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亞健康的概念
擴展閱讀
黨員能買基金和股票嗎 2025-07-21 09:24:13

亞健康的概念

發布時間: 2021-10-27 11:01:02

⑴ 什麼叫亞健康

近年來國際醫學界提出「亞健康」狀態新概念,這是指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確呈現生活力降低,適應呈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是由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功能低下所導,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國外也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目前認定,亞健康狀態的范圍很廣,軀體上、心理上的不適應感覺,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確診是哪種疾病,均可概括其中。從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尤其是精神及心理醫學的臨床實際工作中發現,處於這種狀態的人群數量是相當多的。衰老、疲勞綜合症、精神衰弱、更年期綜合症及重病、慢性病的恢復期,均屬於「亞健康」狀態范疇。「亞健康」狀態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體臟器功能下降,主覺身體和精神上的不適,如疲乏無力、情緒不寧、頭疼失眠、胸悶等,但各種儀器和生化檢查很難確診,「亞健康」狀態極有可能發展成多種疾病。

⑵ 什麼叫亞健康

亞健康內涵豐富,外延廣泛。可以這么說,健康概念的范圍有多大,亞健康的涵蓋范圍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譜涉及領域有多寬,亞健康譜的涉及范圍就有多寬。概括我們中心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多數專家的研討意見,亞健康的分類和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1.以WHO四位一體的健康新概念為依據,亞健康可劃分為:(1)軀體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體力疲勞、虛弱、周身不適、性功能下降和月經周期紊亂等;(2)心理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腦力疲勞、情感障礙、思維紊亂、恐慌、焦慮、自卑以及神經質、冷漠、孤獨、輕率,甚至產生自殺念頭等;(3)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突出表現為對工作、生活、學習等環境難以適應,對人際關系難以協調,即角色錯位和不適應是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的集中表現;(4)道德方面的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存在著明顯的損人害己的偏差。

2.按照亞健康概念的構成要素分類:(1)身心上有不適感覺,但又難以確診的「不定陳述綜合征」;(2)某些疾病的臨床前期表現(疾病前狀態);(3)一時難以明確其病理意義的「不明原因綜合征」,如更年期綜合征、神經衰弱綜合征、疲勞綜合征等;(4)某些病原攜帶狀態:如乙肝病原攜帶者、結核菌攜帶者、某些病毒攜帶者等;(5)某些臨床檢查的高、低限值狀態,如血脂、血壓、心率等偏高狀態和血鈣、血鉀、鐵等偏低狀態等;(6)高致病危險因子狀態,如超重、吸煙、過度緊張、血脂異常、血糖、血壓偏高等。

3.按身體的組織結構和系統器官分為神經精神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骨關節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呼吸系統、特殊感官等亞健康狀態。

⑶ 亞健康的概念

亞健康有多種表現哦,以下是典型的生理表現:1、心慌氣短、胸悶憋氣,心煩意亂,惶惶無措,夜寐不安,多夢;
2、經常自汗、盜汗、出虛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有些中老年,晨起或勞累後,下眼皮腫脹、下垂;
4、舌尖發紅,舌苔厚膩,口苦,咽干,大便乾燥,小便短赤等;
5、指甲卷如蔥管,剝如竹筍,枯似魚鱗,月痕不齊等;
6、面色無華,憔悴;雙目周圍,特別是眼下灰暗發青;
7、婦女在月經到來前兩三天四肢發脹、胸部脹滿、胸脅串通,經婦科檢查,乳房常有硬結,應給予特別重視;
8、平時視力正常,突感視力下降,且伴有目脹、頭疼,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9、下午體溫常為37~38℃,手心熱,口乾,全身倦怠無力,應到醫院檢查;
10、常有胸腹脹滿、、肛門濕熱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適,口中粘滯不爽,吐之為快。嚴重時,晨起非吐不可。
此時,應及時檢查是否胃部、食道是否有病變。

⑷ 什麼是亞健康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是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我國普遍稱為「亞健康狀態」。
原因有以下幾個:
1.飲食不合理。當機體攝入熱量過多或營養貧乏時,都可導致機體功能失調。過量吸煙、酗酒、睡眠不足、缺少運動、情緒低落、心理障礙以及大氣污染、長期接觸有毒物品,也可出現這種狀態。
2.休息不足,特別是睡眠不足。起居無規律、作息不正常已經成為常見病因。對於青少年,由於影視、網路、游戲、跳舞、打牌、麻將等娛樂,以及備考開夜車等,常打亂生活規律;成人有時候也會因為娛樂(如打牌、麻將)、看護患者而影響到休息。
3.心理過度緊張,壓力太大。特別是白領人士,身體運動不足,精力、體力透支。
4.長久的不良情緒影響。
5.過度疲勞造成的精力、體力透支。由於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用心、用腦過度,身體的主要器官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負荷狀態。
6.人體的自老化。表現出體力不足、精力不支、社會適應能力降低。
7.現代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的前期。在發病前,人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出現器質性病變,但在功能上已經發生了障礙,如胸悶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等。
8.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時期。即使是健康人,也會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處於亞健康狀態,例如女性在月經來潮前表現出的煩躁、不安、情緒不穩、易激動等。
另外,從事電腦工作的IT工作者也是亞健康的主要群體,由於長期操作電腦,易引發很多電腦病。如:滑鼠手、頸椎病、屏幕臉等,IT健康人建議電腦工作者,每工作1小時就要起身休息,舒展筋骨遠離亞健康。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不要總是對著電腦,能不用的時候盡量少用。

⑸ 亞健康的概念是啥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腦力疲勞、情感障礙、思維紊亂、恐慌、焦慮、自卑以及神經質、冷漠、孤獨、輕率,甚至產生自殺念頭等。
對於飲食無規律,營養不規律,暴飲暴食的上班族而言,「食」對於調養身體亞健康意義非凡:一些不起眼的五穀雜糧,能夠降血脂、刮脂肪、利腸胃等,五穀雜糧,什麼都吃點,好處多多。
暴飲暴食能引起肥胖、胃病、腸道疾病等,是身體亞健康一個比較重要的起因,拒絕暴飲暴食,規律飲食,腸胃各機能也能正常運轉,營養均衡,讓我們離亞健康也就遠了一步。
工作上合理安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等。

⑹ 亞健康的概念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將「健康」定義為「不但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虛弱,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導致亞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飲食不合理、缺乏運動、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長期不良情緒等。

⑺ 什麼叫做亞健康

我國很多學者都提出過亞健康的評價方法或診斷標准,其中陳國元、陳青山、劉保延、陶茂萱等學者提出的評價方法或診斷標准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7年,中華中醫葯學會發布了《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從中醫的角度對亞健康的概念、常見臨床表現、診斷標准等進行了明確描述,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中華中醫葯學會發布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指出: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准,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症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准。
別稱
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移狀態,灰色狀態,潛病狀態等
英文名稱
subhealthy
就診科室
內科
常見症狀
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緩慢,反應遲鈍,不良情緒,不自信,安全感不夠
傳染性


科普中國
致力於權威的科學傳播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李英華丨研究員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 審核
國家衛生計生委
權威醫學科普傳播網路平台

疾病概況科普文章 (3)科普視頻
目錄
1 流行病學
2 臨床表現
3 分類
4 鑒別診斷
基本信息
別 稱
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移狀態,灰色狀態,潛病狀態等
英文名稱
subhealthy
就診科室
內科
常見症狀
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緩慢,反應遲鈍,不良情緒,不自信,安全感不夠
傳染性


流行病學

國內對亞健康的研究多限於橫斷面調查,使用的工具多為自評量表或調查問卷。這些調查涉及到教師、公務員、企業人員、社區居民、醫務人員等不同人群。由於各研究採用的亞健康定義不統一、應用的調查問卷或量表不統一,各研究報道的亞健康檢出率差別也較大,大多在20%-80%之間。亞健康的檢出率在不同性別、年齡、職業上有一定差異,與出生地、民族無關。一般女性的檢出率高於男性,40-50歲年齡段較其他年齡段高發,教師、公務員高發。
導致亞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飲食不合理、缺乏運動、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長期不良情緒等。

臨床表現

亞健康的主要特徵包括:①身心上不適應的感覺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症狀,如疲勞、虛弱、情緒改變等,其狀況在相當時期內難以明確;②與年齡不相適應的組織結構或生理功能減退所致的各種虛弱表現;③微生態失衡狀態;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學改變。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軀體方面可表現為疲乏無力、肌肉及關節酸痛、頭昏頭痛、心悸胸悶、睡眠紊亂、食慾不振、脘腹不適、便溏便秘、性功能減退、怕冷怕熱、易於感冒、眼部干澀等;心理方面可表現有情緒低落、心煩意亂、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懼膽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應遲鈍等;社會交往方面可表現有不能較好地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工作、學習困難,不能正常地處理好人際關系、家庭關系,難以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等。

分類

根據亞健康狀態的臨床表現,將其分為以下幾類:①以疲勞,或睡眠紊亂,或疼痛等軀體症狀表現為主;②以抑鬱寡歡,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懼膽怯,或短期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狀表現為主;③以人際交往頻率減低,或人際關系緊張等社會適應能力下降表現為主。上述3條中的任何一條持續發作3個月以上,並且經系統檢查排除可能導致上述表現的疾病者,可分別被判斷為處於軀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社會交往亞健康狀態。臨床上,上述3種亞健康表現常常相兼出現。

鑒別診斷

有些學者認為,亞健康與國外的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回事,都是對以慢性疲勞為主要特徵的一組軀體心理症狀的研究,但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
美國是最早開展慢性疲勞綜合征(CFS)研究的國家。1988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正式命名了「慢性疲勞綜合征」並確定了定義。[1] 1994年,國際慢性疲勞綜合征研究組(由美國牽頭,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研究者共同組成)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診斷標准進行了修訂。
慢性疲勞綜合征定義:臨床評定的、不能解釋的、持續或反復發作的、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慢性疲勞。該疲勞是新發的或有明確的開始(不是終生的);不是持續用力的結果;經休息後不能明顯緩解;導致工作、學習、社交或個人活動能力較以前有明顯下降。
診斷標准:
(1)通過臨床評定的不能解釋的、持續或反復發作的慢性疲勞,這種疲勞是新發的或有明確的發病時間,非先天性的,不是由於正在從事的勞動引起的,經過休息不能明顯,且患者的職業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個人生活等方面較患病前有實質性下降;
(2)以下症狀中,至少4項同時出現,並不先於疲勞症狀出現,所出現症狀至少連續6個月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1)短期記憶力或集中注意力明顯下降;(2)咽痛;(3)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大;(4)肌肉疼痛;(5)多處關節疼痛,但不伴有紅腫;(6)頭痛,但發作類型、方式及嚴重程度與以往不同;(7)睡眠後不能恢復精力;(8)運動後不適繼續超過24小時。

⑻ 亞健康是什麼意思

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

我國很多學者都提出過亞健康的評價方法或診斷標准,其中陳國元、陳青山、劉保延、陶茂萱等學者提出的評價方法或診斷標准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2007年,中華中醫葯學會發布了《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從中醫的角度對亞健康的概念、常見臨床表現、診斷標准等進行了明確描述,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中華中醫葯學會發布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指出: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准,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症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准。

(8)亞健康的概念擴展閱讀:

據2018年的統計,中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只佔總人口數的15%,與此同時,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剩下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

通俗地說,就是這70%的人通常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覺不適,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亂、無聊、無助的狀態中,自覺活得很累。

參考資料:網路—亞健康

⑼ 亞健康是什麼意思

亞健康狀態
是指無
器質性
病變的一些功能性改變,又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因其主訴症狀多種多樣,又不固定,也被稱為「不定陳述綜合征」。它是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在身體上、
心理
上沒有疾病,但
主觀
上卻有許多不適的症狀表現和心理體驗。
24種常見"亞健康"狀態表現
1、渾身無力;2、容易疲倦;3、思想渙散;4、坐立不安;5、心煩意亂;6、頭腦不清爽;7、頭痛;8、耳鳴;9、面部疼痛;10、眼睛疲勞;11、視力下降;12、鼻塞眩暈;13、咽喉異物感;14、手足發涼;15、手掌發粘;16、手足麻木感
17、便秘;18、頸肩僵硬;19、胃悶不適;20、睡眠不良;21、心悸氣短;22、容易暈車;23、起立時眼前發黑;24;早晨起床有不快感。
「亞健康」是一個新的
醫學
概念
。本世紀70年代末,醫學界依據
疾病譜
的改變,將過去單純的
生物醫學模式
,發展為生物-心理-
社會醫學
模式。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健康概念確定為「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
社會適應
的完滿狀態」。80年代以來,我國醫學界對健康、與疾病也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結果表明,
當今
社會有一龐大的
人群
,身體有種種不適,而上醫院檢查又未能發現器質性病變,醫生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治療,這種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
現代醫學研究的結果表明,造成亞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
過度疲勞
造成的精力、體力透支;人體自然衰老;心腦血管及其他
慢性病
的前期、恢復期和手術後康復期出現的種種不適;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時期等等。
「亞健康」狀態通過自我的
身心
調節是完全可以恢復的。目前在治療上,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是治療「亞健康狀態」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具體治療方法是將葯物直接注射在喉部的
神經
結上,
病人
會覺得喉頭緊鎖,而與之相應的一側的眼皮會下垂15—30分鍾。它能使過度興奮的
交感神經系統
的興奮性降低,改善血循環,促進自然
治癒能力
,增強防禦
機能
,起到抗炎、調整
血壓
、治療便秘、改善睡眠、增加
食慾
的作用。在臨床上,大部分人做1—2次治療,即能顯著改善症狀。

⑽ 、亞健康的概念

「健康」定義為「不但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虛弱,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據專家介紹,中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只佔總人口數的15%,與此同時,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剩下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通俗地說,就是這70%的人通常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覺不適,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亂、無聊、無助的狀態中,自覺活得很累。
專家指出,亞健康狀態多種多樣,幾乎每種疾病都可能有與之相近的亞健康表現。醫學界,包括醫學教育界應將工作的重點從單純的防病、治病轉到關注健康、關注亞健康上來,把70%的亞健康人群爭取到健康隊伍中來。
中醫創造出「亞健康」這個概念後如獲至寶,拍腦袋自擬標准,煞有介事的進行了大規模的問卷調查,結論是,中國人群健康者15%,疾病者15%,亞健康者70%。現代中醫已經無恥到連「未病」都要治一番宰一刀,不要說「亞健康」了,這大概是中醫熱衷於亞健康的唯一本質原因。

關於亞健康,迄今也沒有「診斷標准」,只有眾說紛紜的各種歸納,這些經驗的歸納是否也有一些合理之處呢?我們知道,中醫除了裝神弄鬼的「辨證」外,對於嚴格的疾病診斷完全依賴於西醫,他們對亞健康的診斷學症狀學的歸納充分體現了缺乏科學訓練的江湖醫生本質。比如,有人歸納了亞健康的十種「典型」症狀:心病不安,驚悸少眠;汗出津津,經常感冒;舌赤苔垢,口苦便燥;面色有滯,目圍灰暗;四肢發脹,目下卧蠶;指甲成像,變化異常;潮前胸脹,乳生結節;口吐粘物,呃逆脹滿;體溫異常,倦怠無力;視力模糊,頭脹頭疼等。所謂亞健康應該是尚未到疾病的程度,而這十組症狀每一組都強烈提示有病而不是未病,每一組都可以提出幾個需要鑒別的疾病來,比如第一組「心病不安,驚悸少眠」,至少要考慮心臟病、甲亢和神經官能症等疾病;「體溫異常,倦怠無力」則提出一百種疾病來鑒別也不必奇怪。把這十組症狀列為亞健康的「典型症狀」是沒有絲毫臨床思維訓練的無腦人拍腦袋的產物。

亞健康的診斷是基於有症狀而無陽性檢查結果而做出的,這種判斷容易導致諸多誤解。一是有症狀,在醫師經驗不足或檢查水平低下時,容易誤診。比如「視力模糊,頭脹頭疼」當然可能僅僅是休息不好,但是,也完全可能是青光眼,甚至可能是顱內腫瘤。頭腦簡單只知道亞健康的中醫,或者沒有相應設備檢查,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誤診。其次,諸多嚴重疾病的早期並沒有症狀,連亞健康也稱不上,但嚴重性非同小可,比如肝癌早期,可以通過高危人群的健康體檢或篩查來發現,要是不幸碰到中醫給戴個亞健康的帽子肯定就廢了。

當你有症狀而被中醫診斷為亞健康,有兩種可能:你其實是功能性疾病,被過度治療;你有超出中醫診斷能力的嚴重疾病,被延誤治療。當你無症狀而被中醫判斷為健康或亞健康,也有兩種可能:他們要為你「治未病」;你可能有隱匿很深的遠遠超出中醫診斷能力的疾病。關注亞健康,除了使你更加容易被忽悠外,沒有任何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