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經濟學名詞解釋
信息經濟又稱資訊經濟,IT經濟。作為信息革命在經濟領域的偉大成果的信息經濟,是通過產業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化兩個相互聯系和彼此促進的途徑不斷發展起來的。所謂信息經濟,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為物質基礎,信息產業起主導作用的,基於信息、知識、智力的一種新型經濟。
信息經濟的發展,不僅不會否定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的存在,相反會促進這三種經濟的素質通過信息化後大為提升,並導致不可觸摸的信息型經濟取代可以觸摸的物質型經濟而在整個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
對於信息經濟的確立,可以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來加以明確:區別一個經濟時代,不是看它生產什麼,而是看它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從這一角度來提出具體衡量標准,如果把信息經濟作為一個經濟時代來看待的話,就有三個數量標准:
(1)信息部門所佔比重大於物質部門所佔的比重;
(2)信息部門所創造的產值在GNP中所佔比重大小;
(3)信息勞動者在總就業人口中所佔比重大小。如果這三個指標都超過50%以上,才能視為信息經濟佔主導地位。
⑵ 信息經濟學主要研究什麼問題
信息經濟學是信息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一門研究信息的經濟現象及其運動變化特徵的科學。
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信息的經濟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經濟屬性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完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信息與社會生產的規模、結構形式、組織管理的關系;信息經濟模式在經濟結構中的應用過程和作用等。(2)信息的成本和價值。主要研究信息價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價值和成本的關系;信息價值的表現形式;信息價值的計量標准和計算方法等。
(3)信息的經濟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價值量與勞動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經濟效益計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會生產中的最佳投資和投資效果;影響信息經濟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提高信息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等。
(4)信息產業結構。主要研究信息產業結構及其發展規律和趨勢;信息產業與部門經濟結構、服務性行業結構、教育機構的關系;信息產業結構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
(5)信息系統。包括如何建立和發展完善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聚集與分散對信息系統價值的影響;從經濟角度考察信息系統評價的標准和方法;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其相互關系;信息系統經濟的管理;最優化信息系統的選擇等。
(6)信息技術。用技術經濟原理研究信息技術對提高信息經濟效益的作用;比較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採取新信息技術的最佳方案;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等。(7)信息經濟理論。包括對信息經濟學的對象、內容、性質、方法、作用、歷史等基本問題的研究。
⑶ 如何理解信息經濟學這些領域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信息經濟學同信息學、經濟學、管理學以及它們的子學科的關系
信息經濟學是一門信息與經濟的交叉、邊緣學科。因此,信息學與經濟學共同構成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矗
信息學以信息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信息的本質與運動規律的研究,達到擴展人類的信息功能特別是智力功能的目的。信息學在信息的概念、描述、測度以及信息的傳遞、再生、認知等方面,為信息經濟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時還用信息的分析綜合方法給信息經濟學以銳利的工具。反過來,信息經濟學為信息學架起了與經濟學相溝通的橋梁,為信息學研究信息及其施效問題增加了一個重要的視角。信息經濟學與經濟信息學密切相關,兩者有更多的交叉與重合。盡管後者目前不如前者發展,且屬於信息學的范疇,但就其研究對象經濟信息而言,比信息學更接近於信息經濟學。在信息經濟學的研究中,主要涉及市場信息等經濟信息,但也涉及技術信息等非經濟信息。
經濟學與信息經濟學的關系是一種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信息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同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不能截然分割,但是信息經濟學決不是簡單地運用經濟學的傳統理論,而是以一種新的透視角度對後者進行重新認識,並加以發展,同時還根據信息經濟的實踐,為經濟學增添新理論。信息經濟學的發展有利於促進經濟學的變革,例如,更新市場理論中的「理想競爭」、「普遍均衡」等陳舊觀念,考慮影響經濟理論的新因素,如國際貿易理論中跨國數據流的巨大作用等。
信息經濟學需為經濟學從工業時代步入信息時代確立自己的地位作出應有的貢獻。信息經濟學同經濟學的其他分支學科如數量經濟學、技術經濟學存在著更緊密的關系。數量經濟學為信息經濟學提供數量分析和經濟計量方法,技術經濟學則為信息經濟學提供費用效益分析方法。這對推動信息經濟學的深入研究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經濟學同不確定性經濟學、經濟對策論(或經濟博弈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信息經濟學和不確定性經濟學都研究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
但信息經濟學不是研究人們在經濟行為中如何適應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問題,而是研究如何縮小或排除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問題。如果說,不確定性經濟學的研究具有被動的性質,那麼應當說,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則具有主動的性質。信息經濟學和經濟對策論都研究經濟活動中信息不對稱問題。但經濟對策論研究的是一群經濟人在對策互動的情況下其決策結果可能會怎麼樣的問題,而信息經濟學研究的則是倒過來,即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先預計應有什麼樣的結果,再據此要求制定何種游戲規則,使其結果對大家都為最好,以兼顧公平與效率,並強調具有激勵作用的機制設計的重要性。
⑷ 信息經濟學要怎麼學
學好信息經濟學,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個學期下來,還是朦朦朧朧的。
但是,對於怎樣學信息經濟學,本人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首先,弄明白信息經濟學是怎樣的一門學科。一個最簡單而又比較令開始接觸信息經濟學的學生頭痛的問題:先有經濟再有信息還是先有信息再有經濟。從這個基本問題出發,引出一連串的問題,比如信息不對稱是不是信息經濟學成立的標志?用信息經濟學來命名這個新興的學科是否妥當?國內外關於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范疇的爭論?
2、其次,再弄明白是用經濟的方法來研究信息還是用信息的方法來研究經濟?這個問題比較深奧一點,我不敢再往下討論了,你還是去看看賴茂生教授編寫的《信息經濟學》吧,裡面引用了各家觀點。
3、思考一下由信息不對稱(不完全信息)引起的一系列博弈問題。這涉及到信息的獲取、統計和心理學的知識,建議去看一下。
4、明白信息產業和信息化是怎麼回事。
5、搞清楚信息資源有哪些?怎樣配置信息資源才能獲得最優的收益。
6、企業信息化以及信息系統的經濟分析是怎麼回事?
7、電子商務以及網路中的經濟學。
⑸ 什麼叫作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有兩條主線。
一是以弗里茲·馬克盧普(Fritz Machlup)和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為創始人的宏觀信息經濟學。
宏觀信息經濟學又稱情報經濟學、信息工業經濟學。以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為主,是研究信息這一特殊商品的價值生產、流通和利用以及經濟效益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是經濟學的重要領域。
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羅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經濟學、微觀信息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又被稱為理論信息經濟學是從微觀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價格,並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論來修正傳統的市場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確知的假設。重點考察運用信息提高市場經濟效率的種種機制。因為主要研究在非對稱信息情況下,當事人之間如何制定合同、契約、及對當事人行為的規范問題,故又稱契約理論或機制設計理論。
⑹ 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信息的經濟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經濟屬性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
2、信息的成本和價值。主要研究信息價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價值和成本的關系;信息價值的表現形式。
3、信息的經濟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價值量與勞動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經濟效益計算和考核。
(6)信息經濟學擴展閱讀:
信息經濟學把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稱為代理人。不了解這些信息的一方稱為委託人。因此,一般不對稱信息問題都可歸結為「委託一代理」模型。
在非對稱信息環境中。「委託一代理」關系的成立條件是委託人對代理人的支付不低於後者參與這個契約的機會成本。
非對稱信息環境是微觀信息經濟學重要的既定條件之一。微觀經濟學的完全競爭模型在現實中很難真正存在。
⑺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是信息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一門研究信息的經濟現象及其運動變化特徵的科學,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信息的經濟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經濟屬性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完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信息與社會生產的規模、結構形式、組織管理的關系;信息經濟模式在經濟結構中的應用過程和作用,等等。
(2)信息的成本和價值。主要研究信息價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價值和成本的關系;信息價值的表現形式;信息價值的計量標准和計算方法,等等。
(3)信息的經濟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價值量與勞動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經濟效益計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會生產中的最佳投資和投資效果;影響信息經濟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提高信息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等等。
(4)信息產業結構。主要研究信息產業結構及其發展規律和趨勢;信息產業與部門經濟結構、服務性行業結構、教育機構的關系;信息產業結構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等。
(5)信息系統。包括如何建立和發展完善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聚集與分散對信息系統價值的影響;從經濟角度考察信息系統評價的標准和方法;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其相互關系;信息系統經濟的管理;最優化信息系統的選擇,等等。
(6)信息技術。用技術經濟原理研究信息技術對提高信息經濟效益的作用;比較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採取新信息技術的最佳方案了;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等等。
(7)信息經濟理論。包括對信息經濟學的對象、內容、性質、方法、作用、歷史等基本問題的研究。
信息經濟學起源於40年代,發展於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發展成熟。在創建初期,研究重點多種多樣,有的學者側重於基礎理論研究,有的學者則側重於應用研究,也正是這兩種研究的互相補充和互相促進,才奠定了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進入70年代以後,信息經濟學的學的發展基本上達到了成熟其標志就是有大量信息經濟的論著問世,如:美國霍羅威茨的《信息經濟學》,英國威爾金森的《信息經濟學-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標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報經濟學》等等。
⑻ 信息經濟學的基本信息
開本:16開
定價: 3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