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资本论
扩展阅读
简单看股票盘 2025-07-11 09:45:39
股票价格与均线 2025-07-11 09:42:32

资本论

发布时间: 2021-06-28 12:55:43

A. 资本论的意义

《资本论》是认识当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方法论

“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马克思往往就会‘出场’。只要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揭示其神秘性和规律的《资本论》就不可能‘退场’。《资本论》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程恩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全球化时代,当代资本主义是经过修正和转换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聂锦芳提出,“正视时代变迁所导致的差别,关注《资本论》当代阐释力的嬗变,重估《资本论》的当代价值,是当下思想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大写的逻辑”的《资本论》,它将哲学与经济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在《资本论》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高度统一的,从而使得历史和逻辑的展开在理论上得以自洽。程恩富表示,在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层面,迄今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超越《资本论》,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逻辑框架及具有全球意义的分析工具。

B. 什么是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C.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核心是讲的什么

《资本论》第一卷是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这是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资本论》第二卷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这是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资本论》第三卷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这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资本论》第四卷是系统地分析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学说史。

《资本论》的核心理论——剩余价值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资本论》的主要历史意义及贡献

《资本论》以深沉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普遍规律,对资本主义及其辩护士进行了严厉的指控,是具有鲜明的党性的著作。马克思的思想武装了全体工人阶级,并在政治经济学上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

全书所涉及的有关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和文化的研究,都反映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因此,《资本论》也是一部天才的哲学著作,同时,以其对英国社会经济历史的高度概括又可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D. 资本论的出处及写作背景

《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写作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社会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固有矛盾愈发明显地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他们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呈现复杂化的趋势。

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可能是革命,在这之前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因此,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20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到英国博物馆去看书,查阅资料,被图书馆员称为最勤奋的读者。

内容简介: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一卷通过对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从根本的层次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并且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具有逻辑和历史的相对完整性。

第二卷考察的是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即除了直接生产过程外,把交换过程加进来了。这一卷主要分析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

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E.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而生产关系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的总和。《资本论》正是系统地分析资本主义的全部生产关系,而且这种分析是辩证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本质到现象。

《资本论》第一卷重点研究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一般本质。《资本论》第二卷分析作为生产和交换的统一的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在流通中的表现。

《资本论》第三卷分析了作为生产、流通、分配的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进一步重点揭示了接近社会表面的分配领域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至于资本主义的消费关系,一、二、三卷都作了有关的分析。



(5)资本论扩展阅读:

后世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已经有了政治经济学,不过那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只讲物与物的关系,不讲人与人的特殊社会关系,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自古有之,永恒存在的东西。

马克思通过创作《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革命,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资本论》明确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运用科学抽象法进行研究,从而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F. 什么是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17c-19c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发展历程
《资本论》的研究目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实证方法和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建立在实证和认识的基础上的)
《资本论》的研究结论:三个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体现为阶级关系
资产阶级通过资本的手段剥削了劳动阶级
资本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才能运作

G. 资本论是什么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经典巨著,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马克思1883年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H.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是讲什么的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8)资本论扩展阅读

《资本论》明确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运用科学抽象法进行研究,从而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资本论》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