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身边的劳动者的故事300
嗯,如果想写身边劳动者的故事的话,那么你要去实际了,他们的工作中体验一下它都有什么辛酸苦辣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体验一下,就知道怎么写了,这样写的那种更加上课更加的让人不理解
2. 关于劳动的名人故事
关于劳动的故事1:
克洛克的家境并不富裕,下课的时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毫无干劲儿,当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父亲诉苦:“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是擦桌子。”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干净。克洛克拿来毛巾,在桌子上随意擦了一遍,然后看着父亲,等他验收。
父亲拿来一块崭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轻轻擦拭了一下,洁白的毛巾立即脏了,分外刺眼。父亲指着桌子说:“孩子,擦桌子是很简单的活儿。但是你连桌子都擦不干净,还能做好什么,凭什么做老板”克洛克羞愧难当。
克洛克回到了快餐店,他谨记父亲的教诲,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备5条毛巾,依次擦s遍,而且每次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为的是不让毛巾重复污染桌面。
最终,克洛克得到老板赏识留了下来,并接管了那家快餐店,做了老板。10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麦当劳。
关于劳动的故事2: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那里以前一向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但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
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阿,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先,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齐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关于劳动的故事3:爱劳动的小猴
一只小猴在自己的家门口种了一棵桃树,期望在夏天能够吃上甜甜的桃子。
小树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小树被风吹得东倒西弯。小树痛苦地说:“小猴,快帮帮我,我要被大风吹倒啦!”小猴听见了,连忙给小树做了个支撑架。小树最后在风中站稳了,感激地小猴说:“谢谢你,小猴!”
过了一段时间,桃树身上又长了蛀虫,小猴又立即把树上的蛀虫捉了个一干二净。经过漫长的等待,盛夏来临了,桃树上长出了鲜美的桃子,让小猴吃了个够。
关于劳动的故事4:毛泽东学打草鞋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井冈山生活十分困难。应对困难,毛泽东向红军指战员发出号召:没有粮,我们种;没有菜,我们栽;没有布,我们织;没有鞋,我们自己动手编!
一天,毛泽东望见半山坡的一间小茅屋前坐着一位白发老汉。走近一看,老人正在打草鞋。毛泽东高兴地走上前去,笑着说:“老人家,我拜你为师来啦!”毛泽东坐在一旁仔细地向老人学习打草鞋,每个步骤、每个动作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不一会儿,一只草鞋打好了。毛泽东学会了打草鞋,又一招一式地教给战士们,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勤劳俭朴的好榜样。少不勤劳,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关于劳动的故事5:白求恩制造“卢沟桥”
1938年1月,白求恩来到中国,就立刻赶往抗日前线的战地医院。当时,战斗激烈,条件艰苦,前线医院缺乏超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夜深人静,白求恩又伏在他那张简陋的工作台上反复思考着:医疗队超多的药物和手术器械要由牲口驮运。怎样才能使药瓶子不会撞碎或者打翻呢他为此熬了好几个通宵,最后画出了草图,何工人民一齐制作。
白求恩笑着说:“一个战地医生,就应学会木工和铁匠的收益,才能根据伤员的需要改善医疗设备。”很快,一种特制的简易药架子制成了,因为形状像一座桥,白求恩诙谐地称它为“卢沟桥”。
只有嗅到劳动药味的满足中,才能孕育出人生的乐趣。
3. 劳动者的感人故事
毛泽东的“责任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隔断了边区和外界的交通,使边区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发出了“自力更生”的号召,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了。
这天,警卫班的战士们正在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附近召开生产动员会。会上,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场,争当生产模范。这热烈的气氛惊动了毛泽东,只见他快步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你们在开生产动员会,这很好嘛!”毛泽东来到了战士中间,满面笑容地说,“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生产运动,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可要带好这个头!”
毛泽东双手叉着腰,环顾着两旁的山坡,充满信心地说:“杨家岭上的土地足够我们种植瓜果蔬菜了。我们还可以养猪,解决自己的吃肉问题。假如再能搞一个合作社,那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说到这儿,毛泽东爽朗地笑了。
战士们被毛泽东这么一说,仿佛看到了满山满坡菜绿瓜黄的丰收景象,于是群情更加激奋。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怎样开荒种地,怎样引水浇田,并决定几天以后正式开工。
到了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钁头下地了。战士们经过毛泽东住的窑洞门口,看到里面灯光仍然亮着,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谁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蹑手蹑脚地从门口走过,生怕打搅了主席,不料还是被毛泽东听到了。没一会儿工夫,只见毛泽东扛着钁头找来了,他边走边说道:“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块地吗?我的一份在哪儿呢?”
“主席,您考虑革命大事,非常劳累,这开荒种地的小事就不用参加了。您的活,我们加把劲就都完成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行!不行!开荒种地是党的号召,我也不应该例外。”
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在临河不远处给他划出了一亩来地。
毛泽东分到责任田后,对这一“争”来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去挖地。战士们发现后,一齐赶来帮忙,毛泽东总是坚持自己完成。他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块地,你们挖了叫我挖什么呢?别看我的年纪比你们大,我还敢与你们比一比,看谁的田种得好!”
此后,毛泽东硬是忙里偷闲,一钁头一钁头地把地挖好,又垒了一个小水坝,将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毛泽东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施肥、锄草,蔬菜越长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夏天到了,毛泽东田里的西红柿结得又红又大,辣椒又尖又长,黄瓜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个个顶花戴刺的,真是诱人极了。人们每走过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称赞一番。
毛泽东亲手开荒种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延河两岸,军民大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毛泽东教岸英扫厕所
193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4. 关于劳动者的故事
毛泽东的“责任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隔断了边区和外界的交通,使边区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发出了“自力更生”的号召,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了。
这天,警卫班的战士们正在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附近召开生产动员会。会上,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场,争当生产模范。这热烈的气氛惊动了毛泽东,只见他快步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你们在开生产动员会,这很好嘛!”毛泽东来到了战士中间,满面笑容地说,“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生产运动,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可要带好这个头!”
毛泽东双手叉着腰,环顾着两旁的山坡,充满信心地说:“杨家岭上的土地足够我们种植瓜果蔬菜了。我们还可以养猪,解决自己的吃肉问题。假如再能搞一个合作社,那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说到这儿,毛泽东爽朗地笑了。
战士们被毛泽东这么一说,仿佛看到了满山满坡菜绿瓜黄的丰收景象,于是群情更加激奋。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怎样开荒种地,怎样引水浇田,并决定几天以后正式开工。
到了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钁头下地了。战士们经过毛泽东住的窑洞门口,看到里面灯光仍然亮着,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谁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蹑手蹑脚地从门口走过,生怕打搅了主席,不料还是被毛泽东听到了。没一会儿工夫,只见毛泽东扛着钁头找来了,他边走边说道:“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块地吗?我的一份在哪儿呢?”
“主席,您考虑革命大事,非常劳累,这开荒种地的小事就不用参加了。您的活,我们加把劲就都完成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行!不行!开荒种地是党的号召,我也不应该例外。”
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在临河不远处给他划出了一亩来地。
毛泽东分到责任田后,对这一“争”来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去挖地。战士们发现后,一齐赶来帮忙,毛泽东总是坚持自己完成。他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块地,你们挖了叫我挖什么呢?别看我的年纪比你们大,我还敢与你们比一比,看谁的田种得好!”
此后,毛泽东硬是忙里偷闲,一钁头一钁头地把地挖好,又垒了一个小水坝,将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毛泽东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施肥、锄草,蔬菜越长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夏天到了,毛泽东田里的西红柿结得又红又大,辣椒又尖又长,黄瓜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个个顶花戴刺的,真是诱人极了。人们每走过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称赞一番。
毛泽东亲手开荒种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延河两岸,军民大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毛泽东教岸英扫厕所
193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5. 写一名劳动者的故事的作文
我边喝着饮料边探出头四下张望: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的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却大嚼着一根油条,与同伴还嬉皮笑脸;有个高高的中学生模样的人,手里把玩着溜溜球,一副“专业人士”的样子……看来大家都很惬意,五一可真是个好日子。
可就在这人人轻松开怀的日子里,传来了一阵扫把声:“唰啦,唰啦……”低头一看:哦,是一位清洁工,操着一把硬硬的扫帚,正在把地上散落一地的叶子小心翼翼地收拢。见这一幕,我便在阳台饶有兴致地观察起她来。她是位女清洁工,只有三十岁左右,本应满头青丝,可她的头发却隐隐约约透着白雪的痕迹;她的皮肤也不是很白,土黄土黄的,由于风吹日晒,一定很粗糙;她的衣着也是“农家妇女”类的,丝毫看不出城市那光鲜亮丽的气息。虽然她看起来很笨拙,可事实并非如此:她一手的扫帚飞快的舞动,不一会,她驻足地方周围那丑陋的污染便聚在一起,另一手的畚斗也凑上来,装下了垃圾,一个转身,垃圾就乖乖地去了“天堂”。我正为她的敏捷叫好,不料,一阵风吹过,树叶又掉了下来,伴随着树叶到来的还有一袋居民垃圾,还有一个青年的“雪碧”饮料瓶。唉,这辛苦才扫干净的地被破坏就在一瞬间,可惜呀!我看着别人不屑一顾的神情,真想批评批评,再让他们尝尝劳动成果被破坏的滋味。可看看清洁工,她只是无奈地摇摇头,又开始做起了她的工作。
清洁工,城市里的一份子,风吹,日晒,依旧守在城市,可别人不屑一顾,还把他们专注的神情传为笑谈:“扫垃圾都那么专业!”他们也不想想,没有了他们——清洁工,城市将会变成怎样?清洁工,身边的劳动者,我们应该尊敬,值得尊敬!
6. 劳动者的故事
毛泽东教岸英扫厕所:
193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劳动价值:是由人类自身机体所产生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价值体现,是由人在劳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显然,人类机体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活资料的消费,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成、维持与发展,必须以消费一定数量、一定质量、一定形式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为前提。一般情况下,人在劳动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时间越长,劳动强度越大,劳动复杂度越高,为补偿这些劳动耗费所需消费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量就越多。
7. 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故事有哪些
快递员王中斌:节假日是最忙的时候
昨天上午8点,中通快递公司的王中斌将分好的快递包裹装到了电动车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天他的派送量是73个。
在太乙路旁的一个小区里,王中斌按送货单约定爬上了5楼给一位客户送货,过了一会儿,又抱着大盒子下了楼:“客户说刚刚出去度假了,人家让节后送。”接着,在另一个小区门口,由于对方没有在快递单上标清楚门牌号,小王一边给客户打电话,一边为下单货物做准备,10分钟后才联系上客户。
下午1:30,西安市的最高气温是31℃,王中斌已经送了38个包裹,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进食也没有喝水:“如果去吃饭,包裹就没人照看了。喝水也不行,一是时间紧,二是找不到厕所。所以,我的吃饭时间基本就是下午4点左右。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小王今年28岁,在干快递的这一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回过家。“快递行业没有节假日的说法,如果我们休息了,客户的包裹怎么办?而且每个节假日,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汽车修理工黄永锋:让送修车辆“欢快”地跑起来
汽车修理工是一个特殊的工种,工人们平日里钻车底、上车顶,还要经常放弃休息日,24小时随叫随到,为的就是保障各类车辆的安全运输。4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环城西路的一家汽车修理公司,该公司汽车维修高级技师黄永锋正在认真地对损坏的徐工重型卡车进行“手术”。
“天天吃灰尘,天天吸油烟,天天穿脏衣。”黄永锋向记者介绍,今年9月就满52岁的他,已在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了30个春秋。
黄永锋一边介绍,一边检查车辆的发动机、灯光和轮胎等部件。除了扳手等工具外,他还随身带着一把锤子,仔细敲打每一颗螺丝,每一节链条,从敲击声来判断设备有没有问题,仔细地检查每一个汽车零部件。“每次把一个个故障排除掉,让送修的车辆都能‘欢快’地跑起来,我从心里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他笑着说。
餐厅领班丁斌库:让更多的人吃得安全满意
丁斌库干餐饮服务行业已经四年了,每年“五一”几乎都在岗位上度过,特别是升成领班后。“既然选择了服务行业,就应选择奉献。”他说。中午12点,酒店两层楼的45张桌子基本已经坐满了。
据店员说,很多“回头客”会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吃饭,而且指明是小丁的客户。对此,小丁腼腆地笑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的。要赢得顾客,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服务好顾客。你服务得好,人家都看在眼里。虽然累点,但是通过我们的服务,能让更多的人满意,心里就觉得挺踏实。”
保育员张媛媛:愿“残缺”的幼苗得到更多关爱
一位孩子开始啼哭,她赶紧拿来奶瓶,一边喂,一边轻轻地拍着;过了一会儿,孩子停止了哭闹,渐渐安睡。她动作麻利地给孩子换了尿布,并给孩子盖好棉被……
保育员妈妈张媛媛面带慈母般的笑容,重复着她26年的“习惯”动作。1986年,20岁的张媛媛走进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的大门,当上了保育员,一干就是半辈子。目前,张媛媛所在的班有93名0到2岁半的孩子,90%都是残疾及患有各种先天性疾病的儿童。
张媛媛说,“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是我们最欣慰的事情。我更希望社会和爱心人士多关注、关爱这些‘残缺’的幼苗。”
中医大夫黄博:尽力尽力再尽力
黄博毕业后,进入了西安市中医医院,现在他是急诊室的一名大夫。和许多仍在工作的劳动者一样,今年的“五一”期间,他需要值班。“医院不能按照国家的作息制度走,如果都放假了,病人看病怎么办。”
在黄博的病人中,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黄博的看病进度很慢。“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想象着医生的职业很轻松,无非就是‘救死扶伤’。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才能体会到‘救死扶伤’的真正含义。”黄博说,“我们除了是医生,有时候要扮演心理辅导者,甚至是子女。像这些年纪大的病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只听医生的。这个时候家属就会和我们提前沟通,让我们替他们去给老人做工作。所以,对待这些病人,我们医生要耐着性子,告诉他病情、饮食、用药、注意事项等等,事无巨细。将心比心,人家来看病,等于是把命托付给你了,你要做的,只能是尽力尽力再尽力。”
和时下的年轻人不同,26岁的黄博说他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是钓鱼,“如果下着小雨,我可以在水塘边坐上两个小时,静下心来想一些事情。”黄博还喜欢去图书馆或者书店,看些医学书籍,随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