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家队救市为什么选择拉抬两桶油和银行股
两桶油与银行股,是央企,自己的,再次是他的权重高,拉抬的话容易稳定股市
❷ 银行股估值那么低,为什么不买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前段时间,也就是3.4月份的时候,王亚伟坚持买金融股,但近期又在卖出,基金现在都不能坚持,我们何必问为什么?
如果你是打算长期投资,年收益只需要跑过存款利息,当然现在就可以买,估值已经很低了,现在大家担忧的不过就是 房地产的调控,银行的坏账会增加,影响利润,金融危机爆发也是祸起金融行业,现在欧洲那边还在危急中。很多人都比较恐惧,而这时候正是那些长线投资者可以入手的时候。不要问别人为什么不买,只问自己看到价值为什么不敢买。因为别人泛指多数人,而多数人都是群体动物,很少有勇气单独行动,特别可能要坚持几年才能证明自己今天的判断。
另外你说为什么现在的大部分资金不买,道理在判断银行是否估值合理,要看他未来的增长空间还大不大,工商银行上万的网点,未来是否还可以扩张一倍?不能的话,如何支撑他的股价短时间翻番甚至涨2.3倍?(既然没有涨的理由,那么大多数人就会选择卖出)市场资金不足人气不高的情况下,这些大盘股能涨多高?他们都是很吃资金的庞然大物。没有大量资金的追逐,自然一般的人也不想去买,大家都想赚点块钱,包括这些看起来很专业的基金。另外股市中需要一些可以期盼的东西,如果一只股票非常好,但未来一直保持现在的盈利的话,就算非常稳定,他的市盈率也不会高。
这就是为什么09年到现在,中小盘股一直都是小强,压不死打不烂的原因,说白了就是资金看中了他们的成长性。
❸ 为什么不买银行股
不买银行股的三条理由:
一、银行股业绩确实很好,但是每隔一年到两年银行股就举起圈钱的绿旗,让投资者不堪其扰;
二、银行管理不完善,乱收费颇受市场非议,而员工年薪则令人乍舌,让投资者感到寒心;
三、银行股一个一个都是庞然大物,每天的换手率极低,已经成为券商系期指空头操纵大盘的工具,让投资者无所适从。
❹ 股票证券和银行股这几天为什么暴涨那么多今天两油又为何涨停呢每天8000-9000历史天量又是为何
因为是股市沪港通带来了洋人,洋媳妇入乡不随俗,引导中国人剪了头上的大辫子,改变了乡下规矩,打破了市场规律;
因为公婆有点不适应,不理解,不服气,才有这种质疑;
因为“老年人”思想跟不上了,观念陈旧了,腿脚不灵了,就要掉队了,满仓踏空很正常;
因为理性思考,价值洼地蓄水池,流满溢出需时日,大资金一旦进去,不可能三五天完美抽身,所以大胆跟进,跑步入场之人很多很多,所以才有历史天量;
因为外围资金进场中小板,中小盘,进得去出不来,所以挺进两桶油,才是最好的选择;
满仓踏空很正常,满仓踏空很痛苦,赶紧改弦易辙,换股操作,你还有机会坐轿、唱曲、喝茶、数银子
❺ 为什么银行股,中石油等大盘股不能买啊,在中国价值投资怎么样,我是新手入股市应该注意点什么啊,谢谢
银行股,中石油等大盘股都有流通的股票,流通的二级市场股票,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买卖。银行股,中石油是可以买的。但是由于目前整个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偏紧,就是市场没有那么多钱,就没有那么多钱来投资这些传统价值股票,既是,现在的传统价值的稳定的蓝筹银行等大盘股,成长性不是很大,国内货币政策偏紧,加上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仍然动荡不安,极不稳定。一旦国内经济出现下滑,或者国际市场出现变动,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这些传统价值股票。要是铺展开来说,那就多了。
总之,就目前市场而言,普遍的价值认同已经开始转向高科技,高成长性的股票。就是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股票。
对于新手入股市的话,注意的是,是,太多了。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切忌频繁操作。怎么说呢,主要是选股上,如果选股不好的话,就得赶快割掉。怎么说呢,就目前市场态势,最重要的是选股。选股,要是选得好的话,那我们就不用在这玩知道了。不过,我可以举个例子,像科华恒盛,这样的股票就代表了未来几年的高成长性。握住几年,肯定有得赚。
新手入市,最应该的是学习吧。好好锻炼心态。
❻ 为什么国字头的股票价格那么低不是很赚钱吗像两桶油,四大行股价这么低,赚的钱去哪了
盘子大,一般资金难搞动。没行情,业绩没多大变化就那样了
❼ 为什么不能买银行股
这是我转载的,比较有权威的,我们是散户,经不起庄家折腾,你看看吧,我感觉分析的很有道理。
清议:二十年不买银行股
(这是我10月16日为今天出版的《理财周报》撰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也反映了我对近期大盘走势的部分忧虑)
不经意间,A股市场在银行股上市道路上犯下一个大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酿成重大长期性风险
我在8月底撰写并发表在《理财周报》上的一篇题为“银行股的软肋”的文章,事后遭到一些人的抨击。大致的意思是说我不了解银行的运作,对国内上市银行业绩过度依赖央行及政府的判断存在重大失误等。
没错,论及商业银行如何内部控制信贷风险,以及为什么长期向储蓄客户支付微薄利息却在他们有朝一日成为住宅按揭贷款客户后收取高额利息,还有像是如何对待违规客户等一系列事关内部运作的问题上,我的确知之甚少。但是,我一向关注会计标准,也熟悉银行业所遵循的资本标准,后者实际上是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会计标准。
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毋庸置疑
批评者说,虽然来自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其他归根结底具有政府信用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占国内商业银行营业利润的比例平均高达七成以上,但是,该等资产占用并非没有成本,在扣减相应的付息成本后,其净利息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就会大大降低,以至于所谓的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说法不能成立。
面对以上批评,我倒是对批评者所具备的银行业常识持怀疑态度。依据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产是按照风险权数划分的。其中,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其他归根结底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其风险权数为0,而一切商业贷款的风险权数为100%。在会计上,这意味着前者无需坏账拨备,而后者必须按照五级分类法确认相应的坏账拨备。
推而论之,鉴于国内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例远超过5%,而坏账拨备比率(已建立的坏账拨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正常情况下应达到100%;鉴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将四成以上的付息债务用于上述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占用,而对这一部分资产不予坏账拨备或做其他减值准备;鉴于国内商业银行从上述具有政府信用资产当中获得的净收益率大大高于拨备后的存贷款利差收益率,因此,一旦失去政府信用的支持,出于资产风险权数以及坏账拨备的考虑,商业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必然受到沉重打击,不夸张地说可能会出现亏损。
资本充足率同样依赖政府信用
所谓银行资本充足率,是按照不同定义下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合计的比率。显然,分子数值越大,分母数值越小,所得出的资本充足率就越高。
在这一情况下,抛开分子不谈,如果低风险权数资产(更不必说0风险权数的资产)占加权风险权数资产合计的比例越高,加权风险权数资产合计或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当中的分母就越小,结果必然导致资本充足率上升。
于是,当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也存在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之所以快速提升,除银行股上市募集资金极大地扩张了商业银行核心资本规模以至于分子数值迅速扩大之外,越来越多的资产被投入到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当中以至于分母相对变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无证据表明后工业化经济需要一个庞大的银行体系
为什么经济总量只要美国九分之一的中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三个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世界银行业巨无霸呢?这个在别人眼中的好事在我眼里却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底,后工业化经济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银行体系,或者说拥有庞大银行体系只是初级工业化经济的特征。众所周知,美国目前的银行体系是由中小商业银行构成的,至少相对于非银行业企业所具有的规模而言是如此。国际经验表明,伴随企业资金筹措逐渐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银行业在全社会金融服务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趋于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想想看,这是否意味着现有过度庞大的国内银行体系不会与GDP同比增长,以至于需要长期看淡银行股业绩成长性呢?
或许有人以为,放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将过剩的流动性投入股市,可以避免其业绩增速钝化,当然也足以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近日的确有报道说,工商银行已开始进入IPO市场。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坏的消息了。
耐人寻味的是,金融监管机构一向强调负债投资股票是最最危险的金融活动,可偏偏在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时候忘记了这一警告。无论如何,银行是负债率最高的经营体,高到即使一个客户的贷款出现坏账,就可能吞嗤全部净资产。无论如何,股市的风险远远大于信贷市场,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等同于放大其资本风险。无论如何,日本股市泡沫的基本教训就是银行业大量持有股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晚些时候开始,为增强银行业盈利水平,不允许银行业持有国债的禁令被打破,结果是国内银行业大量持有国债,由此形成严重的银行对财政透支。从长计议,这是国内金融体系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要害是加大了长期财政预算平衡压力。如今,已到了防止出现为顾及银行业盈利水平而忽视金融业交叉风险的时候了。打算透过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的途径而消化其过剩流动性吗?这未免太短视了吧。
最大的风险在于银行股集中度已严重透支
实际上,即使目前尚未明确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但银行业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交叉风险已经形成,而且非常之高。
近日身体不适,随拜托我的老朋友《创富志》杂志主编张信东帮我收集一项有关目前银行股合计占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计比例的数据。结果不出预料,截至9月底,14家A股上市银行股本合计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已接近50%。
国内金融业的银行本位主义思想,或者说成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导向,在此暴露无遗。众所周知,银行业监管条例当中有一项不可逾越的规定:针对单一客户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全部贷款的10%。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那种因一个客户的贷款损失而吞嗤全部净资产的至高无上的风险,也就是所谓贷款集中度风险,或者是将太多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那么,在银行股上市为商业银行募集了巨额资金并由此大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对股市构成的股本集中度风险可以避而不谈吗?这已使得中国股市看上去是一个银行业主导的市场,其他上市公司不过是上市银行的陪衬罢了。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几乎人人都知道,未来银行股上市的步伐还将加快,不仅有另一个巨无霸――农业银行,还有数十家城市商业银行,甚至还可能包括更多的农信社等。照此走下去,银行股合计占全部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注定要进一步提升。这太不可思议了!
综合以上因素,我不得不认真地建议:应当尽快暂停银行股上市进程,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审视银行股上市风险。千万不要忘记陈云讲过的那句话:我们要用90%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去决策。
鉴于银行股的问题十分复杂,我相信不可避免地要对A股市场构成一连串影响,包括股指期货在内。
------------------------
清议
现任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曾任《新财富》学术顾问、《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执行社长、CCTV“中国证券”栏目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顾问等。
❽ 为什么两桶油的股票涨停,股民反而担心
因为他们盘子太大了,他们涨停了就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其他股票没有资金进入就会跌了,所以大家自然担心了!!
祝你顺利,如果对回答满意,请采纳,这年头助人为乐也不容易,鼓励鼓励热心人~~~~~~~
❾ 为什么说 两桶油 涨起来 对股市不好
这是一句股市的老话。两桶油是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桶油市值体量太大,两桶油大涨会吸走大盘其他的资金。这是流动性考虑。
实际上,2005年到2007年,中石化从4元涨到接近30元,涨了7倍。上证从998点一路上涨到6124点,走出一波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中石化上涨大盘不一定跌。
另外,两桶油从2007年最高点下跌,现在持续跌了9年时间了,现在的股民早已没有了两桶油上涨导致股市不好的印象了。
可从上证指数历年数据去分析。
❿ 为什么说推动两桶油的股价涨停需要巨量资金。这俩支股票不是很便宜吗
但是股票数量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