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世界市場
擴展閱讀
買300etf可以融資買股票嗎 2025-07-22 23:08:36

世界市場

發布時間: 2021-10-26 12:30:34

⑴ 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是什麼

1、第一階段:雛形出現——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開辟到十八世紀中期以積累原始資本為主要目標,掠奪金銀等貴重金屬和財富為主要手段的階段。

這一時期的殖民活動,依賴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等方式,伴隨著種族奴役政策,是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為,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本。

2、第二階段:初步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

十八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晚期以爭奪商品銷售市場與原料產地為主要目標的階段。

為了滿足急劇擴大的生產和商品銷售的需要,列強在世界范圍內加緊殖民擴張,使世界上許多落後國家和地區連為一體,成為列強的國際市場,原料產地和勞動力供應地,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形成了西方主宰世界貿易的格局。

3、第三階段:最終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

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初以尋求投資場所為目的,積極開展對外資本輸出為目標的階段。

在殖民擴張和掠奪過程中,武力威逼成為列強的慣用手段。憑借船堅炮利打敗對方,簽定不平等條約,列強獲取了大量特權。

為了搶占更多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

(1)世界市場擴展閱讀:

世界市場形成的歷史作用:

(1)一方面使當時作為先進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國際化,打破了世界上落後國家和地區的自然經濟和閉關自守狀態,向世界傳播了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促進了世界貿易和生產力的發展。

(2)另一方面,世界市場是在西方國家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中形成的,不僅使亞非拉國家遭受不等價交換的剝削,而且把它們變成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歷史,也就是工業國剝削農業國、西方統治東方的歷史。

⑵ 世界市場的趨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命運取決於市場。企業要真正走向市場,就必須面向市場,了解市場,適應市場。市場是供求關系的總和,市場的發展變化既具有十分廣泛而又深遠的聯動效應,又要受到一系列相關市場因素的制約。只有充分認識和掌握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企業才能有效地運用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市場的發展趨勢,從而制訂相應的市場發展對策,積極主動地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促進企業的發展。本文就從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大視野出發,論述當代世界市場跨世紀發展的若干大趨勢,從而進一步探索當代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其基本趨勢,為中國企業家制訂市場發展大戰略提供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大思路。 世界市場自古有之,例如古代東西方各國之間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市場交易,中國的「絲綢之路」、「絲瓷之路」便是明證。然而,那隻是一種不發達的國際市場交易行為,僅僅只是少數幾種商品的跨國流通。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包括市場主體的國際化、市場客體的國際化、市場關系的國際化等。當代市場的國際化,不僅表現為商品流通與商品交換的國際化,而且表現為商品生產的國際化、商品消費的國際化。
市場化的本質便是社會化,而社會化的生產方式又促進了市場化,使商品生產分工日益精細,商品交換范圍日益擴大,國際化生產與營銷方式日益發達。作為國際化的市場主體,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的資產和年銷售額已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據世界銀行1993年的統計資料,大約只有60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在1991年超過了100億美元;而美國《幸運》雜志1993年7月26日列出的「全球500家工業公司」中,就有139個跨國公司在1992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00億美元;此外,《幸運》雜志在1993年5月31日還公布,有7家服務公司、56家銀行、30家金融公司、5家儲蓄機構、32家人壽保險公司、13家零售商、4家運輸公司和27家公用事業公司僅在美國的資產就都超過了100億美元。這些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積極開展跨國生產和跨國營銷,大大地推動了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市場的軟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大趨勢。這是我個人的一種認識和看法。所謂市場的軟化,是指市場的知識化、市場的信息化、市場的無形化等,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市場的軟化,既導致了生產的軟化,也造成了營銷的軟化。
在現代商品價值中,商品的知識價值、商品的美學價值、商品的信息價值、商品的商標價值、商品的形象價值、商品的服務價值、商品的心理功能價值等商品無形價值所佔的比重不斷提高。商品價值的軟化,就要求企業也採取相應的市場發展戰略。舉例來說,在我國比較「疲軟」的手錶市場上,一些價值幾十元一隻的國產手錶大量積壓,而一些價值幾千上萬元的進口手錶卻很有市場;有些國產手錶機芯被外商買去稍加重新設計之後又高價返銷國內市場,可見,不是手錶的「硬體」不可靠,而是手錶的「軟體」不適應市場需要。另外,在「國水」與「洋水」之間展開的一場飲品大戰之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雪碧、七喜等洋可樂、飲料大舉進攻中國市場,而國產飲料則節節敗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國產飲品中軟價值含量太低。 市場的綠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個大趨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發展,既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文化的發展,又是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的發展。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改變了人們對於市場與環境的看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因此,市場的發展同樣也面臨著環境保護的新問題,市場的綠化也就成為當代市場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
所謂市場綠化,也就是要實現商品生產及其市場營銷的無污染化、無害化、清潔化等,包括清潔生產、清潔包裝、清潔銷售、清潔運輸、清潔消費等。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十分重視市場綠化問題,大力開展綠色生產和綠色營銷,消費者也非常重視綠色消費,從而大大地推動了市場的綠化。 市場的高級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個基本趨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產業發展和更新換代。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帶動了消費革命和市場革命。生產的高級化,必將造成消費的高級化和市場的高級化。市場既是一種尺度,又是一面鏡子;它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又反映了人們的實際生活狀況和條件。當代西方發達國家紛紛轉移落後產業,限制低級市場發展。在中國市場上,六十年代國家曾經用以農產品為原料、每斤幾元錢的「高級糖果」、「高級點心」等來回籠貨幣;七十年代單一機械、中低技術為主要特徵、單價百元左右的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成為供不應求的「三大件」;八十年代以機電一體化為其主要特徵、價格千元以上的電冰箱、彩電、洗衣機、收錄機等產品又盛行一時;九十年代國家又推出了新的汽車產業政策,並加速住房制度改革,萬元級、幾十萬元級的汽車、住宅等市場正迅速發展起來。

⑶ 世界市場是怎樣形成的

初步形成是由英國開始很快拓展到歐洲大陸和美國等地。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工業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不久,法國和美國也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拓展。

資本主義國家機器大生產的產品不再滿足於本國市場,需要銷往更廣闊的世界市場,而工業原料也來自於世界各地。資產階級竭盡在世界各地搶占原料產地是世界貿易的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國際貿易的發展成為形成世界市場的途徑。

最終形成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經濟組織方面,促使壟斷組織出現,大企業時代來臨,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企業日趨國際化,出現了跨國公司。

工業部門方面,出現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力工業、汽車製造、化學工業石油工業等。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快了城市化進程,是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3)世界市場擴展閱讀:

資本主義統治下的世界市場的發展具有兩重作用:

①一方面使當時作為先進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國際化,打破了世界上落後國家和地區的自然經濟和閉關自守狀態,向世界傳播了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促進了世界貿易和生產力的發展。

②另一方面,世界市場是在西方國家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中形成的,不僅使亞非拉國家遭受不等價交換的剝削,而且把它們變成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歷史,也就是工業國剝削農業國、西方統治東方的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市場

⑷ 世界市場形成過程

世界市場是伴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發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與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對世界市場的形成起決定作用的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世界市場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佔了統治地位後才最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但就世界市場形成的根本原因來說,則是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發展。因為社會生產力提高,生產出了大量商品,才有可能建立世界市場,而國際分工的發展又有必要建立世界市場。從國際市場的形成看,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世界市場的萌芽階段。15世紀末、16世紀初,由於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東西方新航路開辟,以及資本的原始積累,商品交換超出了一國的范圍,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商品交換,出現了世界市場的萌芽。

第二階段為世界市場的形成階段。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與美國先後發生的產業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這些國家的統治地位,使資本主義機器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巨大生產力所帶來的大量產品,需要日益擴大的銷售市場;所消費的大量原料與糧食,需要日益擴大的供給來源,從而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使世界市場得以最終形成。

第三階段為國際市場迅速發展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國際分工進一步擴大,使當代世界市場迅速發展,並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⑸ 世界市場的基本含義

國際貿易,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對很多國家來說是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個重要部分,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的生產要素的利用率,可以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雖然國際貿易已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近代交通、工業化、跨國企業以及全球化等概念和運作上的急速發展,國際貿易對國際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帶來了根本的改變。很多情況下,全球化所指涉的實質上就是國際貿易。國際上各方面對國際貿易有著迥異的看法,發達國家及跨國企業視國際貿易為國際間資源的更有效分配和利用,造福各國人民;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以及非政府組織則認為國際貿易存在著權力上的不平衡,使發達國家得以透過國際貿易之剪刀差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

國際貿易交易流程乃是以L/C付款且進出口國家有外匯管制為前提,全部進出口貿易過程分為:

准備階段
成交階段
履約階段
清結階段
國際貿易,可以說是體現經濟榮枯與否,最重要行業,而從中體現出來的貿易順差、或逆差或平衡亦可以衡量一個國家其經濟實力和經濟結構。在日益競爭的國際市場上,貿易商如果想拓展外貿工作,就必須做好市場調查,而事實上這也等於開拓了一半的外銷市場。一個體質健全的企業,要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有賴於質優市場調查,市場調查除了能夠降低市場行銷風險,充分掌握目標市場消費者的需要,而且更可做為各階段行銷決策上的重要導航工具。

⑹ 世界市場的基本含義和特點

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領域。它包括由國際分工聯系起來的各個國家商品和勞務交換的總和。包括商品、技術轉讓、貨幣、運輸、保險等業務,其中商品是主體,其他業務是為商品和勞務交換服務的。 特點:(一)世界市場上國際類型的多樣化 戰後,在世界市場上,出現了三種類型的國家,即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和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約佔70%左右,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約佔20%,而社會主義國家和原蘇聯、東歐國家約佔10%左右。 世界市場的特點 (二)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出現了一些新貿易形式,主要有:補償貿易、對外加工裝配貿易、租賃貿易、展賣等。 (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四)世界市場上的壟斷與競爭更為劇烈 戰後,世界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市場,壟斷進一步加強,使得市場上的競爭更為激烈。為了爭奪市場,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 1、組織經濟貿易集團控制市場。 2、通過跨國公司打進他國市場。 3、國家積極參與世界市場的爭奪。 4、從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產品質量、性能、改進產品設計、做好售前售後服務等。 5、開拓新市場,使市場多元化。

⑺ 什麼是世界市場

樓上的在放屁嗎?!
世界市場也叫國際市場,是指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交往活動的總和.安內容分有商品市場 資金市場 技術市場 服務市場等 它是本國國內市場的延伸,是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兩國貿易就是一種世界市場上的交換!

樓上的 我建議你去寫書 書名就叫《XXX經濟學》吧!XXX是你的大名!

⑻ 世界市場的形成

http://resource.smjy.net/staticres/czpdx/jxzyc/ls/3/31/kzzl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