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Ⅱ 吳茱萸粉加醋敷腳心的功效是什麼
吳茱萸泡醋敷腳心主要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能夠起到補腎和去除體內濕氣的作用,並且還用於治療高血壓疾病,但用葯的時候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
吳茱萸可以起到燥濕止瀉的作用,具有溫經通脈的功效,還可以起到散寒止痛的功能,用於治療腹痛和頭痛現象,還可以治療女性痛經和胃部疼痛現象,但如果疼痛比較嚴重的,有必要的還需要服用止痛片葯物治療。
(2)制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擴展閱讀:
吳茱萸使用注意事項:
吳茱萸為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茱萸及多種同屬植物的近成熟果實,吳茱萸的功效是溫中止痛,理氣燥濕,吳茱萸的作用是治嘔逆吞酸,脘腹脹痛,經行腹痛,用葯禁忌陰虛火旺者忌服吳茱萸。
吳茱萸敷腳可用於胃寒嘔吐證。因為它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治中焦虛寒的脘腹冷痛,嘔吐泛酸,常與人參、生薑等同用。治外寒內侵、胃失和降的嘔吐,可與半夏、生薑等同用,常和清胃熱的黃連等配伍,治療胃熱嘔吐或肝鬱化火而引起的嘔吐。
Ⅲ 吳芋子有什麼作用
功用主治
溫中,止痛,理氣,燥濕, ,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症,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黃水瘡。
吳茱萸-原植物
有關;因苯海拉明可取消其降壓作用, 故亦可能與組胺有關.但與膽鹼能神經及其受體無關.去氫吳茱萸鹼為降壓成分之一, 其有擴張血管作用, 在降壓的同時, 減慢心率, 降低舒張壓的作用強於收縮壓;由於消炎痛可以部分、聚磷酸鹽能夠較完全地取消其降壓作用, 提示降壓作用與前列腺素合成有關.去甲烏葯鹼亦為降壓成分, 其降壓同時增加心率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該作用可被心得安阻斷, 說明其降壓作用與興奮β-受體有關.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研究表明: 吳茱萸中所含的吳茱萸苦素為苦味質, 有苦味健胃作用, 其所含的揮發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吳茱萸的甲醇提取物, 有抗大鼠水浸應激性潰瘍的作用;水煎劑還具有抗鹽酸性胃潰瘍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潰瘍作用, 對水浸應激性和結扎幽門性潰瘍有抑制形成的傾向.
吳茱萸對離體小腸活動有雙向作用, 低濃度時興奮, 高濃度時抑制自發收縮活動, 既能拮抗煙鹼、毒扁豆鹼、乙醯膽鹼、組胺、氯化鋇、酚妥拉明、利血平對離體小腸的興奮作用;亦能對抗六烴季胺、阿托品和腎上腺素對離體小腸的抑製作用, 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罌粟鹼、異搏定、美散痛對離體兔小腸的抑製作用.表明吳茱萸興奮腸管作用與乙醯膽鹼能神經和M-膽鹼受體無關, 其抑製作用可能與腎上腺素能神經和α-受體關系不太大, 而可能與直接興奮β-受體有關.
吳茱萸水煎劑給小鼠口服(20g/kg), 可顯著減少番瀉葉引起的大腸刺激性腹瀉次數;對蓖麻油引起的小腸刺激性腹瀉次數亦有減少傾向.吳茱萸減慢正常小鼠的胃腸推進運動, 也能拮抗嗎啡或阿托品對小鼠的胃腸推進運動的抑制, 提示吳茱萸對腸管的雙向作用有利於調節機體的腸道作用.對胃腸功能紊亂所致的腹瀉和消化不良性腹瀉也有效.吳茱萸能使腸管興奮, 其所含的 cGMP可能參與腸管活動.吳茱萸興奮腸管活動的作用可能是通過膽鹼樣、組胺樣、抗腎上腺素樣作用或是通過其中之二或是通過其中之一實現的.
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吳茱萸中的擬交感成分對羥福林有鬆弛離體子宮作用, 除去擬交感成分的殘存液則興奮大鼠子宮並可對抗對羥福林的鬆弛作用.其興奮子宮的成分為去氫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和芸香胺.去氫吳茱萸鹼可能為 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 其興奮子宮作用能被二甲基麥角新鹼阻斷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斷.
其他作用
吳茱萸煎劑對霍亂弧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堇色毛癬菌、 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石膏樣小芽孢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吳茱萸水提取物和50%的甲醇提取物有防齲齒作用.吳茱萸素對感染哥倫比亞SK 株病毒的小鼠有抗病毒作用.體外實驗, 吳茱萸煎劑及醇、乙醚提取物在體外能殺滅豬蛔蟲、蚯蚓和水蛭.
吳茱萸煎劑給家兔口服有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亦有利尿作用.利尿成分為吳茱萸鹼和吳茱萸次鹼.
配伍效用
吳茱萸配伍大棗:吳茱萸溫肝暖脾、降逆止嘔;大棗甘溫 補脾和胃、養血安神.吳茱萸得大棗則溫散而不燥烈 大棗得吳茱萸則益氣養血而不壅滯.二葯合用 有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功效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胃脘疼痛、妊娠惡阻以及厥陰頭痛、干嘔等症.
吳茱萸配伍當歸:吳茱萸辛熱燥烈 疏肝行氣、溫中散寒 善下行溫肝腎、暖胞宮;當歸辛甘而溫 補血行血 為婦科養血調經之常用之品.吳茱萸得當歸則溫散而不傷陰血 當歸得吳茱萸則補血而不凝滯.二葯伍用 其溫經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更著 用於治療月經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因沖任虛寒所致者以及寒滯肝脈之疝氣疼痛.
吳茱萸配伍黨參:吳茱萸辛苦性熱 芳香而燥 入肝、脾、胃經 有溫肝暖脾、降逆止嘔、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之功;黨參補中益氣、養血生津.二者合用 溫中寓補 有散寒補虛之功效 用於治療胃中虛寒之食谷欲吐、胸膈滿悶;肝寒犯胃之呃逆吞酸以及厥陰頭痛、干嘔、吐涎沫.
吳茱萸配伍生薑:吳茱萸溫中下氣而降逆;生薑溫胃散寒而止嘔.二者合用 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 用於治療胃寒嘔吐或厥陰頭痛嘔吐涎沫者.
吳茱萸配伍小茴香:吳茱萸散寒除濕;小茴香散寒止痛.二者合用 有散寒除濕、行氣止痛之功效 用於治療下焦寒濕所致之脘腹疼痛、疝痛、及宮寒不孕、月經不調、痛經等因寒而致者.
Ⅳ 姜,川椒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乾薑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川椒 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吳茱萸 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
以上葯物可用於治療里寒證,虛寒證
Ⅳ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病情分析:吳茱萸為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意見建議:作用: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注意: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Ⅵ 吳茱萸姜紅糖功效與作用
養血通絡,散寒降逆。主素體血虛,內有久寒,又復外受寒邪,手足厥逆,舌談苔白,脈細欲絕,或兼見頭頂痛,干嘔、吐涎者。
Ⅶ 中葯吳茱萸、山茱萸、烏葯、烏梅、泡姜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主治什麼
吳茱萸的功效:溫中止痛,降逆止嘔。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吞酸,疝痛,虛寒久泄,腳氣水腫。
山茱萸的功效:補益肝腎,收斂固澀。主治:腰漆酸痛,眩暈耳鳴,遺精,陽痿,小便頻數,盜汗不止。
烏葯的功效:順氣開郁,散寒止痛。主治:寒郁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小便頻數,寒疝作痛。
烏梅的功效:斂肺,澀腸,生精,殺蟲。主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消渴,蛔蟲嘔吐,腹痛;外用牙關緊閉;贅疣胬肉。
泡姜的功效:溫中逐寒,回陽通脈。主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濕寒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