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保山日報
擴展閱讀
沾光是什麼意思 2025-09-10 02:00:52
專門看股票的電視 2025-09-10 01:59:25
游族網路股票行情財經 2025-09-10 01:52:07

保山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7-15 23:45:14

Ⅰ 別夢依稀——我與《龍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緣

[別夢依稀——我與《龍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緣]別夢依稀——我與《龍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緣十年,如白駒過隙,一恍而逝,別夢依稀——我與《龍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緣。2001到2011這十年,我們的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十年,然而,留駐每個人心中難於忘懷的記憶卻各不相同,我記憶最猶新的是《龍陵文化》讓我實現的文學夢。說句心理話,我自幼理好文差,可以說,是一個文學盲人。剛走入社會,自然是從事與阿拉伯數字相關的工作,而文學這種神聖純潔的文字是萬萬沒做過,萬萬不敢想的,可是,追求文學藝術的虛榮心又似乎隨時存在。還記得,1999年我到麗江出差,買了本《麗江風物志》消遣,里邊有篇介紹雞樅的文章,對於我這個從小就與雞樅打交道的山裡娃來說,總覺得該文有意猶未盡之感。回來後,便把自己知道的寫成了《話說雞樅》。才疏學淺的我忐忑不安、戰戰兢兢地嘗試著向《龍陵文化》投稿,沒想到竟然在2001年6月28日收到一本帶有墨香味的《龍陵文化》第二期樣刊,《話說雞樅》以「泥土珍饈」欄目刊出,著實讓我高興了一陣子。雖然那篇文章現在看來稍顯稚嫩,依然屬於「說明文」,但那是我與《龍陵文化》的第一次牽手成功,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從而激發了我對文學的喜好,不或之年,踏上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的尋夢之路。隨著處女作在《龍陵文化》這個純文學的龍陵最高級別刊物刊出,在那期刊物里,我欣賞到了省作協會員趙老師寫的,曾刊《人民文學》的《艷遇》,讀到的擅長撰寫歷史體裁的張老師寫的《<艷遇>讀後感》。文中一段段扣人心弦讓我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樂上眉梢、時而引發啟迪與思考。我深深體會到《龍陵文化》是一個能增長知識、不斷充電和提高寫作水平的好地方。2002年我到茄子山水庫遊玩,編了句:「大壩雄居天險處,容納五河匯成湖。旅遊新景人鑄就,竹筏魚歌牧童曲。」的水口流,當我將其送到文聯,陳主席看後對我說:龍新的河其實只能算溪流,文學要在「真」的基礎上提升,每一個詞都要容易被眾人理解接受,建議把「五河」改成「涓溪」。後來刊載於《龍陵文化》,還收錄《龍新•冷涼資源寶庫》一書。他們就是這樣默默無聞、不厭其煩、一絲不苟地為像我這樣的文學新手修改作品。漸漸地,我與文聯的陳主席、王編輯等認識了,還通過他們認識了縣內外的更多作家老師。與他們相識、相知、相熟,他們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後來我為《艷遇》寫了:「真實可讀,貼近生活。艷而不俗,崇高美麗。語言精煉,耐人尋味。」的評語,省作協委員振王老師對這個評語給予較高評價。後來,我的作品漸漸出現在比《龍陵文化》更高級別的刊物上,我知道,得以發表的作品,其實是經過如此潤色添韻才見諸雜志的,在作品的背後,凝聚著《龍陵文化》編輯老師的很多智慧心血和默默培護的精神,並不是自己真實水平的體現。他們鼓勵我要多寫,多寫像我這種「癟三」就必須多學。那時,我把偶爾得到的稿費變成一本本喜好的書,帶一本書到戶外叢林中,探究根源、細細演練、冥思苦想,尤如達摩面壁,再把書中精彩之筆記下來,有過「行來地少天多處,坐到山高月小時。」的經歷,我把讀書心得寫成《讀書情緣》,這篇小文先後刊於《龍陵文化》、《保山日報》、《騰沖報》。文中寫到:「我讀書會記下一些華麗好看的詞,潤耳中聽的句,讓人心驚肉跳的段。寫作,我是萬萬不能的,就像個癟三,實在避讓不及非寫不可時,就把記下的殘墨爛字倒出來堆成塊、組成篇。工作之用覺得觀點新穎、方向不斜;閑聊之用覺得之呼者也、龐引博學;有幸之文刊於報角,細心讀者評於沙龍。」 讀書不斷地改變著我的人生,我與讀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也開通QQ空間、建立文學博客、參與文友圈,與更多的朋友交流,做到資源共享,有了文友們提供徵文、訊息等渠道,讓我有更多機會參加各類文學采購、文筆會、徵文比賽等活動,讀後感《別夢依稀——我與《龍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緣》。有了編輯老師無微不至的呵護鼓勵與關懷鞭策,有了與文友們共同探討文學、交流寫作經驗,讓我受益匪淺,寫作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8月,在龍陵縣第三屆文代會上,我榮幸地被選舉為民間文學協會副主席。副主席這把「雙刃劍」讓我有了幫助文學愛好者看稿改稿學習的機會,同時自己也成了別人的一個標桿。我記得徐鑄成曾經說過:「記者不動手,就成為了『老者』」。一下子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已不僅僅是想寫才寫、為我而寫,更多時候是為社會而寫,成了一種責任。當應邀而作或「圈圈改改」之時,有的「文章」初看不起眼,但仔細琢磨,骨子裡有可以樹起來的東西,譬如一尊泥塑,幫它用恰當的語言恰當地表達出來,點石成金,是我的責任。十年,不知不覺中,我已在國家、省、市、縣級各種報刊雜志發表文章50多篇30餘萬字。僅2011年,我的文字也分別見諸於《龍陵文化》、《騰沖文化》、《保山報》、《高黎貢》、《活水》等18篇次。《龍陵文化》已從我初識的全黑白每期50頁,擴展為8頁采,80頁6萬余字的精美書刊,在文聯工作的人員和編輯老師也新老更替。但是,《龍陵文化》堅持的「三為主」方針始終沒變。——以發表本縣作者的作品為主,以寫本縣題材的作品為主,以符和本縣的讀者愛好的作品為主。《龍陵文化》已成為我投稿和閱讀不可或缺的首選,每期總有一些文字是那樣的清新,那樣的貼近現實,那種溫暖直抵達人的心窩,那種震撼讓人久久不能平靜,她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讓我得於欣賞一篇篇賞心悅目的精彩華章。我「天命」之年,對文學的嗜好依然「衣帶漸寬終不悔。」「地上本沒有路,走多了,自然成了路。」我為《龍陵文化》痴狂!這股激情伴隨著我走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在這些難忘而又快樂溫馨的日子裡,《龍陵文化》留下了我許多難以忘懷的感慨。我堅信,除了少數極具天賦的人,可以出手不凡,甚而處女作就可一鳴驚人外,而絕大多數的作者,成長都得有一個學習漸進的過程。像我這種沒有文學功底的「笨鳥」,只有拿出「挖老闆田的精神」。挖老闆田,對於有過農村生活的人不難理解,城市的人們難於想像它的艱苦。夏天,農民們都要將種過小春作物的老闆田一鋤頭一鋤頭地翻過來,在太陽下暴曬土垡子,然後放水泡田。這正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晴空萬里,在太陽暴曬下的滇西「窮賧」之地勞作,在烈日炙烤下一鋤鋤把斗大的土垡一個個翻過來,這算得上是所有農活中最苦最累的一樁,只有過了這一樁,秋來,也許才會有好收成。寫作也不能因為不知道有沒有收成而不去耕耘。回憶自己伴隨《龍陵文化》走過的腳印,從當初連夢都不敢夢的事,現在竟然變成了事實,一種溫馨的感覺頓時湧上心頭,令人難忘,讓人激動不已!現在,當一期期帶著一縷一縷沁人心脾墨香的《龍陵文化》刊發出來的時候,無論有沒有我們的文章,我都會細細地一字一句品味它,特別是讀到精彩內容的時候,會有種拍案叫絕、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並且會好好地把自己在《龍陵文化》投的文章收藏起來。如今,早已堆積成厚厚的一大疊。有時候,下班回家也會把它們拿出來再細細地品讀,那種喜悅的心情是無法用文字表達的。這是一種收獲、一種滿足,也是一種幸福……我也總是盼望《龍陵文化》在龍陵的影響和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越辦越好,擁有更多的讀者,成為龍陵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龍陵文化》是我寫作成長的搖籃,是她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給予了我的創作熱情和慾望,是我發表文章的園地,是「業余作者」的良師益友。我對《龍陵文化》充滿了感恩之情,對編輯們的辛勤工作及扶持新人的精神感到敬佩。我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已成為我的第二生命。每當閑暇時,我用文字來充實自己,文學使我對生活充滿了自信,讓我樂觀地面對生活。今生與文學結緣無怨無悔,文學將是我魂牽夢縈不離不棄的「情人」。 〔別夢依稀——我與《龍陵文化》的十年不解之緣〕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Ⅱ 請問,緬甸人為什麼不撲救中緬邊境的森林火災謝謝!

去年瓦城也發生火災了!!救了幾天,最後一棟樓燒完了

Ⅲ 鄭垧靖的榮譽獎項

1999年9月27日 被龍陵縣黨報黨刊發行領導小組授予99年度黨報黨刊征訂發工作先進集體獎。
2000年4月18日被龍陵縣教育局授予2000年小學數學說課教學活動優秀獎。
2002年12月16日被雲南電大保山分校評為2001—2002學年度優秀學員。
2002年6月在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被龍陵縣人口普查辦公室、龍陵縣人事勞動局評為縣級先進工作者。
2004年4月被中共龍陵縣委授予2003年度先進個人三等獎。
2004年4月20日被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評為2003年度優秀鄉鎮宣傳幹部。
2004年11月被保山市科學技術局、保山日報社,他的「傈僳山寨辦起產業科技培訓班」文章在「科技興保」徵文活動中榮獲三等獎。2005年2月2日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加快保山發展大討論(農行杯)徵文活動中,他的文章《引進產業需慎重 致富希望不落空》,被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中共農業銀行保山市分行、保山日報社,授予優秀獎。
2005年3月被中共龍陵縣委授予2004年度對外宣傳工作三等獎。
2005年6月25日被平達鄉黨委評為2004—2005年度優秀共產黨員。
2006年9月27日被保山黨報黨刊宣傳發動工作領導小組評為2006年度黨報黨刊發行工作先進個人。 2007年3月被中共龍陵縣委評為2006年度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2007年9月30日被龍陵縣黨報黨刊宣傳發行領導小組被評為龍陵縣2007年度黨報黨刊宣傳發行工作先進個人。
2009年12月16日被中共平達鄉委追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Ⅳ 如何認識和處理我國自然保護區與旅遊開發利用的關系

我國從1956年開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護區以來,至2001年初共建立各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276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5處,總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2.44%,但由於經費短缺,加上多數封閉的保護方式與保護區內經濟發展、居民生活需要的矛盾,使得自然保護區的有效管理受到嚴重的影響,成為自然保護工作面臨的一個普遍的難題。與此同時,生態旅遊業以其高利潤、低開發度的特點,順應現代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潮流,不但滿足了當代人的旅遊需求,也為子孫後代保留了足夠的旅遊空間、良好的環境和景觀,使之永續利用,成為自然保護區迅速發展的一項新產業,並成為更多保護區結構和功能規劃的一部分。1998年5月世界旅遊大會指出,生態旅遊已成為當今世界旅遊發展的潮流,給全球帶來了至少200億美元的年產值。目前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年總旅遊人數2500萬人次,年旅遊總收入近52億元人民幣,一些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的「龍頭」。SYA保山日報網
1、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內涵的探討SYA保山日報網
生態旅遊是一種科學、文明、高雅的旅遊形式,是現代社會人們所需求的一種高級精神享受。據資料反映,近幾年來,全球生態旅遊的年增長率高達30%,是各類旅遊形式中發展最快的一種。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是在自然保護區內開展高度責任化的旅遊,它不僅保護自然資源,同時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有五個方面的內容:SYA保山日報網
生態旅遊與自然資源的相互依賴性。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就是到自然保護區欣賞優美的、特殊的、原始的自然景觀。自然保護區豐富的資源是生態旅遊的基礎,而開展生態旅遊又可以把保護區獨特的自然優勢展現給人們,讓人們了解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SYA保山日報網
讓人們理解支持自然保護區的工作。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是一種欣賞和認識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它所倡導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注重在旅遊活動中通過人與自然的情感交流,能真正體會到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發展的基礎。遊客會不知不覺地熱愛自然,增強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從而提高人們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SYA保山日報網
產生有利於保護的經濟效益。生態旅遊不排斥經濟效益,它提倡在把對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的同時,爭取盡可能大的經濟收益。這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也是取得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的途徑之一。因此,生態旅遊收益中的一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都應該投入到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中去。SYA保山日報網
促進社區發展。自然保護區大多地處偏遠貧困地區,當地社區居民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能否使當地社區的居民從旅遊中獲得利益,直接關繫到在那裡開展的旅遊能否得到他們的支持而持續地發展下去。特別是在貧困和環境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地區,促進當地社區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當地的環境,應該是開展生態旅遊的重要目標。SYA保山日報網
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與一般大眾旅遊不同,它要求旅客要有較高的素質。然而,目前遊客素質大多還不太高,如果不嚴格管理,旅遊的負面影響得不到控制,旅遊活動將不能持續下去,同時生態旅遊強調把旅遊帶給資源和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內,並要求在能量消耗和轉化過程中採用「消耗最小」的原則,因而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發展有利於自然保護區的長期持續利用。SYA保山日報網
2、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與保護的關系SYA保山日報網
開發既是一種保護又是一種干擾,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開發將改善、美化其環境,旅遊收益也為其保護創造了經濟條件。但另一方面伴隨生態旅遊開發而帶來的環境污染、一些遊人的不文明活動及行為、外來文化的沖擊等都會對其資源造成干擾。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兩者是辯證的矛盾統一體,並在辯證聯系中共同改善其旅遊資源與環境的關系,推動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SYA保山日報網
保護是開發和發展的前提。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是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一旦破壞殆盡,自然保護區將失去保護的必要,也就無開發可言了。因此,保護是開發的前提,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並且資源的保護還貫穿在開發的整個過程中,這是由開發帶來的負面效應所決定的。SYA保山日報網
開發是保護的必要體現和保護區發展的基礎。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資源保護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因此,資源必須經過開發利用,發揮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現實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資源保護的必要性只有通過開發才能得以體現,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生態旅遊已成為自然保護區發展的新方向。SYA保山日報網
開發本身意味著保護。合理的、科學的對自然保護區開發,對自然保護區資源環境進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進入性;同時一定的開發促進其旅遊發展,帶來的旅遊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返回自然保護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開發意味著保護。SYA保山日報網
過量保護不利於開發。因擔心開發造成破壞,而「防患於未然」,易導致片面強調保護,從而忽視了對資源的開發。過量的保護而沒有對資源的開發,就不能體現出資源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自然保護事業也就得不到發展,在自然保護區保護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應適時、適地、適量地進行資源開發。SYA保山日報網
3、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的對策SYA保山日報網
實施可持續旅遊發展戰略。保護資源與環境,並最大限度地增加旅遊者享受樂趣和給當地帶來效益的同時,把旅遊開發對所在地區的消極影響維持在最小限度內,是可持續旅遊資源發展的主要指導原則之一。顯然,發展(即滿足現在需要)與保護是可持續旅遊發展的一對核心,這與自然保護區開發與保護是相吻合的。可見,可持續旅遊發展也應該成為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關系問題的衡量標准之一。SYA保山日報網
加強科學研究。在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與保護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應該對旅遊環境承載力、旅遊開發的影響等進行系統研究,為和諧平衡的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模式提供理論依據,這是處理好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一步。SYA保山日報網
努力開發和推廣綠色旅遊產品。狹義的綠色旅遊產品指生態旅遊產品,如森林旅遊、負離子吸附區等;廣義的綠色旅遊產品則指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旅遊產品。綠色旅遊產品的開發本身就是以資源保護為前提和核心的。SYA保山日報網
取之於資源,用之於資源。開發生態旅遊後的部分旅遊收益,應該用於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改善和美化資源環境,從而符合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原則。SYA保山日報網
導入知識經濟內涵。知識經濟是一種以高新科技產業群為支柱,以信息產業為龍頭,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經濟。導入知識經濟是新時代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的要求,也是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經之路。SYA保山日報網
實行資源開發和保護中的「科技興旅」戰略。資源的開發應該在調查基礎上應用現代技術進行可行性論證,制訂開發總體規則,以保證開發後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對珍貴的自然、人類遺產進行保護,減少旅遊資源的自然損失,延長其生命周期,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SYA保山日報網
保持並增加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一般來說旅遊資源都凝結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文化內涵是旅遊資源的生命線,保持並盡可能地增加資源的文化含量,也將成為資源開發和保護的新的價值取向,是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方面。SYA保山日報網
培養熟悉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高素質旅遊專門人才。資源開發和保護是從人的角度來界定的,高素質的旅遊專門人才是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矛盾關系的人才基礎。SYA保山日報網
正確處理好發展中開發與保護的主次關系。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過程中,開發與保護應並重。既然保護不是暫時的,而是貫穿於整個發展過程中,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自然保護區發展中應貫徹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以促進其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與可持續發展。SYA保山日報網
政策引導,加強管理,綜合發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保護和可持續旅遊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復雜過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需要政策支持、引導和適度的管理力度,以規范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和保護。適當的政策和旅遊宣傳教育,可以使社會形成開發保護的共識,使旅遊從業人員成為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和保護的先鋒,使旅遊者成為文明的資源保護者。同時,旅遊資源環境是社會、自然環境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有必要與整個旅遊大環境協調一致,以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整體,進行綜合開發和保護。總之,通過在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全面發揮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科研、教育和可持續發展作用的政策法規體系和運行機制,建立高質量的生態旅遊基地和我國生態旅遊的景點網路,可以促進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最終實現生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是我國大多數自然保護區應當積極選擇的最好發展策略。SYA保山日報網

Ⅳ 誰可以找到保山日報8月26日浦發銀行的招聘信息

浦發銀行招聘公告可以在浦發銀行官方網站上查找。操作如下:
1、搜索「浦發銀行」進入銀行官方網站;
2、浦發銀行網站底部點擊「浦發招聘」;
3、即可在近期招聘公告中找到所需公告。

Ⅵ 耿梅的個人履歷

1985.09-1989.07 雲南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學;
1989.07-1991.08 保山日報社工作;
1991.08-1995.07 中共保山地委活水雜志社工作(歷任助理編輯、編輯);
1995.07-1996.11 中共保山地委宣傳部工作(歷任辦公室副主任、理論科科長);
1996.11-1998.03 保山日報社工作(歷任記者部主任、要聞部主任);
1998.03-2000.03 施甸縣水長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2000.03-2001.11 施甸縣婦女聯合會主席;
2001.11-2004.02 保山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2003年3月補選為市一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2004.02-2005.08 保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
2005.08-2005.09 中共昌寧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昌寧縣人民政府黨組書記,縣行政學校校長;
2005.09-2006.01 中共昌寧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昌寧縣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副縣長、代理縣長;
2006.01-2010.12 中共昌寧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昌寧縣人民政府黨組書記,縣長(2006年9月當選為中共保山市第二屆委員會候補委員;2007年12月當選為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2008年12月遞補為中共保山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習);
2010.12-2012.10 中共昌寧縣委書記(2011年9月當選為中共保山市第三屆委員會委員;2011年10月被預備役任命為保山預備役團政治部副主任,授予中校軍銜);
2012.10-2013.08 中共隆陽區委書記;
2013.08-今 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共隆陽區委書記(2013年10月任保山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保山工貿園區黨工委書記) 。

Ⅶ 關於夢幻騰沖演出

來了體驗一下唄~~我可以帶你去看

Ⅷ 雲南保山有新華社嗎,如果有,在什麼地方,在線等,急急急

沒有的,只有昆明有,但是保山日報等地方媒體有好新聞可以選送新華社,你可以試著和這些地方報刊聯系一下

Ⅸ 《出師表》中「深入不毛」的含義是什麼

據我所知,「不毛」並不是「不毛之地」中的「不毛」,「深入不毛」指的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的事,想想可知,雲南哪有不長草的地方啊?其實「不毛」指定是今天的緬甸,在英語中,緬甸的發音與不毛相似。而在當地也流傳著當年武侯愛民的故事,以及建有寺廟。我也是在當地旅遊時聽說的,也不知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