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四書是指哪四書
擴展閱讀
基金為什麼st股票不能買 2025-07-11 01:03:40
自動裝配 2025-07-11 01:01:08

四書是指哪四書

發布時間: 2022-01-28 08:50:40

⑴ 《四書》指哪四書

四書——它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著作的總稱。據稱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當時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並匯集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並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
《四書》是公認的儒學經典,它原來並不是一本書,而是由《論語》《孟子》這兩部書和《大學》《中庸》兩篇文章合輯在一起的統稱,由南宋大儒朱熹匯輯刊刻,從此廣為流傳,名聲鵲起。

⑵ 四書是指哪四書五經是指哪五經

四 書 五 經

【拼音】: sì shū wǔ jīng

【解釋】:四 書:亦 稱 四 子 書,即《大 學》、《中 庸》、《論 語》、《孟 子》。五 經:《詩》、《書》、《禮》、《易》、《春 秋》。指 儒 家 經 典。

【出處】: 漢 · 班 固《白 虎 通 · 五 經》:「五 經 何 謂?謂《易》、《尚 書》、《詩》、《禮》、《春 秋》 也。」宋 · 朱 熹 著 有《四 書 集 注》。

【舉例造句】: 君 子 是 只 讀 四 書 五 經,做 八 股,非 常 規 矩 的。 ★魯 迅《二 心 集 · 上 海 文 藝 之 一 瞥》

【拼音代碼】: sswj

【用法】: 作 主 語、賓 語、定 語;指 儒 家 經 典

⑶ 四書五經指的是哪四書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⑷ 四書是指哪一些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又稱四子書,為歷代儒客學子研習之核心書經。
《大學》是初學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門典籍,《論語》是儒家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而《中庸》也是道學中最為的經典之一。

⑸ 「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指哪四書

四書五經
明朝後的科舉的命題范圍。
簡單的說法,四書指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種著作;五經指的是<易>、<書>、<詩>、<禮>、<春秋>這五部典籍。

⑹ 四書是指哪四書

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這四部著作的總稱。

⑺ 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指哪四書

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四書之名始於宋朝,四書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表達的是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

《大學》《中庸》是《禮記》中的兩篇。《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經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

(7)四書是指哪四書擴展閱讀

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二、孟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⑻ 女子四書是指哪四書

中國封建社會對婦女進行教育所用的《女誡》﹑《內訓》﹑《女論語》﹑《女范捷錄》四本書匯集的總稱。
內容介紹
《涵養女德 美麗人生:女四書·女孝經》內容簡介:「女四書」是清朝初年學者王相編著的。王相生活在康熙年間,自小受到良好的母教。他母親姓劉,是一位賢母,她寫了一本《女范捷錄》。王相因為受母親的教誨,對於女德教育非常重視,他把《女誡》《內訓》《女論語》《女范捷錄》四部書編輯在一起,合稱為「女四書」,成為當時女子必讀的教材,流傳非常廣泛,遍布到全國,一直到近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女子德育課教材。
《女誡》是漢朝班昭所著。班昭是著名的女史學家,人稱曹大家,所以《女誡》也叫《曾大家女誡》。是班昭對其女兒進行「三從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書分卑弱﹑夫婦﹑敬順﹑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共計7篇。在中國歷史上作為對女子實施柔順之道的教材﹐影響深遠。
《內訓》是明成祖時徐皇後為了教育宮中婦女,而對古聖先賢關於女子品德的教誨加以整理而成的書,共分為二十章,內容包括女德標准、女德修養、女德規范、母教之黃等方面。流傳至今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
《女論語》是唐朝一位叫宋若莘的女學士編著的。《女論語》又叫《宋尚宮女論語》。宋是作者的姓氏,尚宮是她的官職。其體例仿效《論語》﹐而以前秦太常韋逞之母宋氏代孔子﹐以曹大家(即班昭)等代顏﹑閔(此據《舊唐書》﹐而《新唐書》作顏﹑冉)﹐彼此問答﹐闡述封建婦道。其妹若昭申釋此書。今存《女論語》﹐託名曹大家撰﹐有12章﹕立身﹑學作﹑學禮﹑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訓男女﹑營家﹑待客﹑柔和﹑守節。語句均為四言韻文﹐亦非問答體。這不像宋若莘的原著。
《次范捷錄》為明末儒學者王相之母劉氏所作。此書分有統論﹑後德﹑母儀﹑孝行﹑貞烈﹑忠義﹑慈愛﹑秉禮﹑智慧﹑勤儉﹑才德11篇。宣揚古代的「貞婦烈女」與「賢妻良母」等事跡﹐稱贊《女誡》﹑《內訓》諸書﹐闡發封建倫理的女學。
上述四種女子教本﹐自東漢至明末﹐先後相繼問世和傳播﹐由王相一一加以箋注﹐於明天啟四年(1624)﹐由多文堂合刻為《閨閣女四書集注》﹐成為一套對女子進行封建教育的教材。嗣後翻印此書﹐簡稱為《女四書》﹐廣泛流傳﹐它主要宣揚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歧視和壓迫婦女﹐流毒很深。其中教人持家和睦﹑勤儉﹑慈幼等項﹐以及用道德榜樣感染人的教育方法和運用便於誦讀的韻語編寫教材等﹐尚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