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湾王金平事件是什么回事
王金平关说案,于2013年9月于台湾爆发的政治事件。9月6日,特侦组对外揭露,”法务部“前负责人曾勇夫在任内涉嫌接受王金平的“关说”(从中给人说好话),指示检察官对立法机构民进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所涉案件的判决不再提出上诉,让柯无罪脱身。其后,曾勇夫辞职,丑闻焦点指向王金平。
8日,马英九召开记者会,措辞严厉地批评王涉嫌关说“是侵犯司法独立最严重的一件事”,11日表示王金平已经不适任立法院长,王金平当日被撤销党籍。同日下午,王金平就司法关说事件造成社会纷扰向民众致歉。国民党对王金平假处分提抗告案,26日下午开庭 。台湾高等法院2013年9月30日裁定驳回抗告。
台湾《中国时报》副社长张景为认为,马英九和王金平不和,已是尽人皆知,没人能否认关说案背后存在的权力斗争,张景为分析称:“民主时代有多元力量,大家都在睁眼看着,因此重点不在于是不是政治斗争,而在于斗争的过程中,谁能够掌握更充分的理由,谁更能占据合理性和正当性,谁能赢得更多的民意共鸣。”因此,在政治上一向谨小慎微的马英九对王金平下重手,一定经过了缜密考虑,他的幕僚首先对“立法院”的重新选举进行过沙盘推演,对王金平去职后,对“立法院”的掌控应该是有十足的把握。同时,通过批王金平干涉司法独立获取正当性、合理性,赢取民意支持。最后,通过下重手,展现从来没有过的狠劲儿,也向公众展现马英九原来不是无能。
《中国时报》的社论指出,事件的核心症结是司法关说,靠私人关系走后门早为台湾社会所诟病。《联合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则认为,任由司法关说影响社会风气,造成民众对司法丧失信赖,并非台湾之福。
评论还痛斥关说丑闻的重要当事人柯建铭。《中国时报》在社论中批评说,柯建铭“打死不认错”,没有一丝道歉或反省,还反咬马英九当局,根本是是非错乱。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完全无视柯建铭司法关说的事实,对其进行袒护,也是价值紊乱。
案件争议
第一, 王金平涉嫌的关说,是一般性的关说还是马英九所言干涉司法的关说,分歧在哪里,红线在哪里;
第二, 马英九是否涉嫌对“立法院院长”违法监听的问题;
第三, 特侦组将监听内容直接向“总统”报告,是否存在违法泄密的问题。
挺马一方意见认为,不能再纵容将“关说”变为“关心”,这种和稀泥的做法,不能糊弄了事,必须厘清,否则百姓将做何种观感?亲绿阵营则抓住后两个问题,猛攻是否违法监听、是否泄密,但他们对是否涉及关说、干涉司法,避而不谈。
这三个焦点背后,还隐藏着三个潜争议:
第一, 整个事件,到底是为了维护司法独立和正义,还是一桩精心设计的政治斗争?
第二, 王金平在国民党内是重量级人物,为何马英九出手如此之重?而且在短时间内展现如此决绝的处理态度,不留回旋余地?这等于是和王金平做了最后摊牌。
第三, 如果王金平因此下台,“立法院”会比王金平在任时更好吗?
② 《永远的风华正茂》作者是谁
王金平。通过查看《永远的风华正茂》作品简介信息显示,该小说的作者是王金平。讲述了是一种年轻的心态,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的人很年轻,但心老了,没有斗志,没有进取心,有的是抱怨,抱怨社会生活对自己不公,而有的人年纪大了,但心不老,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无论做任何事都有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永远是一种风华正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