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才能加強風險意識,提高風
在推進安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基層運輸生產單位應該把工作重心和著力點放在增強安全風險管理意識、加強安全風險研判和安全風險控制上,推動安全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確保鐵路運輸安全。 深刻認識推進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推進安全風險管理是穩定安全生產局面的現實需要。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鐵路企業最重要的工作。去年以來,全路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大力推進多元化經營戰略,深化服務旅客創先爭優活動,積極推進鐵路體制機制改革,開創了鐵路科學發展新局面。這一切都需要以穩定的安全環境作保證,需要以穩定的安全環境作支撐。 推進安全風險管理是解決安全突出問題,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的有力舉措。目前正值暑運高峰,運輸任務重、防洪防脹壓力大、各類施工隱患多,嚴重影響著鐵路運輸安全。面對嚴峻的挑戰,我們應該大力推進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堵住安全漏洞,把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推進安全風險管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維護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保證。鐵路運輸安全不僅關系著鐵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著每一名鐵路職工的切身利益。廣大幹部職工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圍繞高鐵安全、施工安全、季節性安全等工作重點,認真研判安全風險點,加強安全風險控制,全力以赴確保鐵路運輸安全。 認真查找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們的安全風險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安全風險管理教育力度不夠,缺少推進安全風險管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部分幹部職工習慣於根據傳統的經驗來認識問題,依靠傳統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對安全風險管理工作認識不到位,在思想上對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部分幹部職工對自身崗位職責認識不準確,對安全風險點研判不到位,對安全風險防控措施不熟悉。 安全風險管理基礎薄弱。有些單位的黨政聯席會制度堅持得不夠徹底,未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日卡控、周分析、月研判」制度落實不到位,職工在作業中的慣性違章現象未能完全杜絕。有些單位沒有深入排查安全隱患,對查出的問題沒有制定整改措施,沒能實現對安全風險的閉環管理。安全風險管理制度不盡合理,缺乏針對性,安全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操作性不強。 幹部作用發揮不好,安全風險管理力度不夠。一些幹部下現場流於形式,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不能發現問題,不敢面對問題,缺少推進安全風險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幹部愛當老好人,在處理職工 「兩違」問題和車間安全風險控制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時姑息遷就,不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處罰,致使安全隱患未能得到及時消除。 確保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推進安全風險管理是廣大幹部職工的共同目標,要加強安全風險教育,築牢全員保安全的思想基礎。要充分利用主題談心活動這一載體,對廣大幹部職工進行安全風險教育。要採取領導幹部帶頭講、科室幹部包保講、車間骨幹輔導講等形式,面對面地向廣大幹部職工宣講安全風險管理的深刻內涵和 「一卡一冊」等安全風險管理辦法,引導廣大幹部職工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要准確把握安全風險管理的內涵和本質要求,不斷增強安全風險意識,明確安全風險點、安全風險源和安全風險卡控措施,加強現場作業過程式控制制。 要轉變幹部作風,強化幹部作用發揮,大力提升鐵路安全工作水平,確保鐵路運輸安全。各級幹部要深入一線,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措施,做到真查、真改、真見效。要堅持從嚴管理、從嚴要求、從嚴落實,硬起手腕抓安全,直擊問題抓管理,遏制違章違紀現象的發生。 立足崗位,全力以赴做好本職工作。廣大幹部職工要充分認識推進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克服麻痹鬆懈思想和因循守舊思想,以積極的心態扎實推進安全風險管理,適應新形勢下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的需要。要堅持把安全風險管理放在首位,立足本職崗位,切實履行崗位職責,自覺執行安全標准、崗位標准和作業標准,准確掌握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確保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取得實效。廣大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查找問題,帶頭遵章守紀,帶頭學技練功。各級工會組織要深入落實 「三不讓」承諾,努力解決職工遇到的困難,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形成共保安全的強大合力。
㈡ 如何提高安全風險意識
人先有安全的意識,才會有安全的行為;有了安全的行為,才能保證最終安全。對生產和施工企業來講,員工是否具有強烈的安全意識則顯得尤為重要。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歷來就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內容。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呢?
1、以安全為基本需求,提高安全意識
現實中,安全意識因人的知識水平、實際經驗、社會地位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向高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5個層次。其中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是通往高層次需求的基礎。因此提升自我安全意識就顯得格外重要。
2、學習安全規程和技術,增強安全意識
學習安全規程和技術是提高安全知識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學習各種現場規程,不斷地了解、熟悉安全生產和安全施工的管理規章、制度、技術要求。各部門以及班組要認真地定期開展規程學習和完善定期考核制度,才能實現安全意識由量到質的飛躍。
只有通過學習,積累、提升安全知識,人的安全積極能動性才會被釋放、激發。安全意識的形成不僅能使員工適應安全生產的需要,還能反映安全生產的本質特徵和規律,能超前反映安全生產的未來發展趨勢。
5、規范習慣性違章,消除安全經驗意識
日常生產中,為什麼習慣性違章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人的經驗意識左右。這種經驗意識,來自於人的生活經驗、日常常識和樸素的感性知識。要消除安全管理中經驗意識的影響,就必須對習慣性違章嚴格進行考核。通過嚴格考核逐漸在公司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圍。
6、嚴肅獎勵和懲罰,讓安全成為習慣
員工真正從內心深處接受安全管理,是需要經歷三個階段的:服從、同化、內化。一項新的安全管理制度,剛開始能被員工遵守,只是因為員工單純地想獲得獎勵或害怕被懲罰,所以才會表面服從。隨著班組會議的持續推進,員工就會在和其他人交流中,逐漸認同了其他人的安全思想和做法,最後這種安全制度就會內化為自身的安全意識。最後安全成為一種習慣。
㈢ 如何提高風險的防範意識
風險的防範意識來源於你的知識面、平常心和敏感性。人的見識多了,見多識廣,自然就有較高的風險意識,相比較這方面小孩子就小得多,這便是例證;平常心也很重要,一個人有了某種強烈的慾望後,常常會因為要滿足這種慾望而喪失應有的防範能力,這就是間諜美女計、詐騙分子最經常使用的技倆(第一個回答給了一個相當直關的陷阱示例,你注意到了嗎?);敏感性則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好象就是有第六感觀一樣,能敏感地避開一些風險(如感覺不對就不做飛機了,結果飛機出事了)。我們所能做的是增加知識面和保持平常心,第三點是不太可能學的,總不能走路時不時抬頭看天,注意天上是否有掉隕石吧。
㈣ 企業內部控制第一步:如何樹立風險意識
樹立風險意識的常用做法:
一、常吹耳邊風
充分利用交班會、月度會議、班前會議等有利時機,對全體幹部職工進行安全風險教育,讓他們把安全風險牢記心間。
二、常敲警戒鍾
針對幹部職工在日常安全管理和生產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舉一反三,分析透徹,並要嚴肅追責,讓全體幹部職工虧不能白吃,至少要深刻吸收教訓,一此來時刻提醒幹部職工杜絕相同的問題再次發生。
三、常抓標准行
嚴格檢查標准化作業的落實情況,尤其抓好關鍵時間段、關鍵作業環節、關鍵作業地點的安全監督控制檢查,時刻提醒職工保證安全生產,時刻樹立安全風險責任意識。
㈤ 如何增強風險管理意識
風險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將風險當一回事。以未雨綢繆的態度看待企業,才能避免「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危機。風險管理內容包括預警、決策、風險應對幾大項。
(1)預警
企業風險管理的預警機制是風險防範的第一步,是企業具有生命力的最突出表現之一。風險預警機制的第一要素是對風險信息的敏感度。只有對本企業的未來有影響的信息才是風險信息。其來源主要有行業動態,國內經濟調控的措施,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企業銷售數據、財務數據的非線性變化或異常波動,企業人力資源的異常變動,企業質量控制的異常情況等。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都有責任和義務報告可能面臨的風險。
(2)決策
企業各個不同層次的決策機構應該對不同來源的風險預警信息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做出科學的決策,及時採取最有效的措施把企業放到可進可退的戰略位置,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更積極的決策是化風險為機遇,把每一次風險都變成企業發展的一次轉折。
(3)風險應對
實際上就是化解風險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對於可以預見的風險,比如自然災害類的台風、地震等和事故類的火災、中毒等,都應該有預防制度和化解預案。對於隨時可能出現的種種風險,最重要的應對應該是預警准確,決策及時,措施得當,預後處理完善。
㈥ 危機意識、風險意識還有什麼意識
《知覺生長模型》對意識的定義:在清醒狀態下,人當前所能知覺到體內外一切信息的狀態,就是意識狀態,簡稱意識。因此,具備細分,意識有很多,如對事物的意識,對己身體狀態的意識,對自己健康狀況的意識,對自己理想的意識,對正在進行的思維的意識,對自己責任的意識,對工作環境危險、安全、舒適、艱難等的意識……可見,單純從定義出發,可以分出許多具體意識。如果歸納起來,則只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對客觀事物的意識,如看見一隻蘋果,意識到只有一隻蘋果;看見一筐香蕉,意識到有很多香蕉,裝在一個筐里等等。第二類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作為主體的自我關於自己以及自己與他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的認識。你所說的危機意識,風險意識及上面細述的多種具體意識,都屬於自我意識范疇。其實,對客觀事物的意識與自我意識是密不可分的,看見一隻蘋果,自我不存在能行嗎?只是心理學需要進行分辨,以利於進行研究,也就這樣分解吧。
㈦ 風險意識的風險意識的內容
人們對風險的觀念把握就是風險意識。風險意識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人們對風險現象所持有的理解與態度;
二是人們對風險現象的理論認識與把握。
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就區別而言,前者是對風險低層次的非系統的把握,主要屬於社會心理的方面,在人類社會形成伊始它就出現了;後者則是對風險的系統化理論化的反映和把握,它是社會生活的風險發展到一定階段上才出現的理論觀念。為了便於研究和敘述,我們把前者稱為風險意識,後者稱為風險理論。就聯系而言,在風險理論出現後,二者相互影響,風險意識的發展促進了風險理論的發展,風險理論的進展反過來促進了風險意識的變革。
㈧ 如何測試一個人的風險意識
上一篇文章談了企業內部控制首先要樹立風險意識的必要性,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好的樹立風險意識呢?當然每個企業風格(文化)不一樣,風險文化在企業文化中表現的或多或少,此處僅以筆者的幾點經驗談一下如何樹立風險意識。樹立風險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塑造一種風險文化,什麼是正常的風險文化呢?這種文化並不是人人自危,不是事事持懷疑態度,不是事事裹足不前,不是事事都有風險天天綳緊神經,那樣的話誰也用不了多長時間,人人都會崩潰。這種風險文化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范疇在人們意識形態上的延伸和表現,是一種自覺意識的行為,是管理者做決策時、企業流程變優化時、企業變革時、員工日常工作中、與客戶談判等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風險防範和應對意識,是一種理性的應對。比如公司管理者在做出重大對外投資決策時,腦子中所想到的這項對外投資的風險和應對措施,所想到的這項決策必須經過的審議步驟而不是獨斷專行,這是風險文化表現之一。當然他想到的這些東西,有人是本身就具有的,也有人是受公司文化熏陶形成的。再比如,公司一名辦事處會計在審批業務人員的費用報銷時,所表現出來的必須按公司規定審批,驗證費用合規性、真實性和合理性,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一種風險意識的表現,也許你會說這是他應該做的,必須遵守公司規定,而且也是職業素質和道德要求的,如果我們再想一想,為什麼很多企業有制度執行不下去?為什麼有的企業有制度但員工不遵守?所以說,整體環境是一種無形的的力量在阻止你違規,你頭腦中就會有違規的風險意識。風險文化的形成有哪些方法呢?其實這跟企業文化的塑造是相通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方式。在國內,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老闆文化,企業文化跟老闆風格是很像的,而老闆也樂意這樣做,讓企業印上自己的性格。從我自己理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用外因促進內因,包括把人派出來和把人請進來,多聽聽和看看市場、客戶和競爭對手的聲音。把人派出來,可以是把人派到競爭對手處參觀,派到自己市場份額低的市場上感受,派到國外市場感受等。把人請進來,可以是把競爭對手請進來,把自己領域內厲害的人物請進來,把經歷過失敗的人請進來。這樣做也是為了給大家傳遞一種壓力和風險意識。二是樹立緊迫感。緊迫感是風險意識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你不進別人進你退的緊迫感,也是一種危機感。這種緊迫是從外向內、從高層向員工層層傳遞的一種壓力。三是居安思危,從平靜中發現風險。風平浪靜處往往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比如企業在快速發展,收入呈現幾何級增長,利潤不斷翻番,看似一切順利,這就像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一個小鳥飛來和一個小零件損壞可能使列車停止前進甚至損壞。再比如自己的競爭對手或行業領頭者突然向自己伸來橄欖枝,這種時候很多公司往往會有些自大,以為自己變強大了,可以跟其抗衡和平起平坐了,其實這個時候更多的還是要想一想對方的意圖,想一想存在的風險,橄欖枝拿過來後如何整合消化。平時工作中不斷反思,善於發現。四是回擊NONO族,。在風險管理推行過程中,在平時工作中,在風險文化形成過程中,肯定存在支持的人、對風險管理和文化持無所謂態度的人、存在反對的人,對持反對意見的人,我們是要回擊(而不是打擊)的,如對其進行溝通,出現風險事故後加倍處罰(當然處罰不是目的)。對持無所謂態度的人要不斷溝通,通過各種方法施加影響,放到環境中接受熏陶等。風險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高層的重視,以身作則,輿論宣傳與實際行動並用等。風險文化也是人的文化,是通過人來表現、傳遞和影響的,一個人人的表現形成了企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