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汉武帝建元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去世,年仅16岁的刘彻登基,改年号建元。这时朝政大权掌握在以窦太后以主的人手里,他们主张继续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但是,汉朝北方的强敌匈奴利用这个时机开始蠢蠢欲动,大汉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境地。与此同时,很多诸侯利用刘彻刚刚登基朝政不稳的时机,纷纷来到京城挑拨窦太后和汉武帝的关系,企图利用窦太后废黜刘彻,以达到自己的皇帝梦。
实施
建元元年,汉武帝为了自保,更为了强大汉朝以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于是他以窦婴为丞相,以他的舅舅田蚡为太尉,以他的老师赵绾、王臧为郎中令进行改革。他的改革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拔人才
在人才选拔上,汉武帝非常注重那些痛斥时弊的有志之士和标新立异的博学之才。并且汉武帝下诏让地方举荐直言敢谏之士,全国举荐上来的超过百人,汉武帝一一召见询问古今治国之道。在这群人里面有董仲舒、严助以及东方朔等名士,这些人都成为汉武帝时期的重臣。
二、兴儒学
在当时,内部有诸侯王虎视眈眈,外部有匈奴连年寇边,仅汉景帝在位十六年,匈奴就有五次大规模入侵,掠杀的人口数以万计。并且匈奴在击败月氏国之后已经将矛头直指大汉,大汉匈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而汉朝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无为而治,实行大一统的儒家思想,倾全国之力才可能取胜。所以,汉武帝采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唯独尊崇儒术。
三,除弊政
1.列侯就国。简单说就是各诸侯王必须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没有皇帝的诏令不得随意进京。这主要是为了防范诸侯王向窦太后挑拨离间,也为了防范他们重金勾结朝廷官员图谋不轨。
2.除关。它的意思就是解除进入函谷关的关禁,因为以前盗贼横行,所以进入函谷关都必须出示通关文牒才能入关,但随着文景之治的繁荣到汉武帝时盗贼已经很少了,所以为了彰显太平,才颁布了这条政令。
3.检举。这主要是为了打击贵族和各诸侯王而颁布的,鼓励检举皇亲国戚中违法乱纪的人,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中央政权。但它最直接的打击对象却是以窦太后为主的窦氏宗族,因而建元革新受到窦太后以及其党羽的抨击和阻挠。
结果
最终,汉武帝一个系列“架空”窦太后的改革彻底激怒了老太太,她派人调查刘彻的老师赵绾、王臧,并以“奸利”的罪名将他们打入大牢。最终,窦太后罢免田妢、窦婴,并迫使赵绾、王臧在狱中自杀。在这场较中,经历三朝的窦太后获得全胜。
而我们纵观整个建元革新,得出建元革新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急功近利。我们不否认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但那时他毕竟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所以考虑事情难免就会把事情想得简单了。所以,他的改革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太着急了,以至于把他们都逼到一个阵营上,并成为其难以逾越的阻碍。
其次,用人不当。赵绾、王臧虽然有革新的意向和决心,但却缺乏革新的才能,而且他们生活不检点,这才让窦太后能够抓住把柄。而赵绾的缺点早在革新之时就显现出来了,窦太后这个人还是比较大度的,当初她并未想插手汉武帝的建元革新。这时,赵绾去给新政的火苗上浇了一壶油,她告诉窦太后:“从此国家大政不必请示东宫!”这才彻底激怒了老太太,在赵绾的“助攻”下新政怎么可能不失败?
但俗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建元革新虽然失败了,但我认为它有着一些积极的意义:
首先,汉武帝的成长。建元革新虽然失败了,但汉武帝经过这件事的磨练也变得更加成熟了。这为他以后开始的在汉匈决战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奠定了基础,他渐渐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决策者。
其次,春风中的火苗。建元革新虽然失败了,但它已经在人们心里深深扎下了根。更为他以后彻底推行儒学改革提供了模板,它成为了汉武帝日后彻底改革的雏形。
最后,祖孙隔阂的化解。不管怎么样,光武帝都是窦太后最喜爱的孙子,汉武帝和窦太后的初衷都是为了大汉的未来。在汉武帝与窦太后的较量中,窦太后有无数次机会都可以废掉汉武帝。但她没有这么做,或许在她的心里自己的孙子不管做错了什么事都是那个自己最爱的孙子刘彘。汉武帝也通过建元革新意识到:不管怎么样,窦太后都是最疼他的奶奶。所以建元革新虽然失败了,但却加深了汉武帝对窦太后的尊敬。所以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都没有说过窦太后的不是,而且在汉武帝的心里,他对奶奶的爱和尊敬,甚至已经超过对她的母亲王太后的感情。
『贰』 建元是哪个皇帝使用的年号
以“建元”作为年号的皇帝。
【时间】 前140年—前1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 【概述】 汉武帝刘彻即位成为汉朝皇帝,开始使用年号“建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共6年。
【建元 (晋康帝)
【时间】 343年-344年 【君主】 晋康帝司马岳 【概述】 是东晋皇帝晋康帝司马岳的年号,共计2年。建元二年九月晋穆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永和元年。
建元 (苻坚)
【时间】 365年六月-385年七月 【君主】 前秦宣昭帝苻坚 【概述】 是十六国时期前秦宣昭帝苻坚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1年。建元二十一年八月前秦哀平帝苻丕即位,改元太安元年。
建元 (萧道成)
【时间】 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 【君主】 齐高帝萧道成 【概述】 是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的年号,共3年余。建元四年三月齐武帝萧赜即位沿用。
『叁』 "建元"是我国哪一个皇帝使用的年号
建元被中国多个朝代作为年号。具体为:
1.建元 (汉武帝)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是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所使用的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共6年。
2.建元(刘聪)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
3.建元 (晋康帝)
建元(343年-344年)是东晋皇帝晋康帝司马岳的年号,共计2年。
4.建元 (苻坚)
建元(365年六月-385年七月)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前秦宣昭帝苻坚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1年。
5.建元 (萧道成)
建元(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是南朝齐齐高帝萧道成的年号,共3年余。
『肆』 建元是哪个皇帝
建元是皇帝用的年号不指定特定皇帝,汉武帝首次使用。
年号只有明清两朝基本与皇帝一一对应,明英宗、皇太极例外。
1.汉武帝 前140年—前135年
2.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 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3.东晋皇帝晋康帝司马岳 343年-344年
4.十六国时期前秦宣昭帝苻坚 365年六月-385年七月
5.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 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
另:
新罗君主法兴王和真兴王 536年至551年
『伍』 建元是什么年代的
建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40-公元前135年),总共使用时间为六年。
『陆』 建元是我国哪一个皇帝使用的年号
1.汉武帝刘彻年号
2.前赵昭武帝刘聪年号
3.晋康帝司马岳年号
4.前秦宣昭帝苻坚年号
5.齐高弟萧道成年号
6.新罗法兴王及真兴王年号
『柒』 建元是哪个皇帝的称号
西汉武帝刘彻 建元共6年从公元前140到公元前134年东晋康帝司马岳 建元共2年公元343到公元345年南齐高帝萧道成 建元共4年公元479到公元483年
『捌』 请问“建元中统”或“建元洪武”中的“建元”是什么意思
新皇登基的第一年 有的皇帝在其登位后也改元
年号从汉武帝才开始使用,第一个年号叫“建元”。汉武帝之前是用干支纪年。
明清两代,除了(明)英宗因为做了两次皇帝有两个年号,(清)皇太极有两个年号(“天聪”“崇德”)外,其皇帝都是一帝一号。所以,史家称明清的皇帝就习惯称他们的年号,如康熙帝、万历帝...
有继位后仍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的,一般是混乱时期的小国。如:五代时期后梁的“干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
还有使用同时期的大国皇帝的年号,表示臣服的情形。如: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
改年号最多的是武则天,她好像一共改了十七次年号。
改年号的原因。
1.亲皇帝登基要改年号。登基时改,次年新年使用。
2.为了纪念某件大事。如:
因为边关无战事,汉元帝遂改年号为「竟宁」。
因为黄巾军被平定,汉灵帝刘宏改年号为“中平”。
因为李显出生了,武则天就改年号为“显庆”。
......
3.为了取吉祥之义。如:
还是武则天,她觉得大佛的脚印特别吉祥,就改年号为“大足”;长出新眉毛了,就改年号为“久视”。
客观上,因为改年号被认为是吉祥的,皇帝每改一次年号,便要大赦天下。所以,改年号有时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是“康熙”(61年);
金朝末帝完颜承麟的“盛昌”年号,使用了还不到一天,金朝就告灭亡,是使用时间最短的年号;
重复使用次数最多的年号是“建兴”(11次);
有趣的改年号故事:
晋哀帝上台后,改“升平”为“隆和”,由于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当时民谣唱:“升平不满斗,隆和那得久,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足。”朝廷闻而不欢,改年号为“兴宁”,人复歌曰:“虽改兴宁,复聊无生。”果然,晋哀帝崩,在位仅5年。
『玖』 改元与建元的区别
1、顺序不同。
建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第一次建立年号。
改元:在建元之后,一个皇帝多次改变年号。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2、概念不同。
建元: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
年号的创立是为了通过对皇帝制度的“升级”来重新塑造皇权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
(9)建元扩展阅读:
举例说明
唐玄宗即位初年建元“先天”,这年即称先天元年,后改元“开元”,又改元“天宝”。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成祖年号是永乐,明成祖就是称为永乐皇帝。
日本天皇即位时亦会建元,明治维新以前一直都是一旦遇到事情就瞬间改元,所以一个皇帝最少也有3个年号(即使才在位3年也一样)。到了江户时代明治天皇登基之后,就颁布了一世一元的法律。
『拾』 建元是我国哪个皇帝用的年号
建元 (汉武帝)
【时间】 前140年—前135年
【君主】 汉武帝刘彻
【概述】 汉武帝刘彻即位成为汉朝皇帝,开始使用年号“建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共6年。
【记载】 建元年号被一些人认为并不是汉武帝一开始就定名的,而是有官员为了讨好皇帝,认为“改元宜应天瑞,当用瑞命纪元,选取名号”,在武帝元鼎三年时新作出来,再往前追加所定的。但是更多人还是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而一些人考证认为发现的一些文物上有元鼎之前年号的铭记,《筠清馆金石记》上还记载有铭刻建元年号的汉朝文物。而一般认为文物上的款识都应该是当时所记,从而判断出元鼎之前年号并非追加的。
【纪年】
建元 公元 干支
元年 前140年 辛丑
2年 前139年 壬寅
3年 前138年 癸卯
4年 前137年 甲辰
5年 前136年 乙巳
6年 前135年 丙午
【纪事】
前139年——西汉外交家与探险家张骞,向西域出发,奠定了丝绸之路开拓的基础
前137年——第一代南越国君主赵佗去世,其位由次孙赵眜继承,成为第二代南越国君主,号称“南越文帝”。
【出生】
前140年——苏武 霍去病
前135年——司马迁,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逝世】
前137年——赵佗,南越国的建立者,第一代南越国君主。
[编辑本段]2、建元(刘聪)
【时间】 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君主】 汉昭武帝刘聪
【概述】 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建元二年十一月改元麟嘉元年。
【记载】 《十六国春秋》称建元元年在晋建兴二年(314年)。《资治通鉴》考异,有《汉太宰刘雄碑》云“嘉平五年岁在乙亥二月六日立”。可知改元建元在乙亥(315年)二月之后。
【纪年】
建元 公元 干支
元年 315年 乙亥
二年 316年 丙子
【纪事】
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掳愍帝,西晋亡。
[编辑本段]3、建元 (晋康帝)
【时间】 343年-344年
【君主】 晋康帝司马岳
【概述】 是东晋皇帝晋康帝司马岳的年号,共计2年。建元二年九月晋穆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永和元年。
【纪年】
建元 公元 干支
元年 343年 癸卯
二年 344年 甲辰
【出生】
343年——司马聃,东晋第五位皇帝(361年去世)
343年——谢玄,东晋将军(388年去世)
344年——王献之,东晋书法家(386年去世)
【逝世】
343年——李寿,成汉第四位皇帝(300年出生)
[编辑本段]4、建元 (苻坚)
【时间】 365年六月-385年七月
【君主】 前秦宣昭帝苻坚
【概述】 是十六国时期前秦宣昭帝苻坚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1年。建元二十一年八月前秦哀平帝苻丕即位,改元太安元年。
[编辑本段]5、建元 (萧道成)
【时间】 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
【君主】 齐高帝萧道成
【概述】 是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的年号,共3年余。建元四年三月齐武帝萧赜即位沿用。
【纪年】
建元 公元 干支
元年 479年 己未
二年 480年 庚申
三年 481年 辛酉
四年 482年 壬戌
【纪事】
479年——南朝宋为齐高帝萧道成所代,南齐开国。
【出生】
479年——苏小小,中国南北朝时期,生活在钱塘的著名歌妓。
480年——萧昭文,南朝齐的第四任皇帝(494年去世)。
[编辑本段]6、建元 (新罗法兴王)
【时间】 536年至551年
【君主】 法兴王、真兴王
【概述】 是新罗君主法兴王和真兴王之年号。真兴王于540年继位,沿用至5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