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蒙古國和中國的關系
擴展閱讀
國情網 2025-07-22 21:19:11
股票基金不是衍生品 2025-07-22 20:10:51
基金股票大盤app 2025-07-22 19:46:13

蒙古國和中國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2-10 07:47:32

㈠ 蒙古國歷史怎麼記載與中國關系

蒙古國歷史怎麼記載與中國關系?統治中國100年,被中國統治了2年

中國和蒙古以前長期是一家,擁有著共同的,漫長的歷史,如成吉思汗,還有元朝。但是,現在關於歷史的記載,因立場的不同而大相徑庭,觀點更是不同。那麼在蒙古國歷史教科書中,是怎麼講述古代與中國的歷史的呢?在蒙古的教科書裡面,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或者可以說四個時期。

關於成吉思汗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元朝是不是中國的朝代,爭論已久。

從蒙古國教科書上發現,蒙古國是統治了中國一百年,而中國漢族政權只是統治了蒙古兩年,其他時間,兩國基本上處於爭奪草原的戰爭時期。而我們為之驕傲的成吉思汗,是屬於古蒙古帝國的驕傲。

㈡ 中國跟蒙古國的關系怎樣

中國和蒙古的關系:正常建交關系。
基本簡介: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中國境內56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規模較大的部落。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建立,此後歷經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直至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專制政體退出中國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體。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蒙古國(蒙古語:Монгол улс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北、俄羅斯聯邦以南,是一個地處亞洲的內陸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政治制度是議會制共和國。蒙古,歷史上曾被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統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紀末,被納入清朝統治范圍。1921年,取得事實獨立;1924年,成立受前蘇聯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92年2月改國名為「蒙古國」。至2013年,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環境惡劣。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7大的國家;人口非常少,約294萬。

㈢ 蒙古國和中國的關系

蒙古國是典型的人稀地廣的國家,相對人均可支配資源相當豐富,蒙古人口近一半都居住在首都烏蘭巴托,在首都到處都是世界名牌轎車,而且是原裝豐田,現代,和大奔,還有勞斯萊斯,還有中國的 2020依稀可見,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說蒙古國從91年開始人民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官方統計的GDP是500美元只是為了受援西方國家的援助而統計的,但實際情況遠比這個數字要樂觀得多,我們住的旅店算是當地比較有檔次的賓館了,這里的服務小姐會說四種語言而且是很精通的那一種。(蒙,俄,英,中)。據當地蒙古國朋友介紹,蒙古國百分之80是城市人,只有百分之14是靠畜牧業的純朴牧民,還有其他是常在國外居住的一些人。據他們說當地百分之90以上的人都出過國,因為當地生活資料生產水平有限,所以都到俄國和中國購物,不過大部分人都喜歡去日本和德國韓國,據說在偏遠的老牧民額濟也知道世界的另一端發生什麼事。在蒙古國手機普及率相當高而且單向收費,蒙古國老人和兒童免費乘車,學生一般出示學生證可以半價,所以公交公司的收入勉強維持員工的工資,在蒙古我們絲毫沒有感覺到去了一個窮國的感覺,反而像個歐洲小國家一樣,該有的都有,甚至,咱們國內沒有的他們都有,蒙古人的意識形態顯然跟中國有了很大的差別,他們崇尚西方是自由主義,大街上的年輕人的著裝都《西哈》的很,好像比咱們國家的年輕人更自由,更開放,不過蒙古國的基礎設施還是蠻落後。

蒙古的經濟正逐步依賴與中國.
中國連續10年成為蒙古國最大貿易夥伴國
蒙古國工業產業結構不完善,可以形象的說,重化工殘腿,裝備製造業沒腿,食品輕紡工業工藝落後、產品結構簡單短腿,礦山工業有開發無加工是軟腿,「無工不富」的弊端十分突出。

㈣ 蒙古國與中國關系是什麼

1949年10月16日,蒙古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1960年雙方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1962年簽訂《邊界條約》。

2017年,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蒙古國教育文化科學體育部2018-2021年教育交流與合作執行計劃》。

2017年1月24日,外交部長王毅應約同蒙古國對外關系部長蒙赫奧爾吉勒通電話。蒙方堅定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一貫認為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問題屬於中國內政。

蒙古國的風景名勝:

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

蒙古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位於烏蘭巴托市蘇赫巴特爾廣場西北角,原名革命博物館。分為七個展區,重點介紹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及其後繼者建立蒙古帝國,進而建立元朝和蒙古獨立後的情況。

成吉思汗景區

成吉思汗風景區是一處民族特色濃郁的草原風景區,距烏蘭巴托60公里。馬背上有一尊30米高的成吉思汗雕像。館內有225塊牛皮、4米長鞭製成的9米高的成吉思汗皮靴,展示了在歐洲和亞洲享有盛譽的「一代人的偉大驕傲」成吉思汗的「蒙古兵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蒙古國

㈤ 蒙古國跟中國什麼關系

兄弟關系,就像朝鮮和韓國一樣的兄弟關系,只是中國和蒙古國的關系不像南朝鮮和北朝鮮那麼僵,雙邊關系處理的不錯。

㈥ 蒙古國為什麼跟中國毫無點的關系

蒙古歷史上被成吉思汗成立大蒙古國,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後來明朝取代了元朝,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因此與明朝沖突不斷。17世紀,清政府統一蒙古諸部,蒙古全境歸中國中央管轄。1911年清朝滅亡後,蒙古又宣布獨立,1921年在蘇聯控制下獨立,1946年中華民國承認期獨立地位,1961年加入聯合國取得國際社會認可,正式成為蒙古國,與中國沒有半點關系了。

㈦ 歷史上蒙古國與中國是什麼關系

在遼代,契丹人佔領了草原,在中國的原來領土上,也據有今日內蒙古南部和山西、河北北部;整體言之,契丹人活動方向,主要在草原上繼續擴張,據有的中國領土部分,只是契丹帝國的一部分。宋、遼之間,雖然敵對,卻因為雙方僵持,實際上是一個停滯的對峙。宋國只是同時幾個國家中之一,然而在中國自己本土,宋人確實是一個以中國人治理中國的朝代。

女真從東北崛起,挑戰契丹,並沒有得到契丹全部的領土和勢力范圍。在中國部分,女真的金代,統治了秦嶺、淮河線以北的部分,中國的大部分領土,還是在南宋的治理之下。此前已經說過,遼、金在中國領土上的發展,是半殖民狀態,他們從中國取得資源,有助於建立草原帝國,但並不是他們唯一的領土;他們發展方向,依舊是在廣闊的草原上,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是他們領土之中的一部分。老家是基地,征服的漢地是新獲的領土:中國與草原帝國,重疊而不相同。
「元」是一個征服王朝
關於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與中國的關系,蕭啟慶認為,這是一個征服王朝,並不是中國的朝代。他的意見是對的。成吉思汗建立的龐大帝國,東到東北亞、西到中亞和部分的中東,南到印度半島的大部分。蒙古大汗,是由若干封建的汗國,共同推舉,作為共主。最初,成吉思汗的幾個大兒子們,各自領有土地,稱為四大汗國。中國部分,和蒙古草原東半邊的老基地,所謂「腹里」,按照蒙古習慣,則由看家的小兒子拖雷管理。除了五個領地外,還有一些分封的小汗國,而且原來的四大汗國,經過兩、三代,分分合合,也有許多變化。蒙古大汗國的各個部分,都逐漸和分封地的原有居民逐漸融合,接受了他們的文化,也容納了地方的精英。在這一個多元、共存大集團中,中國雖然已經全部被蒙古征服,然而,只不過是蒙古大汗國中的五分之一,甚至只是較小的部分。
拖雷系統里有中國和「腹里」,其實並沒有獲得當家家長的地位。屢次選舉大汗,常常是其他系統的汗,得到大汗的地位。忽必烈曾經和西方諸汗國爭奪汗位,他並沒有經過合法的推舉,就自稱為大汗;因此,西方諸汗國,共同抵制忽必烈,忽必烈的號令,不能行於自己領土之外。他與西部海都大王之間的爭執,十分激烈;海都據有今日新疆一帶的領土,恰好擋住了蒙古大帝國東方領土與西方領土的交通。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在中國建立元代,等於是自成格局,在他治下的漢地部分,可以稱為「中國」,他的朝代,可以是中國列朝的一部分。朱元璋建立明代,在中國歷史上,元代終結了。但是蒙古人在舊日「腹里」,並沒有被中國人取代。後元或是北元,繼續存在。明代的中國,與蒙古之間建立了從東到西的邊牆,這就是萬里長城。許多人以為,這一條長城,就是秦始皇時代建立的邊塞,其實,明長城劃下的邊界線,比較秦漢的邊界,更向南收縮。

假如我們將大蒙古帝國,與忽必烈以後的元代分別處理,則蒙古征服的大部分地區,其歷史不在中國進行。中國人不能將蒙古人征服的後果,攬為己有;也不必將忽必烈以後的元代,當作中國以外的歷史。
元代的「二元」統治
元代統治中國,有相當部分,承襲了遼、金統治北方的方式。雖然,最初他們曾經打算將整個中國轉變為廣大的牧地;後來知道,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的自然環境,並不適於放牧,他們才擱下這個政策。元代的政府,終於逐漸傾向於兩元的統治,一方面有不同來源的「簽軍(探馬策軍)」駐防在中國,以維持征服者的控制;另一方面,延續中國人傳統的州縣體制,相當程度地接受漢法,統治中國。這種二元制度,在遼、金也都執行過,只是元代中國,在南宋滅亡後,整個的中國疆域,都處於這一「二元」體制之下。
先說元代的中國人口結構。金代的政策,曾經將大量的漢人人口,遷往東北地區,女真的老家,補足他們男丁在外征戰的勞力不足。女真的戰士,以猛安、謀克駐防制度,在中國各地戍守;那些萬戶府轄下的女真和草原來的人口,相對於前面所說,移往東北的漢人,等於是內、外人口的交換。元代的中國,也有大量的「簽軍」,有的來自草原,有的來自西域,甚至有的來自今日中東地區的當地人口。例如,最近烏克蘭附近的克里米亞事件,當時那裡的人口,就有一部分簽發戍守在元代的首都附近,稱為「阿速衛」。今日雲南,還有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他們也是從中東近東,進入中國的「簽軍」後代。
族群同化,也是改變人口結構的情況之一。遼、金時代,就有許多漢人的地方武力,不屬於中國管轄,自成勢力;遼、金收編這些武裝力量,給予「公」「元帥」等封號。元代承繼這一傳統,單單以河北、山東,真定至東平之間,就有十餘家漢軍「元帥」,他們長期與征服者合作;只要征服者不進入他們的地區,他們也願意跟隨征服者參加南征的任務。這些胡化的漢人,處於胡、漢之間,乃是人口中歸屬模糊的另一類。
除了因為政治因素移動的人口,還有蒙古與中亞、中東之間,因為貿易,波斯人、阿拉伯人、猶太人,(中國通稱為「胡商」)大量地移入中國。今日南方的通商口岸,揚州、泉州、廣州,都有一些家族是這些胡商的後代。經過同樣的通商路線,許多漢人也因為貿易,進入東南亞,甚至於越過馬六甲,進入印度洋。明初鄭和下西洋,所經各地,幾乎都有中國人小區;他們不是在明代才開始遷移;那些早期的移民,可能是在元代就紛紛移入廣大的海洋地區。

戰爭帶來人口分布狀況劇變
女真和蒙古的征服過程,不僅戰爭中有大量軍人的死亡,一般平民也死傷不少。成吉思汗征服過程,比女真時代殺戮更多。他崛起之初,兼並草原上的其他族群,倒是殺的少、收編的多,這才使得他的部落軍不斷擴大。但多次西征,以及南向征服中國的過程,卻是不斷地殺戮。蒙古鐵騎,以殺立威;如果一個城市久攻不下,在破城之後,接著就是屠城。花剌子模破城時,死者數十萬。在蒙古征服的戰爭中,大小城市被屠殺盡凈的,不下二三十個。戰爭帶來的混亂,以及疾病和飢餓,又會造成大量的死亡。因此,單單以戰爭本身而說,女真和蒙古的擴張,死亡不會少於千萬之數。
蒙古擴張的時代,恰巧是歐洲發生黑死病的時代。在歐洲,黑死病延續了三百年之久,造成歐洲人口減少三分之一以上。蒙古軍的長征與戍守,各種大量軍人移動,將黑死病帶到中國北方的草原和中國本部。蒙古軍隊攻城,據說曾經將病死者屍首,用拋石器,投入圍困的城市,造成城內的大量死亡。兩軍交鋒時,傷者、死者的病菌,常使交戰的雙方軍隊,同時感疫。
這三百年的大瘟疫,在人口密度較高之處造成大量死亡。後來,因為蒙古大帝國,與東方的交通,不論陸路還是海運,都比較順暢,疾病又經過海道和商路,擴散蔓延。東方本來沒有黑死病,經過這一次大瘟疫,死者無數。總的數字,無法計算。只是從總人口數字上來看,將宋、明人口,以及同時代本來屬於遼、金、蒙古地區的人口,前後比較,北宋總人口最多時,加上契丹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一億。明代據有的中國,在開國時,大約只有六七千萬,總數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經過遼、金、元三個時代,至少有三次,中國北方不斷的戰亂,逼迫許多中原和北方的人口,逐步移向南方。以變化最激烈的靖康年代,以及後來的南宋,一百多年來,南方人口增加數字,不只二三倍;淮河以北的人口,即使加上征服者遷移進來的族群,總人口和南方相比,大概只有南方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口中心的轉移,在遼、金、元時代,造成了南方一面倒的情勢,南方人口密度遠高於北方。這些內部遷移的漢人,也使人口結構,呈現完全不同的形態。如前所述,北宋極盛時,人口大概已經超過一億,在忽必烈征服南宋時,南宋人口可能只有七八千萬,北方則不過二三千萬而已,南北比差,從此不再逆轉。中國南北人口成分經過這一次混合,再加上新人口的進入,造成了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人口結構。如果調查人類基因,重建中國人口南北差別,必須理解,凡此差異,乃是這次人口大規模移徙的基礎上,造成基因分布狀況的劇烈變化。

㈧ 蒙古帝國和中國的關系

關於蒙古帝國和歷史上的中國的關系,有多種看法。 1.元朝包括整個蒙古帝國,為中國的一個朝代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的理由如下: 蒙古原為金朝的一部分,而且元朝定都大都(原金中都),管轄地主要是現在的中國的疆域,所以元朝是宋朝和明朝之間的中國的一個朝代。清史稿也有清朝版圖僅次於元朝之說法。 四大汗國與元帝國在一段時期內保持了名義上的藩屬關系,四大汗國仍然奉元帝國為蒙古國的正宗,所以整個蒙古帝國,從多瑙河到日本海,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中國的元朝」的疆土。有人因此認為「成吉思汗是中國人的驕傲」。 蒙古民族與漢族同來源於東亞人種(漢族人種或蒙古人種),現在蒙古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蒙古國的獨立在法理上講是中國賦予的,而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蒙古族人口超過蒙古國全國人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蒙古族自治區面積超過蒙古國全國面積,中國蒙古族的蒙古語保留了更古老的蒙古語傳統,據此有人認為,今天的中國才真正是蒙古帝國的繼承國。 蒙古帝國的元帝國部分是中國的一個朝代 這種說法認為元帝國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即元朝,但原蒙古帝國的其他汗國並不是中國的組成部分。關於元帝國為中國朝代的理由同前一觀點,但由於忽必烈違背大汗選舉傳統即位以及他的「行漢法」主張,四大汗國紛紛脫離他的統治。元朝於1271年建立時,和四大汗國實際上已經處於並列關系,而各汗國各自為政,互不隸屬,有時甚至互相交戰,而且它們的政治制度和統治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元朝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個朝代,而四大汗國則不屬於中國。 中國曾經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由於蒙古鐵騎征服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包括現位於中國境內的西夏、金和南宋等,只是蒙古帝國(後來分裂)的一部分。蒙古統治者在中國地區的統治後來被明朝推翻。現在中國的其他曾經屬於蒙古帝國的地區,包括內蒙古、新疆等,是在清朝時並入中國的。 1963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聯合發表的「九評蘇共」中第四評《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中說:「成吉思汗是當時蒙古的汗,中國和俄國,都是遭受侵略的。」 在這之前,魯迅也持此看法.

㈨ 蒙古國和中國之間是什麼關系

雙方領導層經常會唔蒙古的經濟正逐步依賴與中國,中國連續十年成為蒙古國最大夥伴國

㈩ 中國與蒙古國的關系

外蒙被袁世凱賣掉的,要是不簽,外國勢利就不扶持他做皇帝,加上沙俄的干涉和教唆,外蒙的某些分裂分子從中作梗,所以就給賣掉拉。
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統一中國後,才將其區劃改制為蒙古地方之行政區域劃分。不過即使於此,外蒙古之區劃或名稱仍於之後被大量引用。
另外,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政府將外蒙古劃分為蒙古地方的中國國內行政區劃則持反對態度。該黨認為,「到現在國民黨政府還不承認外蒙古是獨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國,而把外蒙古看成中華民國的附庸」。(本部分參考了 1929年,《布爾塞維克第10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記實)但現今台灣當局已承認蒙古國之存在
外蒙古獨立是指外蒙古於20世紀初期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歷史事件。外蒙古包括現在的蒙古國以及唐努烏梁海地區。蒙古國目前是一個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唐努烏梁海地區則先後被俄國、蘇聯控制,之後一部分被並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即現俄羅斯聯邦),另外一部分則被並入蒙古人民共和國。
下文「()」部分為注釋,相關內容請在〖3.5 注釋〗查詢。

斯大林與中國

(外蒙古獨立)而對於中國,斯大林強佔中國的唐努烏梁海、整個黑瞎子島、迫使外蒙古脫離中國獨立等,對中國造成極大的傷害。斯大林為了討好日本,更是屠殺了遠東地區約30萬華人。(見斯大林屠殺遠東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