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ctalk公考社區李毅申論歐陽申論,還有他們980元的行測班好嗎
無論如何的話,我的建議是你先去看真題,先去做真題,心裏面有些數了之後你再去選擇一些相應的機構,因為行測也好申論也好,它都是有模塊的,每一個版塊都有每個版塊的解題思路,而每個機構的話它都有自己一個擅長的版塊,如果你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擅長哪一個板塊,哪個板塊是短板的話,就盲目的去選擇機構的話,那隻能說是等著被坑吧。
⑵ 請問大家有沒有小學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期末復習卷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
題號 一 二 三 四 寫字 總分
得分
一、 填空:(20分)
1、13.5×0.5表示的意義是:( )。
2、0.25時=( )分;( )時=2時45分
3、5.32727……叫做( ),還可以寫作( )。
4、2.1÷28=2.1÷( )÷( )
5、ac+bc=( );a•b•c=( )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
7、小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 )。
8、35架玩具飛機共值1560元,平均每架玩具飛機( )元。
9、老師買了3個日記本,每個x元,共付出50元,應找回( )元。
10、在○中填上「>、<」或「=」。
當x=5時,4 +3x○35 ,4+3x○35 ,x2+20○35
11、填寫下面發票的「金額」和「總計金額」。
貨名 數量 單位 單價
(元) 金額
百 十 元 角 分
白粉筆
白報紙
膠 水 35
15
4 盒
張
瓶 3.50
2.18
1.00
總計金額人民幣(大寫): 佰 拾 元 角 分
大寫數字: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
二、 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括弧中,10分)
1、0.6999……保留三位小數應該是( )
A、0.699 B、0.700 C、0.690 D、0.7
2、下列式子中,( )是方程。
A、a+1=6 B、3x -1 C、6+6=12 D、5x>8
3、( )組式子的運算結果一定相同。
A、x2和2x B、x2和x+2 C、x2和x+x D、x•x和x2
4、因為1.5÷0.5=3,就可以說1.5能被0.3( )
A、除以 B、整除 C、除盡 D、不好說
5、右面圖中,三角形( )的面積與陰影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A、△BCD B、△BFC C、△CEF D、△BCE
三、 計算:(30分)
1、直接寫得數:(6分)
7.8+2.2= 27+456-73= 8-3.5= 4÷9=
70÷0.5= 3×0.2×0.5=
2、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寫簡算過程,12)
13.7×0.25×8 [12.7-(7.25+4.5)]×5.2
799×99 1.6×(2.25+27.75÷1.5)
3、 解方程:(6分) 3x+x=22 4×4.5-3x=6.33
4、 列式計算:(6分)
①6.2減去2.4所得的差乘0.4,積是多少? ②11.2除以14的商加上0.7後,再乘4,得多少?
四、 應用題:(30分,每小題5分)
1、小明要買5本相冊和5支自動鉛筆,買相冊用了28.75元,買自動鉛筆用了11.15元,一本相冊比一支自動鉛筆貴多少元?(用兩種方法列出式子,不用解答)
2、一本故事書,原來每頁排574字,排了25頁,再版時字改小了,每頁比原來多排124字,現在需要排多少頁?(得數保留整數)
3、小玲看一本290頁的小說,前4天每天看20頁。以後每天看30頁,再用幾天可以看完?
4、果園里桃樹和杏樹一共有180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桃樹和杏樹各有多少棵?(列方程解答)
5、 生物小組的同學飼養兔子和鴿子,飼養一隻兔子一天需1元,飼養一隻鴿子一天需0.5元,該小組每月有90元活動經費,他們可以飼養兔子和鴿子各多少只?
⑶ 短時間內怎樣有效練好粉筆字
掌握好的練字方法,學起來很快的。
1.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2.練字都應該練什麼?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准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4.練字的注意事項
下面我再談談練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書寫工具的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在考試時往往會因此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第二個問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由於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學生使用的是圓珠筆,我就以圓珠筆為例談談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用圓珠筆寫字要採用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由於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域。一般右手執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眼睛距紙面約30厘米,胸部距桌邊約10厘米。兩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住筆桿的左右兩側,中指第一關節左側抵住筆桿的下方,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貼靠中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起直轄市控製作用。拇指與筆桿接觸點到筆尖的距離約4厘米。筆桿斜靠在虎口上,與紙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第三個問題: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苟,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第四個問題: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起。
第五個問題: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寫得很好,但寫作業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第六個問題: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寫規範字,其次還要鼓勵學生練字。對作業書寫潦草的學生要批評教育,讓其改正。督促學生練字不只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每個教師都有責任。
5.練字有三種境界。
大家都看過金庸的長篇小說《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對練劍的精闢論述:初學乍練之時,以手使劍,有時劍不聽使喚,甚至會傷及自己。練過一段時間之後手劍合一,以心使劍,劍隨心走,劍術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劍術的最高層次是心劍合一,無劍無我。舉手投足即是劍著,飛花摘葉,皆是利劍,一枚細細的綉花針也能抵擋三個劍術高手,這樣的劍術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練字也是這樣,我們練字的最初階段同樣是以手使筆。筆由不聽手的使喚到逐漸熟練有一個過程,進一步可以發展到筆手合一的境界。這時寫字的時候感覺筆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筆寫,而是在用手寫。只要我們認真練習,是可以達到這一境界的。
練字的第二個境界是以心使筆,心筆合一,心動則筆動。筆下所寫的就是心中所想,達到了這一境界,書法水平可以說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內的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向這一目標邁進。
練字的第三個境界是師法造化,無我無筆。古代許多著名的大書法家都是這樣的。如王羲之見白鵝游水之姿,悟出「浮鵝鉤」的筆勢;張旭見擔夫爭路,公孫大娘舞劍,從中悟到結構點畫的爭讓穿插關系和用筆的疾徐、節奏,大大豐富了其狂草的寫法;懷素觀夏雲海濤,領悟到草書的大氣磅礴、翻江倒海之勢;顏真卿觀屋漏痕、錐畫沙,理解了用筆的遲澀和力度。這是我們練字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無論有筆無筆,軟筆硬筆,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寫出絕妙的書法作品。
讓我們用心寫字,而不僅僅是用手寫字,努力向這一理想的境界邁進吧!
下面談談第四個問題:我是怎樣練字的。
開始時我用毛筆臨《顏勤禮碑》,後來我找到一本《99天鋼筆字速成字帖》,該帖精選99個具有代表性的漢字,要求練習者每天練習一個,記住一個,學會一個。練完99天,99個漢字都會寫了,觸類旁通,其它的漢字也都會寫了。我從《顏勤禮碑》中找出這些漢字,每天一個,刻苦練習,不到一個月,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後來,有同學說,我寫的顏體很有「顏」味,只是軟而無力,原因是我在運筆的時候做不到「中鋒行筆」,很多情況下都是拖筆。這個同學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發現了我的毛病,卻不能幫我改正。我多方求教,認真觀察別人如何寫字,終於發現了這一訣竅:原來,別人寫字的時候常常捻動筆桿,讓筆尖隨著運筆轉動,始終處於筆畫的中間,這樣就做到了「中鋒行筆」。
後來,我的另一個同學對我說:「你的字筆畫很規范,但組合到一塊後並不美觀,主要原因是結構不對。要想掌握字的結構,你不如跟著我學寫黑體字,筆畫象火柴棍一樣的黑體字,只有結構對了才美觀。」於是我就用板刷沾水,照著報紙新聞的黑體字標題在地板上練習。很快我就掌握了黑體字的寫法,並為一些班級書寫了大字標語。我發現,在學會黑體字後,許多從未練習過的字體,只要對其基本筆畫稍加練習就能寫成。這也是我今天建議同學們從黑體字練起的原因。1993年,我參加石家莊市教委組織的書畫比賽獲三等獎,如今我經常幫助同事們出壁報,寫大字,既鞏固了練字的效果又提高了寫字的水平,既幫助了別人又陶冶了自己。
以上我們談了練字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果大家按我說的去做,我想你一定會取得進步的,因為我指導學生練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後我就談談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自己寫好字,還要指導學生寫一手好字。為了讓學生寫好字,我曾經讓學生寫過「每日一字」,經過練習,98屆學生李超學習龐中華體鋼筆字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牛鯤鵬的鋼筆字方正謹嚴自成一體。我還為學生搞過多次書法講座,並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書法比賽。2001屆學生胡占雄、李墨等人的硬筆書法作品曾在「世紀之星」書法比賽中獲獎。如今,我在學生中開展評比「星級書寫能手」的活動,學生練字的熱情很高。「三星級書寫能手」孫瑞靜同學不但書寫工整清楚,而且達到了每分鍾50多字的書寫速度。
最後我還想告訴大家:寫一手漂亮的漢字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練用心寫總會成功的。當你看到一個個端莊秀麗的漢字從你的筆下流淌而出的時候,當你看到一頁頁整潔清楚的作業在你的筆下誕生的時候,當你看到作業本上的紅對鉤和「優」的時候,你不覺得寫好漢字也是一種藝術享受嗎?讓我們走進漢字書法的藝術世界,盡情的揮毫潑墨吧!
參考資料:教育之聲
⑷ 飛虎之潛行極戰主題曲是誰唱的 歌曲名字及歌詞一覽
歌曲名:《Reunion》,是由林峯、MC Jin(歐陽靖)演唱的一首粵語和英文英結合的歌曲。
歌詞如下: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I will take a hit for you
就像我跟你們從沒有別離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若要闖一起外闖
We fight as one There's nothing they can do
有啲嘢系唔使講大家心照
一班兄弟簡直同一個心跳
互相關照無論任何情況
有福同享 有難同當
無數嘅回憶一直留住喺腦海
究竟系緣分定只系好彩
點都好每人有自己嘅過去
之前所有嘅誤會當粉筆字抹走佢
喺戰場上唔止系一班棋
每次准備出發一齊出生入死
講到尾真心不能代替
願意犧牲一切有今生冇來世
有人博攞彩有人博出位
我哋之間只有兩個字兄弟
飛虎嘅態度永遠不變
就算各自各路終有一日必會再見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I will take a hit for you
就像我跟你們從沒有別離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若要闖一起外闖
We are bulletproof so fire away
若要闖一起外闖
We fight as one There's nothing they can do
有啲嘢系唔使講大家心照
一班兄弟簡直同一個心跳
互相關照無論任何情況
就像我跟你們從沒有別離
有啲嘢系唔使講大家心照
一班兄弟簡直同一個心跳
互相關照無論任何情況
(4)粉筆歐陽擴展閱讀:
《Reunion》是由鄧智偉/庄冬昕/MC Jin作詞,鄧智偉/庄冬昕作曲,鄧智偉/庄冬昕編曲,香港著名藝人歌手林峯、MC Jin(歐陽靖)演唱的歌曲,該曲也是電視劇《飛虎之潛行極戰》的主題曲,歌曲於2018年03月30日發行。
林峯,1979年12月生於福建廈門。華語流行樂男歌手、演員。廈門演藝協會名譽會長 。林峰自幼拜名師學唱歌,1999年以主持人兼記者出道。2001年憑借首部古裝劇《尋秦記》獲得壹電視大獎最有前途新人獎。
歐陽靖(MC Jin),1982年6月4日出生於美國邁阿密,華裔饒舌男歌手、影視演員。歐陽靖19歲開始說唱和花式饒舌表演。2002年,在美國黑人娛樂電視台的音樂節目《106 & Park》中,力壓黑人說唱歌手連續7周獲得「Freestyle Friday」環節的冠軍,登上該節目的名人榜。
⑸ 歌頌老師的歌曲的歌詞
1、廖昌永《老師,我總是想起你》
歌詞如下:
每當我攻下難關得到獎勵,啊!老師我總是想起了你,
想起了你,想起你親切的面容,想起你和藹的話語,
啊!從心裡默默地向你敬意,向你致意。
啊!親愛的老師我怎能忘記你,我怎能忘記你。
小苗兒結出碩果,怎能忘記春風春雨。
啊!親愛的老師,我怎能忘記你。
我怎能忘記你,你時時刻刻常在我心裡。
常在我,你常在我心裡,每當我有了創造得到榮譽。
啊!老師我總是想到了你,想到了你
想到你慈祥的面容,想到你深切的教義,
啊!從心裡默默地向你敬禮,向你敬禮。
啊!親愛的老師我怎能忘記你,我怎能忘記你,
小花兒吐出芬芳,怎能忘記園丁的培育。
啊!親愛的老師,我怎能忘記你,
我怎能忘記你,你時時刻刻常在我心裡。
常在我,你常在我心裡。
常在我,你常在我心裡。
2、小蓓蕾組合《我愛老師的目光》
歌詞如下:
我愛陽光,我愛月光,我愛我老師的目光。
閃爍著智慧,閃爍著理想,透過我心靈的門窗。
我愛陽光,我愛月光,我愛我老師的目光。
包含著深情,包含著期望,溫暖了我們的心房。
老師的目光,難忘的目光,像金色的陽光,
像銀色的月光,老師的目光,難忘的目光,
照呀照亮你,照呀照亮我,照亮千萬顆小星星
閃閃發光閃閃發光,我愛陽光,我愛月光,
我愛我老師的目光,閃爍著智慧,閃爍著理想,
透過我心靈的門窗,我愛陽光,我愛月光,
我愛我老師的目光,包含著深情,包含著期望,
溫暖了我們的心房,老師的目光,難忘的目光,
像金色的陽光,像銀色的月光,老師的目光,
難忘的目光,照呀照亮你,照呀照亮我,
照亮千萬顆小星星,閃閃發光閃閃發光,閃閃閃閃發光。
3、歐陽菲菲《感恩的心》
歌詞如下: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
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天地雖寬,
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
我不認輸,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
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
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天地雖寬,
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
我不認輸,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
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
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
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4、韋唯《愛的奉獻》
歌詞如下: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
這是生命的源泉,再沒有心的沙漠,再沒有愛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卻步,幸福之花處處開遍,啊!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5、澎恰恰《感謝有你老師》
歌詞如下:
我像迷途羔羊,每當陷入迷惘,
你總是在我身旁,指引正確的方向,
曾經年少輕狂,曾經意志飛揚,
你總是在我身旁,照耀永恆的明光,
你帶給我喜悅和平安,無限的恩情滿懷溫暖,
你帶給我改變和成長,飛越寬廣的門窗。
感謝有你日子更有意義,感謝有你生命充滿漣漪,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您就像一座燈塔,
照耀著我指引著我正確的方向,誤入歧途這四個字才沒有出現過,
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我的心意,只有衷心的對你說一聲,
謝謝你老師,你帶給我喜悅和平安同,
無限的恩情滿懷溫暖,你帶給我改變和成長,
飛越寬廣的門窗,感謝有你日子更有意義,
感謝有你生命充滿漣漪,感謝有你日子更有意義,
感謝有你生命充滿漣漪 。
(5)粉筆歐陽擴展閱讀:
《老師,我總是想起你》是由尚德義譜曲,常春城填詞,廖昌永演唱的一首歌曲。這首歌為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的保留曲目,是其獻給著名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廖昌永的恩師周小燕女士的。
《老師,我總是想起你》歌曲曲調動聽、委婉,情節鋪陳,情緒積聚,旋律過渡自然,高潮處飽滿、充分,不顯突兀。音區跨度既體現了專業性,也恰到好處的切合感情的表達,沒有刻意「耍范兒」。
⑹ 如何繼承和發揚粉筆書法
中國書法傳統的繼承及其創新
第一部分:關於書法傳統的繼承
一、書法的傳統與傳統的書法
1. 何謂傳統。
是人們用來界定人類發展經驗歷程的一個定性詞語。他的相對面是現代,即傳統是一個相對概念。傳統是世代相傳的精神、思想、風俗、藝術、制度等以前時代留下的一種文化。通俗地說,傳統是既有的客觀存在的東西,是一種既成事實。
2. 何謂書法的傳統與傳統的書法。
書法的傳統與傳統的書法是有區別的。書法的傳統一代一代積累下來的書法藝術的經驗、精神、思想、技法等書法創作過程和技術手法。
傳統的書法主要是歷史上留下來的傳到今天的書法作品。主要有兩大類:碑和帖。書體是正、草、隸、篆,是書法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傳統本身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流動體。歷史上有魏晉傳統、隋唐傳統、明清傳統等等,各個時期都有他的傳統。每一個時期給我們留下的都不完全一樣。傳統他本身也是流動的,就可以變成一個流動的載體,這樣才能不斷推進歷史的進步與發展。書法藝術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斷地變化、進步、發展。
書法從甲骨文到現在有三千多年歷史,各個時期都有自己很明顯的風格,如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清尚「質」。這是每個時期的基本特徵,體現了每個時期的書法傳統。
二、書法傳統的繼承
(一)從刻符到書法
1.漢字起源。
漢子起源眾說風雲,至今尚無定論。有人說是伏羲氏造八卦書,有人說是倉 造字,還有的把神農氏與皇帝也拉來作為文字的祖先。但它的重要來源之一乃是具有原始圖騰意義的圖畫和符號,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像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刻畫的符號(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殷商時代甲骨及青銅器上的文字(距今約3500年)。這些都說明,遠古的人們既是從純自然的角度去認識自然,創造文字,也包含著信仰、祈求、崇拜和某種認知。文字首先用於占卜,甲骨文記載著大大小小的卜噬活動就是證明。
「書畫同源」的說法,這里的「書」即指文字,這里的「畫」即指圖騰,隨著圖騰的神秘意味逐漸削弱,終於變為圖案符號,成為一種裝飾的對象,並直至充當記事符號。歷史的進步和相當長的社會變革勢必使得圖騰標志向文字轉化,從而為書法藝術的誕生烙下了堅韌的印記。如:刻符圖、仰韶文化及大汶口文化之陶器刻符
2.書法的萌芽。標志是甲骨文。
出土於公元前14世紀—前11世紀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龜甲、獸骨上記載了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殷商文字——甲骨文。一般認為,甲骨文是最早的書法,但是當時書法的意義僅在書寫文字,還沒有具備筆法、結字、章法這些基本要素。,其本身也沒有其他更多的功用和意義。就甲骨文在漢文學發展史上來說,它是也已形成的一種獨特體系的古文字,具有漢子點畫結構均衡、對稱和一定的穩定性等帶有規律性的特點,這就使得以象形字為本源的甲骨文結構由原來的對客觀事物的抽象模擬,逐漸形成含有藝術造型因素的形體,從而為文字書寫得以升華為書法藝術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礎。所以說,甲骨文乃是書法藝術的萌芽。
3.書法藝術的形成。標志是李斯的《泰山刻石》。
從鍾鼎金文到李斯《泰山刻石》。最早的金文見於商代早中期(於甲骨文同時期),最晚的金文一般是戰國末期的,甚至還有秦漢的,時間跨度約1400多年。我們一般所說的金文多指具有典型書體特徵的西周金文。兩周金文是甲骨文的升華,整齊的直線為多變的曲線所取代,方正的空間也為歌側的結構所取代。圓潤飽滿豐腴厚實的曲線美收到尊重,反映出西周人敦厚、質朴風度的時代書風。內在的骨髓力度顯示出外形的稍有鬆散,使先民們鑄造鍾鼎金文經過翻模而變得無意圓潤卻豐富多彩。鍾鼎上面的文字具有紀念意義,又有美化裝飾器物的作用。澆築青銅器對器物主人及其家族都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所以書寫金文就是一件很庄嚴地事情,一定要寫的正規、漂亮,以圖傳諸久遠,而且現在范模上寫文字,有的是時間裝飾修描。
之所以說,金文是甲骨文的升華,就是因為金文是經過設計、安排、提煉的過程,而不是隨心所欲的產物。如毛公鼎、散氏盤、牆盤等
如果說金文在青銅器上被大量鑄制,是篆書在文化領域稱雄的第一個顯赫標志,那麼,隨著篆書的進一步發展,戰國時期秦國的「石鼓文」的出現可以說是向「巧」過渡的信號。石鼓文是刻在鼓行石上的籀文,也是我國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稱為「石刻之祖」。共十個
秦統一天下後,為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對漢字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確立小篆為官方正規的書體,對漢字書寫作了強制性的規定。秦始皇泰山封禪,祭天祀地,命李斯書寫碑文、刻石記事。秦始皇手下書吏如雲,會寫字的人不少,為什麼單單選中李斯書寫碑文呢?答案只有一個,大家公認李斯的字寫得好,最規范,最能體現秦代大一統的氣象。所以,我們說李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書法家是合乎事實的。今天留傳下來的《泰山刻石》,用筆圓轉自如,規矩森嚴,結體平穩,氣勢宏偉,不愧為小篆書法之鼻祖。李斯作為當時公認的書法家這件事本身,也說明當時對書法藝術已形成一定的評價標准。
在秦代,漢子有了固定的形體,有了固定的筆畫,出現了著名的書法家,又形成了比較一致的書法美學觀念。所以可以肯定的說:書法藝術形成於秦代。
如泰山刻石圖
4.書法的成熟和實用價值時期。標志是大量竹簡和石刻的出現。
漢字在秦代形成固定的形體及筆畫意味著漢字有了規范。然而由於小篆一筆一劃嚴格的規定性,制約了漢字的應用。於是一些人就開始探索其快寫和簡約的書寫方法,在筆畫中用到了「波磔」,便形成了隸書和章草的雛形。漢字的簡捷和快寫推動了書法實用化和大眾化。
如秦漢竹簡、帛書、雲夢秦簡、馬王堆竹簡、居延漢簡等
兩漢隸書:
漢隸作為一種書法藝術和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這倒不是因為漢隸是一個鼎盛時代的典型字體,而是它獨具一格的藝術為後人所喜愛;這也不是因為漢隸改變了篆書屈曲回環的筆道形態以便書寫,而是它蛻變了具體象形的意義使之定型化、抽象化。所以,漢隸從漢字構造上沖破了「六書」的本意,將小篆中殘存的一點象形文字遺意也逐漸泯滅了。更重要的是,與秦篆相比,隸書的瀟灑和反拘束更成為了一種開放的典型,規行矩多,一絲不苟的恭謹變成了輕松活潑,流暢自如的抒寫。人們常把隸書從萌芽到定型的過程叫做「隸變」,就是因為中國文字美化為造型藝術的途徑往往隨著隸書的出現、發展,而逐漸成熟的隸書成為了漢字書法發展史上和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西漢隸書,除了極少數的碑刻外,大量是出土的竹簡、帛書等,而千姿百態、獨具特色又端莊大方、渾厚朴實的隸書出現於東漢。東漢樹碑定傳之風盛行,目的是歌功頌德、流傳後世。所以,碑刻既要請有名的學者撰文,又要請書法家來書寫,以作為最理想的豐碑而長存不朽。正因為好些漢隸在這個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成熟走上了全盛時期,實用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如禮器碑、曹全碑、張遷碑、衡方碑、石門頌等
魏楷晉微及南北朝書法:
魏初仍使用漢隸,後經鍾 等書法家們收集流行於民間的簡化隸書筆法加以歸納,去掉明顯的蠶頭燕尾和左右波磔,終於促進了楷書的形成和確立。楷書是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過渡的最後階段,是書法藝術向成熟邁出的決定性一步。雖然魏楷從結構到用筆都呈現出一種簡淡古樸的雅拙感,在一定程度上還表現著過渡階段的形體,但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結構簡省、點畫輕便,具有比隸書更便於書寫的特點,因而從魏到晉至南北朝迅速得到普及,並成為大眾也可以享用的財富。如:魏晉:十三子殘碑、孔羨碑、王羲之黃庭經寶子碑、鄭文公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等
這個時期出現了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北朝大書法家鄭道昭。同時出現楷、行、草三種書體並逐漸成為魏晉南北朝書壇上的主要主體,造成了中國書法發展史上風格多樣、各臻其妙的重要時期。
5.書法的實用性與藝術性並存發展時期。標志是從晉尚「韻」到元明尚「態」。
書法到了晉代已非常成熟,並出現了各種書體漢字不僅要寫規范化、讓人看得懂,還要追求一種看得懂以外的味道,也就是「韻味」。那時的書法尊崇「神采為上,行質次之」,大家都表現出一種飄逸脫俗、姿致蕭朗的風貌,其代表人物是二王。二王書法藝術流露出的這種韻味風神,是以獨具的藝術魅力,反映出晉代書法藝術的時代特徵,此謂之晉尚韻。如陸機平復帖,王羲之蘭亭序、王獻之鴨頭丸帖。
唐尚「法」:唐代書法總體傾向是重視法度。唐代書家對前人的書法進行了總結,在書法結體和用筆方面實行了規范化和精微化。唐人的楷書表現出大小相等、上下齊平,用筆應規入矩的趨勢。如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柳公權的玄秘塔碑。
這個時期也出現了追求自由浪漫及變現個性特徵的狂草,體現了唐帝國開拓向上的精神。如張旭的古詩回帖,懷素的自敘帖。
宋人尚「意」:宋代書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蘇軾說:「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黃庭堅亦說:「老夫之書,本無法也,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責已,亦不較工拙與人品藻譏彈」。米芾說:「學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別為一好縈之,便不工也」。這些都充分表明了宋代書法家們不泥古法,提倡適意的藝術主張和追求性情的創作思想所以這個時期出現的作品大多是行草書。如蘇軾的黃州寒食詩貼、黃庭堅的諸上座帖、米芾的黃溪帖等。
元明尚「態」:元明時期的書法偏重於模仿,注意在字的形態上下功夫,進入了一個復古的時期,大凡學書者紛紛效仿晉人,而求之於刻貼。趙孟頫提出「漢字千古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個主張在當時被奉為金科玉律,所以元明兩代的書人大都是以唐人的筆法,寫魏晉人書貌,形成了書法僅注重在字形上刻意求好的總趨勢。
尚「韻」、尚「法」、尚「意」、尚「態」本身都是對藝術、對情趣的一種追求。在這個時期書法不僅是交流和傳達信息的工具,也是文人墨客聚會時的一種雅玩,蘭亭序就是雅玩的產物。這個時期書法除實用外,書法更在努力的體現著時代的個性藝術特徵。當然尚「韻」、尚「法」、尚「意」、尚「態」在這幾個時期並不是隔絕不同的,而是表現出了該時代的主流罷了。韻、法、意、態是相互滲透、相互包容的。自然在這幾個時期里也出現了非主流的作品和人物。如顏真卿的祭侄子稿,張旭、懷素的狂草,楊凝式的韭花貼、夏熱貼,徐渭的大草等。
6.書法的藝術化展現時期。
(標志是明中晚條幅和中堂的書寫式樣的出現)
明以前書法主要是一種實用的功能,在實用中追求藝術個性的釋放和表達。而明中晚期出現的條幅和中棗的創作形式,則純粹是為了藝術觀賞及裝飾的需要。書法由此變成了兩個通道,一個通道是寫字,實用的需要;另一個通道是書法藝術的需要。差不多在同時期出現書法的一個分支——篆刻,吳門才子文徵明的兒子文彭當時用青田石刻印章,並把自刻的姓名章蓋在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上,從而強化作品的藝術效果。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印章在秦漢就有了,但當時只作為一種物,或作封泥用的,是作為一種權力的象徵。在書畫作品上蓋章,元趙孟頫已經用得哼很普遍了,但是真正把篆刻發揚光大的則是文彭,並從此成為了中國書畫不可缺少的點睛之物。
書法藝術化展現時期一直從明中晚期延續到現當代。期間多種流派份呈,名家輩出,個性凸顯。書法欣賞從朋友小聚時的陶醉或雅聚時的抒懷發展到展廳展覽中的大放異彩。書法教育從師傅帶徒弟的經驗式的傳授方式發展到現代的學院式教育(浙江美院於上世界六十年代首先開設書法本科教育,並與1979年招收書法學碩士研究生)。
書法藝術化展現時期的代表書家:徐渭、王鐸、傅心、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於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等。
7.書法作為一種純藝術的開始。
(標志是電腦的普及)
書寫已經不是一種交流和傳承的必須。
(二)選臨碑帖
1.何謂碑帖?
碑最初是指豎在地上的石頭,所以《說文解字》釋為:「碑,豎石也。」原先碑是沒有文字的,與書法無關。此後,刻了文字的碑才是書法藝術中稱的「碑」,又稱碑刻。如漢代的張遷碑,曹全碑及摩崖題刻,六朝的墓誌等都稱為碑。
帖,願意是詞源中所說:「帖,以帛作書也,書於帛者曰帖。」與現在書法藝術中說的帖完全不同。歷史上,帖的含義經過了幾次變化:漢代開始,就有保藏書家手跡的俗尚,凡書家所遺的短札尺牘為世所寶者,稱之為帖,如陸機的平復帖等,帖即為名人翰墨之名;宋時有收羅古代書家手跡以刻之舉,稱之為匯帖或從帖,帖即為摹刻上石或上本的法書之名;在清代,帖又成了書體流派之一;現在我們所說的帖,按照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般是指歷代法書的拓片和法書的印刷品,用以作為習字的範本,如十七帖,蘭亭序,淳化閣帖,蘇東坡、米芾墨跡等。
2.碑帖之區別
有六條標准:
一是功用不同。碑是追求世系,表功頌德或祭祀、記事用的;而帖是專為書法研習者提供歷代名家法書的復製品(拓本)。
二是文字內容不同。碑既為了頌德記事,所以有一定的文字格式和內容;帖則以書法優劣為選擇標准,內容龐雜,形式不一。
三是書體不同。隋以前的碑都是以篆、隸、楷書入碑,唐初始有行書入碑;而帖則以簡札為主,故行草小楷居多。
四是形制不同。碑往往是長方形的豎石,有額有跋,大多是四面刻字。帖一般無額無跋,只正面刻字。
五是上石之法不同。碑大都是書丹(用硃砂直接寫在石上)上石,帖大都是摩勒(從真跡鉤摩)上石。
六是刻法不同。古碑之刻,有時因循刀法,與書丹原跡或有所出入,北朝碑刻,有的甚至不書丹而直接奏刀;帖則必須忠於原作。
3.送帖、讀貼
選碑帖應根據個性喜好、性格、興趣來確定,或端莊大方,或清秀飄逸或厚重雄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碑帖選好後就是讀貼,讀貼很要緊,甚至比臨帖更重要,花的時間也比臨帖還多。讀貼不僅要弄清碑帖的原文意思,包括字的結構、用筆、布局等,還要弄清當時的社會環境及作者創作作品的心境情緒。
好大王碑(東晉)、顏真卿祭侄子稿的解釋,只有吃透原稿的精神實質,才能在臨摹時盡快上手,達到神形兼備之功效。
4.臨摹碑帖
帖讀透後就是臨摹,「摹帖」和「臨帖」,合稱「臨摹」。「臨摹」就是俗話說的「照著寫」,它是學習書法繼承傳統的必經之路。「
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紙覆蓋在字帖上,然後按底樣描下來。只要有三種方法:
一是雙鉤。即用細線將字的輪廓勾畫出來,然後再根據用筆特點填墨。王羲之蘭亭序墨跡,唐代採用這種方法流傳下來的。
二是單鉤,即沿筆畫的中間畫一條單線,然後再沿單線運筆寫出字體。用這種方法可以比較准確地掌握字體結構。
三是滿摹,即在覆蓋於帖上的透明紙上直接運筆一次描成,以?煉用筆和掌握字體的結構。描紅其實也是這個辦法。
臨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是對臨。即把字帖放在一旁,照著上面的用筆和結構寫。
二是碑臨。也就是默寫,一行一行臨寫比較熟悉之後,便可以不看字帖,全憑記憶來背寫。
三是意臨。即指所臨之帖參入己意,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揮一定的創造性,使古人書跡為我所用。
(三)學習技巧
書法及線條於?間之藝術,組成的元素非常單調而表現的內容又非常豐富。這就需要在線條和空間之間下功夫做文章。書法之技法就是:筆法、墨法和章法。當然,臨帖的方法也是技法,這個問題在前面部分已講過。這里不再論述。
1、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是書法技法中最主要的技法有的一輩子在苦苦探索,也不及其法。可見筆法變化之無窮。
(1)、執筆,指實掌虛。歷代書法家對執筆的方法有著種種不同的見解和主張。因為寫字、執筆是手?不是目的,作品所表達到的效果才是目的。因此,正確的執筆方法是基本合理的情況下,主要是取舒適、靈便、自然、如意,這才符合人的生理條件。一般來說,其原則不外乎「指實掌虛「,指實,即可達到五指齊力,運全力於筆端;掌虛,才能做到高度靈活的運筆。
(2)、運筆在書寫過程十分重要,涉及線條的質量和作品審美效果。運筆包括:方筆、圓筆,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鋪筆、裹鋒,提按、轉折、輕重、遲速以及推、拖、捻、拽、導、送等技巧。
(3)、「屋漏痕」、「錐畫沙」、「印印泥」、「折釵服」。其中這幾個詞講的都是用筆、運筆中的筆勢和力度。
屋漏痕「雨水滲入壁間,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來,其流動不是徑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動盪著垂直流行,留其痕於壁上,始得圓而成畫,放縱意多,收斂意少;
錐畫沙:在平平的沙面上,用錐尖輕輕地劃過,那麼當錐尖離開時,沙粒就會滾回小而淺的槽里,把它填滿,就沒有什麼痕跡可以形成。當下錐時,深入沙里一些,而且必須不斷地微微動盪著畫下去,使一畫兩旁線上的沙粒穩定下來,才有線條可以看書,這樣的線條,兩邊是不均勻的。往往高質量的書法線條是不光而毛。此乃「錐畫沙」之行筆之妙。
印印泥:用筆當須如印印泥,意思是說,須下筆有力,達到力透紙背,其跡則沉凝渾厚、不光不弱。
折釵服:指的是金釵彎曲,形容筆畫轉折處圓融有力而露痕跡。
(4)、永子八法。
點為「側」。它的寫法是「不得平其筆」也就是說要?多落鋪筆,勢呈收鋒;橫畫為「勒」,它的寫法是「 不得卧其筆」,也就是說要逆鋒鋪筆而行,不能卧筆平拖;豎畫為「努」,它的寫法是「努不得直」,因為太直了筆畫就會顯得無力;鉤是「?」,它的寫法是「須?其鋒」,也就是要略略駐鋒蓄勢後「得勢而出」,仰橫為「策」,它的寫法是「策須背筆」,也就是要「仰而策之」;長撇為「掠」,他的寫法是「掠需筆鋒,左出而利」;短撇為「啄」,他的寫法是「須卧筆疾?」,也就是說,落筆要略略側鋒,快而峻利;捺筆為「」,他的寫法是「須 筆,戰行右出」,也就是說要逆鋒落筆,折鋒後鋪毫緩行,至右下再先蓄勢,然後出鋒。
2.墨法
墨是書法藝術中最具沖擊力的一個元素。用墨是否巧妙,涉及到作品的氣息、韻味和視覺效果,所以歷代書家非常注意用墨。
墨法包括:干濕、濃淡、漲澀、潤燥、焦宿等內容。歷史上有許多關於用墨的故事。如「濃墨宰相,淡墨探花」。濃墨宰相值得是劉墉,淡墨探花指的是王文治;明朝董其昌喜歡用淡墨,明末清初王鐸喜歡漲墨,寫草書時蘸一次水能寫十一個字左右,形成張澀、潤枯的一種強烈對比;黃賓虹先生喜歡用宿墨,林散之先生的枯墨則是用到了極致。
3. 章法
章法就是作品的謀篇布局,是指安排布局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的方法。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整;既知平整,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整」。說的就是學習章法的過程和方法。
章法包括:疏密、正?、巧拙、增減、挪正、穿插、離合等內容。
歷代書家非常注重畫面的經營布局。密不通風,疏可走馬,計白當黑都是書家慣用的布局手段。
書法大家往往可以在不平衡中追求協調,在不對稱中找到和諧,在矛盾中享受快樂。
布局疏的作品如:五代十國楊凝式的韭花帖,董其昌的作品密不透風,橫豎不同是徐渭的作品,亂石鋪街則是鄭板橋的作品。這些作品我們都可以慢慢的去欣賞。
三、關於繼承傳統需要把握和注意的幾個問題
1.功夫在字外。哲學、美學、文字學、文學、史學要學習了解。
2.學會於古人對話。
3.懂得棄舍。好的繼承,不好的放棄。
4.傳統可能帶有保守型。
5.深入傳統的危險。傳統所具有的魅力也可能使人無法自拔,從而對其他一切都失去興趣。然而一位現當代書法家卻要掌握比傳統多得多的東西。
6.把握前代技巧的重要性。
7.變革傳統的艱巨性和必要性。
⑺ 請問語文老師
作育英才,為人師表,桃李滿門老師是園丁,我們是花兒。老師是粉筆,犧牲自己,留下知識。老師是火把,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⑻ 寫粉筆字時手擱在黑板上還是騰空寫請告知,謝謝!
我見過的 大概都是騰空寫的.
⑼ 粉筆和中公答案太多不一致的,到底哪個准
粉筆可以很負責的說有錯誤答案,而且不少,為此特意找到題源驗證過,不知道說粉筆準的都是些什麼人,粉筆的好處就是免費題庫。中公做的不多,做了幾套紙質試題,解析還是合理的,答案經得起推敲,基本沒有牽強附會,絕不是給中公打廣告的意思,只是覺得中公思路更貼近出題人考察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