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戰爭的新聞100字
敘利亞戰爭
敘通社3月14日報道,敘利亞和俄羅斯協調當局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在美國的支持下,恐怖分子的暴行導致的犯罪局勢正在惡化,因此魯克班干難民營的人道主義局勢是災難性的。聲明還說:「武器走私和人口販運的猖獗正在惡化難民的處境,使他們的生活無法忍受。」聯合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超過95%的營區人員希望離開,其中80%的希望回到敘利亞政府控制的故鄉,而約有10%希望到敘利亞政府控制的其他地區。俄羅斯和敘利亞方面希望人道主義援助不要政治化。
㈡ 關於戰爭的國內新聞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2月17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將在一個國際形勢動盪不安的時候開始執政。由於多種因素影響,世界強國將迎來一個局勢極度不穩定的時期,其不穩定程度將達到最近數十年內的最高峰。在特朗普執政後的數個月內,甚至在他執政之前,美國將不得不面對多個嚴重危機。這些危機可能會出現在以下五個地點或領域,也許會導致中美俄之間爆發軍事沖突,並推動沖突進一步升級。
1.朝鮮半島
根據媒體報道,奧巴馬總統曾經告誡特朗普,朝鮮問題將成為特朗普政府面對的第一個重大考驗。朝鮮不僅一直在研製彈道導彈,也在製造核武器。雖然朝鮮經濟和政治體系仍然處於頻臨崩潰的狀態,但這個國家還沒有出現垮台跡象。
另外,韓國已經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朝鮮半島危機可能會以多種方式爆發。這些方式包括:美國決定率先發起進攻,消滅朝鮮的彈道導彈;朝鮮誤解美國的意圖,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政府垮台引發社會混亂。如果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就會像1950年一樣將中國、美國和俄羅斯拖入戰爭泥潭。
2.敘利亞
俄羅斯最近在敘利亞取得的勝利似乎為阿薩德政府將內戰推入新階段鋪平了道路。美國並不願意介入阿勒頗(敘利亞第二大城市)之戰,而是希望集中精力,打擊伊拉克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奧巴馬政府不會反對俄羅斯支持阿薩德,特朗普政府似乎也不會在此事上提出異議。
雖然最危險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但美軍和俄羅斯軍隊都集中在面積狹小的敘利亞,雙方靠的很近。美軍曾經對敘利亞東部城鎮代爾阿祖爾附近地區發動空襲,導致62名敘利亞政府軍士兵喪生,對美俄之間的合作產生了負面影響。如果俄羅斯或美國再次採取類似行動,將對另外一方造成壓力,很可能引發報復行為。另外,敘利亞境內的恐怖分子、反對派和其它國家也會使敘利亞局勢進一步惡化,導致美俄之間產生誤解。
3.網路大戰
雖然俄羅斯最近成功介入美國總統選舉以及中國多次通過網路獲取美國軍事技術,但中美俄之間並沒有爆發網路大戰。不過,美國大眾可能會越來越強烈要求美國安全機構對中俄網路入侵事件作出回應,制止兩國發動網路攻擊。
專家認為中俄現在實施得網路攻擊不會引發網路戰爭。但是,如果中國、俄羅斯或其它國家認為自己的攻擊行動不會遭受美國反擊,它們就會變本加厲,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
4.南亞
美國媒體曾經報道稱,特朗普可能會繼續推行小布希和奧巴馬政府對印政策,加強美印關系。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經得到美國印度裔的大力支持,而這些印度裔希望美國政府對巴基斯坦施加壓力。
但特朗普與巴基斯坦之間的通話推翻了媒體之前的預測。特朗普似乎希望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扮演調停者的角色,不願意在此事上偏袒印度。印度和美國分析家擔心巴基斯坦可能將此理解為,美國同意巴基斯坦加強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部署。而印度可能會因此加強對邊境地區的防禦,防止巴基斯坦發動進攻。如果印巴決定將克什米爾沖突升級,將導致中國和美國陷入這場戰爭中。
5.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也許是最可能爆發戰爭的地點。新聞媒體在過去幾周內集中報道了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情報機構之間的關系。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的所作所為使外界開始質疑美國是否會保護北約成員國的安全。這可能導致一些正面效果:促使歐洲人增加軍事預算;緩解美俄之間的緊張關系;減輕美國維護其它國家安全的責任。
俄羅斯可能會低估美國對波羅的海國家的安全承諾,對這些國家採取行動。而這一行為將對美國的安全承諾形成挑戰。如果俄羅斯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做出了錯誤判斷,將導致波羅的海爆發嚴重的軍事沖突。
㈢ 關於戰爭的新聞資料 急急急!!!!!!!!!!!
戰爭是一種集體、集團、組織、民族、派別、國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擊、殺戮等行為,使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斗。
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廣義來說,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生物也有戰爭行為。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斗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最暴力的手段。
是在自然界解決問題的辦法手段之一,通常被認為是原始社會才會使用的方法,由於其造成生命的消失,在現代人類社會不被認可。
戰爭是極端的行為,戰爭的產生是由主導者為了自己或者集團的利益而發起的行為,這種獲取利益的行為不惜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獲得。
(3)關於戰爭的新聞擴展閱讀:
世界著名戰爭介紹:
1、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其他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之外。
由於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
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爭
㈣ 關於戰爭的新聞,有哪些
印度和巴基斯坦。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關系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
印巴沖突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備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沖突自1947年因克什米爾問題升級,矛盾根深蒂固;「9·11」事件以後南亞地區戰略格局變化、大國爭奪的影響,印巴關系再次撲朔迷離。
(4)關於戰爭的新聞擴展閱讀: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12月,印度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
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印巴分別在各自控制區內建立了地方政府。
㈤ 有哪些關於中國戰爭的新聞
1、鴉片戰爭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打擊了英國走私販的囂張氣焰,同時影響到了英國的利益。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盧溝橋事變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了中國東北。此後,日本又相繼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軍事事變,中國政府當時採取妥協的政策避免了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隨即全面爆發。在戰爭的最初幾年,中國得到了蘇聯的援助。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國軸心作戰,從這時起,中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1945年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加入對日作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3、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㈥ 關於戰爭的新聞
3月28日 據巴基斯坦電視台28日報道,駐阿富汗聯軍運送物資的卡車當天在巴西北部一座城市遭遇武裝分子襲擊,多輛卡車和集裝箱被燒毀 。
報道說,武裝分子當天凌晨使用火箭彈襲擊了位於西北邊境省首府白沙瓦市的一個物資運輸中轉站,站內停放的多輛駐阿聯軍的物資運送卡車以及至少7個集裝箱被燒毀。
襲擊事件發生後,安全部隊同武裝分子發生了交火。
去年底以來,駐阿聯軍運送物資的卡車多次在白沙瓦等地遭遇武裝分子襲擊.
㈦ 關於戰爭的新聞
在19世紀末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賀首次登上釣魚島採集羽毛和捕撈周圍海產物。他隨後提出開拓釣魚島的請願還被沖繩縣知事拒絕。1885年後,沖繩縣知事多次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歸其管轄,日本官方都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沒作答復。但是後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通過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而攫取了台灣及附屬各島嶼。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把台灣歸還給了中國,卻把台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等私自交給了美國託管。
60年代末聯合國一委員會宣布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後,日方立即單方面採取行動,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將巡防船開去,擅自將島上原有的標明這些島嶼屬於中國的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界碑,並給釣魚島列島的8個島嶼規定了日本名字。
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當1978年中日談判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列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視船將人員和器材運到釣魚島,並在那裡修建了直升機場,還向那裡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魚島列島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日方還出動12艘船隻和兩架直升機阻擾台灣漁船接近釣魚島列島。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列島的北小島設置了一座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釣魚島上豎起繪有「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而且政府要人與此相配合,稱釣魚島就是日本領土,並要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准備用武力排除「干擾」。
㈧ 現在關於戰爭的精彩新聞報道
看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記者 何潤峰 在利比亞的黎波里等地戰局的報道。
㈨ 最近有關戰爭的新聞簡介5條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生態度,我的人生是一,我的人生是一個,我的人生是一個人在家嗎。你要不就不去了嗎,我的人生,我的人生是否會
㈩ 關於最近戰爭的新聞
因利比亞人民對NTC的憤怒,近期許多NTC官員在洗劫利比亞財富後辭職。
綠色抵抗武裝與利比亞東南部的當地民兵戰斗持續。
至今為止,北約及其情報機構已4次試圖謀殺賽義夫。幾天前,有人上傳了一張賽義夫與茲利坦反對派一起就餐的照片,他狀態較好。
拜尼沃利德:
拜尼沃利德和利比亞其它地區將繼續戰斗,拜尼沃利德不久將宣布部落聯盟組建的新政府。
的黎波里:
阿爾及利亞廣場,抗議者在NTC的黎波里總部附近,封鎖道路並要求NTC官員辭職。
班加西:
反對NTC的抗議在班加西繼續,Salabi基地旅遭大爆炸襲擊。
蘇爾特:
蘇爾特附近的小鎮Bin jawad升起了綠旗,蘇爾特民眾繼續對戰北約和北米蘇拉塔旅。
塞卜哈:
圖阿雷格部落同其它部落一起解放了塞卜哈,並承諾將繼續抵抗。
布雷加、拉斯拉努夫:
綠色抵抗武裝繼續對戰佔領布雷加、拉斯拉努夫的北約軍隊。
茲利坦、胡姆斯、Waddan:
茲利坦、胡姆斯、Waddan等利比亞多個地區沖突不斷,當地民眾厭惡NTC。
米蘇拉塔:
無國界醫生說,很多關押在米蘇拉塔的支持卡扎菲的囚犯正遭受折磨,且拒絕對他們進行緊急治療。
綠色抵抗戰士打死了一名米蘇拉塔的戰地指揮官Abl Qader Moham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