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结盟思想什么时候提出的,什么意思
不结盟运动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2012年8月26日,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
⑵ 什么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包含时间) &n...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⑶ 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是什么时候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2012年8月26日,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 ⑷ 首届不结盟国家发生的时间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萌发于冷战时期。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⑸ 中国从何时推行不结盟政策的
一、不结盟运动和政策,可以追溯到1953年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⑹ 七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什么时间召开的 不结盟运动形成以后,自1961年至1983年先后召开了7次首脑会议。它们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促进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反对霸权主义、国际强权政治和集团政治,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平等地位;在反对超级大国侵略和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和各国安全;在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64年10月5~10日,第2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有47个成员国的代表团、10个国家和两个组织的观察员参加会议。1970年9月8日至10日,第3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参加会议的有54个成员国;8个国家和8个组织作为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包括《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进步的宣言》等一系列文件。 在前两次首脑会议上,与会者的主要矛头是针对老牌的帝国主义,要求“最后结束殖民主义”,随后又转向美国的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美苏两国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日趋激烈,构成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威胁,从这次会议起,与会的不结盟国家把斗争的主要矛头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指向美国的霸权主义。两个超级大国受到指名或不指名的谴责。《卢萨卡宣言》第一次提出把世界分为“穷国”和“富国”,指出:“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对别国内政的干涉,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使用武力和进行颠覆的威胁,这些做法都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并成为经常的威胁”。宣言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主张:“一切主权国家都有权完全自由地决定自己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道路”。以卢萨卡会议为标志,不结盟运动开始向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斗争提出了公开的挑战。 70年代,大批新独立国家面临实现经济独立以巩固政治独立的严重任务。不结盟运动在政治领域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的同时,还必须在经济领域展开斗争。卢萨卡会议成了这方面的转折点。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仍然处在帝国主义统治和新殖民主义的剥削下”,表示“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已经是不结盟运动的刻不容缓的基本目标。 按照卢萨卡会议通过的不结盟运动的组织形式走向制度化,每隔3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的决定,1973年9月5日至9日,第4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参加会议的有75个成员国,10个国家和16个组织作为观察员、3个国家作为来宾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第4次不结盟国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宣言》等一系列文件。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部长级协调局。会议文件宣布:“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不管它们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军事的”,并强调“穷国”和“小国”要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当时的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会前给本届会议主席布迈丁写信施加压力,指责不结盟国家把世界分为“大国”和“小国”、“穷国”和“富国”的主张,不许把美苏两国相提并论。阿尔及利亚公布了这封信,引起与会国家的强烈不满。会议不顾前苏联的压力,在会议文件中坚持“反对霸权”的正义立场,把矛头直接指向两个超级大国。 1976年8月16日至20日,第5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参加的有86个成员国,10个国家和12个组织作为观察员、7个国家作为来宾出席了会议。罗马尼亚在多数成员国的支持下,以来宾身份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强调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相互关系;通过《政治宣言》、《经济宣言》、《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纲领》等文件。《政治宣言》宣告:“不结盟运动是抗击各种形式和表现的帝国主义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外国统治的一支要重力量”;指出:“政治和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脱离政治来孤立地处理经济事务,是错误的”。《经济宣言》强调:“争取政治独立……不能同争取经济解放的斗争分离开来”;号召“不结盟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结束富国和强国对付弱国和穷国的剥削而努力奋斗”。 第6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第一次在拉丁美洲国家召开的不结盟运动的会议。它于1979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参加会议的有95个成员国,12个国家的观察员和8个国家的代表以来宾身份出席了会议。由于会议的某些参加国特别是东道主古巴受到前苏联的影响,使不结盟运动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这次会议在3个根本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争论:一、不结盟运动应该坚持还是放弃其不结盟的概念和反帝、反殖、反霸的宗旨;二、不结盟国家是否应该努力促使它们各国之间团结合作;三、不结盟运动内部应该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还是采取把少数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多数国家。在大多数国家的努力下,会议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非集团原则,维护了运动的团结,否定了个别国家鼓吹前苏联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的主张,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这次会议通过《政治宣言》等一系列决议,重申运动的以下原则:尊重所有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自由发展;不结盟国家独立于大国或集团的争夺和影响之外,反对参加军事条约和联盟;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外国占领和霸权作斗争;各国实现积极的和平共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合作;在殖民和外来统治下的各国人民有权实行自决和独立;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但是,不结盟运动的首批成员国之一的柬埔寨,受到越南的侵略,它的合法性遭到古巴等国的否定,被剥夺了参加会议的权利。由于会议曾一度出现偏袒前苏联对外政策的气氛,缅甸代表中途退席,并宣布退出不结盟运动。 第7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于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出席的有101个成员国,10个国家和8个组织作为观察员、10个国家和16个组织作为来宾出席了会议,使这次会议成为不结盟运动力量的一次空前大检阅。会议通过了《新德里文件》、《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一系列文件。这次会议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纲领和宗旨,较大程度上拨正了自上届首脑会议以来出现的偏袒前苏联的方向,重申支持不干涉主权国家内部事务以及不允许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的原则,呼吁“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和柬埔寨,并要求“全面重建国际秩序”,以扭转目前在世界上存在的“争夺势力范周、统治地位和军备竞赛”的趋势。《经济宣言》强调不结盟国家要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继续努力,并提出了加速“南南合作”的措施。 ⑺ 高中历史。不结盟运动是什么时候的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2012年8月26日,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 ⑻ 中国提出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不结盟政策不是中国提出来的。是印度,原南斯拉夫,埃及三国于1956年正式提出不结盟主张。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中国1992年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 ⑼ 不结盟运动具体时间 196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