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科隆大教堂建築風格
擴展閱讀
最佳的股票軟體 2025-07-09 11:10:28
賣掉股票能不能繼續買 2025-07-09 11:07:34

科隆大教堂建築風格

發布時間: 2021-11-12 06:06:02

1. 科隆大教堂的建築有什麼特徵

科隆大教堂的鍾塔高達157米,正面寬61米。14世紀時,受法國火焰式影響,出現了奢華瑣細的裝飾,整個教堂似乎被包圍在一種閃爍著神秘光彩的玻璃窗花中,布滿透雕棱飾的尖塔,嶙峋矗立,構成一片「錦綉森林」。

2. 科隆大教堂所屬藝術史時期、流派,其主要風格特點

科隆大教堂所屬藝術史時期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
流派是:哥特式建築藝術
其主要風格特點是: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

3. 故宮太和殿和科隆大教堂它們有怎樣的建築特點

一、太和殿 北京故宮的核心建築
北京故宮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是整個宮城的建築主體和核心空間,上承重檐廡殿頂,下坐3層
太和殿漢白玉台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整個宮殿氣勢恢宏,不愧為整個宮城的主體建築和核心空間。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復製品。是整個宮城的建築主體和核心空間,上承重檐廡殿頂,下坐3層 。 太和殿漢白玉台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整個宮殿氣勢恢宏,不愧為整個宮城的主體建築和核心空間。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復製品。
二、科隆大教堂 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 歐洲三大宗教建築之一
坐落在德國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瑪麗亞大教堂」,它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它與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
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它是由兩座最高塔為主門、內部以十字形平面為主體的建築群。一般教堂的長廊,多為東西向三進,與南北向的橫廊交會於聖壇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為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將人的視線引向上天,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自1864年科隆發行彩票籌集資金至1880年落成,它不斷被加高加寬,而且建築物全由磨光石塊砌成,共16萬噸石頭如同石筍般建築而成,整個工程共用去40萬噸石材。教堂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南塔高157.31米,北塔高157.38米[2],是全歐洲第二高的尖塔(僅次於烏爾姆大教堂),教堂外型除兩座高塔外,還有1.1萬座小尖塔烘托。雙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雲霄。該建築的建造過程經歷了許多斷續,花費了相當長的時問,但建築工藝極為精細。中堂為5廊形式,整體構成基本模仿法國的亞眠大教堂。西立面的兩座鍾塔高達157m,立面沒有玫瑰窗,尖券和豎線條是基本構圖元素,無論在外部形象還是在內部空間上都強調了上升性,傳達一種神秘、崇高的感覺。

4. 德國科隆大教堂是什麼風格的建築

科隆大教堂是中世紀哥特式建築的完美典範

5. 科隆大教堂的特點

歌特式建築風格大氣,輝弘神聖,是科隆大教堂的最大特點…

6. 德國科隆大教堂被稱為什麼風格的建築藝術典範

德國科隆大教堂被稱為哥特式的建築藝術典範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築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
哥特式建築(英語: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意。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

7. 科隆大教堂的建築結構

位於科隆市中心地區。這座哥特式建築始建於1248年,之後陸續建設,直到1880年完工。因其獨特性和所體現的創造力,科隆大教堂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科隆大教堂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成為科隆城的象徵,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它是當時德國人興建的一座宏偉的紀念性建築。後來成為德國宗教、民族和藝術統一的象徵。
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於1248年左右,高157.3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86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整個建築全部由磨光的石塊砌成。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前後整整持續了632年,是歐洲建築史上建造時間最漫長的建築物之一,它還具有早期基督教時代的樸素風格

8. 科隆大教堂的建築歷程是怎樣的,特點是什麼

德國的哥特式教堂開始得較晚,1248年開始修建的科隆大教堂才是真正哥特式建築的開端,但是它一直拖了6個多世紀,到1880年才最後完成。它的鍾塔高達157米,正面寬61米。

9. 科隆大教堂採用了哪種建築風格

1164年,德意志帝國皇帝、科隆大主教菜納德征戰義大利米蘭時,爭得一件珍貴的戰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東方三聖王的遺骸。於是,科隆成為繼西班牙的聖地亞哥、義大利的羅馬和德國的亞琛之後最有名的朝聖地。1238年,法國國王從拜占廷皇帝手中購得耶穌受難時戴的荊冠,於是巴黎成為科隆最強有力的競爭者。為保住聖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團決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來供奉這份遺骸,建築風格選取當時新興的哥特式。

10. 科隆大教堂建築風格200字作文

德國科隆大教堂(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高157米,具有765年的悠久歷史,被譽為哥特式建築的完美典範。今年暑假,我有幸前往游覽,目睹了它的雄偉與壯麗。
汽車還沒到,遠遠望去,我就看見一座大教堂的雙峰尖塔像寶劍一樣直插雲霄,讓人驚嘆不已。來到這位巨人的腳下,那黑磚黑瓦、棕色的牆體透露出一股神秘氣息。
步入教堂,我看見許多虔誠的教徒雙手合十,默默地祈禱著。前面,一圈火燭圍繞著祭台,唱詩班美妙的歌聲在教堂上空久久回盪。
環顧四周,牆壁上掛著許多神靈的彩色畫像。這一切,頓時讓人感覺來到了一個庄嚴肅穆的世界。抬頭望去,讓我更加吃驚,一塊塊玻璃由下往上有規律地壘起來,一直到塔尖;再仔細一看,上面還有彩繪,都是當時的藝術家們一筆一畫地畫上去的,在陽光的映照下,玻璃反射出來五顏六色的光芒,璀璨奪目。
乘電梯來到塔頂,放眼望去,整個科隆市盡收眼底。看到的都是一些低矮錯落的小房子、縱橫交錯的公路。這讓我感到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更顯出大教堂的巍峨與雄壯。
科隆大教堂,它是一塊被歲月洗禮的瑰寶,它是科隆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