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知止而後有定
擴展閱讀
漢鼎咨詢 2025-07-26 15:25:52
太平洋股票現在的價格 2025-07-26 15:20:40
58集團的股票價格 2025-07-26 15:20:00

知止而後有定

發布時間: 2021-07-09 12:05:56

1. 知止而後有定

「知止而後有定」句前面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當知此處的「知止」乃是知「止於至善」的意思。是說人如果要求學問,得先知道自己學這學問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謀份利,討個富貴,那就不必再學下去了,這門學問,是讓人到至善之境的。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定 不是安定的意思知止而後有定出自《大學》。 《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朱子有一段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那麼:知止,就是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有定,就是樹立堅定的志向。 知至善的目標,立堅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動; 心不妄動,則所處而安,不為外界影響所動了。

2.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是什麼意

這句話的意思是:懂得停下來然後才穩定,穩定然後才能冷靜,冷靜然後才能平心靜氣,平心靜氣然後才能仔細考慮,仔細考慮然後才能有所收獲。

拓展資料: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此語出自老子《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3. 《大學》中的「知止而後定」是什麼意思

「知止而後定」是不正確的,應該是」知止而後有定「。

」知止而後有定「的意思是: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

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白話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節,凡事都有終端有始端,知道了它們的先後次序,就與《大學》的宗旨相差不遠了。

(3)知止而後有定擴展閱讀: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4. 《大學》中的「知止而後定」是什麼意思

」知止而後有定「的意思是: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4)知止而後有定擴展閱讀:

《大學》提出了一個政治哲學綱領。《大學》以不長的篇幅使儒家思想理論化、通俗化,便於學者學習掌握,而儒家思想為封建王朝的穩固提供了保障。

《大學》可以作為科學啟蒙第一書,它提出的「誠意正心」是必備的科研心態、「格物致知」是認知的唯一途徑、「止於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強烈的創新意識。

《大學》雖然充滿著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但是卻有重要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論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認知到事物發展的先和後;提出的「治本」,認知到治國的規律。

5.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出自哪裡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出自:《禮記·大學》

譯文: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

拓展資料:


《禮記·大學》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韓愈、李翱等把《大學》、看作與《孟子》、同等重要的「經書」;宋代「二程」、朱熹祖述這種觀點,竭力推崇其在經書中的地位,旨在弘揚理學。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於南宋紹熙元年(1190)刊刻成《四書章句集注》,因《論語》記載孔子言行,《大學》為曾子所作,《中庸》為子思所作,《孟子》記載孟子言行,故又稱「四子書」。元延祐年間,以《四書章句集注》試士子,懸為令甲,從此,「四書」成為芸芸士子干祿之必讀經典。

6.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出自何處,准確的應該怎麼說

出自《大學》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譯文
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7. 《大學》里的「知止而後有定」到底是什麼意

翻譯: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

原文: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白話譯文:

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此文出自春秋·曾子《禮記》《大學·第一章》

(7)知止而後有定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大學》的基本內容主要是對孔子代表的原始儒家思想作了一種體系性、結構性的概括和描述,以闡明儒家關於學習的內容、目標和為學的次序途徑,旨在張揚儒家的君子修德之學和聖王的治政之道。

首先,《大學》對儒學作了一個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三項,即宋代儒家們所說的大學「三綱領」。這一概括非常准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學》的主旨。

《大學》是講治國平天下的學問,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論事,而是將人的精神的弘揚和品德修養置於首位。「明明德」是發揚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發求學者完善自己的自覺性,而不是用某種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則束縛自己。

其次,《大學》提出欲明明德於天下者,要經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環節(即朱熹所稱的大學「八條目」)。其中,修身以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者,專注於心性修養,屬儒家的「內聖」之學;

修身以下,「齊家、治國、平天下」,系君子之行為規范及治政之事,屬儒家的「外王」之學,其意主要在彰明儒家「為政以德」的觀念和「道德轉化為政治」的思想。

作者簡介: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參,字子輿,春秋末戰國初魯國武城人。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學派—「曾子子思孟子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後世尊其為「宗聖」,與孔子、孟子、顏子合稱「四聖」。

8. 「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是什麼意思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出自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大學》.含義是:「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
1)知止——明確原則,理清期許
「止」指「歸宿」、「立場」.「知止」即對目標、歸宿和自己的原則立場有明確了解.對佛教而言,「止」為梵文奢摩他的意譯,又譯「止寂」、「禪定」,指通過坐禪入定,掃除妄念,專心一境,達到寂靜的境界.與「止」相對的范疇為「觀」,為梵文毗婆舍那的意譯,也被譯為「智慧」,是在「止」的基礎上發生的,指集中詳細觀察思維預定的事物和義理,獲得某種功德和智慧.
2)有定——站穩立場,堅定不移
「定」是定向.朱子《大學章句》解「定」字說:「知之,則有定向」.知止指對歸宿有明確了解,則已經是「志有定向」的.所以,「定」字應指堅定不移.「知止而後有定」即是說,能對歸宿有明確的了解,然後方能堅守不移.
3)能靜——動機純正,心不妄動
「靜」是靜心.朱子《大學章句》釋「靜」字說:「靜,謂心不妄動」.對於「靜」,《禮記》雲:「人生而靜,天之性也.」《論語》也說:「仁者靜」.道教的北派全真道認為清靜是修道的基礎,故奉《清靜經》為玄門日誦課之首,經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4)能安——身心安詳,從容有度
「安」是隨處而安穩.朱子《大學章句》釋「安」字為「安,謂隨處而安」.《管子.內業》進一步談到「安」和「靜」、「定」的密切關聯:「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又曰:「聖人與時變而不化,從物而不移,能正能靜,然後能定.」再曰:「正心在中,萬物得度.」最後則是「德成而智出」.
5)能慮——思慮周到,驅除偏見
「慮」是思考精審.朱子《大學章句》釋「慮」字為「慮,謂處事精詳」.
6)能得——合理選擇,心安理得
「得」有完成、達成的意思.朱子《大學章句》釋「得」字為:「得,謂得其所止」.
是以明了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明了自己的價值觀,明了生命中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明了自己的追求,如此即便做同樣的事,你心中亦是非常清澈的而安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