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前教育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是哪一階段重點是什麼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為目標,按照「政府主導,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辦園格局,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大力發展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努力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保教質量,進一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切實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二)目標任務。堅持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建立「市級統籌、以縣為主、縣鄉共管」的管理體制,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適齡兒童就近入園,基本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不斷提高全市幼兒保教水平。到2013年,全市所有新建、改擴建幼兒園達到省定基本辦園標准,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成1處公辦中心幼兒園並通過省級認定,每個行政村(社區)至少設立1所幼兒園,使我市未來3年公辦及公辦性質的幼兒園、在園幼兒均達到總數的65%以上,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88%以上。
二、工作重點
(一)大力發展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加大政府投入,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努力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支持和引導街道、農村集體、有條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按照標准舉辦公辦性質幼兒園和開設分園;鼓勵支持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村集體幼兒園標准化建設。中小學布局調整後的富餘教育資源和其他富餘公共資源,經改建合格後舉辦幼兒園。現有5個班以上規模的小學附設園,經當地政府批准,可從小學剝離改建成為獨立幼兒園。
(二)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學前教育。積極吸納民間資金進入學前教育領域,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各縣(市)區要因地制宜,採取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引導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提高學前教育的公共服務能力。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職稱評審、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具有同等地位。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園。對合法經營且實行普惠性服務、經審核達標的民辦幼兒園給予獎勵。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幼兒園審批註冊制度。
(三)開展居住區配建幼兒園的專項治理。按照《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規范城區新建居住區教育設施配套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濟政字〔2010〕59號)要求,新建居住區規劃幼兒園用地,由市政府無償劃撥市、區(含高新區)教育主管部門使用,居住區幼兒園產權歸教育主管部門。按照《濟南市城區居住區教育設施配套建設遺留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濟政辦字〔2011〕26號)規定,對存在的居住區教育設施應建未建、挪作他用等遺留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對居住區已建成的幼兒園作為公共教育資源由政府統籌安排,鼓勵開發商將建成的幼兒園無償移交教育主管部門,以舉辦公辦幼兒園為主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辦園主體必須依法履行辦園職責,嚴格限制高收費,並承擔辦園經費和教育設施的改建及維修任務,確保教育教學安全。
(四)加快推進幼兒園標准化建設。各縣(市)區政府要科學規劃幼兒園布局,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幼兒園標准化建設年度計劃,有序推進,分步實施。要嚴格按照規定標准建設幼兒園,對達不到上級有關標準的幼兒園進行改造,特別是不符合抗震設防等防災標准和設計規范的幼兒園,要限期進行改造。要按照「安全、節約、實用」的原則建設幼兒園,不得利用公共資金建設超標准豪華幼兒園。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工作要求,配足配齊幼兒園保教設施。要按照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的要求,確保幼兒園工程建設質量;建立園舍及設施設備改造維修長效機制,嚴禁使用危房和不安全設施設備,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幼兒教師培訓力度,建立完善園長、教師繼續教育和定期培訓制度,加強名園長、名教師、特級教師的培養,發揮其骨幹、引領作用,全面提高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和保教能力。完善教師資格准入和補充機制,落實教師地位和待遇。嚴格執行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對不具備《教師資格條例》規定的在崗人員,要督促其限期取得任職資格。公辦幼兒園要按照總量調劑原則和國家及省定標准逐步配齊幼兒教師;2011年新建的50所公辦園,根據規模,每園新增5名、縣(市)區內部調劑5-10名公辦教師,不足部分從社會聘用。已有公辦幼兒園,人員不足的部分可調劑補充,其中,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公辦幼兒教師要達到50%。
農村集體性質幼兒園,非公辦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實行鄉鎮統籌制,其工資待遇要達到省級學前教育先進縣(市、區)要求標准,即達到上一年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倍,以鄉鎮(街道)統一管理的形式保證按時足額發放。
(六)強化幼兒園規范管理。
1.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實行幼兒園標准化管理和動態監管,嚴格執行幼兒園審批和年檢制度,分類整治未經審批的幼兒園,對經整治達到基本辦園條件的予以注冊;對整改後仍達不到標準的,依法予以取締。教育、民政等部門要加強對早教機構、教育咨詢等社會辦學單位的檢查,規范各類學前教育行為。建立幼兒園課程設置常態檢查機制,預防和糾正各類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過度教育現象。
2.扎實做好校園安全工作。嚴格執行《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暫行辦法》,高度重視幼兒園安全保障工作,切實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構建無縫隙全覆蓋的幼兒園安全防護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實安全責任,嚴防校外暴力和園內安全事故。
3.加強學前教育收費管理。要按照非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合理分擔教育成本的原則,根據國家、省的政策規定,並綜合考慮財政投入情況、辦園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適時調整公辦幼兒園收費標准;加強民辦幼兒園收費管理,完善提價備案和收費公示制度,切實規范收費行為。
4.強化保教質量管理。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加強對幼兒園保教質量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幼兒園質量評估體系,全面提高保教質量。深化學前教育改革,加強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建立健全園本教研製度和保教質量自評機制。堅持科學保教,按照幼兒成長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以幼兒為本,開展幼兒保教工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智力發展、快樂成長。
三、扶持政策
各級財政要切實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各縣(市)區要認真制定學前教育投入政策,並足額落實資金。
(一)設立學前教育發展專項經費。市設立學前教育發展專項經費,主要用於以下方面:對納入今年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新建50所公辦及公辦性質的達標幼兒園實行以獎代補,按照新建幼兒園不同規模,分別予以15萬元(6個班以下)、20萬元(7-11個班)、25萬元(12個班以上)標準的一次性獎補。自2011年起,對擴大招生班數且規范辦園的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普惠性質(即按照公辦幼兒園標准收費)的民辦幼兒園,按照擴招班數每增加1個班給予3萬元的獎勵;對達到基本辦園標準的幼兒園(市級一類園),給予3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對城鄉低保家庭兒童、孤兒及殘疾兒童予以資助。
(二)設立學前教育發展綜合獎補專項資金。自2012年起,市設立學前教育發展綜合獎補專項資金,綜合考核上年度各縣(市)區公辦幼兒園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落實教師待遇、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接收外來務工子女入園等推進區域學前教育發展情況,採取以獎代補形式,對有關縣(市)區進行獎勵;獎勵資金用於學前教育發展。
以上扶持政策由市財政局、教育局等部門負責制訂具體實施辦法。
四、保障措施
(一)落實政府責任。建立「市級統籌、以縣為主、縣鄉共管」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認真制定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法規,加強對學前教育的統籌管理和指導監督。各縣(市)區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本轄區學前教育發展職責,積極做好本轄區幼兒園的布局規劃、公辦幼兒園建設、公辦教師配備與工資保障、相關公用經費籌措以及各類幼兒園的審批註冊、常規管理和業務指導等工作。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要積極承擔本轄區學前教育發展和管理責任,籌措相關經費,改善辦園條件,辦好轄區內中心幼兒園、社區幼兒園,並大力扶持農村集體舉辦幼兒園。
(二)明確部門分工。成立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後),統籌協調推進全市學前教育工作,定期研究並解決學前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立教育主管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學前教育工作機制和協調機制,形成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的合力。教育部門要完善政策,制定和完善保教標准,加強指導和監督管理,促進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編制部門要按照國家、省制定的編制標准核定公辦幼兒園編制;發展改革部門要把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支持幼兒園建設發展;財政部門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規劃、國土資源部門要落實城鎮小區和新農村配套幼兒園的規劃、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制定幼兒園教職工的人事(勞動)、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和技術職稱(職務)評聘政策;物價部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適時調整公辦幼兒園收費標准,加強對民辦幼兒園收費管理,規范收費行為,完善提價備案和收費公示制度。綜治、公安部門要加強對幼兒園安全保衛工作的監督指導,整治、凈化周邊環境。衛生部門要監督指導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民政、質監、安監、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對幼兒園的指導和管理。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開通幼兒園建設審批綠色通道,依法依規簡化審批程序、減免相關費用,縮短驗收時間,提高審批效率;相關建設審批程序及收費標准,要參照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的標准執行。
(三)強化督導考核。建立各級落實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並切實加強監督考核。各縣(市)區政府要建立健全督促檢查、考核獎懲和問責機制,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要開展對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經費籌措、幼兒教師工資待遇與社會保障等專項督導,確保發展學前教育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報刊、網路、電視等各種新聞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推動我市學前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B. 鄭州出台新三年行動計劃包括哪些內容
正文:
鄭州出台新三年行動計劃包括哪些內容?
記者跟進:
解決方案:
從鄭州市政府獲悉,鄭州市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新三年(2016—2018年)行動計劃已經出台,有不少干貨。
地鐵】
鄭州地鐵最新、最全的開工、竣工時間在下面
未來三年,鄭州如何解決交通問題?鄭州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說,鄭州將完善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計程車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一體化都市公交體系,解決擁堵問題。
「5號線2018年實現『洞通、軌通、電通』;2016年開工建設3號線(一、二期)、4號線、城郊鐵路二期(機場站至鄭州南站)、2號線二期、10號線、11號線以及市民文化服務中心市政配套工程(6號線一站一區間和14號線四站三區間)。」他說,2017年開工建設6號線、8號線一期、9號線二期;2018年開工建設7號線一期。
據介紹,到2018年底,鄭州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94公里,在建總里程376公里。
【快速路】
農業路(雄鷹東路—金源東街)快速化工程通車
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2016—2018年,鄭州確保農業路(雄鷹東路—金源東街)快速化工程、南三環東延線(南台路—東三環)快速化工程、京廣快速路(渠南路—西南繞城高速)快速化工程、東三環(107輔道大河路—南四環)快速化工程建成通車。
【城市】
2018年鄭州貨運通航城市力爭達到42個
根據計劃,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3%左右,縣域城鎮化率總體達到59.3%,城鄉一體化水平80%左右。在此基礎上,鄭州不斷加快城市國際化步伐。
根據計劃,2018年,鄭州貨運通航城市力爭達到42個,國際地區貨運航線力爭達到40條。
鄭徐客專2016年9月開通運營,鄭萬、鄭合高鐵2018年主體建成,鄭濟高鐵、鄭州南站2016年開工建設。鄭州繼續推進東三環與經北四路互通式立交新建工程等3個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機場高速公路南四環互通式立交、北三環東延與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11個項目。
【環境】2018年,優良天數明顯增多
鄭州市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到2018年,城區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國家和省定目標以內,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優良天數明顯增多,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
【保障房】
符合條件人員全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實施范圍
鄭漂們有福利了。
鄭州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說,2016—2018年,新增實物配租和貨幣化補貼保障6萬戶,棚戶區開工建設保障房28萬套,建成13萬套,符合條件人員全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實施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