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消費
擴展閱讀
黨員能買基金和股票嗎 2025-07-21 09:24:13
匯彩控股股票價格 2025-07-21 09:08:28
最簡單的股票交易方法 2025-07-21 08:47:35

消費

發布時間: 2022-02-04 13:22:29

❶ 消費日是什麼意思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是一個國際性的活動節日,活動時間為每年的3月15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確定。

它的目的在於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是基於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於1962年3月15日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以後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1898年,全世界第一個消費者組織在美國成立。

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費者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種反映消費者利益和要求的組織,在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出現。在此基礎上,1960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宣告成立。之後,消費者運動更加活躍,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建立了消費者組織,使消費者運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社會現象,全世界已有90多個國家共300多個消費者組織在開展活動。

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有關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尋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4項權利,即安全消費的權利、消費時被告知基本事實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和呼籲的權利。隨著消費者權利保護工作的開展,肯尼迪提出的4項權利和國際消費者協會確定的另外4項權利,即滿足基本需求的權利、公正解決糾紛的權利、掌握消費基本知識的權利和在健康環境中生活工作的權利,一並成為全世界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的8條准則。

1983年,國際消費者協會把每年的3月15日定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此後,每年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及有關組織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推動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進一步發展。

1985年4月9日,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保護消費者准則》,督促各國採取切實措施,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1984年12月2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成立,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7年加入國際消費者協會。

1991年3月15日,中央電視台經濟部的編導們在激情和探索欲的鼓動下推出現場直播"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之友專題晚會"。

2010年1月30日,中央電視台經濟部開辦3·15晚會新浪官方微博。

截止2020年7月16日,中央電視台3·15晚會已經舉辦30屆。

❷ 如何合理消費

1、先要記賬,看自己的錢到底花在哪了,怎麼去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可以選擇一些記賬的APP來幫助更好的管理自己的錢財,總結每個月自己的消費賬目,認真審視,不必花錢的地方下次減少或者不會出現。

2、每個月發的工資認真做一個規劃,比如可以把一份大的工資分成不同的等份,一份存著,一份當基本的生活開銷,一份可以去進行一些小投資,可以去投資一些小基金,前期還是求穩健,後期資金上來了可以考慮往大方向走。

3、自我投資,只有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接觸更多優秀的朋友,可以把一小部分錢放在閱讀上和身體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成長也是最有升值潛力的投資。



消費結構

消費結構是指組成消費的不同類別在各自消費總量中所佔的比重。消費支出的不同項目之間的比例關系就構成了消費結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居民全部消費支出中,用於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著等方面的消費支出比重大幅下降。

而體現發展與享受需要的交通通訊、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支出比重迅速上升。物質消費的水平在提高,精神消費的比重在增加。因此消費的總體滿足程度在提升。

❸ 消費的意義是什麼

1、從微觀經濟來說,消費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實現商品的價值,使人感到滿足。消費是自我價值的滿足與體現,激發人們為實現消費層次,就需要努力工作賺錢,從而使得勞動者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價值,得到個人能力的提升,使社會能夠不斷前進,生產力不斷發展。

2、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節,也是最後一個環節。在社會再生產環節中,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缺一不可。消費反過來影響生產,消費對生產有著導向作用,一個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夠引導生產的發展,消費促進了生產,因為只有能被消費的東西才有生產的價值。

3、從宏觀經濟上看,消費促進了貨幣流通,促進了商品流通,增加了就業崗位,促進了經濟增長,對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作用。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國家的「擴大內需」政策就是鼓勵消費與投資,刺激消費,使商品能及時銷售,實現社會的再生產。

4、消費對企業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為了更好地使自己的商品更好地銷售出去,就會進行市場調查,進行科學研究,依靠自主創新,生產出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的高質量的商品,促進企業內部結構優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形成嚴密科學的結構管理體制。

(3)消費擴展閱讀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不僅要求從體制與機制的高度解決居民消費不足的問題,更是首次強調了消費的基礎性作用。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不僅是對中國經濟所處的新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更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一目標的實現打開了空間。要想進一步有效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盡快適應與福利水平改善相伴的經濟增速下滑。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只要居民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即使經濟增長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也是可以接受的。為了消除這些擔憂,政府需要增加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佔比,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2、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居民潛在的高品質消費需求。居民消費是由需求與供給兩端共同決定,如果供給端難以提供居民所需的產品與服務,那麼即使居民存在擴張消費的慾望,也難以實現居民消費的快速增長。

3、縮小貧富差距,尤其要解決財產差距過大的問題。由於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傾向一般低於低收入群體,所以貧富差距的擴大會使得居民整體消費傾向趨於下降,從而減少全社會的消費。要增加消費需求,既需要縮小收入差距,又需要縮小財產差距。

❹ 什麼是消費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 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 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 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 後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於滿足個人生活需 要的行為和過程,是 「生產過程以外執行生活職能」。 它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不可少的條件。通常講的消費, 是指個人消費。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過來影響生產。 因為只有在消費中產品才成為現實的產品,並創造出新的生產需要。 生產的目的是消費,但並不都是為了消費。例如, 資本主義生產就是以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為目的的生產。 這就決定了勞動人民的消費被限制在很狹小的范圍內。 勞動人民消費水平的低下又阻礙甚至破壞生產的發展, 經濟危機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社會主義制度下, 社會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這就消除了生產和消費的對抗性矛盾。 並且消費也成為推動整個社會生產的發展的強大動力。

❺ 什麼是消費

消費是一種行為是消費主體出於延續和發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識的消耗物資資料和非物資資料的能動行為

❻ 消費是什麼意思

消費是人類通過消費品滿足自身慾望的一種經濟行為。具體說來,消費包括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產生的原因、消費者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的方式、影響消費者選擇的有關因素。在經濟學中,消費是指家庭除購買新住房之外用於物品與勞務的支出。

❼ 消費的概念是什麼

消費(consumption)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後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於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是 「生產過程以外執行生活職能」。它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
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後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於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是「生產過程以外執行生活職能」。它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不可少的條件。通常講的消費,是指個人消費。
消費類型可以分為三種:
一是計劃型,按家庭收入的實際情況和夫妻生活目標制定計劃,消費時大致按計劃進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現盲目和突擊性消費。
二是隨意型,這種類型的人完全按個人喜好和臨時興趣進行消費,較少考慮整體消費效益,所謂錢多多花,錢少少花是這部分人的突出特點,較易出現盲目和浪費性消費。
三是節儉型,消費時精打細算,能省即省,並且善於利用再生性消費。這一類型的消費方式能夠使家庭逐漸殷實,然而過於節儉的意識有時可能因過量購買便宜貨而造成積壓性消費。
材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aJEGOZT-4r5YFB_nLQ45dZI5SumI_zs-do3uD6HrlvNDb1d0eIOL7ackZJ1u-kpETwM-_

❽ 消費什麼意思

消費(consumption)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後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於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是 「生產過程以外執行生活職能」。它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
宏觀經濟學中,指某時期一人或一國用於消費品的總支出。嚴格地說,「消費」應僅指這一時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分享過的或「吃掉了的)消費品。但在實際上,消費支出包括所有已購買的商品,而這其中許多商品的使用時間要遠遠超出考察時期,如傢具、衣物和汽車等。
20世紀30年代以前,關於消費理論的研究比較簡單。當時處於支配地位的正統理論是馬歇爾的需求理論。這種需求理論的要點是:假定消費者收入不變,消費者所獲得的商品數量依價格的升降向反方向變動。恩格爾系數是衡量消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30年代以後,凱恩斯把消費問題引入到宏觀經濟領域,他把消費看做是國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式之一。購買消費品的支出,稱為消費支出。從全社會看,一個人的支出,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總支出等於總收入。在兩部門的經濟中,社會總需求等於消費和投資之和,從總需求中去掉投資支出,就是消費支出。凱恩斯在分析了消費概念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平均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等概念,使消費理論增添了新的涵義。消費是宏觀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變數。
凱恩斯的絕對收入消費理論認為,消費取決於一個人的當前收入。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費理論認為,一個人會在其一生中,綜合考慮消費和收入e問題,消費取決於一個人一生的收入和支出的綜合衡量。
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消費理論提出,一個人的消費取決於過去的消費和周圍人群的消費。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費理論提出,一個人的消費取決於他的長期的持久性的收入。

❾ 什麼是服務型消費

服務型消費通俗來講就是別人為自己服務,我為這個服務買單,這其中並不存在商品的交換,傳統的消費就是用錢去買東西。

比如去海底撈吃火鍋就是比較典型的服務型消費佔比大的一個火鍋店,海底撈的服務在總消費裡面是佔有相當一部分比例,所以很多人就會接地氣的說去吃海底撈吃的不單單是食品,還吃的是服務。

官方說法就是服務提供者賺錢,消費者花錢,服務型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經營,為別人提供必要的服務,也就是花錢的同時賺錢。

服務性消費支出是指用於支付社會提供的各種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務費用。包括為別人付款的服務。服務性消費和商品消費不同,其特點在於其勞動過程和消費過程在時間與空間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