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武昌魚
擴展閱讀
黨員能買基金和股票嗎 2025-07-21 09:24:13

武昌魚

發布時間: 2021-10-27 08:27:51

㈠ 武昌魚的特徵

一、形態特徵

體側扁而高,呈菱形。腹棱不完全,自腹鰭起點至肛門。尾柄寬而短。頭小,側扁,頭長小於體高。口端位,口裂較寬,呈弧形,頭寬為口寬的2倍以下。上下頜具狹而薄的角質。眼較大眼後頭長大於眼後緣至吻端的距離。眼間寬而圓凸,眼間距大於眼徑。鰓耙短小,呈片狀。

咽齒稍側扁,末端尖而彎。側線位於體側中央,前部略呈弧形,後部平直,伸達尾鰭基。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的後上方,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為光滑的硬剌,刺粗短,其長一般短於頭長。胸鰭末端伸達或不達腹鰭起點。腹鰭末端不達肛門。

臀鰭基長。尾鰭深叉,上下葉約等長。鰾3室,中室大於前室,後室小。腸長,盤曲多次,腸長為體長的2.5倍左右。

二、顏色特徵

腹膜灰黑色。體呈青灰色,腹側銀灰色,體側鱗片中間淺色,邊緣灰黑色,在體側形成數行深淺相交的縱紋。各鰭均為灰黑色。

三、習性特徵

淡水中下層魚類。生活於胡泊、水庫靜水區,喜棲淤泥底、有水草的敞水區。集群產卵於植物上。主要攝食水生維管束植物及周叢生物,亦食稜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

(1)武昌魚擴展閱讀

鯧魚和武昌魚生長環境不同

鯧魚別名:有鏡魚、平魚是熱帶和亞熱帶的食用和觀賞兼備的大型魚類,生長在海里,是海水魚。

武昌魚學名:鯉科,魴屬,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的中型湖泊,比較適合於靜水性生活,武昌魚營養豐富,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少皆宜,所以武昌魚是淡水魚。

㈡ 武昌魚是什麼魚

武昌魚屬鯿魚的一種,又名團頭魴。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魴屬。體形呈扁平狀,重一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質嫩白,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屬名貴淡水魚菜。又因為現代有毛澤東「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使武昌魚更為聞名遐邇。

㈢ 武昌魚是什麼

武昌魚(WuchangFish),俗稱團頭魴、縮項鯿。據《武昌縣志》載:魴,即鯿魚,又稱縮項鯿,產樊口者甲天下。是處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漁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較勝別地。」同時,以「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屬名貴淡水魚菜。又因為現代有毛澤東「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使武昌魚更為聞名遐邇。

武昌魚,[1]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魴屬。俗稱:鯿魚,團頭魴,團頭鯿,平胸鯿。英文名:Bluntnoseblackbream,Wuchangfish,Bluntsnoutbream。又名團頭魴,肉質嫩滑,味道鮮美,是我國主要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原產於長江中游一帶通江的湖泊現已推廣到全國各地養殖。

武昌魚

武昌魚產於鄂城和武昌縣境內的梁子湖。該湖湖面遼闊,直通長江,江水可倒灌。由此使湖水水質好、餌料豐富,便於武昌魚的生長繁殖。


武昌魚屬鯿魚的一種,又名團頭魴。體形呈扁平狀,重一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質嫩白,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屬名貴淡水魚菜。又因為現代有毛澤東「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使武昌魚更為聞名遐邇。

凌空武昌魚得名於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孫皓欲再度從建業(南京)遷都武昌。左丞相陸凱上疏勸阻,疏中引用了「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兩句「單謠」。於是武昌魚便始有其名。不過當日所說的武昌魚,可能不是專指樊口鯿魚,但在武昌所產的魚中以樊口蝙魚為上,故後來就將其美名歸於武昌。歷代名流學者都有贊賞,它的名聲也越來越著。


一九六五年武漢市飲食公司邀請名廚師在武昌大中華酒樓正式定名武昌魚為地方味菜餚,


並繼承和發揚了歷代名廚師烹調技藝,以湖北的土特產為配料,適當配以名貴海味產品,製造出多種不同的味型,色彩絢麗,味鮮汁濃,清蒸、紅燒、油燜、花釀,干煸均美,尤以清蒸為佳。

㈣ 武昌魚的吃法

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一般選用1000克左右一條的,再輔以火腿、冬菇、冬筍和雞湯等,則味道更佳。
原料:鮮團頭鯿魚1條(約重1000克),熟火腿25克、水發香菇50克、凈冬筍50克、雞油10克、豬油75克、雞湯150克、味精、紹酒、精鹽、胡椒粉、蔥結、姜塊各適量。
製作:1.將魚去腮、鱗,剖腹去內臟,洗凈,在魚身兩面切刀花,撒播上精鹽,盛入盤中。香菇和熟火腿切成薄片,互相間隔著擺在魚上面。冬筍切成薄片,鑲在魚的兩邊,加蔥、姜和紹酒;
2.鐵鍋置旺火上,下清水燒沸,將整條魚連盤上籠蒸,蒸至魚眼突出,肉已松軟,約15分鍾左右出籠,揀去姜塊、蔥結;
3.炒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燒熱,蓮入蒸魚的湯汁,下雞湯燒沸,加入味精、雞油後起鍋,燒在魚上面,撒上胡椒粉即成。紅燒武昌魚

用料:武昌魚、蔥段、蒜、姜、醬油、食用油、糖、雞精、醋、料酒少許。
作法:1.武昌魚去磷及內臟,洗凈備用。
2.熱鍋放油,將蔥段、蒜片、薑片入鍋炒出香味;
3.將武昌魚放入鍋里(為防止魚皮破裂,放入前可用紙將魚身上的水抹乾),倒入料酒、醋、醬油、糖、雞精少許,調出自己的口味;
4.用鍋鏟輕翻魚身,蓋蓋兒中火燒燜;
5.待湯汁收鍋時即可啟鍋承盤。
油燜武昌魚

原料:鮮團頭魴一尾(約重一斤),肥膘豬肉一兩,豬油一兩半,白糖半兩,醬油一兩,精鹽半錢,薑末三錢,水發玉蘭片一兩,味精半錢,料酒三錢,紅辣椒半兩,小蔥半兩,芝麻油二斤(約耗一兩)。
製法:1.將魚去鱗、鰓、內臟,洗凈。 在魚身上兩面劃斜十字紋數個。用醬油半兩塗抹魚身,腌漬五分鍾。肥膘豬肉、紅辣椒、小蔥、玉蘭片,都切成一寸長的粗絲。
2.炒鍋置旺火上,下麻油燒至八成熟,將魚下鍋,兩面炸成淡黃色時撈出。
3.原炒鍋倒去余油後置旺火上,放入肥膘豬肉、紅辣椒、小蔥、玉蘭片,炒二分鍾,至蔥散發出香味時,再將魚下鍋,加入料酒,薑末、醬油(半兩)、白糖、味精、精鹽、清水(八兩)、燜燒三分鍾。待魚汁漸濃,即移鍋置微火上,加蓋燜八分鍾,再置旺火上,下豬油繼續燜二分鍾,起鍋盛入盤即可。
此菜黃色有光澤,皮酥滑,肉肥嫩,汁稠濃,味鮮美,咸甜中略帶辣味。
金沙武昌魚

將蒜香骨的腌漬方法和金沙菜的製作方法相結合,創出了一道味道特別的「金沙武昌魚」。
原料:武昌魚1條(約500克) 薑末5克 蒜末10克 金沙料〔注〕80克精鹽、料酒、胡椒粉、白糖、辣椒面、生粉、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1.武昌魚宰殺治凈,改刀成段,用薑末、蒜末、精鹽、料酒、胡椒粉、味精、白糖、辣椒面、生粉腌漬2小時。
2.炒鍋上火,注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下魚段炸熟,撈出瀝油,在盤中擺成魚形,撒上金沙料,即成。
〔注〕:金沙料製法:在250克炸麵包糠和250克炸蒜茸中,加入適量熟芝麻、油酥花仁碎、精鹽、雞粉、辣椒面、紅油,然後拌勻即成。

家鄉武昌魚

原料:武昌魚1條(約500克) 青紅椒細絲、蔥絲、薑片、蔥段、蒜茸、精鹽、料酒、味精、胡椒粉、老乾媽辣醬、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1.武昌魚宰殺後,從背部剖開去內臟治凈,再在魚身兩面剞上十字花刀,用薑片、蔥段、精鹽、胡椒粉腌漬6小時,中間需翻動2次,然後取出用毛巾搌干黏液,放在太陽下晾曬2~3天。
2.鍋置火上,放入少許色拉油燒熱,下武昌魚煎至兩面呈金黃色,撈出擺在條盤上,澆上用老乾媽辣醬、精鹽、味精、料酒、蒜茸調成的醬料,上籠蒸5分鍾,最後取出,撒上青紅椒細絲、蔥絲,淋上熱油,即成。

㈤ 關於武昌魚

武昌魚是馳名中外的水產,盛產於武昌縣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社會時是貢品,現在是席上珍饈。烹制方法多種多樣,十分講究,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魚,製作最佳的菜館是武昌大中華酒樓。這家酒樓由安徽人集資,創辦於1933年,以擅長烹任武昌魚著稱。由於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魚作為清蒸武昌魚的品名。他們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鮮活樊口魴魚作主料,輔以火腿、香菇、冬筍、雞湯等十多種配料調料,上籠清蒸,嚴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處。蒸好後再在魚上綴上紅、綠、黃各色菜絲,使之色彩艷麗,香味撲鼻,魚肉細嫩,湯質鮮美。除清蒸外,他們還運用油燜、紅燒、花釀等法創制三十多種魚饌。

武昌魚的歷史:

武昌魚,俗稱團頭鯿、縮項魴。據《武昌縣志》載:魴,即鯿魚,又稱縮項鯿,產樊口者甲天下。是處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漁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較勝別地。」同時,以「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

鄂城古稱武昌,其西南有個六十萬畝水面的湖泊,名梁子湖。梁子湖草豐魚美。它的通江處為樊口。這里水勢迴旋,並有大小迴流之分。「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釣台下者曰小回」(《武昌縣志》)。唐代的元結有歌曰:「樊口欲東流,大江欲北來,樊口當其南,此中為大回。回中魚好游,回中多約勾。漫欲作漁人,終焉得所水。」歌中所說的:「回中魚」,即是武昌魚。由此可知,武昌魚喜歡生活在迴流之中。

武昌魚名號的由來:

武昌魚得名於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孫皓欲再度從建業(南京)遷都武昌。左丞相陸凱上疏勸阻,疏中引用了「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兩句「單謠」。於是武昌魚便始有其名。不過當日所說的武昌魚,可能不是專指樊口鯿魚,但在武昌所產的魚中以樊口蝙魚為上,故後來就將其美名歸於武昌。歷代名流學者都有贊賞,它的名聲也越來越著。

一九六五年武漢市飲食公司邀請名廚師在武昌大中華酒樓正式定名武昌魚為地方味菜餚,並繼承和發揚了歷代名廚師烹調技藝,以湖北的土特產為配料,適當配以名貴海味產品,製造出多種不同的味型,色彩絢麗,味鮮汁濃,清蒸、紅燒、油燜、花釀,干煸均美,尤以清蒸為佳。

文人墨客的題詠:

北周庚信詩:「還思建業水,終憶武昌魚」(《奉和就豐殿下言志》十首之一)。

唐代岑參詩:「秋來倍憶武昌魚,夢魂只在巴陵道」(《送費子歸武昌》)。

宋代蘇軾詩:「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

宋代范成大詩:「卻笑鱸江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鄂州南樓詩》)。

元代馬祖常詩:「攜幼歸來拜丘陵,南遊莫忘武昌魚」(《送宋顯示夫南歸》)。

明代何景明詩:「此去且隨彭蠡雁,何須不食武昌魚」(《送衛進士推武昌》)。

明代汪玄錫還將其詩句題刻於壁間:「莫道武昌魚好食,乾坤難了此生愁」;

清代梁鼎芬因喜食武昌魚,曾將其收房名為「食魚齋」;

一九五八年毛澤東同志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佳句一出,武昌魚更是聲著華廈,名揚五洲了。

武昌魚特色:

現在武昌魚已移到全國各地飼養。武昌魚究竟有什麼特色呢?作為鯿魚來主,它和長春鯿、三角魴體形相似,但習性不同。長春蝙、三角魴以雜食米,武昌魚則以草食為主。它最愛吃苦草和輪葉黑藻,而梁子湖區及樊口港邊的苦草和輪葉黑藻極豐盛。在形態和生理上,武昌魚頭圓、背厚、肉細,兩側呈菱形,口較寬,背鰭短,尾柄高,兩側各有十四根肋骨,比其它鯿多一根。

武昌魚的營養價值:

經化驗分析,武昌魚每100克(食用部分),含水分61克,蛋白質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熱量229千卡,灰分15克,鈣155毫克,磷195毫克,鐵2.2毫克,核黃素(維生素B12)0.08毫克,尼克酸(菸酸)1.8毫克。醫學界人士認為:經常食用團頭魴,可以預防貧血症、低血糖、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疾病。

武昌魚的做法:
清蒸武昌魚
原料:鮮團頭魴一尾(約重兩斤),熟火腿半兩,凈冬筍一兩,豬油一兩半,味精三分,精鹽半錢,蔥結一錢半,水發香菇一兩,雞油二錢,雞湯三兩,料酒二錢,胡椒粉二分,薑末一錢半。
製法:將魚去鱗、鰓、內臟,洗凈,魚身兩面劃幾個花,撒上精鹽,盛入盤中。
香菇去蒂洗凈,和熟火腿切成薄片,互相間隔在魚面上。冬筍切成柏葉形的薄片,鑲在魚的兩邊,加蔥,姜(拍松)和紹酒。
鍋置在旺火上,下清水燒沸,將魚蒸十分鍾,蒸至魚眼突出時出籠。揀出姜塊、蔥結。炒鍋置在旺火上,下豬油燒熱,泌入蒸魚的原汁,下雞湯燒沸,加入味精、雞油起鍋,澆在魚面上,撒上胡椒粉,即成。
此菜在白色的全魚上面綴以紅、黃、褐綠的各種配料,五彩繽紛。魚肉肥美細膩,湯汁鮮濃清香,保持原汁原味。

紅燒武昌魚
原料:鮮團頭魴一尾(約重二斤),水發玉蘭片一兩,芝麻油一兩,白糖一錢,料酒三錢,蔥花一錢,熟豬油一兩,味精半錢,濕澱粉六錢,醬油一兩,薑末二錢。
製法:將魚去鱗、鰓、內臟,洗凈,在魚身上劃斜十字刀紋五個。玉蘭片切成薄片。
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燒熱,把魚下鍋兩面煎黃,加入料酒、薑末、醬油、精鹽、蔥段、玉蘭片、清水等,一起烹調,待湯汁燒沸後,移鍋置中火上燒十分鍾,再端鍋置旺火上繼續燒三分鍾,直到湯汁稠濃,即將魚起鍋盛入盤內。將原汁置旺火上,下味精、白糖,用濕澱粉勾芡,放入熟豬油,起鍋澆在魚面上即可。
此菜色澤金黃,脂肪肥厚,肉質細糯,油潤爽滑,味道異常鮮美。

油燜武昌魚
原料:鮮團頭魴一尾(約重一斤),肥膘豬肉一兩,豬油一兩半,白糖半兩,醬油一兩,精鹽半錢,薑末三錢,水發玉蘭片一兩,味精半錢,料酒三錢,紅辣椒半兩,小蔥半兩,芝麻油二斤(約耗一兩)。
製法:將魚去鱗、鰓、內臟,洗凈。
在魚身上兩面劃斜十字紋數個。用醬油半兩塗抹魚身,腌漬五分鍾。肥膘豬肉、紅辣椒、小蔥、玉蘭片,都切成一寸長的粗絲。
炒鍋置旺火上,下麻油燒至八成熟,將魚下鍋,兩面炸成淡黃色時撈出。原炒鍋倒去余油後置旺火上,放入肥膘豬肉、紅辣椒、小蔥、玉蘭片,炒二分鍾,至蔥散發出香味時,再將魚下鍋,加入料酒,薑末、醬油(半兩)、白糖、味精、精鹽、清水(八兩)、燜燒三分鍾。
待魚汁漸濃,即移鍋置微火上,加蓋燜八分鍾,再置旺火上,下豬油繼續燜二分鍾,起鍋盛入盤即可。
此菜黃色有光澤,皮酥滑,肉肥嫩,汁稠濃,味鮮美,咸甜中略帶辣味。

㈥ 武昌魚是什麼

武昌魚,俗稱團頭鯿、縮項魴。據《武昌縣志》載:魴,即鯿魚,又稱縮項鯿,產樊口者甲天下。是處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漁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較勝別地。」同時,以「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
鄂城古稱武昌,其西南有個六十萬畝水面的湖泊,名梁子湖。梁子湖草豐魚美。它的通江處為樊口。這里水勢迴旋,並有大小迴流之分。「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釣台下者曰小回」(《武昌縣志》)。唐代的元結有歌曰:「樊口欲東流,大江欲北來,樊口當其南,此中為大回。回中魚好游,回中多約勾。漫欲作漁人,終焉得所水。」歌中所說的:「回中魚」,即是武昌魚。由此可知,武昌魚喜歡生活在迴流之中。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哦!

㈦ 武昌魚是什麼魚

鯿魚,淡水鯿魚,鯧魚,也有海鯿魚!武昌魚(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學名團頭魴,俗稱鯿魚、草鯿等,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鮊亞科(Cultrinae),魴屬(Megalobrama)。武昌魚作為我國所特有的優良淡水魚類,是易伯魯教授在1955確定的新物種。一代偉人毛主席在暢游長江後,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樣的流連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