劇外,近幾年,韓國電影也飛快進步,《寄生蟲》更是榮獲了第一個外籍奧斯卡電影大獎。除了電影電視劇,韓國的綜藝節目影響力也很大,在全世界范圍都有很廣泛的受眾。

至於為什麼目前本土綜藝模仿韓綜的情況這么常見,主要還是因為節目製作方一味追求利益忽視創作,節目製作方最看重的是收視率和收益,而模仿韓綜中流行成熟的節目,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次缺乏鼓勵創作的環境也是一大原因,各大製作方除了央視有財力做原創節目,其他的地方台和網路平台,都沒有足夠強大的經費支持,如果相關部門能夠給予文化產業創作更多的支持,也許會有利於綜藝節目原創度的提升。

C. 挑戰自我是什麼意思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挑戰自我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幽香的梅花,開放於刺骨的寒風中;我們清楚,鋒利的寶劍,得之於千錘百煉之中;我們懂得,絢麗的彩虹,是懸掛在暴風雪過後的空中。這就是接受磨難,挑戰自我,追求新的高度。

所以:挑戰自我,是一種知難而進的自信;是一種卧薪嘗膽的魄力;是一種運籌帷幄的睿智;是一種驚心動魄的博取;是一種隨機應變的技巧;是一種逢高必攀的潛能;是一種大刀闊斧的展現;;一種一鳴驚人的喝彩!

海倫·凱勒說過這樣一句話:「雖然世界多苦難,但是苦難總是能戰勝的」。是的,人生的道路是如此的漫長,布滿著大的、小的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坎坷,讓你望而卻步,這時候,你是選擇繼續還是放棄呢?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人生。

(3)十年對比挑戰擴展閱讀:

挑戰自我示例:

《史記》是漢朝的司馬遷編寫的,被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是人們只驚羨他的偉大,殊不知他當初嘔心瀝血,忍受宮刑,在忍辱負重中度過了餘生,讓人油然而生出一種無言的敬意。不同的選擇創造了不同的人生價值。

戰國時期的屈原一心向公,為楚懷王做了很多事,然而楚懷王卻輕信讒言,貶其職位,放逐荒蕪之處,後自沉汩羅江而死。大丈夫以死報國,可歌可泣,可不該行將就木,一走了之,應為國家再盡些力,用生命的最後一滴血去感化天下。

D. 你覺得十年前和現在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十年前跟現在最大區別在於科技推動跟生活方式的快速變化:

一、手機網路,十年前網路還是2G,現在已經是4G跟5G的時代,網路更普及;

二、智能手機,十年前智能手機才開始,觸屏手機也是剛出來,現在手機都是觸屏更智能;

三、家電聯網,十年前家電都沒想到自己十年後也會上網了,電視當時還沒有機頂盒,一些視頻平台也只能上網看,非常費勁看個網路電視,現在機頂盒很普及,看電視節目更是不用裝天線了;

四、物聯網,十年前物聯網還是概念推動,十年後空調,冰箱,電視,自動化家電都已經上網了;

五、支付,十年前還是現金跟轉賬支付,現在掃碼支付已經是主要支付方式,連菜市場都是掃碼支付,現金在生活里已經很少使用了;

六、交通工具,十年前汽車開始普及,高端車保有量還少,現在電動汽車也都普及了,高端車普通家庭也配備了;

七、餐飲,十年前吃飯都是下樓吃,不管是餐廳還是集體食堂,都需要腿下樓,現在外賣送餐十分方便,想吃啥定啥;

八、旅遊,十年前年輕人不敢輕易放棄工作說旅行,現在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生活觀念有了很大變化;

九、醫療,十年前好多沒有攻克的醫學難題,現在已經成為過去式,醫療的發達更能提高人類健康跟生命周期;

十、綠色變化,十年前都在努力求發展,現在努力的同時還要求綠色,各方面都已經比十年前有了很大改變,藍天更藍了,空氣更好了,一切都在努力變化中;

十一、十年前自己還是職場努力奮斗的小白,十年後已經成為下海努力拚搏的小白一枚,努力吧,看看十年後自己什麼樣子,不拼搏不努力對不起十年後的自己。

十年前和現在最大的區別

E.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句話出自哪裡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句話出自非洲女作者Dambisa Moyo的一本叫做《dead aid》的書,它是書中的結束語。

原文是: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10 years ago. 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

書的中文名是《援助的死亡》,作者丹比薩·莫約,尚比亞裔經濟學家,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她曾在高盛投資銀行工作多年,長期關注非洲發展問題。



(5)十年對比挑戰擴展閱讀

在《援助的死亡》中,作者尖銳批評了過去數十年西方主導下的國際社會對非援助政策,認為這種帶有支配性、居高臨下的援助不僅對改善非洲民生狀態和推進發展進程無效,反而讓非洲深陷依賴外援的陷阱。

過去半個多世紀里,非洲國家獲得大量基礎設施和技術援助,但在減貧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收效甚微。非洲不缺增長機遇,缺的是政策引導能力;非洲也不缺先進理念,缺的是知識轉化能力。

非洲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政治制度化的發展落後於社會和經濟變革,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不足,導致國家難以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推動發展。

大部分非洲國家在第三波西方民主浪潮的推動下,急速推動體制轉變,但國家由於缺乏健全的制度設置及有效的政治權威,尚無法協調多元社會不斷增加的利益分歧並消化因改革而迅速激化的政治矛盾。

非洲需要的不是恩賜式的援助,非洲需要的是可以開發這塊大陸巨大發展潛力的平等貿易、投資與經濟合作,而與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的合作將給非洲帶來改變命運的歷史性機遇。

要想在中非之間打造「共商、共享、共建」的新型合作關系,首先就需建立一個問責和糾錯機制,引入更多利益相關方參與評估,從而避免權力尋租和違規操作。

F. 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21世紀初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期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一)發展需求勁頭足
第一,居民消費結構迅速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迅速提升的狀況。我國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商機無限,廣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無窮盡動力。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要重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強基礎產業設施建設。
第三,加速城鎮化的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2003年我國城鎮化佔40.53%,預計2010年達到47%,2020年達到55%。加速城鎮化的進程,不僅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是保持我國發展需求的勢頭一項長遠的舉措。
(二)發展基礎較好
第一,我國有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資源,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資源,並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在5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我國「十五」計劃期間完成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已初見成效。南水北調正在籌劃實施中。到目前為止,全國高速公路大體聯網,最低程度是省內聯網。
第三,科技教育基礎較好。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持續奮斗,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一支可信賴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相當龐大,已擁有保持在校學生一千多萬的共計1731所高等學校,全國普及義務教育人口達適齡兒童的98%左右,整個國家的文化科學知識素質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備發展的體制保障
以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國內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逐步接軌;政府職能正朝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轉變,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四)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
黨中央和國務院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重視保持社會穩定。一是正確對待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發展變化的種種表現,特別是群體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時發現,正確處理,有效處理;二是高度警惕來自敵對勢力的破壞、顛覆和滲透等活動,重拳出擊違法犯罪的案件,以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二、21世紀初期是中國各種矛盾的凸顯期
(一)兩個基本情況
1.我國是個經濟大國,卻不是經濟強國。以2002年為例,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127個國家中排在第73名。美國等18個國家早已完成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即第一次經濟現代化;現在美國等6個國家已經從工業社會進入知識社會的發展階段,即進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進程;其他12個國家也邁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的起步階段。
中國目前還在推進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中後期。當今中國,農業社會、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0%,相當於1870年美國、法國和德國的比重水平。
2.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因素,我國東中西部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東部經濟上升,中部西部經濟下降。這說明我國地區發展不協調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特徵,這個不協調不僅存在於經濟發展的差距,也存在於社會發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問題
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2.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佔62.3%,農村中的赤字縣佔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後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後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第二,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和解決好建立現代企業的途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第三,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十一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既有諸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制約因素;機遇和挑戰並存,從總體上看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發展。
有利條件主要是:
(1)維護和平,促進發展,謀求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當今時代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於我們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2)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我國與世界經濟的互相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有利於我們用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資金、技術、資源和全球市場。
(3) 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有利於我們發揮後發優勢,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我國發展也面臨不少制約因素和嚴峻挑戰。
首先,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占優勢對我國的壓力將長期存在。
其次,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在更加重視與我國發展經貿關系的同時,一些國家同我們在經貿領域的矛盾也在增加。特別是近一個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圍繞人民幣匯率、紡織品出口、知識產權、能源資源等方面的外部壓力加大,今後這些方面的貿易摩擦還會繼續出現。
第三,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許多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近些年來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這些都對我國經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第四,「十一五」時期,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是近年來油價持續攀升,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未來世界經濟仍有可能發生較大波動,從而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問: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答:本世紀頭二十年,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對外貿易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從外部環境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范圍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步伐繼續加快。從國內情況看,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對外貿易作為聯系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必將不斷取得新的發展。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依然面臨著挑戰。主要是:世界經濟發展有較多不確定因素,石油價格攀升,地區沖突和恐怖活動不斷,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增多,發達國家仍然限制高新技術輸往中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增大,粗放型增長方式有待改變。

G. 韓國最近十年有哪些比較經典的綜藝節目

強心臟(我每期都有看,又好笑又感人...推薦你去看) 由姜虎東和李升基主持以脫口秀形式聚集話題,有別於現存的一對一的脫口秀,而是由23名嘉賓進行一場talk battle。 我們結婚了(趙權和佳人,徐賢和鄭容和(很好看),最新有宋茜和nichkhun) 幾對明星假扮成新婚夫婦,真的將自己的行禮搬過來裝扮起自己的「新婚房「。 最新節目哈哈夢秀(現在只有一期,好像7月正式播)(不錯,挺好看,特別是媽媽拜託了) 由MC夢和HAHA主持的最新節目, 節目由兩個部分組成 「內心freeRAP MV」是嘉賓用製作拍攝hiphop style的MV來訴說藏在心裡的苦悶與煩惱. 「媽媽 拜託你」是由偶像組合成員的母親們委託哈哈和MC夢給嘉賓明星當一天媽媽. 偶像軍團第五季:MC:MBLAQ 共同MC:申鳳善 鄭珠麗 shinee的hello baby(很好看很好看哦):韓國的育兒節目,請明星來養育小孩子. 美女老師的偶像養成(東浩、天動、key出演、推薦):由當紅偶像嘉賓出演的明星娛樂節目。期間老師會負責教偶像學習相應的知識。初放送日期為2010年03月27日,於每周六放送。東浩挑戰完全征服英語、key挑戰廚師萬能idol、天動挑戰贊的身材(?)。 青春不敗:由sunny、俞麗、荷拉等就是韓國當紅女組合里的選出來的7個女孩子一起出演的,很搞笑。 Mnet 2am day:JYP旗下男團2am的生活紀實 U-KISS的吸血鬼:ukiss的關於血型的綜藝節目 乘風破浪 :KBS在2010年02月02日推出的一檔綜藝類脫口秀節目 主持人: 金承佑(金勝友) 主唱:泰妍(少女時代) 打擊樂手:金申英 隊長/鼓手:金聖宇 鍵盤手:崔華靜 吉他手:佑榮(2pm) 現在是少女時代:少女的紀實片 running man(全新的一個綜藝節目) :韓國SBS電視台周末娛樂節目《星期天真好》新的版塊,是韓國著名主持人劉在石自『家族誕生』第一季結束後時隔五個月接手的SBS新藝能節目,作為劉在石的SBS藝能節目回歸之作,running man致力於打造一個不同於過去real variety的新型態娛樂節目。可以說是SBS賭上自尊心的新藝能節目。7月11日起作為『星期日真好-1部』播放 另外還有IDOL LEAGUE 和 Ukiss 的廚師之吻 有一些已經停播的,但很經典,可以從網上搜。 情書,x-man,舞月館,夜心萬萬,來玩吧,,,,,,等等,, 還有專門為super junior打造的 人體探險隊,也很經典,,, 做以下參考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H. 未來10年最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目前學習汽修好就業嗎?隨著汽車消費市場的日漸火爆和汽車產業的迅速崛起,汽車維修人才的缺口正一路擴大。根據去年由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六部委聯合公布的《緊缺人才報告》,汽修就業前景分析?目前國內汽修人才的缺口至少達到百萬。數據統計顯示,汽車維修技師一直位列技能人才需求的前三名。
汽修人才缺口大
汽修人才的巨大缺口,不僅使熟練的汽車維修技師在人才市場上分外「搶手」,還使越來越多教育機構紛紛殺入汽修人才培訓領域,直接推動各種汽修人才培訓的日漸火爆。現在很多人才市場在招聘,但你很難看到有招汽修的。因為汽修行業在人才市場是招不到人的,我們更多的是要去挖人」。
汽車維修空間廣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新興市場,新車銷量連續4年全球第一,汽車保有量超過1億輛,預計成熟階段保有量將達到3億輛。汽車服務業因保持較高的利潤率,一直被業界稱為汽車產業鏈上最大的利潤。在汽車服務市場還有很大上升空間」。除了較高的利潤、巨大的發展潛力之外,汽車服務業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市場十分穩定。「經濟好的時候,大家會買新車;經濟不好的時候,大多數人會選擇把舊車修一修,再用一段時間再說」,「只要有車在路上跑,我們就有飯吃,大家就不怕失業」。

I. 十年後的我和現在的我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嗎

會的, 呵呵呵呵 人都會變化滴 只不過呢變化一直都是很細微的 所以現在留個什麼記號 十年以後再一對比 變化會很大的

J. 簡述中國面臨著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

一、21世紀初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期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一)發展需求勁頭足
第一,居民消費結構迅速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迅速提升的狀況.我國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商機無限,廣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無窮盡動力.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要重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強基礎產業設施建設.
第三,加速城鎮化的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2003年我國城鎮化佔40.53%,預計2010年達到47%,2020年達到55%.加速城鎮化的進程,不僅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是保持我國發展需求的勢頭一項長遠的舉措.
(二)發展基礎較好
第一,我國有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資源,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資源,並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在5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我國「十五」計劃期間完成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已初見成效.南水北調正在籌劃實施中.到目前為止,全國高速公路大體聯網,最低程度是省內聯網.
第三,科技教育基礎較好.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持續奮斗,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一支可信賴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相當龐大,已擁有保持在校學生一千多萬的共計1731所高等學校,全國普及義務教育人口達適齡兒童的98%左右,整個國家的文化科學知識素質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備發展的體制保障
以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國內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逐步接軌;政府職能正朝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轉變,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四)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
黨中央和國務院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重視保持社會穩定.一是正確對待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發展變化的種種表現,特別是群體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時發現,正確處理,有效處理;二是高度警惕來自敵對勢力的破壞、顛覆和滲透等活動,重拳出擊違法犯罪的案件,以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二、21世紀初期是中國各種矛盾的凸顯期
(一)兩個基本情況
1.我國是個經濟大國,卻不是經濟強國.以2002年為例,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127個國家中排在第73名.美國等18個國家早已完成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即第一次經濟現代化;現在美國等6個國家已經從工業社會進入知識社會的發展階段,即進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進程;其他12個國家也邁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的起步階段.
中國目前還在推進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中後期.當今中國,農業社會、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0%,相當於1870年美國、法國和德國的比重水平.
2.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因素,我國東中西部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東部經濟上升,中部西部經濟下降.這說明我國地區發展不協調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特徵,這個不協調不僅存在於經濟發展的差距,也存在於社會發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問題
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2.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佔62.3%,農村中的赤字縣佔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後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後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第二,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和解決好建立現代企業的途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第三,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十一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既有諸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制約因素;機遇和挑戰並存,從總體上看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發展.
有利條件主要是:
(1)維護和平,促進發展,謀求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當今時代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於我們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2)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我國與世界經濟的互相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有利於我們用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資金、技術、資源和全球市場.
(3) 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有利於我們發揮後發優勢,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我國發展也面臨不少制約因素和嚴峻挑戰.
首先,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占優勢對我國的壓力將長期存在.
其次,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在更加重視與我國發展經貿關系的同時,一些國家同我們在經貿領域的矛盾也在增加.特別是近一個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圍繞人民幣匯率、紡織品出口、知識產權、能源資源等方面的外部壓力加大,今後這些方面的貿易摩擦還會繼續出現.
第三,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許多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近些年來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這些都對我國經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第四,「十一五」時期,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是近年來油價持續攀升,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未來世界經濟仍有可能發生較大波動,從而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問: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答:本世紀頭二十年,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對外貿易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從外部環境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范圍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步伐繼續加快.從國內情況看,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對外貿易作為聯系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必將不斷取得新的發展.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依然面臨著挑戰.主要是:世界經濟發展有較多不確定因素,石油價格攀升,地區沖突和恐怖活動不斷,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增多,發達國家仍然限制高新技術輸往中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增大,粗放型增長方式有待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