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陳雲林簡歷
擴展閱讀
雙環科技今天股票價格 2025-07-29 23:25:52
怎麼看股票的市場份額 2025-07-29 22:21:03
超華科技的股票價格 2025-07-29 22:20:56

陳雲林簡歷

發布時間: 2021-10-21 10:18:15

⑴ 陳雲龍的個人履歷

1926年11月,陳雲龍同志參加了方誌敏和中共弋陽縣支部領導的漆工鎮農民暴動並加入了暴動後成立的農民自衛軍。
土地革命初期,
1927年12月,陳雲龍同志參加了由方誌敏領導的弋陽、橫峰地區武裝起義(弋橫暴動),武裝起義勝利後,成立了土地革命軍,陳雲龍同志任通訊員。
1928年05月,土地革命軍改名為工農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一營一連,陳雲龍同志任副排長。
1929年04月,部隊改編為江西紅軍獨立團,陳雲龍同志任排長,參加了贛東北紅區的一至四次反「圍剿」戰斗。
1930年08月,贛東北紅軍整編,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陳雲龍同志任連長。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斗,陳雲龍同志在戰斗中英勇頑強,多次負傷。
中央紅軍長征時,陳雲龍同志因傷被留在根據地,在閩西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曾擔任中隊長、大隊長等職務。
西安事變後,國共合作抗日,中國共產黨在江南的各支游擊隊合編為新四軍,陳雲龍同志在新四軍軍部任偵察參謀。
自1940年起,陳雲龍同志蒙冤受屈五年,險被誤殺,從此將名字由陳賀龍改為陳雲龍。但他對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忠貞不渝,隨部隊轉戰長江南北、華中地區,與敵人面對面的廝殺,多次負傷,浴血奮戰。
解放戰爭時期,
陳雲龍同志先後擔任警衛大隊長、團參謀長、旅參謀長,英勇善戰,屢建戰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
建國後,
先後擔任第十三步校教育長,
27軍副軍長,
南京軍區後勤部運輸部部長。
1955年,陳雲龍同志被授予大校軍銜,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67年離職休養。
1993年1月4日在安徽合肥逝世,陳雲龍同志去世後在他的骨灰中發現七粒彈片和子彈頭。

⑵ 陳雲林的簡介

陳雲林簡歷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1941年12月生,遼寧黑山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7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歷任齊齊哈爾市榆村屯化工廠技術員、主任、黨支部副書記、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廠長,1981年起任齊齊哈爾市計委主任、市委常委。1983年任齊齊哈爾市長、市委副書記。1984年調往哈爾濱,歷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1987年起任黑龍江省副省長、省委副書記。1993年1月在黑龍江省人大第八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黑龍江省副省長,同年5月在中共黑龍江省委第七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七屆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1994年1月辭去副省長職務。同年起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1997年1月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是中共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愛好讀書、體育運動,對中國古典文學、歷史、中外經濟方面的著作以及一些歷史人物的傳記都感興趣。

⑶ 中國農業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一、陳雲林,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農葯專業學習。

二、鈕茂生,男,滿族,1939年10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長,原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三、任洪斌,男,漢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於遼寧省,籍貫吉林雙遼,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農機系農機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四、石元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土壤學家。1949年畢業於武昌文華中學,當年考入清華大學農學院,後合並為北京農業大學。1953年畢業於該校農學系,1956年土壤農業化學系研究生畢業。曾於1985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1987—1995年任校長。 現為兩院院士,《中國農學通報》主編。

五、吳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動物遺傳育種學家、畜牧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吳常信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雲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鈕茂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洪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元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常信

⑷ 陳雲林的個人履歷

1958——1961就讀於撫順二中;
1961.09——1966.09,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農葯專業學習(其間:1965.11—1966.05 在河北省定興縣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工作);
1966.09——1968.09,留校待分配;
1968.09——1974.08,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榆村屯化工廠技術員、車間主任、黨支部副書記、黨委委員;
1974.08——1978.04,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榆樹屯化工廠革委會副主任、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
1978.04——1981.07,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榆樹屯化工廠廠長、黨委副書記;
1981.07——1983.04,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委常委、市計劃委員會主任;
1983.04——1985.0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委副書記、市長(其間:1982.09—1983.07中央黨校培訓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1985.03——1987.05,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1987.05——1988.06,黑龍江省委副書記、副省長、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
1988.06——1994.01,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省編制委員會主任;
1994.01——1996.11,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1996.11——2008.03,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08.03——2008.06,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
2008.06——2013.04,十一屆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第二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2008年6月當選海協會會長,同時卸任國台辦主任職務)。
中共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⑸ 央視國際時訊主持人資料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guojishixun 這是國際時訊的主頁
http://blog.cctv.com/html/90/825290.html 這是主持人柴璐的空間
柴璐 柴璐(1977-),女,陝西西安人,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女主持人,海外中心記者,主要研究公共管理。主持《海峽兩岸》節目。曾擔任《中國新聞》記者。2008年11月初,赴台采訪陳江會談險遭台獨分子包圍。現擔任CCTV——新聞頻道改版後的《國際時訊》欄目主播。
個人博客:http://blog.cctv.com/chailu
作者單位:柴璐(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北京,100859)
學習經歷: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播音專業 文學學士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公共管理專業 公共管理學碩士
工作經歷:中央電視台<<中國報道>> 實習記者 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 記者 、主持人
最喜歡的事:看書
最喜歡的花:荷花
最喜歡的動物:馬
最嚮往的職業:作家、攝影師
希望做一個:生活在童話世界裡的人
1歲時剛剛學會了走路,就跑去廚房,在爸爸身後踮著腳,悄悄伸手去夠灶台上的一個鍋,大概是好奇使然吧,結果一鍋沸粥灌進了棉襖,手臂上落下了一道傷疤,媽媽心疼地抱著我哭,三天三夜沒有睡覺,可能當時是疼的,但這一切感覺都並沒有存進我的記憶,所有的痛苦都沒有記憶,我只能靠大人們的描述去想像自己當時的壯觀。但懂事起,我知道我右臂的傷是我護身的武器,可以去嚇唬想欺負我的小男生。那時的我,卻並不知道,這道傷毀滅了我人生的第一個夢想。
3歲,第一次站上舞台背詩,表情豐富、手舞足蹈,贏得了一口袋的糖豆;
6歲,第一次參加詩歌朗誦比賽,驕傲地背下30多頁的長詩,卻因為時間實在太長引得評判哈欠連天而大筆一揮得了亞軍;
10歲半,第一次參加全市「古城知識競賽」,卻在臨上場的最後一刻慘遭淘汰,一個人站在大雪紛飛的樓 頂流淚,在心底摸索到「堅強」兩個字支撐自己微笑著重回舞台,捧得競猜獎;
15歲,第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從校園喇叭里放出來,合著音樂在塵土飛揚的操場流淌,夕陽西下,立刻沉 醉成一幅剪影,全然忘記晚自習的鈴聲;
17歲,第一次參加北廣面試,第一次知道自己先天斜頸,作出此生第一個冒險選擇:為堅持夢想埋單——用一個外科手術和一年的生命;
18歲,以全國專業最高分90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19歲,第一次電影配音,扮演<<簡愛>>里的女主角,捧著小說連讀三遍依然淚流滿面,發誓要做一個有尊嚴、有骨氣、有知識的女子;
21歲,第一次以其和同學們合作創作的<<百年恩來>>獲得齊越詩朗誦大賽一等獎;第一次以實習記者的身份采訪,大受震撼,改變人生方向;
22歲到今天,選擇了一條路,沒有拐過彎,沒有停過腳,無論晴天還是雨季,無論泥濘還是平地,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一直走著,一走就是8年,一直走到你們面前。
[編輯本段]相關焦點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昨晚在台北京華酒店設宴,歡迎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及其率領的海協會協商代表團一行。隨團到台灣的央視女主播柴璐在酒店門外采訪時,遭到門口抗議的「台獨」暴民認出並包圍。柴璐臨危不亂,表情鎮定,快步離開。
柴璐要離開,「台獨」暴民卻不放過她,把她和她的助理(穿白衣者)團團圍住,助理用身體保護柴璐,緊緊抱著她。而警方也增派人員急忙護花。在警方全力保護下,柴璐和助理安全坐上警車離去。
「台獨」暴民還在門外製造多次沖突,不但包圍央視女主播,還襲擊了一名落單的台灣警員。

⑹ 陳雲的作者簡介

大衛·M·貝奇曼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副教授。他1975年獲斯沃思莫學院學士學位,1977年、1984年分獲斯坦福大學碩士、博士學位。他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並擔任斯坦福大學美國與東北亞國際政治論壇研究員、政治學副教授。

⑺ 陳雲的簡介

米棉之戰,那是建國初期,為解決國民黨(已經離開大陸)殘留下來的通貨膨脹,投機倒把猖狂的問題的一次經濟戰。陳雲(1995年去世)作為黨和國家的高級領導,政務院副總理(多次參與國家經濟政治領域的大事件),當機立斷,與周恩來等國家首要,及時調度物資到物價最不穩定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堅定打擊投機者,緩和物價,維護了國家的安全。至於個人簡介,網路一下,陳雲,不多說。國家和黨的重要領導,無產階級----省略號。

⑻ 陳雲英的簡歷

◇2000年北京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2000年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2000年美國特殊兒童研究協會國際委員會中國代表
◇1998年起 任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
◇1998年以來,被香港教育學院聘為首席講師
◇1997年北京大學心理系研究生兼職導師
◇1997年 任香港教育學院課程評審委員
◇1997年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正研究員
◇1996年 國際全納性教育雜志編輯委員會委員
◇1994年 與北京師范大學張厚粲教授聯合培養特殊兒童心理測量研究生
◇1994年以來,任《中國特殊教育》雜志主編
◇1993年 當選全國政協第八屆委員,1998年連任第九屆委員
◇1991年 當選全國第七屆青年聯合會常委,1995年連任第八屆常委
◇1990年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副研究員
◇1988年以來,任職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
◇1987年回中國,1988年創建特殊教育研究室,任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1986年 下半年美國華盛頓市阿靈頓教育局局長助理
◇1986年上半年美國柴斯納(Chestnut Lodge School) 寄宿學校校長助理 美國最有名的用弗洛伊德的方法進行心理輔導的實驗學校
◇1984-87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研究生,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83-84年美國賓州愛丁保羅大學,碩士研究生,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1-83年 台灣宜蘭地區蘭陽青年雜志主編(兼職)
◇1977-83年 台灣宜蘭省立高級商業學校教師
◇1976-77年 台灣宜蘭市南安國民中學教師
◇1975-76年 台灣高雄市瑞豐國民中學教師
◇1971-75年台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獲文學士及教育學士雙學位

⑼ 四野十虎將是誰有他們的簡歷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其麾下戰將如雲,在開國1600多位將軍中,原屬四野的有519人,其中元帥2人,大將3人,上將18人,中將57人,少將439人。而其中的十大虎將更是彪柄千古:
寧折不彎的軍人——大將黃克誠(1902-1986)湖南省永興縣人,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革命軍任營政治指導員、團政治教官。參加了北伐戰爭和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游擊隊黨代表,紅四軍第十二師三十五團黨代表、團長,第二路游擊隊司令,紅三軍第四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代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衛生部部長,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黃克誠在軍隊中長期做政治工作,基本要訣就是自身的模範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二縱隊、第四縱隊政治委員,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政治委員,蘇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共蘇北區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西滿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人理書記,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委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紀委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二書記。
當先大將——大將肖勁光(1903-1989)湖南省長沙人,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黨卓越的 海軍軍政領導人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赴蘇聯學習。192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六師黨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赴蘇聯入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軍事。1930年回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政治委員,建黎泰警備區司令員兼紅十一軍政治委員,閩贛軍區司令員兼紅七軍團政治委員,紅三軍團參謀長,中共陝甘寧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二十九軍軍長,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1933年任建(寧)黎(川)泰(寧)警備區司令員兼紅11軍政委,閩贛省委委員、閩贛軍區司令員、政委兼紅7軍團軍團長、政委。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主任,陝甘寧留守兵團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任軍委總參謀部參謀長, 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政委,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政委。1940年09月任陝甘寧邊區中央局常委。1941年0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1942年09月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南滿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十二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1946年底-1947年初,連續指揮部隊四保臨江,打退了國民黨軍4次進犯。1948年參與指揮遼沈戰役的長春圍困戰,成功使曾澤生將軍率部起義,鄭洞國將軍放下抵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軍區司令員,東北邊防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啃過洋麵包的參謀長——上將劉亞樓(1910年—1965年),原名劉振東,福建省武平縣廂店鄉湘洋村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西遊擊隊排長,紅四軍隨營學校學員班長,紅十二軍連長、營長兼營政治委員,紅四軍第三縱隊八支隊政治委員,第十二師三十五團政治委員,第十一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委員,第一師師長,陝甘支隊第二縱隊副司令員,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一九三九年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一九四五年回國。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東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
旋風司令———上將韓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紅安縣(原黃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首任軍長,原中央軍委常委,福州軍區原司令員,蘭州軍區原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34年11月中旬,紅25軍在河南羅山縣朱堂店突破敵人阻攔,當晚從信陽以南越過平漢鐵路,進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棗陽一帶,實現了戰略轉移初步目標。紅25軍被逼在獨樹鎮打了一場惡仗。獨樹鎮戰斗,讓他一戰成名。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10月,韓先楚又參與指揮了新開嶺戰役。戰役前夕,由於發現敵兵力增加,第4縱隊部分領導對打與不打一時決心難下。這時,韓先楚率縱隊第10師從200里外日夜兼程趕回,力主下達戰役決心。1947年1月-2月間,韓先楚和政委彭嘉慶等率4縱向敵守備重點寬甸、桓仁、鳳城、賽馬集地區及安(東)沈(陽)鐵路兩側實行遠程奔襲,作戰50多次,拔掉敵據點40多個,殲敵6000餘人。1947年東北夏季攻勢中,韓先楚指揮五個團攻克梅河口,殲敵重建的第184師,打通了東北民主聯軍的南北聯系。
建國後,1949年4月韓先楚出任12兵團副司令員,率部解放武漢。湘贛戰役後,他又率部解放了長沙,建立湖南軍區並任副司令員。1950年4月16日19時30分,一代名將韓先楚置個人生死和軍事榮譽於度外,在沒有海空軍配合的情況下,冒著喪師瓊州海峽的極大風險親率40軍,43軍四個師三萬關東子弟乘坐400多艘風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起渡,跨海進擊海南島!
最耀眼的將星———上將鄧華(Deng Hua, 1910年—1980年),湖南省郴縣(現郴州市北湖區)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第七師政治部組織幹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宣傳中隊長、連黨代表,第三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十二軍教導隊政治委員,三十六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一師三團政治委員,第二師政治部主任,第一師、第二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五團政治處主任、副團長、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平西支隊司令員,八路軍第四縱隊政治委員,挺進第十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員兼沈陽市衛戍司令員,遼西軍區、遼吉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四軍軍長,第十五兵團司令員。
建國後,歷任廣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第十三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第十三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
主力軍軍長——上將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廣西臨桂人 。1928年入桂軍當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曾任中共中央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34年榮獲三等紅星獎章,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9月,李天佑率全團參加殲滅日軍板垣師團1000人的平型關戰斗。1938年,任第343旅副旅長,參加正太路的多次戰斗,消滅日軍數百人,繳獲戰馬數百匹和200支步槍。1928年3月,代理343旅旅長,率部轉戰於呂梁山區,參加開辟晉西南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6月,指揮2個縱隊另1個師和配屬5個炮兵營攻打四平,殲敵1萬多人,攻佔城區五分之三。戰後,總結出一套攻堅戰術,在東北各部隊推廣。1948年5月,指揮3個縱隊和4個炮兵團再次攻打四平國民黨守軍,殲敵近2萬人。1948年9月,率部參加遼沈戰役,殲敵近3萬人。1949年1月,在平津戰役中,李天佑擔任解放天津西線指揮員,指揮38軍、39軍,全殲天津國民黨軍13萬人。是役後,擔任第13兵團副司令,率部南下參加渡(長)江、解放湖北等戰役,為全國解放立下赫赫功勛。
打鐵自身硬——上將梁興初(1912—1985),男,江西吉安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115師教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軍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曾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黨內,曾任中共四川省委、成都軍區黨委第二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紅軍時期,歷任班長、排長、連長、連政治委員、營長、團長。在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作戰中,英勇頑強,機智靈活,身先士卒,與敵拚搏,榮獲紅四軍三級獎章。在兩萬五千里長征中,擔任紅軍第一任騎兵偵察連連長,多次出色地完成重要的偵察和戰斗任務,晉升為二團團長。到達陝北後,參加了直羅鎮戰斗和東征、西征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115師教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軍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曾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共四川省委、成都軍區黨委第二書記等職 。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5年10月5日在北京病逝。
塔山司令——中將吳克華(1913—1987),江西省弋陽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軍第一團排長,軍政治部特務連連長,軍部特務大隊大隊長,紅七軍團第二十師六十團營長,少先隊中央總隊部參謀長,紅五軍團第十三師三十七團團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司令員,第五旅旅長,山東軍區第五師師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遼東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一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十五兵團副司令員,華南軍區參謀長,海南軍區司令員,濟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成都軍區、烏魯木齊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戰爭驕子——少將鍾偉(1915—1984),湖南平江人,1928年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共青團,1930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10月任第七十三師政治部主任,參加東征、西征戰役;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二十八團團長、第十旅副旅長等職,率部參加敵後抗日游擊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師第十旅旅長,第二縱隊第五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九軍軍長,率部參加解放東北和進軍中南的多次重要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廣西軍區參謀長,中南軍區編練司令部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部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和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剿匪司令——少將賀晉年(1910.10~2003.05),男,陝西省安定(今子長)縣賀家灣人,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原軍委裝甲兵副司令員(正大軍區職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他是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陝甘游擊隊騎兵大隊副大隊長、一支隊政委、總指揮部參謀長、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長、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斗爭,開辟和鞏固陝北革命根據地,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做出了重要貢獻。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長、旅長兼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了固守黃河防線、反國民黨頑固派磨擦滋擾的斗爭和大生產運動。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兵團副司令員兼軍長、江西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贛西南軍區司令員等職。他創建了我軍第一支騎兵縱隊和第十一縱隊,率部參加了東北夏季攻勢、冬季攻勢和遼沈、平津、解放江南等戰役戰斗。新中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同時兼任防空、衛戍、裝甲兵部隊司令員和中朝聯合鐵道運輸指揮部司令員,為東北軍區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功勛。他1957年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主持了我國第一代主戰坦克裝甲車輛的研製工作,為建設人民裝甲兵做出了重要貢獻。
賀晉年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在黨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⑽ 陳雲簡介

米棉之戰,那是建國初期,為解決國民黨(已經離開大陸)殘留下來的通貨膨脹,投機倒把猖狂的問題的一次經濟戰。陳雲(1995年去世)作為黨和國家的高級領導,政務院副總理(多次參與國家經濟政治領域的大事件),當機立斷,與周恩來等國家首要,及時調度物資到物價最不穩定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堅定打擊投機者,緩和物價,維護了國家的安全。至於個人簡介,網路一下,陳雲,不多說。國家和黨的重要領導,無產階級----省略號。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