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墨家為什麼不同意革離的原因
因為革離的思想太理想化。
革離在墨家思想教育下成長起來,又把墨家的思想太理想化,而墨家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體系,他們懂得脫離了社會關系的思想是不長遠的,因此不同意革離。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
⑵ 革離歷史原型
革離歷史沒有原型,是電影《墨攻》中為劇情需要而虛構的一個人物。革離是一個孤獨的智者。他雖然其貌不揚,但卻在趙兵攻打梁國時,用各種計策出奇制勝。他利用陽光、化學武器硫磺粉以及油與火的物理反應,始終將趙軍數萬大軍擋在城外。十萬強軍都無法摧毀他的“兼愛非攻”。暗殺、嫉妒、背叛、甚至愛都無法動搖他厭惡戰爭,抵制戰爭的信念。
《墨攻》改編自森秀樹的同名漫畫。由張之亮執導,劉德華、安聖基、范冰冰、吳奇隆、王志文等主演。該片於2006年11月在中國上映。影片講述戰國時期十萬趙國軍隊攻打梁城,墨者革離孤身救城的故事。
⑶ 墨家中是否有革離此人
墨家中是沒有革離這個人的,學過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
⑷ 歷史上有「革離」這個人嗎
歷史上沒有此人的記載。
革離——劉德華飾,電影《墨攻》里的角色。革離在漫畫原著中是個五短身材、禿頭虯髯的精壯漢子,還有個標志性的啤酒肚,雖然目光如炬勇武過人,但外形絲毫談不上英俊,和劉德華的偶像形象相去甚遠。
身為片中故事核心人物和守城領袖的劉德華,最終保住梁城,但是也逃不過飛鳥盡、良弓藏的命運,被驅逐出城。
雖然漫畫原著中梁城攻守戰不過是全篇的開端,革離回到墨者總部後,還要面對整個墨家蛻變為秦國爪牙的現實,堅持理念勇敢對抗強大的秦國與整個墨家,但是根據演員名單和角色,電影版《墨攻》的故事並沒有如此復雜,經過改編後的電影會將視線集中在精彩的梁城攻防戰中。
(4)革離擴展閱讀:
正面評價
該片講述的是亂世中的人性,墨者革離自信可以拯救世人,但面對恐懼的不同人群和屍體,生與死再也不是沙盤上的棋子,他也開始惶恐,最終各方力量都無力拯救自己的生命,在近乎不了了之的結局中,沒有勝利者。
墨者最終不過帶著一些孤兒遊走在列國,也就是歷史的縫隙里。張之亮尊重平民,堅持人道立場,剛猛的戰場,折射出生命的珍貴(雲飛揚評) 。
反面評價
《墨攻》對墨家思想的展現不夠完美。在整部影片中,墨者革離始終處在一個理論探索階段,他在表面堅守墨家「兼愛非攻」的同時,反復幾次懷疑自己的理論並試圖用簡單的對與錯來進行裁決,以至於使人產生戰國時期墨家理論頗為不完整的概念。
況且,對於一部展現墨家思想的電影來說,《墨攻》並未從影片本身使人對墨家思想產生認同,即便是在革離勸說趙國大將軍退兵之時也未使人從中真正理解「兼愛非攻」的含義(劉漢風評) 。
⑸ 屠門鎮革離和小艾在一起了嗎
在一起了。《屠門鎮之破繭之子》是由北京誠成時代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電影,講述了辛亥革命中,前清遺老組織殺手革離和毒刺、小艾,在屠門鎮結識了海浪、計童、唐斬等人,與之聯手擊敗尚峰,解救了危機中的屠門鎮。在電影最後革離放下了殺手的身份,成為正常人與小艾生活在了一起。
⑹ 歷史上有革離這個人嗎墨家守城真的那麼猛禽谷厘又是誰
歷史上應該沒有這個人的
革離名解
《墨攻》已經上映多日,對它的爭論也已經告一段落。在以往的爭論中,很多認真寫就的影評專注於該影片有沒有詮釋墨家學說的真意,嘉許者多溢美,嫌惡者失刻薄,好一派熱鬧景象,我就不趟這塊渾水了。只是在我聽說此片之初,就覺革離一名頗為怪異,今日靈感突發,頓覺該名另有深意,不吐不快。
遍觀片中人物,梁王、司徒、諸將軍大臣都只有身份稱謂,姓名未曾提起;子團、牛子張、公子梁適、東伯之類的名字太過隨意,有湊數之嫌;唯一的女角的名字——逸悅,好像也只是為了響亮好聽而已。除去這些,片中角色擁有認真設置的姓名的,可能只有革離和巷淹中二人了。巷淹中這名字是什麼意思我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只是覺得編劇用了這三個不常湊在一起的字來作為這么一個次主角的名字,心想總要有點由頭才說得過去。該人的名字倒是成功地預見了他帶領的那一千趙病的命運,莫非與此有關?這些都是憑空猜測,不提也罷。
而革離兩字卻是實實在在太過怪異了,以至於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就記住了。這幾個字不大常用,而且字面意思也不夠淺顯,以至我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無法參透編劇的用意。後來又聽說該片是由日本漫畫改編而成,於是就想這名字是否是由日語音譯而來,並無切實含義?直到今日我翻閱《周易》,才發現編劇的用意所在。
「革」「離」分別是《周易》中的第四十九卦和第三十卦,這兩卦的卦象正是整個故事的濃縮和革離命運的寫照。
革卦的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離,離為火。又兌為長女,離為中女。這一卦象昭示的意義是:水火相聚則互相剋制,二女共事一夫則互相爭妒,矛盾著的雙方,都力圖克制對方。這一卦闡明了故事中的兩個主要矛盾:一是趙軍與梁城的矛盾,一攻一守,水火不容;二是梁王一派與革離一派的矛盾,雙方共陷於梁城,共為保梁城周全而戰,猶如二女共事一夫,然後來雙方終因聲名、權勢之故而生妒,以至陷害對方。
革卦初爻為陽,說「不可以有為也」,預示著革離處來梁城時不被信任,行為受縛不能有所作為。
二爻為陰,「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原意是重新卜問征戰的日期,結果卜得吉兆,沒有災難。實際體現為革離針對戰局而對戰略的重新估計和對戰術的重新布置,使得必破之城的防禦出現曙光(吉兆)。
三爻為陽:「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意為征戰凶險,但只要振奮精神,整頓裝備,則能轉危為安。在片中攻防雙方實力差距巨大,梁城危在旦夕,但若能上下齊心,還是有可能成功的。此爻的《象辭》說:「『革言三就』,又何之矣。」本意為犯人屢次翻供,經過反復審訊後才招出實情。這其實暗示著梁王投降一派的搖擺不定,只到危機迫在眉睫之時才放手軍權。
四爻為陽:「悔亡,有孚改命,吉。」其意為沒有悔恨,占卜問戰,則小有戰果,如果改帥易將,將是大吉。這時梁王已經打定主意要改降為防,是為「悔亡」,改由革離為帥,子團為將,戰局大利。
五爻為陽:「大人虎變,未佔有孚。」這說的就是革離與子團在戰斗中大發神威,獲得了無庸置疑的大勝利。
上爻為陰:「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君子豹變」就是指戰後革離對防守梁城信心大爭,精神振奮;「小人革面」明指刺殺革離的農民的悔過,暗指民眾對革離疑慮的消除、信任的大增;「征凶」表示危機依舊存在,戰局和革離的人身安全依舊凶險;「居貞吉」原意指卜問居處則吉利,暗指革離如果離去,另覓居所則能全身而退。
革卦的卦象預示了故事的前半部分的發展,已經基本確定了故事的大致框架。它以凶兆結束,也就暗示了革離和梁城在此後的命運將凶多吉少,可視為後來的革離蒙難與戰軍偷襲的先兆。
另一卦為離卦,上、下體皆為離。《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表明革離需仰仗梁王的支持,方得守御成功。離為火,可視為明,一個明亮度出現就是離,這不斷暗示革離將兩次挽救梁城,而且體現出革離要將連續不斷的光明照耀四方,正所謂「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離的初爻為陽:「履錯然,敬之無咎。」表示做事竦然警惕,慎重對待,沒有過失和災害。這體現出革離守城之時的慎重與理性。
二爻為陰:「黃離,元吉。」《象》解釋說:「得中道也。」這印證了革離將在戰爭之初得到梁王的支持而獲得防守的勝利,故為「元吉」。
第三爻陽:「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太陽偏西時的光明,不是擊缶而唱歌(高興),就是興垂老之嗟嘆(悲衰),結果必凶。這暗指在防守成功之後,梁城之中出現的兩種心態,一種是對趙軍退去的兀自慶幸,而失去防備之心;一種則是以梁王為代表的眾臣對革離聲望日隆的不滿與妒忌,對自身權勢受到威脅的哀嘆。這兩種心態直接導致了梁城在趙軍的再次偷襲中的陷落,也導致了公子適的死亡與革離的受傷、流亡。
第四爻陽:「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原意為突如其來,似火在燃燒。要死了,要被遺棄了。這反映出革離將再次挽救梁城為極危,但在這次戰斗中它將面對死亡與遺棄。《象》解釋說「無所容也」,認為這是上不相容的緣故,這正符合革離的處境。
第五爻陰:「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表示革離將為結局而哀傷,但他也可以獲得信仰的解脫。
第五爻陽:「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其匪丑,無咎。」則表明革離再次幫助守御梁城是為了梁城的百姓,也預示著他反擊的成功,在此戰中敵方首領巷淹中將死去,而他的部下將在子團的「放水」之下而生還。
可以說,整個故事的框架與走向早已從「革離」二字中展現出來了。我聽說香港人多信命數,其電影人也受象數影響頗深,愛在其上做文章,早先的《殺破狼》就是一例,看來編劇此次又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如此看來,此片為何不直接叫做《革離》呢?既綜合全片,又意蘊深遠。想必是導演又瞄上了墨家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