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血荒現象
擴展閱讀
最佳的股票軟體 2025-07-09 11:10:28
賣掉股票能不能繼續買 2025-07-09 11:07:34

血荒現象

發布時間: 2022-01-26 15:33:12

Ⅰ 我國目前血荒現象嚴重,努力採取措施也沒有

在我國,血庫血液的來源基本上是靠公眾的義務獻血,靠整個社會的慈善熱情和公益文明建設,而缺乏完善的法規制度支持。中國人民歷來不缺乏扶危濟困、幫助他人的意識,但血荒的困境告訴我們,在制度保障欠缺的情況下,社會大眾的獻血熱情沒有得到充分的激發,國家雖一直採取措施但效果不佳。因此我們必須對這個問題加大重視,找出根本原因,制定科學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血荒的困境。
我認為產生血荒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用血需求增大。隨著醫改的進一步鋪開、醫療保障的覆蓋擴大,很多的病都可以治療了,血液量需求也在增大。而相對於激增的血液需求,供血渠道仍是以獻血車為主,這勢必會造成血液的供不應求。
(2)宣傳力度不夠,產生民眾信任危機
由於相關部門對於獻血科學知識和政策宣傳不到位,以及一些地區因賣血而感染疾病的報道造成公眾對獻血的誤解和恐懼,不願意獻血。
(3)血液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和監管不力
血液採集、運輸、保管等管理環節存在漏洞和不規范。導致對寶貴的血液的浪費現象,獻血者的血液流向不明,無法保障獻血者的知情權,這樣不僅嚴重挫傷了獻血者獻血的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催化了「血荒」的產生。
(4)獻血補償機制存在漏洞,執行不到位
現行制度的過程繁瑣,可操作性差,受血者必須先繳納各種費用,然後再憑借有關手續辦理費用減免,打擊了獻血者的積極性。當前的獻血人群結構中,大部分都是大學生和農民工。一到寒暑假,各地就開始鬧血荒。先獻血再免費用血的激勵制度,對有公費醫療的人群沒有實質性吸引力。
要在根本上緩解「血荒」的問題,需要通過社會組織的有效運作,政府的有效倡導參與以及各種規則制度的不斷完善。特別是完善血液管理各項制度和獻血補償機制,贏回群眾的信任感,喚醒、發動公眾參與獻血。
(1)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在血液存儲、相關科普教育宣傳工作、獻血用血制度、公眾信息溝通等方面加大力度。
(2)對血液採集、運輸、保管及使用有一整套的規范化管理。只有實現對整個血液生產與消費流程的規范化管理方可打消無償獻血者不必要的誤解與擔憂,保護好其獻血的積極性。
(3)對血液整個生產、消費流程透明化運作。公開促進運作的透明化,提升血液站及用血醫院的公信力、通過透明化的運作及向社會公眾普及血液常識有有利於激發社會各界獻血的積極性。
(4)對於無償獻血者應當提供更多的補償機制及人性化的用血服務,比如簡化免費用血的流程與各種繁瑣的手續讓無償獻血者感到溫暖與欣慰。唯有如此,方可保護社會公眾無償獻血的積極性,激發大家踴躍無償獻血。
(5)建立對無償獻血的激勵與保障制度。倡導領導幹部積極帶頭無償獻血,有必要將無償獻血納入公務員年終考核范圍充分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建立無償獻血的保障制度。不然僅憑高校大學生單薄的力量很難有效緩解血荒與保障供血安全。
總之,通過政府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使越來越多的人真正意識到獻血的重要性、安全性、高尚性,積極地參與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使我們國家走出血荒困境,實踐人人相互扶持、相互救助的美好理念。

Ⅱ 什麼是血荒

我們無償獻血是給沒錢用血的病人同胞用的,而醫院做了什麼?血賣完了,又來要了,又全國宣傳了……我再也不獻血了,以前真傻…

Ⅲ 2015年防城港市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型

>>>>>2015年防城港市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型

2015年廣西公務員考試高分備考:http://www.dwz.cn/DCndg

報考定向招錄「服務基層項目」人員職位的面試入圍人選,還需提供縣級以上主管部門出具的《服務基層項目證明》。此外,參加「服務基層項目」人員服務期滿的,需一並提供以下材料:①參加「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項目的,要提供自治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製作,教育部監制的「特崗教師服務證書」;②參加「三支一扶」計劃項目的,要提供自治區「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辦公室統一製作、全國「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辦公室監制的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服務證書;③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的,要提供由共青團中央統一製作的服務證和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鑒定表。

【題目】

近年我國大城市每到年底都會發生血荒,政府對此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第二年血荒現象仍然存在。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題型】

時政題型-社會現象

【參考要點】

1、無償獻血是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表現。血荒直接反映的是公民社會責任感缺失,核心反映的是信任危機。

2、年底血荒主要原因在於獻血主體過於單一,采血站的建設和管理不完善儲存技術問題以及臨床的浪費,群眾認識不到位且鼓勵不足。

3、擴大宣傳、增加鼓勵、增設采血點以豐富獻血人群,提高技術和避免浪費來緩解血荒。

【參考答案】

無償獻血是作為一個社會人的社會責任感與奉獻精神的具體表現。獻血者雖不知道最終受益者是誰,但他這一行為所奉獻的對象是全社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持和關懷。而當今屢屢發生的血荒現象,反映了人們缺乏對社會整體的奉獻精神,對社會責任感的缺失,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存在信任危機。

Ⅳ 「血荒」是人民道德素質低下的結果

「血荒」指血液偏型或告急現象,荒往往會出現在冬季和春節,特別是學生寒暑假期間,2010年,青島、威海、昆明等地出現不同程度血庫告急,有的城市甚至啟動二級預警,造成全國范圍血荒。

血荒原因
獻血點挪窩,愛心沒「捂熱」 無償獻血是一項公益事業,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崇高行為。為何獻血人數今年卻出現嚴重下滑趨 無償獻血證
勢?這與今年的怪天氣以及今年獻血車位置的變動有關。 獻血點變了,人氣降了
天公不作美給獻血添堵
「解凍」血荒需共同努力
各地都有生物製品生產企業,生產血液製品例如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等,而血源從哪裡來呢?國家規定不允許買賣血液,只能是無償獻血。那麼生物製品生產企業唯一合法來源只能是血站,血站不可能無償提供血液給生物製品生產企業。所以,造成現在無償獻血的人都不願意去用自己的鮮血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 獻血補償機制讓人心涼 雖然獻血制度規定個人獻血數量達到一定數額時自己或者親屬本身將享有優惠甚至免費的輸血回報,但實際操作中,各個相關部門推脫這些責任,讓義務獻血的人心涼。一些義務獻血的人會遇到自己獻出的血有時候會被作廢,這就造成許多人不會再去獻血。

Ⅳ 據了解現在我國出現了血荒,為什麼無償獻血在我國難上加難,到底獻血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首先告訴你,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每年都獻血,關於到底獻血好不好,下面我粘貼一篇我去年發表的文章,該文章本人原創,享有著作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同時告訴你,你一次獻血800cc是不合理的,獻血要根據身體狀況來,我身體還算不錯,每次也只獻400cc,獻血過度自然會影響身體,還是要注意的好

很多朋友問過我關於無償獻血利弊的問題,今天我作為一個醫生,系統的解答一下這個問題,以下內容都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針對網上很多帖子瘋傳獻血的壞處,主要論點有兩個,第一是說獻血極大傷害身體,醫生從來不獻血。第二就是說血液暴利,錢都讓血站賺取了。
第一,獻血極大傷害身體根本就是沒有根據的。成人血液總量為體重的7-8%也就是說,以一個健康成年人60公斤的人計算,其血量約為4200毫升—4800毫升,然而按照中國現行的獻血規則,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獻血量不能超過400毫升,一般在200毫升。也就是說將身體二十分之一不到的血液獻出。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可由組織液及脾貯血所補償,循環血量在1h內即得改善,一般不會對身體產生任何影響。體弱,經期女性,脾功能障礙,貧血等特殊人群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慌、冷汗、乏力、口乾等症狀,一般也會在24小時內消除。同時,上述人群按照我國現行獻血規則,也是不適應獻血人群,血站工作人員應當勸道其放棄獻血。
同時,成年人紅細胞的壽命只有不到4個月,也就是說,即使你不獻血,你身體內的血液也在不停的老死,同時骨髓等造血器官內的造血幹細胞在不停的製造血液,形成我們所謂的血液新陳代謝。對於肥胖,缺乏運動,嗜酒,年邁等人群來說,血液新陳代謝速度相對較慢,血液粘稠度較高,極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適當獻血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同時可提高造血功能,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對於醫生不獻血一說,根本就無稽之談,獻血又不是要登報紙打廣告的,哪些人獻血了你怎麼知道?甚至獻血都可以不填職業。到底有有沒有人統計過中國到底是哪些人在獻血?我僅向大家講述我所親眼看到的事實,醫學院的醫學生,醫院的醫生,獻血是非常積極的,獻血車到了醫學院,往往要排很久的隊才能輪到你獻血,一來就是兩三天,三四輛車前全都是人,而且,我自己就每年都獻血。
然後我們來談血液暴利的問題,眾所周知醫院里一包血都是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而獻血是無償的。是不是感覺很不合理?外面傳血站工作人員人人都是年薪幾十萬,根本是扯淡。醫院和血站是要盈利我承認,但是我告訴大家,無償獻血有償用血是有原因的,且不談血站人員的各種開支人工費等等,單儲存血液一樣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大家就算沒見過人血總見過雞鴨血吧?你能告訴我怎麼樣讓一碗雞血放上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都不凝固不變質么?就算放到冰箱里也要凝固變質吧?有人說真空包裝就不變質,那請問凝固呢?而且常人所謂的變質和血液變質不是一個概念,血液變質不僅僅是指理化性質的改變,包括內部成分的改變,比如血糖會降低,血鉀會升高,紅細胞的死亡等等這些都會影響血液再次使用。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有非常專業且昂貴的設備和葯物。血站在獻血時是沒有辦法一一做檢測的,每個人都等著全面體檢一天能抽幾袋血?但是血液在入庫前都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檢測和篩選,對於各種病原體,微生物都要進行排查,對於不合格的血液採取保密性棄血。請問各位,你到醫院把做一次系統的全面血液檢測要多少錢呢?至於有傳聞說獻血不做檢測,根本就不實際,請問一下,你可曾見過任何報道正規醫院正規血站的血傳染了疾病的?即使真的有,我也只能說,那是中國人的悲哀,不是獻血的悲哀。
前面說了無償獻血有償用血的原因,在額外說一句,目前人造血技術很不成熟,無法攜帶營養,沒有凝血功能,沒有免疫力,根本無法達到血液的基本功能。所以醫院輸血只能靠我們無償獻血,這是一個循環的系統,血液來自於社會,再用於社會,如果獻血的人越來越少,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失血無治而死。不知道那些宣傳獻血危害論的人到底是什麼居心,難道非要國家出錢讓無償變有償才能消除這種言論么?到底是無知犯下的錯,還是那幾個臭錢蒙了你們的心?
附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無償獻血者及其配偶、直系親屬臨床需要用血時,可以享受用血費用減免的優惠待遇。用血費用的報銷按下列規定執行:(一)自獻血之日起5年內的累計報銷用血量按獻血量血費的5倍計算,5年後的累計報銷用血費用按獻血量等量計算(二)無償獻血累計滿1000毫升以上的,終生享受無限量用血費用報銷待遇; 流程如下:先到醫院把用血的錢交了,然後到院辦公室開證明,然後找到醫生簽字,拿上你的身份證、病歷、手術通知、無償獻血證,然後到衛生局蓋個章,再到血站辦理退款,並且有的地方還規定,必須要病人親自來辦理。(三)獻血後復檢不合格的,其累計報銷用血費用按獻血量血費等量計算。(四)無償獻血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臨床用血時,其累計報銷用血費用按獻血者獻血量血費等量計算

Ⅵ 血荒的主要現象

據介紹,今年7月份血液庫存一直在警戒線上下浮動。市中心血站根據采供血實際情況,啟動了血源保障三級預警。可誰知,這次預警發出後,在8月份,血源又開始緊張,預警只好再次發出。工作人員本來以為十月份血源沒啥大問題,但從十一開始血源仍然緊張,市中心血站只好再次發出預警。不足4個月,市中心血站已經連續發出了三次血源保障三級預警,但更為嚴重的是,由於血液的庫存量一直上不去,8月27日,市中心血站發布了十年來的首次血液保障二級預警。
什麼是二級預警?「當血液庫存不能保障3日救治用量時,就得拉響二級預警了 。」市中心血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臨床治療用血從8月27日到9月10日,暫停擇期手術及一般性輸血治療,血液優先供給急危症患者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急症用血。
除了發布預警之外,血站還經常發布血液告急的信息。記者搜了一下媒體發布的稿件發現,在三月份、五月份、七月份、八月份、九月份以及十月份都發布過類似的信息,甚至有的月份發出過兩次「征血令」。
「 今年確實是比較奇怪。」一提起島城的血荒 ,青醫附院輸血科孫波主任用了「奇怪」來形容。孫波在輸血科已經工作十多年了,以前也就是春節和暑假的時候會出現缺血的情況,但是最近一年卻特別突出,尤其是剛剛過完年的時候就出現備血量不足。
「夏天學生放假出現血荒可以理解,但是像10月份學生都在上學,而且天氣也不熱,竟然也出現了血源告急,所以今年出現這種情況很奇怪。」孫波介紹說。「按照國家的要求應該是備足三天的用血,但是現在只能備兩天的 ,可以說這是十年來用血最緊張的一年。」
市立醫院以及海慈醫院輸血科的負責人也都認為今年的血源供應情況確實有些奇怪。

Ⅶ 最近血荒的事非常多,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血荒的事情非常多,不可否認的是媒體的一些無端的炒作,由於中國的特殊情況,導致醫院裡面發生血荒這種現象,其實在很多時期都存在的,由於獻血的過程當中是不透明的,包括他的產品是如何銷售,很打擊部分人的獻血的積極性。

Ⅷ 針對目前出現"血荒"現象談談自己的看法.求解答

越來越沒品德了

Ⅸ 血荒怎麼辦

12月11日上午,陳竺部長走進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在登記完相關信息後,他獻出了400毫升成分血漿。這已是他任職期間第五次捐獻血液。當記者問及此次捐獻的原因時,陳竺部長擔憂地說道:「我前兩天得知了一個消息,乙型血友病所必需的一種葯品——凝血酶原復合物,在23個省出現了緊缺的狀況。我學醫讀研究生最早的課題就是《血友病的治療和診斷》,所以一聽到這個事情,心裡就很緊,很難受。」 據報道,近兩個月來,各地凝血酶原復合物突然出現斷貨的情況。凝血酶原復合物作為我國乙型血友病人的唯一用葯,在其治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友病人一旦出血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輕則致殘,重則喪命。全國31家血友病治療中心已有20多家明確表示斷貨。 血漿和血液在治療疾病、拯救生命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郭楊表示,一般在臨床上,遇到大出血或有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時,都要用到血漿。尤其對於血友病來說,以血漿為原料的血液製品,更是「救命葯」。

Ⅹ 互助獻血的存在弊端

在現實生活中,每逢獻血淡季,互助獻血就會出現變味的現象。血液中心對醫院的互助獻血量進行考核,醫生和護士以安排手術等事項動員患者家屬獻血,互助獻血因而表現出明顯的強制色彩。互助獻血制度的另一個弊端,是催生了「血托」和賣血牟利現象。互助獻血的半強制化,讓「血托」有了可乘之機。「血托」組織賣血者假扮患者家屬,低價采血再高價賣出,從中獲取不義之財。雖然有關方面試圖從制度細節上加大「血托」的販血成本,但在供求關系失衡的情況下,這一成本有可能被轉嫁到患者身上,賣血現象卻難以從根本上加以杜絕。
因「血荒」而推崇的「互助獻血」,不可避免地帶有強制或要挾的意味,無償獻血的「道德純粹」遲早也會被這種情緒蠶食,最後,「血荒」恐怕只會積重難返。
一方面,我們承認家庭互助獻血的積極意義;但另一方面,我們更要清楚,這只是個應急的辦法、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我們總不能拿臨時措施當工作常態。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血荒」在不少城市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血液庫存量下降,醫院臨床用血緊張;及至今年春節期間,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時有「微博求血」的故事出現。頻頻出現的「血荒」,據說已引起不少人大代表的關注。
關於「血荒」的紓解之道,學者專家都有見仁見智的說法。但公眾也許只認一個理兒:獻血無償,為什麼用血有償又困難?這顯然是個道德與市場互博的問題,而「心結」解不開,「血荒」還是無解――不管你如何鼓噪,最終還是要說服民眾捋起袖子去獻血。「血荒」了,擺出一副「你不得不獻血」的冷麵孔;「血荒」之前,干什麼去了?「互助」完了,你還怎麼讓人家繼續「滿腔熱血」地支持義務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