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商於
扩展阅读
股票软件中s点b点 2025-07-10 15:44:01
火车票改签手续费 2025-07-10 15:43:10
怎么预买股票 2025-07-10 15:36:25

商於

发布时间: 2021-06-09 02:44:12

1. 战国时期的商於郡在今哪里

商於为古代地名,辖区主要为现在的陕西省商洛市境内,春秋战国时期,商於之地原属于楚国,秦国故土本为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商於位于秦岭南麓,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来商於被秦国占领而成为秦地,该地后来还成为了商鞅的封邑。秦国占领商於之后,在接近秦楚边界的地方修筑了关口-------武关,而秦国核心区域通常也称为关中,武关现在仍旧屹立于商洛市丹凤县境内。
秦楚为争夺商於,曾经在商於展开多次拉锯战,大多以秦胜楚败而告终,战国时代,张仪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就欺骗楚王说,如果楚王不跟齐国联盟就将商於六百里肥沃的土地割让给楚国,楚王相信了张仪的话,同齐国解盟,然后向张仪索要土地,张仪翻脸不承认,楚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大败而归,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后来,张仪以与楚王谈判为名,诱使楚王到达商於,并将楚王扣押,楚王后来客死他乡,后人对楚王客死他乡之事多有吟诵如:“六国商於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明知秦是虎狼国,更忍车轮独向西。”
卫鞅又称为商鞅是因为其封地在商於郡

2. 大秦帝国中的商於之地是现在哪里

商於,为古代地名,为“商”和“於”两地的合称。辖区主要为的陕西省商洛市境内

3. 商的商於古道

商於古道,西起古商州蓝桥,东至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时称“武关道”,唐代称“商山道”或“商州道”,全长约六百里,是古都长安通往中国东南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素有中国“诗歌路”、“商业路”美誉。今天的商於古道横穿商洛东西,沿途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等人文资源密集,生态资源丰富,集中展现了商洛文化的精髓。

4. 商於之地是哪里,张仪是怎么拿这块地做文章的

商於之地是张仪造出来的合称,商和於是两片土地,面积约六百里,在现在陕西省商洛市一带。这片地盘本是楚国的,后来被秦国占有。由于商於之地地处边界又十分险要,所以秦楚为此多次展开拉锯战,楚国胜少败多。正是因为楚国太想夺回这片地,才导致张仪可以利用商於之地大做文章。

或许是楚国过于想夺回商於之地,以至于张仪哄骗楚怀王的时候,即使陈轸再三劝阻,楚怀王还是义无反顾割断齐楚联盟,只为了张仪口中所说的“秦献商於六百里”,最后不仅没得到土地,还被张仪以六里封地戏耍。楚怀王起兵又被秦、齐联合击败,不得不再割让求和。这次战役对楚国损耗甚大,此后楚国为了吞灭越国又消耗大部分兵力,齐国见有机可乘,与秦、韩、魏三国联合进攻楚国,最后击败楚国占领垂丘、宛、叶等一大片土地,进一步削弱了楚国的实力。可以说楚国的兴衰,都在于商於之地。

5. 商於的介绍

商於,为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以秦岭“商”开始以武关后“於”结束“六百里”地的合称(中间有数邑,如现佛诞寒川公园下孝义古城古上洛的雒邑等)。是张仪欺楚名典而将“商”“於”合称;意喻六百里边疆之地和军事、商贾要道及“计谋”“诈术”的代称。辖区主要为现陕西省商洛市境内,因春秋战国时期,商於之地原属于楚国,秦国故土本为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商於位于秦岭南麓,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来商於被秦国占领而成为秦地,卫鞅破魏有功,被封于商十五邑(即“商於”之地),该地后来便成为了商鞅的封邑。古上洛城池在向上迁移60里地建商州城后,在州城前设有“商於驿”。

6. 商於子驾豕(附译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商於子对国家现状很不满,认为国君不能任用贤人来治理国家,于是用过激的方法想要奉劝国君和宁毋子,但没有成效,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7. 翻译文言文《商於子家贫》

译文:

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来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完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因为牛的力气很大能够耕起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

商於子很生气,并且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说过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你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

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耕作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耕作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

原文: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造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出处:《以豕代耕》——元末明初·宋濂

(7)商於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 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 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他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质朴简介,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8. 商於子论治国 文言文翻译

商於子,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翻译:
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里很穷,没有牛耕地,于是就牵一头猪去耕地。商君是商国的国王,到乡村微服私访,路过看到这一幕,就责备商於子说:“你搞错了,耕地应该用牛,牛的力气大可以翻起泥土,蹄子有力可以站在烂泥里。猪就算再大,又怎么能耕田呢?”。商於子不高兴,没有理他。
商君又说:“现在你用猪代替牛来耕地,是弄错了吧?”
商於子说:你认为我错了,我还认为你错了呢。我怎么不知道耕田要用牛,就像管理百姓要用贤能。不用牛,虽然耕不好田,但是其害处不大;而不用贤良的人来管理百姓,祸害的是天下,害处大。你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官吏呢?
商君愣一会,露出惭愧的神色,对身边的随从说:你们要通过这件事来推敲其中的道理。一个农民,能知道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国的人却很糊涂。论治国之道,我都恨自己远远不如他啊。
商君回到都城后,就开始革除旧敝,施行新政,广招天下贤能的人当官。几年后,国富民安,这原来都是商於子的功劳。

9. 商於具体在什么地方

据说是河南省淅川,但也有其他说法,说是在陕西和四川的交界处

10. 商於古道怎么读

您查询的是:商於古道
查询结果:共包含 4 个汉字,总笔画数 36 画。
去除重复汉字后:共包含 4 个汉字,总笔画数 36 画。
以下为单个汉字笔画数:
11 画shāng商
8 画yú於
5 画gǔ古
12 画dào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