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碎片化
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哪買 2025-05-16 09:15:24
何看股票年線外商投資法 2025-05-16 08:31:02

碎片化

發布時間: 2023-01-12 06:18:51

❶ 對碎片化的認識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碎片化其實成了我們生活的主旋律。我們經常會聽到「利用好自己的碎片化的時間」等類似的說法。但到底什麼是碎片化的時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要做什麼樣的事情?

從4月29日到到今天,活動范圍基本上是家附近的一公里左右,因為再往遠走一走,可能就會有被居家隔離的風險。所以當每天的生活切除通勤的時間之後,就會發現一天變得很長,特別是早上早起晨練開始後,連早晨都變得很長。雖然一天依舊是24小時,但是我們在24小時里可以做的事情突然就變得多了起來。踐行了「碎片化」的說法。

今天突然讀到一句話:要在碎片化的時間做完整的、有意義的事情,而不要在完整的時間做碎片化的、無意義的事情。其實這句話里有幾個概念:碎片化、完整、有意義。完整和有意義因人而異,但是碎片化基本都是大家的共識。懶惰是人的本性,勤快是反人類的。但是當養成勤快的習慣、當社會的意識戰勝生物本能意識之後,其實人就完全社會化了,這可能就是人類進化的過程。所以克服人的本性進行社會化的過程,就是我們創造卓越的過程。

一天的時間,大致可以分成三段:早中晚。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通常是人狀態最好的時候,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人的身體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元氣滿滿。所以通過運動的方式讓身體進一步喚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六點到八點,我們如果選擇睡覺,可能就是一睜眼一閉眼的事情,但是如果選擇運動一小時、看書一小時,我們就能切實的感受到時間的存在。所以在我看來,早晨這種碎片化的時間,是用來做事情的最好的時間段。在跑步的過程中聽書或者聽de,是我最近一周養成的習慣。可能兩三公里在真正長跑的人看來,連熱身都算不上,但畢竟我不是專業的,只是想鍛煉一下,所以三公里夠了,循序漸進的讓自己慢慢適應,不強求自己去做事情,好像才會更有力量,就像寫。所以一周下來,身體漸漸的適應了這個節奏,而且對這段時間的充分利用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因疫情居家帶來的某種焦慮和恐慌。所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做自己認為是完成的且有意義的事情,足矣。

上午的時間通常是用來工作的,而且是整理性的工作,因為從早上九點到上午十一點半或十二點左右,這段時間很短,當然拿來做專注的事情無可厚非,但是也要因人而異,我個人的習慣是上午做一些整理性的工作以及需要短暫的聚焦的工作。會根據已經沉澱在腦子里的工作事項進行重點內容的匯總以及要點事項的簡要溝通。因為前端時間的人員變動,導致了工作量的成倍增加,1:6:X的溝通模式,的確有點吃力,所以排列組合的優先其次顯得特別重要,畢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均衡用力。

中午半個小時的午休是很有必要的,是確保下午有充足的精力在某些重要工作上聚焦的保障。所以下午我習慣於做一些高強度聚焦且精細化程度較高的事項。最近還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下午六點多會稍微運動一會兒,跳繩之類的,因為發現i經過一下午的「靜坐」和「冥想」之後,運動是可以讓自己脫離這種狀態、讓自己放鬆的很好的方法,而且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十幾二十分鍾剛剛好。所以在下班後的這點碎片化的時間里,依舊是可以拿起來的。

晚上晚飯後,我喜歡在飯後兩小時轉個呼啦圈,可能對我而言是一種心理安慰,能夠讓自己覺得晚飯沒吃(當然多少有點自欺欺人),但是轉呼啦圈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無感運動,半個小時基本是沒有感覺的狀態,就像打了個撲克牌。喜歡睡前看半個小時書,雖然就只有半個小時,但是每天都有半個小時的話,一年的時間其實會很長的。

零零總總,碎片化的前提是我們要學會定義和歸集碎片化的時間,換句話說就是生活和工作中時間分配的主次管子,千萬不要喧賓奪主。同時,針對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方式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區別對待,切勿一刀切。

❷ 信息碎片化到底什麼意思

信息碎片化:

是指人們通過網路傳媒了解閱讀與以往相比數量更加巨大而內容趨向分散的信息。完整信息被各式各樣的分類分解為信息片段,是信息爆炸的成因與顯著體現。其主要特徵為推演過程的大量簡化,從而導致信息本身不全面、內在邏輯不完整。

因為新的商業環境源於全新的社會形態,人們通過快餐式媒體理解世事,通過消費撫慰心靈,通過無所不在的娛樂釋放壓力,通過虛擬的網路建立與世界的真實聯系,來自於傳統與現代、全球與本土、虛擬與現實的種種碰撞交融,使整個商業環境的一切都變得那麼碎片化。


互聯網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但是,這也令年輕人關注公眾話題的方式轉變了。以社交網站來說,許多年輕人不是依靠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例如媒體、學者、官員等來關注公眾話題,而是靠社交網路中的朋友,互聯網能急速激發情緒,年輕人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也會很高。這種情緒化使網路上的言論帶有一定的「虛假性"。



每天通過手機報、博客、搜索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信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我們在各個生活的間隙獲取信息,在吃飯時看一眼電視,在坐公交車時用手機上微博。信息量如此之多,我們獲取信息如此容易,乃至我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文檔超過20頁,我們就沒有耐心看完。

我們每天浮光掠影地閱讀非常多的信息。可是,除了增加一些談資外,回想起來,似乎並沒有記住多少東西。

是信息技術推進了信息的碎片化,將再由技術推進信息的整合。更強的信息整合是未來我們需要的。而我們本身需要做的,則是適應信息碎片化時代,從碎片信息中系統地獲取我們想要的知識,而不是被太多碎片轉移注意力。

❸ 什麼是信息碎片化,什麼是碎片化信息

信息碎片化指人們通過網路傳媒了解閱讀與以往相比數量更加巨大而內容趨向分散的信息,完整信息被各式各樣的分類分解為信息片段,是信息爆炸的成因與顯著體現,每天通過手機報、博客、搜索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信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

信息碎片化=信息時代,當我們面對巨量信息,通過「訂閱」,「演算法推薦」,「朋友轉發分享」等手段,沒什麼卵用的信息被不斷地送到我們面前。

信息碎片化就是我們面對信息過載,為自己的逐漸膚淺,和在無用信息上浪費太多時間,為自己找的替罪羊,這也適用於娛樂信息,比如抖音。

碎片化的信息,在信息洪流盪滌過後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只讓你的大腦和精神感到過載疲憊的膚淺,泛娛樂化,不促進思考的信息。

❹ 對碎片化的理解

在各種五花八門的信息平台,我都常能看到「碎片化」這個詞,也常聽身邊人說起。

淺顯地能明白這個詞的大致含義,直到今天,從一個碎片化信息平台上,我彷彿對這個詞多了一點理解。

今日發生在我心中的認知轉變,要從與碎片化相對應的詞說起——系統化。

自幼上學,從九年義務教育開始,我們都是有針對性,規范化的去學習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肯用功,我們至少能系統性的學到一門學科的最基礎的知識。這樣長久而有節奏的學習,能讓我們學到新的,有價值的,值得我們去思考的知識。而碎片化的知識,知識含量低,理解起來簡單,對成年人甚至學生來說除了關注一些社會熱點之外,並不能吸收到什麼專業方向上有價值的東西。

試想一下,上學時期反復背誦、反復考試所獲得的知識,現如今尚且大部分還給老師。那碎片化的信息,看過,讀過,笑過,不過如此,其中的內容有怎麼能真正地引發自己思考,去追尋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所以,經典的書,紙書,yyds!!

決定從後面開始,認真看書,坐看書筆記。爭取能發現自己真正的愛好,和真正感興趣的學科知識!

❺ 教學碎片化的意思

教學碎片化的意思: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是把一個完整的事物分解成許多微小的部分,然後按照嚴格的課時安排由教師去講解,再找出部分之間的聯系。比如說要想讓學生學習和感知大象,我們是先學習大象的各個部分,結果是當大象來到學生身邊的時候,學生卻不知道這個龐然大物是大象。

這種教學方式就是碎片化教學方式,或者說是元素化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沒有遵循人們真實的認知過程和規律,往往讓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教學碎片化的危害及解決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聽到教師說課時不夠用。原因就是我們的碎片化教學造成的。把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再由教師按部就班的去講解,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教師喂給學生食物,先由教師咀嚼了,然後吐給學生,有的學生接受咀嚼的食物也不知道二次咀嚼就生吞活剝的咽下去,結果吃了許多夾生飯。

要想由碎片化教學走向整體化教學,就必須對學科教材進行整合,然後不是以知識點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而是以一個個問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本身就帶有整體性的功能,學生為了解決問題就會去探索知識,尋找方法,藉助同學幫助,這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自然形成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學

❻ 碎片化時間是什麼

碎片化時間是工作生活所呈現出的零碎時間段。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

時代背景

如果讓一個普通人描述自己十幾年前的媒體接觸方式,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描述清楚: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但是,人們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內容切分,在信息傳播進入網路時代以後,碎片化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描述。

報紙定位變「泛眾傳播」為「分眾傳播」。平面媒體常常開始圍繞著「讀者關心的是什麼」來做文章,習慣於思考整個報紙定位的問題。然而,在碎片化時代,報紙要「包攬天下」的操作難度很大,而要辦一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的報紙也成為不可能的事情。看到讀者的反饋信息,編輯記者們常常哀嘆「眾口難調」。

傳統報業雖然在自身定位和讀者定位方面有專門的選擇和設定,但相對來說,大部分報紙的受眾群體定位較廣,屬於泛眾傳播的類型。而現今受眾人群不斷呈現出分眾化的趨勢。「多種媒體,一個聲音」的傳播方式,已不能滿足「碎片化時代」不同受眾群體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