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沙洲縣的沿革
1944年10月,沙洲縣委、縣政府機構恢復,沙金(陳伊)任書記兼縣長。1945年11月,縣委、縣政府軍政人員執行國共兩黨《雙十協定》,再度北撤。1949年4月22日,沙洲全境解放,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
1962年1月,常熟縣劃出三興、樂余、兆豐、合興、東萊、乘航、南豐、塘橋、西張、錦豐、鹿苑、鳳凰、恬庄、妙橋等14個公社和國營常陰沙農場,江陰縣劃出晨陽、中興、大新、德積、後塍、塘市、南沙、泗港、楊舍等9個公社,合計24個公社(場),53萬人口,正式成立沙洲縣。縣委、縣人民委員會駐地楊舍鎮。首任縣委書記李聚茂,首任縣長夏明波。198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建立張家港市。
從2000年起,張家港市根據行政區劃調整的總體要求,對原有鄉鎮進行了三次較大動作的合並調整,從27個鄉鎮合並為現在的8個鎮。楊舍鎮是6鎮合並為一的城關中心鎮,行政區域總面積為152.8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其中外來人口15萬)佔全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2000年,張家港市轄20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957223人,其中:楊舍鎮262749人、港區鎮51816人、塘橋鎮42814人、後塍鎮33920人、東萊鎮26038人、合興鎮33302人、妙橋鎮37514人、西張鎮29931人、鳳凰鎮23815人、港口鎮26038人、鹿苑鎮35793人、南沙鎮36852人、德積鎮35708人、大新鎮31743人、晨陽鎮29358人、樂余鎮42655人、錦豐鎮39888人、三興鎮35440人、南豐鎮42046人、兆豐鎮38496人、常陰沙農場21307人。
2002年12月27日,張政發[2002]第144號關於同意錦豐、合興鎮區劃變動的批復:按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府復[2002]80號文批復,將合興鎮天豐村、福利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行政區劃調後,錦豐鎮行政區劃面積37.97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合興鎮行政區劃面積34.89平方千米,人口3.15萬人,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2003年,撤銷三興鎮、東萊鎮,原三興鎮行政區域及原東萊鎮的定豐、合豐、交通3個村劃歸錦豐鎮管轄;原東萊鎮的東萊居委會及慶東、慶橋、東萊、壽興、西閘、二圩、永協、福前、烏沙、南橋、農聯、蔣東、黎明、徐豐等14個村劃歸楊舍鎮管轄;撤銷晨陽鎮,晨陽居委會和晨南、晨中、南新、金沙、晨新、新南、校興7個村劃歸楊舍鎮管轄;原晨陽鎮的晨北、龍潭、施家、中山、晨豐5個村劃歸大新鎮管轄;港區、後塍、德積3個鎮及原晨陽鎮的長埭、晨西、新村、高科、晨陽5個村合並設立金港鎮,鎮政府駐港區長江中路28號;塘橋、妙橋、鹿苑3個鎮合並設立塘橋鎮,鎮政府駐塘橋南京西路16號;錦豐、合興兩鎮合並設立錦豐鎮,鎮政府駐錦豐錦花路3號;將樂余、兆豐兩鎮合並設立樂余鎮,鎮政府駐樂餘人民路12號;鳳凰、西張、港口3鎮合並設立鳳凰鎮,鎮政府駐西張金谷路1號。將樂余鎮的東華、東勝、東紅3個村劃歸南豐鎮管轄。
2003年3月17日,蘇府復(2003)18號關於調整張家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1)撤銷三興鎮、東萊鎮,將原三興鎮所轄區域和東萊鎮的東萊鎮的定豐、合豐、交通等3個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錦豐鎮行政區域面積79.16平方千米,人口8.11萬人,轄2個居委會、39個村委會。2003年3月24日正式設立。(2)東萊鎮大部分區域歸並楊舍鎮。新的楊舍鎮行政區劃面積為138.36平方千米,常駐人口達22.596萬,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61個行政村。2003年3月25日正式設立。
2003年,蘇政復[2003]76號,蘇府復[2003]69號(8月27日關於同意調整張家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1)……(2)……(3)……(4)……(5)將錦豐、合興兩鎮合並設立錦豐鎮。鎮政府駐地錦花路3號。行政區劃調整後,錦豐鎮區域面積114.1平方千米,人口11.5萬人,轄3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6)……。2003年8月31日,張家港市召開全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會議,將原有的17個建制鎮調減為8個:將晨陽鎮的居委會及7個村劃入楊舍鎮;將港區鎮、德積鎮、後塍鎮及晨陽鎮的5個村合並成立金港鎮;將妙橋鎮、鹿苑鎮並入塘橋鎮;將合興鎮並入錦豐鎮;將兆豐鎮並入樂余鎮;將鳳凰鎮、港口鎮、西張鎮三鎮合並,成立鳳凰鎮;將晨陽鎮5個村並入大新鎮;南豐鎮行政區域不變。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
塘橋鎮轄:社區居委會(鎮中、李王、金巷、何橋、楊園、青龍、周巷、妙橋、鹿苑);村委會(南塘、十字港、祿盪、韓山、水渠、上相、妙橋、陳庄、顧家、洞涇、雪家、橫涇、吹鼓、金村、前巷、勤豐、塘灣、立新、歐橋、西陽、躍進、沙田、蔣家、劉村、涇西、牛橋、巨橋、鹿東、奚浦、鹿北、灘里、南林、西苑、馬嘶、五廂、花園、徐灣)。
鳳凰鎮轄:社區居委會(鳳凰、港口、西張);村委會(鳳凰、鷙山、珠村、洪涇、夏市、茅庵、奚家、高庄、廣步、馬路、楊家橋、小庄、新莊、程墩、東南、清水、張巷、庄涇、杏市、恬庄、太平、雙塘、新橋、小山、金谷、五聯、雙龍、石龍、西參、李庄、魏庄、安庄、欄桿、黃新橋、安慶)。
樂余鎮轄:社區居委會(樂余、兆豐、東沙);村委會(樂余、樂西、永利、永樂、廟港、扶海、向群、團結、雙橋、閘西、登全、鼎興、文興、東興、齊心、扶桑、常豐、同豐、建豐、振豐、紅閘、紅旗、紅星、紅發、紅聯、紅明、東新、東林、東勝、東華、東紅、林場、東沙、東風、東進、東聯)。
張家港市
錦豐鎮轄:社區居委會(錦豐、三興、合興);村委會(紅光、長紅、恆豐、店岸、錦豐、向陽、郁橋、建設、雙福、協仁、西港、元興、新華、聯興、定豐、合豐、交通、天豐、福利、務本、厚生、久生、永圩、新港、西界港、箐圩、登雲、萬亨、本和、耕余、鼎盛、常余、民港、樂楊、鎮南、錢葉、永德、新安、雁行、星火、洪橋、洪福、悅來、福安、悅豐、光明、南港、常家、永盛、明星)。南豐鎮轄:社區居委會(南豐);村委會(民樂、南豐、新傑、民聯、繼新、東港、生建、民生、海壩、義和、建農、和平、安樂、新建、雙德、永豐、新德、永聯)。
楊舍鎮轄:社區居委會(泗港、塘市、乘航、向陽、園林、振豐、花園、梁豐、新城、東苑、聚龍、慶豐、西門、龍潭、暨陽、長安、雲盤、陽光、沙工、南苑、邵巷、萬紅、東渡、揚帆、通運、錦綉、橫河、前溪巷、旺西、趙庄、包基、小城市、范庄、城北、北庄、田垛里、城東、城南、城西、新農、民豐、老宅、西郊、景巷、陳東庄、東萊、晨陽);村委會(倉基、斜橋、西新、章卿、閘上、善港、五新、范港、萬紅、七里廟、嚴介埭、百橋、湯聯、棋桿、南庄、河北、河南、河頭、李巷、新民、農義、乘航、勤星、蔣橋、雙鹿、慶安、東萊、西閘、福前、農聯、黎明、徐豐、晨南、晨中、南新、金沙、晨新、新南、校興)。
大新鎮轄:社區居委會(大新);村委會(新豐、長青、東凱、年豐、迎豐、龍橋、福善、萬年、段山、朝東圩、新閘、大新、新東、頂海岸、新海壩、老海壩、龍潭、晨北、施家、中山、晨豐)。
金港鎮轄:社區居委會(中興、安定、中圩、中南、南沙、塍西、市河、文星、天生港、富苑、塍郊、德積);村委會(長江、巫山、張家港、灘上、高東、大德、善政、中圩、三節橋、渡口、雙中、老圩、新圩、長山、高峰、朝陽、山北、鎮山、馬橋、港上、柏林、三省、東山、港西、青橋、占文、香山、朱家宕、高橋、新塍、袁家橋、曹場巷、李家港、三角灘、學田、封庄、韓家港、長明、小明沙、朝南、新套、德積、天妃、福民、德豐、永興、雙豐、北蔭、軍民、攔門、長埭、晨西、新村、高科、晨陽)。
此外,常陰沙農場(農場居委會、一到十八共18個工區、良種站)、江蘇省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沿江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張家港市稻麥良種場。
2004年,張家港市順利實施常陰沙農場屬地管理和新一輪行政村撤並。2月,鎮級區劃調整中原撤銷鎮成立的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辦事處。3月23日,常陰沙農場劃入張家港市。至2004年末,全市陸地總面積776.04平方千米,總人口868640人。轄8個建制鎮(楊舍鎮、金港鎮、塘橋鎮、錦豐鎮、樂余鎮、鳳凰鎮、大新鎮、南豐鎮)、1個農場(常陰沙農場);17個辦事處、4個街道辦事處(不是鄉鎮同級),93個社區、186個行政村,13個農業管理區。與上年相比,減少127個行政村,13個農業工區(常陰沙農場);增加1個管理區(常陰沙管理區)、13個農業管理區、8個社區居委會。
楊舍鎮面積152.83平方千米,人口254992人。轄5個辦事處、4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51個行政村。
塘橋鎮面積94.42平方千米,人口87523人。轄2個辦事處,9個社區、14個行政村。
金港鎮面積125.98平方千米,人口168672人。轄4個辦事處,22個社區、31個行政村。
錦豐鎮面積113.99平方千米,人口112714人。轄2個辦事處,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樂余鎮面積84.88平方千米,人口76701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22個行政村。
鳳凰鎮面積78.77平方千米,人口64242人。轄2個辦事處,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南豐鎮面積47.50平方千米,人口46361人。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大新鎮面積40.24平方千米,人口36074人。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常陰沙管理區面積37.43平方千米,人口21361人。轄1個社區、13個農業管理區。
截至2005年12月8日,全市共有8個鎮。截至2007年4月4日,全市共有8個鎮:楊舍鎮、錦豐鎮、塘橋鎮、樂余鎮、南豐鎮、金港鎮、鳳凰鎮、大新鎮。
Ⅱ 沙州市是哪個省
沙州市是甘肅省,沙州,古代行政區劃,一開始范圍較大,管轄敦煌、晉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護、戊己校尉、玉門大護軍三營,後來只有今天的甘肅省敦煌市。
敦煌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隸屬甘肅省酒泉市管轄。東經92°13′-95°30′,北緯39°53′-41°35′。東西分別與瓜州縣、肅北蒙古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相接。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3萬人。
敦煌四周皆為沙漠戈壁包圍,位處塔克拉瑪干沙漠東端邊緣。沙漠地帶氣候乾燥,氣溫變化大,地面缺少經常性流水,植物稀少矮小,為風沙地貌。沙漠多集中在鳴沙山地帶和黨河兩岸及其下游地帶。
(2)沙洲縣擴展閱讀
沙州的民俗
沙州夜市位於敦煌市陽關東路,是敦煌市最大的夜市。這里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俗風情,被譽為敦煌「夜景圖」和「風情畫」。隨著沙州市場夜市服務設施不斷完美,服務項目的豐富多彩,敦煌沙州夜市越來越受到中外遊客的青睞。
尤其是近年來敦煌風情城的建成,沙州夜市和風情城連成一片,遊客可以從四面八方進入沙州夜市觀光游覽。沙洲夜市劃分為風味小吃、工藝品、「三泡台」茶座及農副、土特產品五大經營區域。在「三泡台」茶座區,可以悠閑自得地品茶休息。
風味小吃區有臊子面、漿水面、餡兒餅、羊肉串等各色小吃,令人垂涎;農副土特產區有」李廣杏、鳴山大棗、紫胭桃、香水梨、白葡萄、黃河蜜瓜等,更使人滿口生津。
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場門口的100多個工藝品攤位,沿街一字排開,敦煌特有的水晶石眼鏡、水晶石首飾、玉石白駝、敦煌絲毯、塑像、壁畫復製品及夜光杯、旅遊書籍等琳琅滿目。
Ⅲ 江蘇省沙洲縣屬於哪個市
沙洲縣早改名為張家港市(縣級市),屬於蘇州市。
Ⅳ 沙州在江蘇哪
目前是張家港的沙洲的由來 長江北侵、老石庄北遷後,蝦蟆山成了江心巨石,蔚然壯觀,曹雪芹、冒辟疆都渡江登山呤玩過,石庄北遷30里後,距此山50里,乾隆年間長江北岸開始退潮,此後一百多年間江岸向南漲20里,出現了「永安沙」、「又來沙」、「二百畝」、「頭案」、「二案」、「三案」.「四案」、「頭圩」、「二圩」、「三圩」、「四圩」、………等新的地名;與此同時,江南也開始退潮成沙,在蝦蟆山南邊10里江中長成一片沙州,石庄人紛紛渡江遷往沙州圍墾種田,漸成村鎮,自稱「石庄」,歸屬如皋,縣政府稱它為「沙州」。 光緒年間沙州與常熟、江陰長成一片,常熟、江陰、靖江三縣與如皋爭搶沙州土地,後經江蘇省政府裁定:如皋地處江北,隔江管理沙州不便,將沙州劃入常熟。宣統元年,沙州向北漲了15里,蝦蟆山離開江中,成為距江南岸邊5里的一座小山,底部十多米被沙埋沒,只剩了30多米高。為了北渡方便,首墾沙州的「石庄人」在蝦蟆山以北江邊駁岸建港,分別有蝦蟆港、段尾港、張家港。 1948年沙州從常熟劃出,成立「沙州縣」,隸屬蘇州,1958年沙州縣政府下令開山取石,拆了蝦蟆山上已有幾百年歷史的大聖廟,炸了山體,又在山根下挖了一百多畝深十多米的石坑,取走石頭,填沙造田,歷時4年,到1962年底完成,永載歷史的蝦蟆山從此在地球上消失。1987年沙州撤縣建市,以江邊的張家港為名,取名「張家港市」。至今「張家港」附近還有幾個村鎮的人使用如皋方言,自稱石庄人,沙鋼集團黨委書記沈榮慶說他的祖上是石庄吳窖一帶的,對如皋很有感情,在如皋沿江開發中,他投資在如皋港開發區建沙鋼集裝碼頭。
Ⅳ 沙洲縣為什麼改名張家港市
張家港原名沙洲縣,為什麼改名,1962年,從常熟和江陰各劃出數個公社,建立沙洲縣,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為什麼叫張家港,因為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港而命名,現下轄8個鎮和常陰沙管理區。全市總面積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島雙山沙,面積18平方公里。境內有沿江岸線71.78公里,其中不凍不淤的深水岸線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條,總長4074.3公里。因為縣1986年撤縣建市。
Ⅵ 70年代江蘇沙州縣現在叫什麼名字
張家港
1986年9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港命名設立縣級張家港市,由地級蘇州市管轄。至此,沙洲一詞光榮的退出歷史舞台。
Ⅶ 沙洲縣的簡介
沙洲(現張家港) 地處江尾海頭,南部屬江南古陸,已有八千年歷史;東北部屬沿江新陸,由江中數十個沙洲積漲連接而成,最早的成陸時間距今約800餘年。「沙洲」二字正式作為縣名,始於1941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沿江地區設沙洲縣,建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蔡悲鴻。3月建沙洲縣委,縣委書記楊明德。縣委、縣政府流動辦公,無固定駐地。縣境范圍,西起江陰城腳鵝鼻嘴,南到定山、砂山、橫套河,東、北臨長江。同年10月初,因日偽「清鄉」,縣委、縣政府人員奉命北撤。
Ⅷ 什麼是沙洲
河流、湖泊、水庫中堆積而成的高水位時淹沒,常水位時露出的泥沙質小島。
沙洲是河流中的心灘、江心洲、湖濱、海濱附近形成的沙灘的總稱。是水流、波浪堆積作用形成的堆積地貌。Sand bar 沙洲。在海商海事法律中,通常指在河口處形成的沙堆,這些沙堆經常限制某些種類的船舶,使之不能到達上游目的地。在許多情況下,船舶只得卸載,即將一部分貨物卸到駁船或小船上才能通過沙洲完成航行。同樣,在上游港口裝貨的船舶只能裝一部分貨物,其他貨物等船舶通過沙洲後再裝上船。
(8)沙洲縣擴展閱讀:
沙洲(江蘇張家港舊稱):1957年由國務院批准設置,由常熟、江陰各自劃出部分鄉鎮建設沙洲縣,轄區相當於今張家港市全境。沙洲縣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南與常熟接壤,南與無錫相連,西靠江陰,北濱長江,與南通、靖江隔江相望。
沙洲於1962年正式掛牌成立,建縣時隸屬於蘇州專區,1983年屬蘇州市,1986年撤縣設市,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命名設立張家港市,仍然隸屬蘇州市,至此,沙洲一詞光榮的退出歷史的舞台,張家港市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Ⅸ 沙洲 在哪個省
不知是否是指蘇軾寫的《卜運算元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中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是蘇軾被貶惠洲時寫的,故此沙洲應該在現廣東省。
Ⅹ 江蘇省沙洲縣歷屆縣委班子
江蘇省歷任省委書記。
2017.10-至今婁勤儉。
2016.06-2017李強。
2010.12-2016.06羅志軍。
2007.10-2010.12梁保華。
2002.12-2007.10李源潮。
2000.01-2002.12回良玉。
1993.09-2000.01陳煥友。
1989.12-1993.09沈達人。
1983.04-1989.12韓培信。
1977.02-1983.04許家屯。
1974.01-1977.02彭沖。
1970.12-1973.12許世友。
1954.08-文革江渭清。
1952.11-1954.08柯慶施。
(10)沙洲縣擴展閱讀:
從縣級政府的地位來看,它是縣級人大的執行機關,同時又是地方國家的行政機關。作為地方人大的執行機關,縣級政府由本級人大選舉產生,對本級人大負責,並接受其領導和監督。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事務;發布決定和命令,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地方各級國家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