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蝌蝌啃蠟
擴展閱讀
易聯眾股票價格 2025-07-27 11:26:12
股票超賣與超買 2025-07-27 11:19:44

蝌蝌啃蠟

發布時間: 2021-07-06 16:55:38

A. 蝌蚪啃蠟是什麼意思

蝌蚪啃蠟是「可口可樂」進入中國時最早的「曾用名」。 1928年,可口可樂在天津裝瓶生產,不知哪位高人音譯了個「蝌蚪啃蠟」的中文名。大批廣告牌樹起後,可口可樂公司才發現蝌蚪啃不了蠟,這譯名倒是絕對的「味同嚼蠟」!公司決定重新登報徵求新譯名,一個年輕的中國留英學生蔣彝的「可口可樂」最終中獎。這個譯名不但保留了英語發音,還開發了爽口喜慶的漢語意義,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譯得最好的名字之一。

B. 可口可樂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可口可樂是1927年進入中國的。可口可樂在中國天津及上海設立裝瓶廠。

1927年可口可樂首次進入中國,在天津及上海設立裝瓶廠。1948年上海成為可口可樂海外首個銷量超百萬標箱的城市。然而,在22年後,隨著美國大使館撤離,可口可樂也撤出了中國大陸市場。自此之後的30年內,大陸市場上再沒出現過這種喝起來有點像中葯的飲料。

1978年12月19日,中美宣布正式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正式宣布重返中國,與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簽訂了協議。

(2)蝌蝌啃蠟擴展閱讀:

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發展:

2008年可口可樂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球合作夥伴,可口可樂通過深度的推廣活動連接了中國5億多消費者。

2011年由可口可樂在中國獨立研發的美汁源果粒橙,品牌價值突破10億美元,擠身可口可樂旗下第14個品牌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飲料品牌。

2017年3月10日,可口可樂在中國推出了櫻桃口味的可口可樂。這次在中國推出的櫻桃可樂有兩種規格:330ml易拉罐裝和500ml塑料瓶裝。

C. 「可口可樂」中文名的來源是什麼

  1. 上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已在上海生產,一開始翻譯成了一個非常奇怪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蠟」,被接受狀況可想而知.於是可口可樂專門負責海外業務的出口公司,公開登報懸賞350英磅徵求譯名。當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便以」可口可樂」四個字擊敗其他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

  2. 現在看來,可口可樂真是撿了個大便宜,350英鎊的成本換來今天在中國數十億的銷售額。據悉,蔣彝的後人還要將可口可樂告上法庭,把幾十年來應得的利益討回來。有人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很多洋品牌進入中國都被我們翻譯得恰倒好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D. 可口可樂最早在中國的譯名是什麼

1927年剛剛進入中國時,「Coca-Cola」有個拗口的中文譯名「蝌蚪啃蠟」。

到了20世紀30年代,負責拓展全球業務的可口可樂出口公司在英國登報,以350英鎊的獎金徵集中文譯名。旅英學者蔣彝從《泰晤士報》得知消息後,以譯名「可口可樂」應征,被評委一眼看中。

「可口可樂」是廣告界公認最好的品牌中文譯名——它不僅保持了英文的音節,而且體現了品牌核心概念「美味與快樂」;更重要的是,它簡單明了,朗朗上口,易於傳誦。

中文的可口可樂是在全球所有譯名中,唯一一個在音譯的基礎上具有實際含義的名稱。


(4)蝌蝌啃蠟擴展閱讀

可口可樂發展狀況

發展背景

1888年,阿薩·坎德勒 看到了可口可樂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坎德勒開始把製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葯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

真正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闆阿薩·坎德勒的辦公室,提出一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

坎德勒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一個裝配特許經營權。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商標,做廣告,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產生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可口可樂之父

坎德勒於1886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他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1919年,Elntst 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阿薩·坎德勒的繼承人手裡買下可口可樂公司,在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可口可樂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為可口可樂的CEO,Woodruff開始與公司裝瓶特許經營商一起努力,

無論消費者何時何地想要可口可樂都能得到滿足,他推動裝瓶商使飲料「需要時隨手可得」並且強調如果Coke不能在消費者口渴時立刻得到,那麼市場將永遠失去。

在20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先是被翻譯成不知所雲的「蝌蝌啃蠟」,隨後被蔣彝教授翻譯的「可口可樂」所代替。

E. 有關瓶子的謎語,

朋友,我任務,望採納!
謎語1:瓶裝可樂。打一飲料容器:可樂瓶。
謎語2:蝌蝌啃蠟瓶。打一飲料容器:可樂瓶。
解釋:可口可樂早期在中國的譯名作「蝌蝌啃蠟」,但因銷路不佳,後改名為「可口可樂」。
謎語3:可以讓你快樂的瓶子。打一飲料容器:可樂瓶。

透明如玻璃
用來做容器
柔韌且有度
摔碎不容易

謎底:塑料瓶

F. 蝌蚪啃蠟是什麼

應該是蝌蚪啃臘,可口可樂原來的翻譯名

G. 可口可樂最早被翻譯成中文是什麼意思

世紀20年代,飲料開始引入上海生產,其中文譯名為「蝌蝌啃蠟」,飲料的銷售狀況非常差。於是該品牌專門負責海外業務的出口公司公開登報懸賞350英磅徵求譯名。當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便以「可口可樂」四個字擊敗其他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現在看來,這個翻譯堪稱經典。可口可樂,一直被認為是廣告界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譯,還比英文更有寓意。更關鍵的一點是,無論書面還是口頭,都易於傳誦

H. 可口可樂早期在中國的譯名是「蝌蚪啃蠟」,這個名字實在是缺心眼,讓人搞不懂到底要賣個啥,多虧了蔣黎彝幫

本名不叫蔣黎彝,叫蔣彝。蔣彝(Chiang Yee)(1903年—1977年),字仲雅,又字重啞,筆名「啞行者」。畫家、詩人、作家、書法家。「中國文化的國際使者」。蔣彝 江西九江人。 由於他對中西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貢獻,受到西方人的尊敬,在英國被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收入五十年代英國編纂的《世界名人辭典》;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先後獲美國赫復斯大學、長島大學、香港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國立大學頒贈的榮譽博士學位;被選為美國科學院藝術學院院士。
1927年,上海街頭悄然增加了一種飲料——「蝌蝌啃蠟」。名字還不是這種飲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體、甜中帶苦的味道,以及打開瓶蓋後充盈的氣泡,讓不少人感覺到既好奇又有趣。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這種飲料的銷售情況自然很差。於是,在第二年,這家飲料公司公開登報,用350英鎊的獎金懸賞徵求譯名。最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擊敗了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而這家飲料公司也獲得了迄今為止被廣告界公認為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樂。它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譯,還比英文更有寓意。更關鍵的一點是,無論書面還是口頭,都易於傳誦。 這是可口可樂步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然而,在22年後,隨著美國大使館撤離,可口可樂也撤出了中國大陸市場。自此之後的30年內,大陸市場上再沒出現過這種喝起來有點像中葯的飲料。 1979年,在中美建交之後的第三個星期,第一批可口可樂產品從香港經廣州運到了北京。可口可樂再度返回了中國大陸市場。如今,可口可樂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同時也見證了中國融入世界的過程。

I. 可口可樂被引進的時候是誰翻譯的這個名字

是身在英國的上海傳授蔣彝1886年美國亞特蘭大年夜市的配葯師約翰潘伯頓無意中創造了可口可樂他的助手管帳員羅賓遜是一個古典書法家他認為有兩個大年夜寫字母C會很好看是以用Coca-Cola作為這個奇怪飲料的名稱上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已在上海臨盆一開端翻譯成了一個異常奇怪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蠟"被接收狀況可想而知.於是可口可樂專門負責海外營業的出口公司公開登報賞格350英磅收羅譯名當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傳授蔣彝便以"可口可樂"四個字擊敗其他所有敵手拿走了獎金如今看來可口可樂真是撿了個大年夜便宜350英鎊的成本換來今天在中國數十億的發賣額據悉蔣彝的後人還要將可口可樂告上法庭把幾十年來應得的好處討回來有人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慧的人很多洋品牌進入中都城被我們翻譯得恰倒好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實

J. 為什麼「蝌蚪啃蠟」改名「可口可樂」後銷量大增


就這一點而言可口可樂可以說是非常的聰明了,而且作為高度自動化現代製造業典範的可口可樂流水生產線確實幾近完美,不過相比於塑料、鋁罐和玻璃瓶三種制式的生產流程介紹,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對所謂的「濃縮液」更感興趣,據說全世界只有5個人知道其配方。一滴濃縮液就可以勾兌出很多可樂,讓人想到了「濃湯寶」

最後還是說一句,其實我更喜歡和那個比可口可樂帶點甜的百事可樂,那麼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