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戰國名將李牧被封什麼爵位 他與白起相比誰更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邢台)人,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封爵武安君。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後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將軍武安君李牧」。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廉頗、趙奢、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牧。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貳』 李牧因何受封為武安君
公元前236年,秦軍趁燕、趙大戰之機,兵分兩路對趙發起大舉進攻,企圖夾擊趙郡邯鄲。於是,李牧率軍急速迎戰,秦軍猝不及防,被李牧一舉擊敗。李牧獲得了這一戰的決定性勝利,同時也解除了北部的威脅。趙王為了表彰李牧的功績,封李牧為武安君。
『叄』 李牧被封為什麼爵位
李牧(?-前229年),是中國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將領,戰功顯赫,生平未嘗一敗仗。 與白起、廉頗、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趙王遷三年(公元前233年),李牧率軍在宜安重創秦軍,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奪回了被秦國佔領的土地,受封為「武安君」。
『肆』 為什麼李牧和白起都被封為武安君啊
武安君為一個封君之爵位。張守節《史記正義》:「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乃以「武」「安」民之意。武安君在春秋戰國時代,常為功臣名將所得之封號。
戰國時趙惠王封代將李牧為趙武安君。白起數立戰功,秦封為武安君為先。《正義》說他獲武安封號的原因是:「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而南方楚國名將項燕亦為武安君,曾擊敗名將李信,大挫秦師,但生不逢時。高祖劉邦為後楚將時懷王授武安君,攻破秦都咸陽,後更是擊破項羽建立煌煌炎漢亦無愧武安君之號!戰國時代的另一個武安君則是縱橫派代表人物蘇秦。蘇秦為合縱長,並佩六國相印。回到趙國後,趙王封他為武安君。
『伍』 「武安君」作為官爵封號,得到的人都很凄慘,為何沒人敢用這個封號
在我國古代,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都會被君王賞賜封號和官爵。這些官爵封號往往和他的主人的生平有關。所以,官爵封號對於古人來講有著特殊的意義。然而,在我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封號,得到的人命運都很凄慘,歷史上也只有四個人敢用。在這四個人之後,再無人敢用這個封號。這是為什麼呢?
第三位獲得這個稱號的是戰神白起。白起用兵如神,在長平之戰中,殲滅四十萬趙國大軍。因此,他被封為武安君。可惜因為白起自身不善於權謀,最終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最後一位獲得這個稱號的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燕在與王翦對陣中失敗,最後自刎而死。因為獲得此稱號的大將,各個命運悲慘,所以,再無人敢用這個封號了。
『陸』 李牧為什麼被封為武安君
李牧到朝中任職,約在孝成王二十年(前246年)以後。這一年,他曾因國事需要調回朝中,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定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的質子。兩年後,悼襄王繼位。當時,趙奢、藺相如已死,廉頗與樂乘均出走他國,李牧成為朝中重臣。悼襄王二年(前243年)他帶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此時,秦國迅速兼並了魏國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國屈服之後,把主要兵力對向趙國。趙王遷二年(前234年),秦大將桓口(又稱樊於期)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臨漳縣西)、武城(今山東武城縣西),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三年(前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今河北高城縣西南),兵敗潛逃。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
『柒』 李牧是哪個國家的將領 李牧被封為什麼爵位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被封為武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