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絲網版畫
擴展閱讀
長城股票型基金排名 2025-07-23 07:18:57
工行股票抄底價格 2025-07-23 07:18:57
美金符號怎麼打 2025-07-23 07:16:48

絲網版畫

發布時間: 2022-02-09 09:14:00

㈠ 吳冠中的絲網版畫

我是版畫專業出身的 吳先生沒有隻做過版畫 那是畫廊打的擦邊球 只是他的水墨和油畫畫作的絲網復製品 說白了就是高仿 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成熟 這樣的東西現在可以投機等大家都明白過來怎麼回事 就不一定可以投機了 版畫是繪畫的一種 復製品不是繪畫 高仿賣那麼貴大概只有中國市場才會出現
版畫是以印刷術為媒介 以印刷技法為畫筆筆法 創造全新的視覺畫面的 是創作 不是復制 批量印刷的復製品 未來值不值那麼人民幣嗎 您自己盤算

㈡ 肖映川的絲網版畫作品有哪些

回答
肖映川的絲網版畫作品

㈢ 絲網版畫比其它版畫的優點或特色是什麼

呵呵,我正在學絲網,它的優點是
一,沒有尺幅限制可以做很大
二,顏色可以隨心所遇的用,熒光色啊,金色什麼的只要有就能用,其他的版就只有幾種油墨
三,與商業結合最為密切,他是最年輕的版種

㈣ 版畫是怎樣畫成呢什麼叫絲網版畫,什麼叫水印木刻版畫

廣義的版畫可以包括在印刷工業化以前所印製的圖形普遍具有版畫性質。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藝術在技術上是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的。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

絲網版畫也叫孔版畫,它有如工業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將顏色進行刮壓從網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稱做絲漏版畫,絲網印刷目前在商業上得到大量的運用。它可以用來印刷廣告、包裝物、路牌、衣飾圖案等等,可以說隨處都能見到絲網印刷的物品,它以製作快捷、經濟,大小靈活,便於製作和印刷而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

水印木刻版畫就是套色木刻版畫

用色彩套印的版畫稱為彩色版畫或套色版畫。色彩豐富了版畫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套色版畫以其瑰麗多姿的色彩而引人喜愛。套色木刻又分油印套色和水印套色二種,由於印刷顏料、紙張的不同產生出各自的特色。我國的水印套色版畫具有明快、清新、淡雅、抒情的特點,水色淋漓,富有韻味和情趣,在技法上獨樹一幟,形成了東方藝術所獨有的藝術魅力及鮮明的民族特色。 水印版畫是用水性顏料印在吸水性的紙上,從而能產生出干濕、濃淡、虛實、強弱的對比效果和水韻、墨彩的交觸變化,情趣盎然。 版畫的色彩不同於繪畫的色彩,無論套多少顏色,都要保持版畫的特點,既不是油畫,也不是中國畫。一般說版畫的色彩要單純、精練、概括,用最少的顏色套印出豐富的色彩效果,從單純簡潔中求豐富,以少勝多。套色版畫的方法步驟是先根據畫稿進行分版,有幾個顏色就要分別刻幾塊版。刻好後再一版一版地套印完成。水印的版可用木版,也可用紙版、吹塑版等。只有重視套色標記的運用,才能保證每塊版都套印得准確。印刷紙張要保持一定濕度,印刷工具是特製的馬連和棕擦。這是多版套色法(或者叫分版套色法)。也可用筆彩法和一版多色套印法,後二種方法較為簡便。

㈤ 絲網版畫的簡介

絲網版畫也叫孔版畫,它有如工業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將顏色進行刮壓從網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稱做絲漏版畫。20世紀初,英國人塞繆·西蒙(SamuelSlmon)研究出以絲網作版印刷的方法。隨後,絲網印刷術得到廣泛應用與傳播。最先將感光劑用於印刷製版技術的當屬1914—1915年左右的美國,在此期間,歐洲人也正在嘗試著運用這項技術。照相感光製版技術真正意義上的完善成型應該說是在1925年,但並未取得專利,原因是在它之前的1918年,做為網印技術的印染模型版法已經被認可,並已取得了專利。1915年,美國人C·M·彼得和A·伊梅里等人發明了用乳劑(阿拉伯樹膠、牛皮膠、明膠、聚乙烯醇、聚乙烯醋酸鹽)調和重硌酸鉀和重硌酸銨等感光材料製成的感光劑。通過實驗,第一張通過感光製片方法得到絲網印版的技術正式誕生了,但此時的感光劑極為簡單,原始而不穩定。20世紀20至30年代,絲網印刷技術被廣泛的應用於紡織印染工業中。當時的藝術家被請來參與設計具有時代氣息獨特風貌的圖案畫形,然後利用絲印技術,限量而非大批量的生產。這些印染產品具有不同於一般產品的審美價值,首先應該歸功於絲網照相製版技術在當時的應用。感光製版所用的正片底圖使藝術家們可以無所顧忌的繪制圖案底圖,不會產生底圖方向與印刷後產品圖案方向的倒錯問題。同時,藝術家可以盡自己的想像和發揮,創造出的任何精細紋樣都可以被准確無誤的復制出來。絲網印刷工藝的寬容性和適應性特點保證了它在紡織業中的延續生存。30年代紡織印染中的絲網印刷技術和印刷設備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大型自動化的絲網印刷機代替了手工操作,製版技術的發展也促使印製產品的圖案花色精細程度有了質的飛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於工業發展,特別是軍事的需要,絲網印刷得到大發展,本世紀五、六十年代照相製版絲印技術在美、日等國普遍使用。絲網印刷目前在商業上得到大量的運用。它可以用來印刷廣告、包裝物、路牌、衣飾圖案等等,可以說隨處都能見到絲網印刷的物品,它以製作快捷、經濟,大小靈活,便於製作和印刷而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 版畫創作過程是畫家心靈釋放的過程,是畫家審美情趣的體現。版畫的每一幅作品均需有畫家本人親筆簽名、限定印數的作品編號、創作時間等,以保證版畫充分體現畫家的創作意圖、藝術水準和市場的流通量。 一般絲網版畫創作數量在30-50張之間,也有更多的。目前已知國內印量最大的絲網版畫,是東方塗欽為籌集善款創作的1000幅絲網作品《佛》。
版畫有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其藝術水準可與國畫、油畫等其它藝術作品相媲美,但由於版畫具有復數性特點,創作成本相對較低,因而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其版畫的市場價格相對於油畫、國畫等品種要低很多,所以版畫當前已成為大眾收藏知名藝術家作品的一條絕好途徑。 1.設備簡單。最基本的設備就是絲網、網框和膠刮。
2.製版及印刷方法簡便、易掌握,尤其在多套色製版和印刷上,省時省力。
3.因網版是通透的,所以,底稿、版上畫面與印刷後所得之畫面是一致的,不必顧及反正。
4.印刷面積可以很大。
5.承印物不僅限於紙張,木材、皮革、玻璃、金屬等都可以用來印刷。
6.承印物不僅限於平面,由於絲網有彈性,在彎曲的表面、粗糙的表面都可以印刷。
7,表現方法多變化。印刷的顏料可為油性亦可為水性,都能運用自如。
9.突破了版畫以黑白為主的局限,實現了多色彩化。

㈥ 絲網版畫得特點

樓主!
1.設備簡單。最基本的設備就是絲網、網框和膠刮。
2.製版及印刷方法簡便、易掌握,尤其在多套色製版和印刷上,省時省力。
3.因網版是通透的,所以,底稿、版上畫面與印刷後所得之畫面是一致的,不必顧及反正。
4.印刷面積可以很大。
5.承印物不僅限於紙張,木材、皮革、玻璃、金屬等都可以用來印刷。
6.承印物不僅限於平面,由於絲網有彈性,在彎曲的表面、粗糙的表面都可以印刷。
7,表現方法多變化。印刷的顏料可為油性亦可為水性,都能運用自如。
9.突破了版畫以黑白為主的局限,實現了多色彩化。

㈦ 絲網版畫的製作

絲網版畫的製作工具、方法及流程簡介:
絲網版畫也叫孔版畫,它有如工業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將顏色進行刮壓從網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稱做絲漏版畫,絲網印刷目前在商業上得到大量的運用。它可以用來印刷廣告、包裝物、路牌、衣飾圖案等等,可以說隨處都能見到絲網印刷的物品,它以製作快捷、經濟,大小靈活,便於製作和印刷而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
1、絲網版畫的工具和製作方法。
絲網版畫所用的工具是:200目以上的絲網、絲網框、膠刮、綳網膠、桃膠、洗網液、透明膠片、感光液、顏色等。絲網版畫的製作方法按其水印和油印的不同印刷要求,分刻膜製版法和感光製版法等,而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新的製版方法是感光製版法。
2、絲網版畫的(感光製版)製作過程:
a 、將准備好的草圖用透明膠片進行分色製版。
b 、把配置好的感光液在暗房內用刮葯液槽刮至絲網上,進行烘乾。
C 、將烘乾的網框壓在分色膠片上在曝光,曝光後用水把多餘的膠膜沖掉、晾乾。
D 、把晾乾後的網框固定在印刷台上,對好版進行印刷。

㈧ 版畫有幾種啊什麼是絲網版畫啊

絲網版畫
開放分類: 藝術、版畫、東方塗欽

絲網版畫雖為世人喜愛,但卻是一種尚不為大多數人熟知的版畫畫種。提起"版畫",一般人便想到木刻,其實"版畫"的概念要大得多:除了木版畫以外,尚有石版畫、銅版畫、紙版畫、泥版畫等。石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被人稱為"三版",國內每隔幾年都要舉辦專門的"三版展"。作為版畫家族中的奇葩,絲網版畫的出現,已成為世界版畫的主流,是一種頗具當代性的版畫品種。

版畫創作過程是畫家心靈釋放的過程,是畫家審美情趣的體現。版畫的每一幅作品均需有畫家本人親筆簽名、限定印數的作品編號、創作時間等,以保證版畫充分體現畫家的創作意圖、藝術水準和市場的流通量。 一般絲網版畫創作數量在30-50張之間,也有更多的。目前已知國內印量最大的絲網版畫,是東方塗欽為籌集善款創作的1000幅絲網作品《佛》。

版畫有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其藝術水準可與國畫、油畫等其它藝術作品相媲美,但由於版畫具有復數性特點,創作成本相對較低,因而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其版畫的市場價格相對於油畫、國畫等品種要低很多,所以版畫當前已成為大眾收藏知名藝術家作品的一條絕好途徑。

絲網版畫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鍾聲進入中國的,寬松的社會環境與開明的文化政策,為其發展提供了自由而廣闊的空間。中國第一幅絲網版畫是廣軍先生創作的《秋天你好》,當時還是用油印機印製的,帶有明顯的木版畫的痕跡。中國絲網版畫走出木刻版畫的陰影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80年代中期的現代藝術運動為絲網版畫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契機,整個美術界「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西方」的整體取向,使得沒有傳統重負的絲網版畫在技法完善的同時,以相比其他版種更為開放的姿態廣泛吸納國內外的藝術養份,並自由地借鑒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發展速度蔚為可觀。

90年代中期以來,絲網版畫呈現出三世同堂的新局面:第一代絲網版畫家漸次成熟,第二代絲網版畫家嶄露頭角,近幾年第三代亦浮出水面。從知識結構上看,新一代的絲網版畫家與其前輩存在很大差異,如果說第一代所接受的還多是傳統教育的話,那麼年輕的絲網版畫家則是在現代主義藝術的洗禮中接受版畫教育的。因此觀念新,接受新事物快,注重物性探索,加之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設備材料的改進,以及大量國外媒材的輸入,使得絲網版畫語境轉換、圖式更新、技法精進,加速了自身的現代化進程。

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979年—198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李樺先生的倡導下,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建立了大陸第一個絲網版畫工作室,從此,中國的絲網版畫開始了它的發展歷程,至今僅有短短20多年的歷史。
1981年—2003年,連續八屆的全國銅版、石版、絲網版畫展(也就是經常提到的「三版展」),對推動中國絲網版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2年至今,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絲網版畫工作室相繼建成的基礎上,一批批美術學院畢業的學子奔赴全國和各學院選派的進修教師學成回校,全國各大美術學院陸續建立起一批現代化、系統化、規模化的絲網版畫工作室,大大加速了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發展速度。
2001年5月,在北京展覽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和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絲網版畫作品展」;2004年9月,在天津美術學院現代藝術學院展覽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和天津美術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絲網版畫作品展」;2005年5月,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由廣州美術學院和《中國版畫》聯合主辦的「中國絲網版畫回顧展」;2005年7月,在北京四分之三畫廊舉辦的「絲網—中國當代絲網版畫20人邀請展」。這一系列關於絲網版畫的大中型展覽,積極影響和推動了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發展規模。
在材料方面,從籌建之初依賴北京印刷技術研究所和中國印刷技術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使用氣味濃重的溶劑型油墨作為印刷油墨,開始了中國絲網版畫最早的探索之路。製版方面用重鉻酸銨和明膠或聚乙烯醇混合制感光版,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被勒令停止使用,探索不得不停止,制約了絲網版畫的進一步發展。後來,無污染重氮感光膠的研製成功,使得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生命」得以延續至今日,使其發展成為版畫家族中與木版、石版、銅版具有同等地位的四大版種之一。特別是2002年年末,由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從英國進口了絲網版畫專業的水基油墨,讓中國的絲網版畫在材料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帶動了絲網版畫向前發展的步伐,使一批具有新時代特色和新型版畫語言的優秀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耳目一新!
2005年,一套直接針對普及中國青少年絲網版畫製作,培養他們版畫審美情趣的「組合趣味網版」產品開始上市,它將掀起中國絲網版畫普及的一次熱潮,也定會迎來中國絲網版畫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絲網版畫的製作工具、方法及流程簡介:
絲網版畫也叫孔版畫,它有如工業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將顏色進行刮壓從網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稱做絲漏版畫,絲網印刷目前在商業上得到大量的運用。它可以用來印刷廣告、包裝物、路牌、衣飾圖案等等,可以說隨處都能見到絲網印刷的物品,它以製作快捷、經濟,大小靈活,便於製作和印刷而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
1、絲網版畫的工具和製作方法。
絲網版畫所用的工具是:200目以上的絲網、絲網框、膠刮、綳網膠、桃膠、洗網液、透明膠片、感光液、顏色等。絲網版畫的製作方法按其水印和油印的不同印刷要求,分刻膜製版法和感光製版法等,而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新的製版方法是感光製版法。
2、絲網版畫的(感光製版)製作過程:
a 、將准備好的草圖用透明膠片進行分色製版。
b 、把配置好的感光液在暗房內用刮葯液槽刮至絲網上,進行烘乾。
C 、將烘乾的網框壓在分色膠片上在曝光,曝光後用水把多餘的膠膜沖掉、晾乾。
D 、把晾乾後的網框固定在印刷台上,對好版進行印刷。

㈨ 絲網版畫有什麼特點

底稿、版上畫面與印刷後所得之畫面是一致的,不必顧及反正;

印刷面積不受限制;

承印物不僅限於紙張,木材、皮革、玻璃、金屬等都可以用來印刷;

表現方法多變化。印刷的顏料可為油性亦可為水性,都能運用自如;

突破了版畫以黑白為主的局限,實現了多色彩化。

㈩ 絲網版畫的共性

若想得到完美的網印印品,必須了解手工絲網印刷的全部工藝過程。不同材質和形狀的承印物的網印工藝基本步驟相同,但所用印料和印刷調整略有不同,現著重談談其共性。 1、檢查印版
檢查印版封膠情況,印版有無砂眼破損,印版與底板安裝有無松動,網距是否恰當,印刷規矩定位是否正確,多套色有無走版現象。
2、刮刀的選用
刮刀的長度應稍長於印刷圖文,不同的承印物應選用不同形狀的刮刀。橡皮刮刀應有一定的柔性,以利改善網版與承印物接觸性能,使印墨均勻。刮刀口要求平整,如不平整應用砂紙磨平,刮刀材料可選用5mm的耐酸橡皮製作。
3、印料配製
印料的配製應根據印物材質和印刷要求來確定其種類和成分,調配時關鍵是調色、調乾燥度、調粘度,力求適應刮印的要求。印料應先調好,存放一天,使其性能穩定,調金色除外。還應查視印料內有無異物,以防刮印時劃破印板。
4、施放印料
印料一般倒在網框前方處於起始位置和刮刀寬度范圍內,網框內印料不可放置太多,隨時添加,以利刮印操作時易控制墨量。
5、刮印
①手持承印物擺放在裝有規矩的台板上,放下網版框架,印版與台板間留有一定的網距。
②手持刮板壓向絲網,刮刀刮動時應保持50-60°角,刮刀以一定的速度作刮墨運動,使印料在刮刀壓力的作用下,從鏤空圖文部分的絲網孔中漏印到承印物上,刮刀刮過後絲網回彈與承印物分離。視印刷面積的大小和刮板的長短,可採取單手或雙手刮印操作,但要控制好印料的量,印版版面要刮干凈,不能有印料留在印版的圖文處。
③抬起網框,從台板上取出承印物。
6、擦洗網版
印刷過程中,發現印跡模糊和網孔堵塞時,便要擦洗印版,用脫脂葯棉或軟布蘸溶劑輕擦網版正反兩面,擦洗時應先擦洗圖文處,然後擦洗其它地方。印版的正反兩面都要擦洗干凈,堵網處要疏通,並吸干印版上的溶劑。印刷完成後也應將印版擦洗干凈。
7、套色印刷
用於彩色的套色版刮印時要分清墨色層次,一般來說應先印淺色後印深色,先印次要後印主要,在制印版時就應安排好。套色版一定要套印准確,尤其是第一色版規矩要印得非常准確。在有混合色的刮印時,應視混合色走向變更印版的上版形式,以利於刮印。
8、印刷後的乾燥
每次印刷後都要進行乾燥,但兩色中間的乾燥只要求下道印刷不會沾污上道印跡,最後的乾燥還要考慮外墨層干透,以保證墨層附著牢度。有些承印物因氣候變化極易膨脹和收縮,如套印不及時,長時間擱置會引起套印不準,這在乾燥時應引起注意。 開始印刷後,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要穩定地獲得理想的印刷質量,必須對一些可變因素加以調整。
1、印版堵網
刮印時應避免沒有印物的空刮印和停印時間過長。天氣炎熱時,印料也常常將印版網孔堵塞,以致印不出圖文。這時在印料中可適當添加二丁酯之類緩干劑解決,但像二丁酯之類粘性重,所以刮印好的印物不宜過厚堆積存放,以防印物產生粘連現象。
2、版面發粘
版面發粘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刷制刻版紙時增塑劑使用量過多,刻版紙發軟,引起發粘,可用吹風機冷風吹乾版面。
②版面上殘留有刷制刻版紙時作隔離層用的粘液,應用溶劑清洗干凈。
③網距過小,彈力不夠,引起刻版紙發粘,應適當增大網距,一般為3-5mm為宜。
3、版面漏墨
版面漏墨的主要原因,是在上版後封網時有些地方未封好膠,或是上版時刻版紙有些地方溶化,明膠印版可用明膠液修補,臘克印版可用臘克液修補。
4、印版、印跡發糊
印版反面蹭臟,印跡發糊是調配的印料太稀,刮印時印料滲漏到底層引起的。印跡發糊,可把印料適當地加稠,也可用刮板對印料量適當加以控制。
手工絲網印刷從綳網上版、鏤刻製版或感光製版、調配印料到印刷,設備簡單投資少,適當面廣泛,操作靈活方便,收益大見效快,它可平面物上操作,也可以在球面物、曲面物上操作,還可以在凹凸面上操作。它可以在各種紙品上印刷,也可在皮革、漆布、漆紙、紡織物品上印刷,還可在金屬、玻璃、塑料、瓷器、器皿、木材等上印刷,印刷後的墨層厚實,立體感強,美觀醒目。因此在絲網印刷業向高新技術、現代化發展的同時,手工絲網印刷在一定范圍仍得到廣泛的應用。並仍處於相當優勢的地位。 照相製版是利用照相復制和化學腐蝕相結合的技術製取金屬印刷版的化學加工方法。
照相製版的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圖像按要求縮放到底片上,再將底片貼合在塗有感光膠的金屬板上進行曝光,經過顯影便可在金屬板上形成所需要的文字或圖像的感光膠膜。然後對膠膜進行抗蝕性處理,使之成為一種有很強的耐酸鹼性、有光澤的琺琅質薄層。再將金屬板浸入硝酸或三氯化鐵溶液中,無琺琅質膠膜的金屬表面便被腐蝕溶解,形成凸出的文字或圖像的印刷版。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首先進行了照相製版的實驗。1839年,蘇格蘭的龐頓闡明了現代照相製版方法。1850年,法國的吉洛發明了銅鋅版的照相製版法。1948年,美國發明了無粉腐蝕法,照相製版開始獲得廣泛使用。
照相製版是光刻和化學雕刻等加工工藝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