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肥市小廟鎮託管給高新區未來怎麼規劃
摘要 為拓展合肥高新區發展空間,更好發揮創新引擎作用,與蜀山區形成協調發展新格局,經合肥市委、市政府已同意,將蜀山區小廟鎮部分區域委託高新區管理。
② 合肥高新區以後的發展潛力怎麼樣
那邊企業多,上班的在那附近還是不錯的
③ 合肥未來五年改造提升老舊小區882個,今年擬改造265個
根據安徽省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方微信號5月31日消息,《合肥市2021-2025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規劃》近日正式印發。《規劃》按照「應改盡改」要求,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2021年至2025年,計劃改造提升老舊小區882個。對2000年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老舊小區和政府投資建設的回遷安置小區優先納入改造。
根據計劃,2021-2025年合肥全市累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總建築面積2674.38萬平方米,涉及9148棟,285053戶,惠及866035人。
同時,合肥將加大資金投入,基礎類改造按400元/平方米給予補助,市和區按6:4承擔,市和縣(市)按3:7承擔。鼓勵各地積極申請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專項用於老舊小區改造。合理確定改造資金共擔機制,通過政府給予支持、居民合理出資、管線單位和原產權單位積極支持、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方式參與、金融機構可持續方式支持等方式籌措資金。
根據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 、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合肥市財政局5月11日聯合印發的《合肥市2021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在實施連片改造,補齊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要求梳理老舊小區及周邊資源,通過拆除違建、打通圍牆、暢通微循環、設施共建共享等方式,將片區內有共同改造需求的獨棟、零星、分散樓房進行歸並整合。鼓勵擬改造老舊小區與城市建設、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等項目捆綁打包,進行跨片區組合改造。加強歷史文化的保護,注重風貌的協調和人居環境的改善。
在資金保障方面,合肥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中,基礎類改造主要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市、縣(市)區財政資金組成。其中市、縣(市)區兩級按規定標准和分擔比例承擔。各縣(市)區住建部門、財政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及省級補助資金。
在用好財政資金改造的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居民、產權單位出資參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支持發行政府專項債券融資,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各縣(市)區住建部門、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資金監管機制,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確保專款專用。
具體年度任務區分看,2021年擬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65個,總建築面積881.76萬平方米,涉及2585棟、97960戶、304933人。其中廬陽區26個、蜀山區11個、包河區10個、瑤海區32個、高新區2個、新站高新區7個、肥西縣49個、肥東縣118個、長豐縣3個、廬江縣5個、巢湖市2個。
2022年擬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13個,總建築面積459.88萬平方米,涉及1850棟、51276戶、154969人。其中廬陽區27個、蜀山區11個、包河區22個、瑤海區30個、新站高新區4個、肥西縣19個、肥東縣66個、長豐縣3個、廬江縣29個、巢湖市2個。
2023年擬改造提升老舊小區190個,總建築面積595.22萬平方米,涉及1839棟、64815戶、199630人。其中廬陽區24個、蜀山區16個、包河區20個、瑤海區24個、高新區4個、新站高新區2個、肥西縣12個、肥東縣60個、廬江縣22個、長豐縣3個、巢湖市3個。
2024年擬改造提升老舊小區131個,總建築面積378.84萬平方米,涉及1897棟、34990戶、98515人。其中廬陽區24個、蜀山區16個、包河區22個、瑤海區36個、高新區2個、肥西縣6個、廬江縣22個、長豐縣3個。
2025年擬改造提升老舊小區83個,總建築面積358.68萬平方米,涉及977棟、36012戶、107988人。其中廬陽區3個、蜀山區16個、包河區10個、瑤海區29個、高新區2個、肥西縣4個、廬江縣17個、長豐縣2個。
④ 合肥未來3年高新區似乎被忘記的城西橋街道如何規劃發展!!
有道理啊
⑤ 合肥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哪個更好
合肥經開區更好些,合肥經開區是中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名,有聯合利華、日立、佳通等世界500強,而且西邊是大學城、住宅區等
高新區離市區遠了點,也不繁華,主要是的企業都是高新企業
⑥ 合肥高新區怎麼樣
合肥高新區合肥高新區是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被國家批准成為對APEC成員特別開放的工業園區。以其先進的科技創新和卓越的投資環境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區域和對外開放的窗口,是來合肥市投資興業、休閑置家首選之地。 合肥高新區作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目前已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知名企業脫穎而出,大批高科院校及科研機構都在高新區設立有研發及產業基地。 全區累計引進內外資項目800多個,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法國、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興辦了1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包括十幾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 2004年11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合肥成為目前全國唯一的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合肥高新區作為試點市示範區的建設主體,相繼得到國家和省市在資金、技術、政策、人才和項目等方面給予的大力支持,為合肥高新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與機遇。在合肥高新區的積極努力下,示範區的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路網框架建設初步完成,示範區科研孵化基地、特色產業基地、總部經濟基地的建設,已完成規劃設計,近百個項目順利入駐,微軟技術中心、國家生物防護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循環經濟研究院等國家一流研究開發機構,以及娃哈哈合肥基地、美的壓縮機等重大工業項目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至沓來,投資科研孵化、工業、商業、服務業等項目。 「十一五」以來,合肥高新區步入加速發展階段,全區GDP、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均保持高速增長,2007年,敢於自我加壓,勇於奮進的合肥高新區又繪就了「千億高新區」的美好藍圖,將通過3-5年的努力,實現全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一個宜商宜居、和諧發展、創新型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新城區。
⑦ 安徽肥西縣是否規劃為合肥市高新區
肥西縣只是有部分區域劃為高新區的版圖.並未全部劃為高新區
⑧ 合肥市高新區香樟大道與習友路怎麼發展規劃
幹嘛?我就住在這邊
⑨ 合肥市高新區和濱湖新區的有關產業政策
融智 聚商 通未來—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處城市西部,東連合肥主城區,環依國家級蜀山森林公園,周邊駐有一大批重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規劃建設面積78平方公里,實際管轄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是合肥市「141城市發展戰略」西部組團的核心區域。這里交通便捷,毗鄰合肥新空港,集現代化交通、工業、高檔次人居於一體。先後榮膺「首批對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特別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高新區」,「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國家先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全國55個國家高新區綜合評比中位居14位。
這里產業發達,特色鮮明。作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合肥高新區著力打造政策優勢和產業特色,建成區、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示範區、柏堰科技園以及南崗科技園競相發展。已形成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公共安全、生物醫葯、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知名企業脫穎而出,中科院、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美國微軟、思科等科研院所、高校和知名企業在高新區設立研發及產業基地。區內企業2000多家,榮事達三洋、美菱、格力、美的等國內家電龍頭企業在此聚集,美、日、德、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興辦了1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十餘家。
這里創新資源集聚,服務體系完善。擁有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合肥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孵化場地50多萬平方米,在孵企業500多家,畢業企業280多家。國家級研發中心、基地1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46家,企業博士後工作站15個.從事風險投資、科技中介、信息咨詢等機構和企業60多家。區內大專以上從業人員4.4萬人,碩士以上3231人,留學歸國人員316人,科技活動人員19776人,千人擁有研發人員數在全部國家高新區中排名第8位。實施產業化項目100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項目10個。培育上市公司10家,占合肥市的45%。四創電子、通用機械研究院、六方深冷、科大立安、陽光電源等企業的高新產品在神七飛天、抗震救災、奧運、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等重大行動中大顯身手。
這里政策聚焦,空間廣闊。合肥高新區是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示範區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示範核心區的建設主體,該示範區位於大蜀山西麓,規劃面積35.8平方公里。示範區規劃發展公共安全、電子信息及軟體、生物醫葯、節能環保、新材料、動漫、LED、先進製造等產業。
目前示範區基礎設施及其配套基本建成,首期科研孵化區5萬平方米投入使用,國家動漫及軟體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公共安全產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區二期、科研孵化基地二期年底建成,融合八大平台的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和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加速推進。總投資約100億元,年遊客量350—500萬人,融合文化創意、聲光電技術與徽文化的動漫主題公園,計劃於2010年春季開工。一座創新能力強勁,高端產業發達,國際化水平較高,創新人才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強、人居環境優美,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特色的現代化科技新城正在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