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譚傑
擴展閱讀
全中國有多少股票行情 2025-07-27 16:31:14
現在股票交易稅 2025-07-27 16:30:37
搜題網站 2025-07-27 16:13:00

譚傑

發布時間: 2021-10-24 05:46:07

㈠ 譚傑的學術任職

1994.4-2008.10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程師、副研究員
2008.10-至今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㈡ 館陶小譚傑什麼背景

一傻逼

㈢ 譚傑的介紹

譚傑,女,漢族,1971年7月生,本科學歷,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注冊安全評價師,現就職於煤炭工業部濟南設計研究院。

㈣ 譚傑的簡介

職務:RFID研究中心主任
職稱:研究員

㈤ 譚傑的譚傑現象

上世紀末,人們曾驚奇他既從政為官又揮筆為文的瀟灑。作為洛寧縣文化局長、教育局長,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赫赫政績;作為詩人、作家和書法家,他又以不凡的文采博得了當今文壇的鮮花和掌聲。由此,人們發現了「譚傑現象」,說他難得有一顆詩心,即仁者之心,愛美之心。
本世紀初,教育界同仁又欽佩於他振興洛陽師范教育的壯舉。「作為洛陽大學師范學院院長,他以高校大教育的治學理念,厚重的民族文化,儒雅的學者風范,強大的人格魅力,來塑造學校,培養學生,提升洛陽師范教育的品位和質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范教育工作者如此評價譚傑。
2003年春,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洛陽第一師范學校並入洛陽大學,正式掛牌成立洛陽大學師范學院。這所曾有諸多輝煌、在洛陽乃至全省享有盛譽的中師名校,在三級師范向兩級師范過渡中,喜獲晉升高等師范專科層次的發展機遇。院長譚傑興奮得夜不能寐,賦詞一首《水調歌頭?洛陽一師並入洛陽大學成立洛陽大學師范學院喜賦》:「……興教育,謀發展,振軒轅。奠實基礎,師范教育應優先。……奉教終無悔,談笑育英賢。」
真可謂詩言志,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譚傑這位主帥振興師范教育的雄才大略和宏偉志願。
欣喜之餘,院長譚傑陷入了深思:學校在一夜之間升格了,中專變成了大專,這只是形式上的轉變,要想完成實質上的嬗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質量提升,讓社會上承認是一所名副其實的高等師范院校,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奮斗才行。
一個宏偉的藍圖在他的胸中勾畫而成: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洛陽大學師范學院辦成一個師資雄厚,特色鮮明,有較強辦學實力,能夠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現代技能、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譚傑在學院新時期發展工作會議上向全院師生員工吹響了戰斗號角:「樹大學意識,塑大學形象,創大學興績。」
「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是有大師之謂也。」依照先輩哲人的指點,譚傑啟動了「名師帶動名校」戰略,實施「5321工程」:以鑄造高水平、高學歷、高職稱的創造型的新時代教師隊伍為目標,以自我培養、校外引進和高福利待遇吸引為手段,全面提高教師的層次和素質,用五年時間,培養5名以上在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和引進3名以上博士生和21名碩士生。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名師呢?因為名師才能出高徒嘛。名師是一面旗,大旗一樹,麾下便可能慕名而集三千弟子;名師是一盞燈,他不僅給學生以知識,而且可能影響甚至改變一個學生的人生;名師是一座橋,名師的知識和精神將凝聚成一座無形的橋梁,成為連接學生奮斗與成功的必經之途。學校的發展需要名師,學生企盼有自己的名師。為此,我們要大張旗鼓地樹立名師意識,不遺餘力為培養名師而奮斗。」
求賢若渴的譚傑院長成了培育名師的能手。為了培育名師,他決定實施科研帶動戰略,要求「教師人人搞科研,各個專業上項目」。為了培育名師,他要求教師苦練基本功,做到「五個一」,即每周聽一節課,每期上一節公開課或研討課,每年發表一篇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文,每周交一個學生朋友,有一項長期研究的教科研課題。全院上下齊動員,出現了教師人人練兵,個個比武的新氣象。
短短兩年過去了,該院科研成果累累,名師初現。僅2004年就榮獲教育科研成果獎29人次,其中獲教育管理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1人次,獲河南省教育系統科研獎8人次。另外,獲河南省教育廳「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6人次。獲省社科聯「十五」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7人次。院長譚傑在爭創名師活動中,率先出線,師名大振,出版了多部詩集和小說集,先後當選為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洛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洛陽市詩詞研究會會長。其事跡被收入《中國專家大辭典》和《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2004年3月,河南省鋼琴調律師年會暨學術報告會在該院召開,陳長明老師被推選為常務副會長。青年教師李煥有參與編著的省編小學教育專業教材《小學語文教學法》也於2004年3月由鄭州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學校以育人為本,師范以育師為榮」。譚傑院長津津有味地談起了育師之道:「育人難,育師更難,在這方面我們有深刻的體會。古人雲,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由此可見,教師肩負著神聖的使命,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聖地,作為師范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他認為,洛陽大學師范學院在育人方面要走自己的路,注重特色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多出快出優秀產品。從2003年起,他帶領全院教職工在學生中全面實施「12345工程」,即寫一手好文章,掌握微機、樂器兩種特殊技能,練好三筆(鋼筆、粉筆、毛筆)字,閱讀中外名著各四部以上,學習、研究、繼承包括本院在內的五位學者、教師與楷模的學術成果、學術思想或教學方法。
學院各部門立即行動,拿出了5套分年級、分專業,分步實施,分層管理,便於操作,能夠考核的工程實施方案。學生們也積極響應,各班都成立了文學社,寫文章的熱情空前高漲,校報每期辟出兩個專版專門發表本院學生的優秀作品。學校圖書室、閱覽室里人頭攢動,圖書借閱量激增,學校不得不多次更新和補充藏書,各班也建起了圖書角,學生自願捐書以供同學借閱。課間和課余,教室和寢室里傳出練習樂器的聲音,競多達七八十種。在學院舉行的古詩文朗頌會上,譚傑和學生同台吟唱;翻閱《洛陽大學師范學院報》,記者看到在報眼的重要位置,同時刊登著教師和學生的詩歌作品。
「學校育人無小事,事事處處皆育人」。譚傑深諳此道,確立了「三育人」原則:思想育人德為先,知識育人學而優,環境育人突出美。
在德育方面,他善於從大處著眼,小事入手。聽說05工美班舉行「百德孝為先」主題班會,他興致勃勃趕來參加。聽了同學們關於「孝」的種種理解後,他循循循善誘,將德育導入正題:「孝,從狹義上講,是要同學們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從廣義上講,是要同學們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熱愛人類,熱愛自然,熱愛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他向同學們提出了「廣敬」、「博愛」的主張和倡議。接著,他講起了自己與母親之間深厚的母子之情,並將自己在母親逝世八周年之際寫的一首長詩《端午祭母一百韻》念給大家聽。同學們被深深地感動了,師長的孝,師長的忠,師長的德,師長的行,這一切都像春風化雨那樣滋潤著他們的心田。
譚傑在環境育人方面更是獨出心裁,別縣一格。他以詩人的靈感不斷地發現和挖掘校園的美育素材,他以學者的睿智精心地構建校園文化,他以教育家的風范去營造環境育人的殿堂。學校大禮堂被命名為「國檢廳」,這里曾是1992年全國師范教育工作會議和中南西南九省區中師聯檢會議的舊址。如此命名,其目的是讓學生銘記學校的光榮歷史和傳統,珍惜榮譽,再創輝煌。學院操場東邊有一條綠樹環繞、亭榭屹立的長廊,譚傑和教師們經過集思廣益,將其命名為「洛學長廊」,長廊中的兩個亭子被別命名為「立雪亭」 和「春風亭」。其用意是讓學生了解發源於洛陽的程朱理學(又稱洛學),以及洛學創始人有關的兩個著名歷史典故「程門立雪」和「如坐春風」等河洛文化。
育人工程尚未竣工,成效已顯而易見。據2003年底統計,該院就有50多名學生在《中國校園文學》、《三角洲》等全國報刊雜志上發表文學作品,其中有1名學生還在《中國教育報》舉辦的全國師生詩文大賽中獲獎。2004年,該院畢業生呂珍珍在報考河南大學古漢語專業研究生時一舉奪魁,以419分的專業課成績摘取了狀元掛冠。2005年,該院應屆畢業生匯報演出會後,再次出現了用人單位爭搶該校學生的熱鬧場面。
看到這里,譚傑這位孜孜不倦的育師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㈥ 譚傑是誰

譚傑
【人物簡介】
★譚傑:原名譚大柱,筆名崤石。河南洛陽人。中共黨員。1983年畢業於洛陽師院。河南大學研究生。1984年後歷任洛寧縣文化、教育局長,洛陽市第三、第一師范副校長、黨委書記,洛陽大學副校長兼師范學院院長,《當代師范》主編,《洛陽詩詞》副主編。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洛陽市作協副主席,河南省省情參事。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翠竹廬隨詠》等詩集5部,小說集《翠竹廬趣話》1部,書法集1部,另有聞名的《洛陽賦》。詩詞專著和傳略被現代詩詞館永久收藏。《洛陽清吟集》獲洛陽市「五個一」工程獎。為洛陽市勞動模範,河南省先進教育工作者。
★【洛陽詩龍】譚傑,現任洛陽大學副校長、師范學院院長,他還是中國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省書協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洛陽市作協副主席。在省作協、省詩詞學會為他舉辦的「譚傑詩詞創作研討會」上,著名詩人王懷讓有感於譚傑詩詞中憂國愛民的詩人情懷,欣然而書「洛陽詩龍」四字相贈。這既是對詩人譚傑文人才華的肯定,也是對詩人博大胸襟的盛譽。
譚傑出生在「翠竹之鄉」——河南省洛寧縣。這里風光優美,「村杏野桃繁似雪」;這里人傑地靈,「文人雅士問道來」。詩人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聆洛水降生,食洛粟長大,讀洛黌出道,借洛邑成名……我深深地眷戀著這片熱土,猶如鳥之戀巢。我樂於寫這里的人和事,這里的古和今,這里的大河浪濤和秋雨春風,無需奢望千古流芳,但願以麗詞和響韻彈出心中的歌。」正是詩人發自內心的濃濃鄉情,使他滿懷對文學藝術的熱夢,從大山起步,邁向了瀟灑輝煌的人生之路。
大學畢業後,譚傑被分配回洛寧縣從事教育工作,教語文課並擔任班主任。因為他自幼酷愛文學藝術,使他在文學、書法、音樂、體育各方面都表現出非凡的才華。在教學上,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把課堂搞得有聲有色,頗受師生好評。
後來,他接任了洛寧縣文化局長、教育局長、師范學校校長,一直到洛陽大學副校長、師范學院院長。但無論走到哪裡,他都能滿懷激情地投入工作,把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同本職工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可謂一路瀟灑、一路風光一路歌。
他擅長文學。他創作的題材,涉獵詩詞、小說、劇本、散文……並以其深厚的造詣,揚名省內外。目前,他已出版了詩詞集《翠竹廬詩稿》、《翠竹廬吟草》、《長安詩存》、《洛陽清吟集》、《翠竹廬隨吟》,小說集《翠竹廬趣話》等,省市兩級權威機構為他舉辦了「譚傑詩詞研討會」。文學界權威人士王懷讓、王成剛、南丁、張宇等都給譚傑的文學創作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
他擅長書法。主行草,兼篆隸,攻碑刻,幾十載潛心研磨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書法作品屢屢在全國各類大賽中入選並獲獎,並被多家碑林、書刊收錄,1997年還舉辦了「譚傑書法展」,之後又出版了《教苑翰墨》書法集(與人合著)。
他擅長音樂。不僅能指揮、獨唱,還能樂器伴奏。
他擅長戲曲。不論曲子、梆子、京腔多個劇種。既可唱,又可伴奏。
他擅長體育。籃球、乒乓球比賽都能拿個名次。他當過百米短跑運動員,曾獲得110米低欄冠軍。
這就是譚傑。一個以詩人情懷笑對人生,並以其勤勞、智慧和激情將自己的人生裝扮得異彩紛呈、豐富而真實的人。
對於譚傑,我不想用「文人雅士」或「洛陽才子」來稱謂他,因為,從他的目光中,我看到一種頓悟之後的人生練達,一種輕松、一種開朗、一種智慧。絲毫沒有金錢、名利的困擾,那是玉一般的君子之風,一種寧靜、一種高潔、一種美德、一種價值。
【譚傑現象】
上世紀末,人們曾驚奇他既從政為官又揮筆為文的瀟灑。作為洛寧縣文化局長、教育局長,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赫赫政績;作為詩人、作家和書法家,他又以不凡的文采博得了當今文壇的鮮花和掌聲。由此,人們發現了「譚傑現象」,說他難得有一顆詩心,即仁者之心,愛美之心。
本世紀初,教育界同仁又欽佩於他振興洛陽師范教育的壯舉。「作為洛陽大學師范學院院長,他以高校大教育的治學理念,厚重的民族文化,儒雅的學者風范,強大的人格魅力,來塑造學校,培養學生,提升洛陽師范教育的品位和質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范教育工作者如此評價譚傑。
2003年春,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洛陽第一師范學校並入洛陽大學,正式掛牌成立洛陽大學師范學院。這所曾有諸多輝煌、在洛陽乃至全省享有盛譽的中師名校,在三級師范向兩級師范過渡中,喜獲晉升高等師范專科層次的發展機遇。院長譚傑興奮得夜不能寐,賦詞一首《水調歌頭•洛陽一師並入洛陽大學成立洛陽大學師范學院喜賦》:「……興教育,謀發展,振軒轅。奠實基礎,師范教育應優先。……奉教終無悔,談笑育英賢。」
真可謂詩言志,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譚傑這位主帥振興師范教育的雄才大略和宏偉志願。
欣喜之餘,院長譚傑陷入了深思:學校在一夜之間升格了,中專變成了大專,這只是形式上的轉變,要想完成實質上的嬗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質量提升,讓社會上承認是一所名副其實的高等師范院校,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奮斗才行。
一個宏偉的藍圖在他的胸中勾畫而成: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洛陽大學師范學院辦成一個師資雄厚,特色鮮明,有較強辦學實力,能夠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現代技能、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譚傑在學院新時期發展工作會議上向全院師生員工吹響了戰斗號角:「樹大學意識,塑大學形象,創大學興績。」
「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是有大師之謂也。」依照先輩哲人的指點,譚傑啟動了「名師帶動名校」戰略,實施「5321工程」:以鑄造高水平、高學歷、高職稱的創造型的新時代教師隊伍為目標,以自我培養、校外引進和高福利待遇吸引為手段,全面提高教師的層次和素質,用五年時間,培養5名以上在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和引進3名以上博士生和21名碩士生。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名師呢?因為名師才能出高徒嘛。名師是一面旗,大旗一樹,麾下便可能慕名而集三千弟子;名師是一盞燈,他不僅給學生以知識,而且可能影響甚至改變一個學生的人生;名師是一座橋,名師的知識和精神將凝聚成一座無形的橋梁,成為連接學生奮斗與成功的必經之途。學校的發展需要名師,學生企盼有自己的名師。為此,我們要大張旗鼓地樹立名師意識,不遺餘力為培養名師而奮斗。」
求賢若渴的譚傑院長成了培育名師的能手。為了培育名師,他決定實施科研帶動戰略,要求「教師人人搞科研,各個專業上項目」。為了培育名師,他要求教師苦練基本功,做到「五個一」,即每周聽一節課,每期上一節公開課或研討課,每年發表一篇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文,每周交一個學生朋友,有一項長期研究的教科研課題。全院上下齊動員,出現了教師人人練兵,個個比武的新氣象。
短短兩年過去了,該院科研成果累累,名師初現。僅2004年就榮獲教育科研成果獎29人次,其中獲教育管理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1人次,獲河南省教育系統科研獎8人次。另外,獲河南省教育廳「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6人次。獲省社科聯「十五」 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7人次。院長譚傑在爭創名師活動中,率先出線,師名大振,出版了多部詩集和小說集,先後當選為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洛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洛陽市詩詞研究會會長。其事跡被收入《中國專家大辭典》和《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2004年3月,河南省鋼琴調律師年會暨學術報告會在該院召開,陳長明老師被推選為常務副會長。青年教師李煥有參與編著的省編小學教育專業教材《小學語文教學法》也於2004年3月由鄭州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學校以育人為本,師范以育師為榮」。譚傑院長津津有味地談起了育師之道:「育人難,育師更難,在這方面我們有深刻的體會。古人雲,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由此可見,教師肩負著神聖的使命,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聖地,作為師范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他認為,洛陽大學師范學院在育人方面要走自己的路,注重特色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多出快出優秀產品。從2003年起,他帶領全院教職工在學生中全面實施「12345工程」,即寫一手好文章,掌握微機、樂器兩種特殊技能,練好三筆(鋼筆、粉筆、毛筆)字,閱讀中外名著各四部以上,學習、研究、繼承包括本院在內的五位學者、教師與楷模的學術成果、學術思想或教學方法。
學院各部門立即行動,拿出了5套分年級、分專業,分步實施,分層管理,便於操作,能夠考核的工程實施方案。學生們也積極響應,各班都成立了文學社,寫文章的熱情空前高漲,校報每期辟出兩個專版專門發表本院學生的優秀作品。學校圖書室、閱覽室里人頭攢動,圖書借閱量激增,學校不得不多次更新和補充藏書,各班也建起了圖書角,學生自願捐書以供同學借閱。課間和課余,教室和寢室里傳出練習樂器的聲音,競多達七八十種。在學院舉行的古詩文朗頌會上,譚傑和學生同台吟唱;翻閱《洛陽大學師范學院報》,記者看到在報眼的重要位置,同時刊登著教師和學生的詩歌作品。
「學校育人無小事,事事處處皆育人」。譚傑深諳此道,確立了「三育人」原則:思想育人德為先,知識育人學而優,環境育人突出美。
在德育方面,他善於從大處著眼,小事入手。聽說05工美班舉行「百德孝為先」主題班會,他興致勃勃趕來參加。聽了同學們關於「孝」的種種理解後,他循循循善誘,將德育導入正題:「孝,從狹義上講,是要同學們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從廣義上講,是要同學們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熱愛人類,熱愛自然,熱愛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他向同學們提出了「廣敬」、「博愛」的主張和倡議。接著,他講起了自己與母親之間深厚的母子之情,並將自己在母親逝世八周年之際寫的一首長詩《端午祭母一百韻》念給大家聽。同學們被深深地感動了,師長的孝,師長的忠,師長的德,師長的行,這一切都像春風化雨那樣滋潤著他們的心田。
譚傑在環境育人方面更是獨出心裁,別縣一格。他以詩人的靈感不斷地發現和挖掘校園的美育素材,他以學者的睿智精心地構建校園文化,他以教育家的風范去營造環境育人的殿堂。學校大禮堂被命名為「國檢廳」,這里曾是1992年全國師范教育工作會議和中南西南九省區中師聯檢會議的舊址。如此命名,其目的是讓學生銘記學校的光榮歷史和傳統,珍惜榮譽,再創輝煌。學院操場東邊有一條綠樹環繞、亭榭屹立的長廊,譚傑和教師們經過集思廣益,將其命名為「洛學長廊」,長廊中的兩個亭子被別命名為「立雪亭」 和「春風亭」。其用意是讓學生了解發源於洛陽的程朱理學(又稱洛學),以及洛學創始人有關的兩個著名歷史典故「程門立雪」和「如坐春風」等河洛文化。
育人工程尚未竣工,成效已顯而易見。據2003年底統計,該院就有50多名學生在《中國校園文學》、《三角洲》等全國報刊雜志上發表文學作品,其中有1名學生還在《中國教育報》舉辦的全國師生詩文大賽中獲獎。2004年,該院畢業生呂珍珍在報考河南大學古漢語專業研究生時一舉奪魁,以419分的專業課成績摘取了狀元掛冠。2005年,該院應屆畢業生匯報演出會後,再次出現了用人單位爭搶該校學生的熱鬧場面。
看到這里,譚傑這位孜孜不倦的育師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譚傑(1981— ) ,字敏轅,號鵷邸。江蘇南京人,作家、書畫篆刻家,中國當代最年輕的甲骨文學者之一。出版發表文學創作、學術論文、序跋隨筆五十餘萬字;參與編著教育叢書數種百萬余字;書畫篆刻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藝術展事並被專業機構及個人收藏。主要著作:長篇小說《裂阱》;中篇小說《失色積木》;專著《金剛經跋三十二分之十四分》等。現為中國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南京甲骨文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譚 傑: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男,1957年12月出生,漢族,北京門頭溝人。1981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
主管區人大農村工作委員會,分管區人大研究室。

㈦ 譚傑這個人在美容方面可信嗎

當然 可 信 了 , 要不 米蘭柏 菲 醫療美容也不能 請 他 做 首席美 學設 計 總監 啊, 你 說 是 不。

㈧ 世界上有沒有人叫譚傑

譚傑_共找到2620位_
其中26.67%來自中南,36.22%是80後,83.17%為男生

㈨ 譚傑的主要作品

《譚傑氏文集·作繭卷》(2010年,三卷本自選集,北京圖書出版社,即將出版)。
《釋毀的洗具》(2010年,雜文類,北京圖書出版社)。
《失色積木》(2008年,博客集,中國原創文學選刊,當代文化教育出版集團)。
《裂阱》(2005年,長篇小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有英譯本)。
《中秋夜》(2001年,情景短劇,編劇,南京電視台和亞太影業聯合攝制)。
《意外收獲》(2000年,舞台劇,獨立編導兼主演,亞太影業)。
《奧傑斯之旅》(1994年,長篇游記體科幻童話,早期作品,坊印本)。
《甲骨文書法的現代演繹三段論》(2008年,學術論文,墨筆叢刊)。
《空間·時間·節奏》(2007年,學術論文,甲骨天地)。
《金剛經跋三十二分之十四分》(2007年,學術類,小冊子,內刊)。
《重力加速度與無窮小》(1997年,學術論文,中科院物理所科技處指導)。

㈩ 譚傑的個人簡介

譚傑(1981— ),1981年生於南京,曾用名敏轅,齋號鵷邸凈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