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涪陵816核軍工洞怎麼走
個人感覺更好的航空,航空高工資,比軍工廠的自由,但時間表是有點混亂。點擊看詳細軍事相對固定的工作時間,工資低略,點擊看詳細船員都累了,看你個人的選擇。
❷ 涪陵城區到816地下核工廠怎麼坐車
涪陵客運中心→208路公交車→建涪水泥廠→白濤辦事處→816核軍工洞
或
涪陵新車站→白濤鎮直達車→816核軍工洞
望採納~
❸ 中國816核軍工巨洞有沒有開放旅遊
1967年,一支神秘的特種兵部隊秘密進駐涪陵深山,開挖地下核工廠。
所建造的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重慶816地下核工廠是「世界第一人工洞體」,工程總投資7.4億元。至1984年停建時,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
❹ 816核工程 干什麼
1967年,一支神秘的特種兵部隊秘密進駐涪陵深山,開挖地下核工廠。所建造的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重慶816地下核工廠是「世界第一人工洞體」,工程總投資7.4億元。至1984年停建時,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以科工密辦(2002)14號文同意對816工程解密。
經過幾年的醞釀籌備,2010年4月底,作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816洞體工程的部分區域,開始成為旅遊項目。專家論證,「816工程」是我國三線建設這段不能被磨滅歷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時,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工程」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816工程」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5]
❺ 誰把816核工程 泄漏給西方情報機構
官方並未發布過泄露人名名單。
「816」位於滾滾烏江流經重慶市涪陵區的小鎮白濤。是繼中國第一套核反應堆建設之後,1966年由周恩來總理簽署命令批准在西南建設最早的核工廠。
816工程於1966年開始建設,歷經18年,先後投入6萬多建設大軍,經歷了急建、緩建、停建喝轉產4個階段,到1984年止,已完成全部土建工程,85%建築工程,洞內共有大型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130多條。
1984年,在整個工程接近收尾時,中央軍委宣布停建。2002年4月8日,中央軍委、國防科工委同意對816工程解密。816地下核工程重見世人。2010年4月底,作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816地下核工程的部分區域,以旅遊項目的方式正式對外開放。
(5)816核軍工洞擴展閱讀
建造歷史
歷史背景
1958年中蘇決裂,1964年8月2日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艦發生激戰,並延燒到中國南部地區。毛澤東隨後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兩次指出,中國經濟命脈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
選址批復
20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後方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有關部門多次考察、論證後,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為了保密,從此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
1966年,周恩來批准在涪陵白濤建造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即為製造原子彈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廠,中央軍委特調8342部隊擔負主要施工任務。這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
❻ 請教一下重慶涪陵的朋友,我想到用一天的時間從涪陵火車北站到816核軍工洞和白鶴梁游覽的路線推薦
公交線路:
火車北站-實驗中學,涪陵121路,4站/20公里,8:00-19:00
實驗中學-羅家花園,涪陵115路,7站/3公里,5:40-21:10
羅家花園-白濤,涪陵208路,10站/30公里,6:25-18:30
白濤到816工程自己找個車
白濤-烏江大橋西,涪陵208路,7站/27公里,6:40-18:30
烏江大橋西-白鶴梁,涪陵307路/涪陵113路,6站/4公里,6:00-21:00
白鶴梁-火車北站,涪陵119路,17站/20公里,6:00-20:45
❼ 816地下核工程的工程意義
816工程是作為甘肅404工廠(生產重水的高度機密的軍工企業)的後備核企業而籌建的。上個世紀60年代,前蘇聯對中國進行核威脅,中央決定在三線腹地建設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要求靠山進洞。1966年9月,中央選定在涪陵白濤鎮的大山裡建設816核工廠。 816工程規劃生產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816廠的核反應堆為石墨水冷反應堆,是生產、發電兩用的洞內工程。洞體工程除了反應堆部分,還有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核廢料處理部分,包括廢水、廢燃料棒等有污染廢物的處理。1975年部隊完成坑道施工任務,之後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由816廠建設隊伍實施。
洞體內廠房進洞深度400米左右,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816洞體可以預防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沖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 專家論證,「816工程」是我國三線建設這段不能被磨滅歷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時,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工程」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816工程」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
❽ 816核工業基地為什麼廢棄了
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核工業基地為什麼廢棄了。
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隨後,為了進一步完善升級景區設施,2015年涪陵區政府對「816工程」進行為期一年的全封閉打造。2016年9月25日,休整一年後重新開門迎客。
價值
據專家論證,816工程是中國三線建設這段不能被磨滅歷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時,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工程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在中國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816工程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
交通路線
路線一:重慶高速——走盤龍立交——走南涪路——涪陵南下道右轉到沿江公路——白濤鎮——816工程景區。
路線二:重慶火車北站(動車)——涪陵北站(乘坐121路公交車)——羅家花園(乘坐208到山窩方向公交車)——816工程景區。
路線三:重慶北站(普快)——涪陵站(乘坐101路公交車)——羅家花園(乘坐208到山窩方向公交車)——816工程景區。
路線四:重慶紅旗河溝汽車站——重慶涪陵客運西站(乘坐208到山窩方向公交車)——816工程景區。
❾ 中國816地下核工程為什麼挖到一半不用了
1984年2月,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再後來,「816工程」中的極小一部分洞體被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作為物資倉庫加以利用。
1967年,一支神秘的特種兵部隊秘密進駐涪陵深山,開挖地下核工廠。所建造的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重慶816地下核工廠是「世界第一人工洞體」,工程總投資7.4億元。至1984年停建時,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隨後,為了進一步完善升級景區設施,2015年涪陵區政府對「816工程」進行為期一年的全封閉打造。2016年9月25日,休整一年後重新開門迎客。
拓展資料:
816工程是作為甘肅404工廠(生產"重水"的高度機密的軍工企業)的後備核企業而籌建的。上個世紀60年代,前蘇聯對中國進行核威脅,中央決定在三線腹地建設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要求靠山進洞。1966年9月,中央選定在涪陵白濤鎮的大山裡建設816核工廠。
816工程規劃生產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816廠的核反應堆為石墨水冷反應堆,是生產、發電兩用的洞內工程。洞體工程除了反應堆部分,還有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核廢料處理部分,包括廢水、廢燃料棒等有污染廢物的處理。1975年部隊完成坑道施工任務,之後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由816廠建設隊伍實施。
❿ 涪陵816核工廠怎麼去
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在涪陵新車站坐車直達白濤的車就可以了
工程簡介
2010年4月份,被稱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該工程1967年開工,前期由工程兵進行開鑿打洞,1975年後由816工廠建設隊伍進行廠房建設,前前後後共用人力6萬多人。由於國際形勢變化和國民經濟戰略調整需要,該工程1984年停工。2002年4月解密。
地理位置
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
編輯本段洞體構造
山體外景
軍工洞體緊靠烏江,背靠武陵山。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隱匿著工程浩大的地下核工廠,但從外貌看,除筆直高大的排風煙囪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跡。
內部聯接
為修建該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廳共9層高達79.6米,總長21公里。洞體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萬
立方米,如果將這些石渣築成一米見方的石牆,可長達1500公里;山體周圍共有大小19個洞口,根據不同規劃,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裡面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到80年代停工,洞體已完成建築工程量的85%,安裝工程量的60%;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當年工程停止後,有些洞口被封,因此目前沒有人知道洞口的確切數字。
編輯本段核反應堆
主廠房
核洞內最大洞室為反應堆主廠房,側牆開挖跨度為25.2米,拱頂跨度為31.2米,高69米,總面積1.3萬平方米,核反應堆大廳從3層直通9層。
反應大廳
位於8層的核反應堆大廳,二三十米高的大廳內,當年反應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將近1米寬的「工」 816地下核工程大門
[1]型鋼做成的支架,繞成一個正四方型,支架下諾大的工藝管的圓形插孔密密麻麻,有1984個工藝管道,旁邊1米多寬防輻射溝內,鋪滿了從雲南運來的重晶石沙,空盪盪的大廳頂部,布滿了圓形的窟窿,每個直徑有10厘米左右。就在反應大廳四周的牆上布有兩層鋼制的走廊,乳白色油漆漆成的牆面依然閃閃發亮。厚重的鐵大門足足有兩寸厚。
反應大鍋
核反應堆大廳的底部,也就是816核軍工洞內的三層,走過一個狹窄的迴廊,穿過一個彎著腰才能進入的兩寸多厚的鐵門,有一個圓形鍋狀的池子。 該池子的上口直徑在20米左右,深有5米,有負責正常生產的生產泵、負責調控溫度的控制泵以及可對「失控」者及時制止的安全泵等。
中央控制室
位於9層的中央控制室,大廳中央放著一個灰色的控制台,控制台上寫著「出廠日期:198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城開關製造廠」的字樣,頂上一個1983年造的紫光燈依然亮著。最讓人吃驚的是控制室的計算機系統,佔了三面牆,面積達150平方米左右,計算機高達兩米左右,中間許多電線裸露在空空的鐵制架子上,一張發黃的裝置顯示屏的產品證明書上,寫著製造日期:1978年6月30日。幾個直徑兩米左右的圓形顯示屏上,有各個部位的分布標志。洞內四季恆溫,溫度均在25℃左右。
編輯本段建造歷史
歷史背景
1958年中蘇決裂,1964年8月2日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艦發生激戰,並延燒到中國南部地區。毛澤東隨後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兩次指出,中國經濟命脈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
選址批復
20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後方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有關部門多次考察、論證後,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為了保密,從此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 1966年,周恩來批准在涪陵白濤建造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即為製造原子彈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廠,中央軍委特調8342部隊擔負主要施工任務。這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
秘密興建
建廠伊始,816工程便作為國家高度保密的軍工單位,816當時對外稱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廠區有一個團的部隊負責警衛,建設地點也絕不 老兵重回816
允許外泄,通訊地址只能寫重慶市4513信箱,職工家屬不能進廠,職工只能回家探視親屬。 816工程位於涪陵白濤鎮,這是烏江邊上僅幾千人口的一個小鎮,為了保密,凡是有「問題」的人一律遷出,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師(「文革」代號「8342部隊」)所屬三個團入川,承擔起西南三線816工程的建設任務。1970年,54師參加抗美援越的一個團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個團全部歸建。國家核能工業部也陸續派出三個建築公司,主要任務是架橋鋪路、建廠房和住宅區。涪陵區縣調配的民工又有1萬人左右,加上從全國征調的人才和老廠轉調的技術尖子也近1萬人。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溝里,一下聚集了將近6萬人。 1975年,54師完成坑道施工任務,奉命撤離白濤。[2]
停建封閉
1984年2月,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再後來,「816工程」中的極小一部分洞體被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作為物資倉庫加以利用。 停建時工程已完成大半1982年接到緩建指示時,816廠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
解密開放
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以科工密辦(2002)14號文同意對816工程解密。 經過幾年的醞釀籌備,2010年4月底,作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816洞體工程的部分區域,開始成為旅遊項目。
編輯本段工程意義
備戰作用
816工程是作為甘肅404工廠(生產"重水"的高度機密的軍工企業)的後備核企業而籌建的。上個世紀60年代,前蘇聯對中國進行核威脅,中央決定在三線腹地建設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要求靠山進洞。1966年9月,中央選定在涪陵白濤鎮的大山裡建設816核工廠。
816工程規劃生產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816廠的核反應堆為石墨水冷反應堆,是生產、發電兩用的洞內工程。洞體工程除了反應堆部分,還有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核廢料處理部分,包括廢水、廢燃料棒等有污染廢物的處理。1975年部隊完成坑道施工任務,之後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由816廠建設隊伍實施。 洞體內廠房進洞深度400米左右,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816洞體可以預防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沖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3]
觀光價值
專家論證,「816工程」是我國三線建設這段不能被磨滅歷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時,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工程」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816工程」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