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何織田信長的戰旗上印的是「永樂通寶」呢
第一,尾張織田家本身就是地主豪傑,在織田家眼中,金錢可以換來一切。 第二,永樂錢幣也是當時日本境內主要流通的貨幣,信長用錢幣作為軍旗,無疑是向天下宣布,我織田信長才是日本戰國實力最強的霸主。 第三,從字面上理解,「永樂」這詞很吉利,信長本人對於看著很吉利的東西都很在意,包括把稻葉山城改名「岐阜」。 第四,有可能也是崇拜仰慕明成祖朱棣那樣的皇帝。 國明朝以後鑄幣技術世界領先,那時候已經有寶鈔,就是紙幣,但是「永樂通寶」作為流傳廣泛的貨幣受到日本以及其他亞洲周邊國家的青睞,在日本是官方流行的主要貨幣
② 永樂通寶,淳化元寶,嘉慶通寶分別是什麼朝代
1.永樂通寶是明成祖朱棣鑄造的年號錢。明初推行紙鈔為主的貨幣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寶鈔,銅錢鑄禁無常。朱棣即位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舉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閉關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出於外交和對外貿易的需要,永樂六年(1408年)開鑄永樂通寶錢,「至九年又差官於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用於對外貿易和賞賜。
2.淳化元寶在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始鑄造。相傳錢文為宋太宗趙光義手書,即所謂的「御書體」,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而楷體一種的「元寶」二字仍然屬於「隸書」。順時針旋讀,光背。
3.嘉慶通寶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厘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記局名19字。
③ 永樂通寶一枚,大家看看
好好收藏,應該不錯。
④ 永樂通寶的介紹
永樂通寶是明成祖朱棣鑄造的年號錢。明初推行紙鈔為主的貨幣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寶鈔,銅錢鑄禁無常。朱棣即位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舉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閉關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出於外交和對外貿易的需要,永樂六年(1408年)開鑄永樂通寶錢,「至九年又差官於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用於對外貿易和賞賜。
⑤ 請你問古錢幣中的永樂通寶一枚大概能換多少人民幣。
古錢幣中的永樂通寶一枚大概能換30元左右人民幣,美品厚版150元左右.
⑥ 日本戰國的軍旗,在日劇《江 公主們的戰國》中,織田信長的軍隊的軍旗上是一個銅錢圖,上寫永樂通寶四個字
觀點一
天之亮:
永樂通寶在日本戰國是硬通貨幣,信長用此為戰旗的意思大概是要像永樂通寶一樣縱橫日本。
觀點二:
德川賴朝:
確實,唐宋元明時期,中國的銅錢就像現在的美元,屬於硬通,這樣就導致大量外流,中國在那個時期還發布了一些禁止大量外流的法令。
相關資料:
2005 年是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首航600周年。明朝永樂至宣德年間(公元1405年至1433年),鄭和作為明朝的使臣,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遠航10萬余里,足跡遍布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和東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鄭和下西洋擴大了中外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聯系,鄭和船隊不僅滿載著絲綢、陶瓷等中國特產品,還帶去了巨額的國際貿易硬通貨———永樂通寶錢,受到當時各國的歡迎。
永樂通寶是明成祖朱棣鑄造的年號錢。明初推行紙鈔為主的貨幣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寶鈔,銅錢鑄禁無常。燕王朱棣即位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舉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閉關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出於外交和對外貿易的需要,永樂六年(1408年)開鑄永樂通寶錢,「至九年又差官於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用於對外貿易和賞賜。
鄭和下西洋就攜帶了大量的永樂通寶錢。鄭和龐大船隊每次都達200多艘船,2.7萬多人,船上滿載金銀寶貨、絲綢和青花瓷器。金銀寶貨以銅錢為大宗,因當時西洋、南洋許多國家流通使用中國銅錢,《瀛涯勝覽》曰:「爪哇國通用中國歷代銅錢,舊港國亦使用中國銅錢,錫蘭國尤喜中國銅錢,每將珠寶換易」。有些國家還專門大量輸入中國銅錢,如鄰國日本就輸入許多明錢,以洪武錢和永樂錢為最多。
永樂通寶錢成為當時對外貿易的主要貨幣。永樂通寶錢在國內出土的數量不多,甚至許多明清時期的錢幣窖藏不見一枚。但在南海和國外很多國家地區卻有大宗發現。20世紀70年代在東沙、西沙群島的水下考古發現,被認為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沉船所遺下的銅錢,永樂通寶錢數量非常巨大。如西沙群島第一次清理古錢,約80706枚,其中永樂通寶49684枚,佔61%強。第二次清理能看清文字的銅錢有1995枚,永樂通寶1215枚,占明錢的91%。在東沙群島清理古錢,發現明錢有大中通寶、洪武通寶、永樂通寶三種。國外考古中也有大量發現。如1930年入田整三對日本48處所發掘銅錢的分析統計,總數有 554714枚,中國錢佔99.8%,其中永樂通寶有29225枚。南中國海及環印度洋周邊國家和地區,從肯亞、坦尚尼亞到阿曼、伊朗,從斯里蘭卡、印度到泰國、馬來西亞,都有出土發現永樂通寶的記錄。
永樂通寶錢書法絕倫,鑄工精湛,整齊劃一,是中國貨幣史上精美的貨幣之一。這些鑄造精整的永樂通寶錢主要用於對外貿易,為明初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600年前的國際貿易硬通貨。鄰國日本、越南等也曾大批仿鑄使用永樂通寶錢,現在所見永樂通寶錢背「治」、「木」等字的皆為日本所鑄。
⑦ 日本戰國織田信長的旗印為什麼是明朝的永樂通寶
在平安和鐮倉時代之後,日本的商業和物流的發展使其對於共同貨幣的要求大量增加,但是因為戰亂導致的律令體制和造錢關所的衰廢,使中國的貨幣得以輸入和流通。永樂通寶主要流通在伊勢,尾張以東的東國,特別是在關東,永樂通寶甚至被賦予了基準貨幣的地位,因此也誕生了永高制用以計算年貫。還記得織田信長發家的地方就是尾張,而且其通往天下的大門美濃,也是屬於伊勢-關原這一線以東,即我們所說的東國地區,在這一地區,永樂錢的影響由上可見一斑,所謂天下布武,財富的支撐自然必不可少,作為財富的象徵之一以永樂通寶作為旗印也成為可能。這里說的是:織田信長以永樂通寶作為旗印,說是因為貨幣流通的緣故。
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做了皇帝,他派遣使者分赴四方去冊封周邊小國的王。足利義滿(室町幕府三代將軍)接受封賞,承認中國為日本的名義宗主國,被明朝冊封為「日本國王」。足利義滿派遣使節獻上抓獲的倭寇,與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雙方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日本以藩屬國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朝貢名義上是給天朝進貢,實際上賞賜的東西遠遠超過進貢的東西,所以周邊小國都爭先恐後來進貢,簡直是發家致富的捷徑。後來明朝也受不了了,就規定像朝鮮這些國家一年進貢不能超過3次。為了彰顯自己是天朝上國,皇帝的賞賜自然是十分的豐厚,其中就包括大量專門為對外貿易和賞賜而鑄造的永樂通寶。日本使團每次進貢後都是滿載而回。後來日本方的細川氏和大內氏因為爭搶朝貢貿易而導致了寧波之亂(爭貢之役),這事件直接導致明朝廢除福建、浙江的舶司,導致明朝與日本的貿易途徑斷絕,為後來的「倭亂」埋下了種子。
除了朝貢,永樂通寶真正大量流入的來源是民間貿易,大明對銀的需求量很大,在西班牙全球貿易擴張以前,銀的來源主要是日本。所以明朝前期和日本的民間貿易還是很繁榮的,因為這裡面有著巨大的利潤。商人為之趨之若鶩,以至於海禁政策出台以後,還有很多商人冒著危險從事走私活動,直到後來慢慢演變成了海盜。
由於明朝的強大當時的明朝貨幣在整個東南亞就是硬通貨,跟現在的美元一樣,到哪都是被承認的。而反觀日本,已經進入戰國時期,幕府被架空,各大名稱霸一方,民間、甚至大名都在私鑄銅錢,但是他們鑄造的銅錢質量都遠遠比不上大明的永樂通寶,私鑄的銅錢被稱為惡錢,老百姓也不傻都是想著花劣幣收良幣。這樣一來永樂通寶就顯得非常珍貴,對老百姓非常重要。很多大名為了治下的經濟穩定都頒布過《撰錢令》以此來規定劣幣跟良幣的兌換比。比如:大內家、以及後來的織田家。
織田信長的龍興之地是尾張國,尾張的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商業繁榮。打仗打的最終還是經濟,織田信長能崛起很大一部是因為他的物質基礎,有錢有糧打仗不慌。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思想最為開放的大名,他首先搞起了兵農分離,大大促進了商業的繁榮,軍隊戰鬥力強了,財富也多了。
⑧ 永樂通寶的外觀是什麼樣的
永樂通寶的銅色紫紅。錢面永樂通寶4個字楷書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其文字筆畫清秀,有宋錢的風韻,製作精湛,整齊劃一。存世所見幾乎全部為小平錢,光背無文,錢的直徑2.5厘米,重4克左右。永樂通寶小平錢傳世比較多,價格不高。
⑨ 永樂通寶普通的多錢
小平錢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