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动物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
在动物化石中,有一个保存两段鹿角的步氏真梳鹿的头盖骨。它的左角靠近角节的主枝上,有一个横断面底部较窄的沟槽,其上具有明显的人为切割或砍斫的痕迹。右角也有刮削痕。
这表明,当时人们可能已制作骨器。化石中还有一些颜色呈黑、灰和灰绿色的鹿角、马牙和动物肋骨,说明西侯度人已经学会取火,开始食熟食了。
B. 西侯度文化的考古发掘
出土了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和带有切痕的鹿角以及一些表面呈深灰色的哺乳动物肋骨和马牙的烧骨,地磁测定其地层年代为距今180万年前。这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早于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约十万年。
尤其是烧骨的惊世发现,说明人类在这里学会取火,开始熟食,从而减少了对大自然的依赖,促进体质上的进步和健康。人类用火也许早于180万,也许还有没发现的。
经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另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有若干烧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石器和有切割痕迹的鹿角以及烧骨的发现,证明在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至1962年,山西省博物馆对西侯度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人类文化遗物和脊椎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和带有切痕的鹿角。石制品种类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
C. 山西芮城西侯度原始人遗址中和在陕西蓝田县出土的原始人遗址中发现了哪些石器
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原始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不少石器。石器有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
在陕西蓝田县出土的原始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更多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三棱尖状器、石球,还有一些无以名状的石制工具。
D. 西侯度村有怎样的文化遗址
西侯度村位于山西西南部中条山西南麓,南距芮城风陵渡约10千米,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从西侯度的西侧和南侧流过。
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就成为人类优良的栖息地,约180万年前后,原始人类就繁衍生息在这里。西侯度文化遗存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其位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
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一米厚的交错砂层中,砂层夹在早更新世的砂砾层之内。砂砾层上面覆盖着中更新世的红色土,再上为晚更新世的黄土层。
E. 70万年前的北京人西侯度遗址是怎么由来的
在山西省南部芮城县西北隅,有一个地方叫西侯度,黄河从这里的西边和南边绕过,在村后的北坡,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石制品,其中包括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这批石制品共有32件,包含的类型有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主要为各色石英岩,也有少量的脉石英和火山岩。从石核和石片打制精度来看,打制的技术虽然比较原始,但已包括了锤击、砸击、碰撞等方法。石器种类已初步分化,可大致分为单面或双面的砍斫器,凹刃、直刃、圆刃的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这些石器大多由石片加工而成。
在与石器一起的一些遗物中,有带切割或刮削痕迹的鹿角,有烧过的动物骨骸、角和牙齿,许多动物的头骨被砸碎。说明当时的人们猎取动物后,曾经肢解、烧烤猎物,甚至砸开猎物的头骨,并将余下的碎骨随地抛弃,而将长角加工成某种器具。与这批石制品共存的动物化石种类也很多,主要有兔、刺猬、大河狸、大象、麋鹿、野牛、野猪、羚羊等。根据古地磁法的年代测定,西侯度石器的年代距今已有180万年。
F. 西侯度文化遗址中的石器有哪些
遗址中的石器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其中最大的石核为一件重达8300克的石片状石核,最小的则是仅有33克重的漏斗状石核。
三棱尖状器是用以挖掘根茎类植物的工具,一般个体较为粗大,多用巨厚石片制成,从平坦的一面向背面加工,使背部成棱脊或高背状。
西侯度人制造、使用的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常用的工具,刮削器可以用来刮削木棒、割剥兽皮;砍斫器主要用于砍伐,大型的砍斫器可以砍伐树木;三棱大尖状器是用来挖掘的工具,可以用来挖掘可以食用的植物块根。
西侯度尖状器
G. 西侯度遗址的介绍
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1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 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真的来自山西西侯度遗址吗
除此之外,西侯度遗址一直没有找到人类骨骼化石也是一个重大缺憾,特别是没有头盖骨这样直观的证据。哪怕发现少量牙齿类化石,也有可能通过对牙齿的磨损痕迹等研究来推断当时的人类是否已经开始长期吃熟食。而且没有人类骨骼化石还是人们难以确定在这里聚居的到底是早期人类还是某种进化程度较高的古猿,仅仅凭数量不少很多的石器是很难对这一遗址进行更科学的论证的。现在西侯度遗址经常会进行圣火采集之类活动,仿佛这里人类最早的用火的痕迹已经得到公认,站在当地宣传的角度无可厚非,但还远不能成为科学的定论。
I. 考古学家在西侯度村挖掘出了哪些化石
西侯度村位于黄河东岸、“鸡鸣三省”的风陵渡附近,漫长的旧石器时代,西侯度“猿人”已经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食状态,这是人类进化的非常重要的一大步。
人类文化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和带有切痕的鹿角。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石制品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种类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
另外在西侯度遗址文化层中还发现一批特殊的化石标本,颜色有黑、灰、和灰绿几种,大多是哺乳动物的肋骨、鹿角及马的牙齿。化验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标本是用火烧过的。北京人用火是人们熟知的,但人类用火的历史并不是从北京人开始的。
J. 山西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和遗迹
截止至4月20日,山西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和遗迹分别是西侯度遗址,西侯度村。
西侯度遗址
1962年发现于芮城县的西侯度村。经初步测定,距今约 180万年,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这里出土丰富,除数十件打制的旧石器外,还有人工砍削痕迹的鹿角和被火烧过的兽骨,说明西侯度人除用简单的旧石器狩猎外,还懂得了用火,为研究旧石器的早期文化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化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和带有切痕的鹿角。石制品种类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
(10)西侯度遗址扩展阅读:
西侯度文化石器的特点:
主要是用石片加工,属于石片技术传统,同欧洲石核技术传统存在着根本差异。在加工石器中,以向器身单面加工为主。发现鹿角化石长80厘米,在靠近角节主枝的后外侧,有一个与主枝斜交的沟槽,深5厘米,横断面呈"V"型,应是人工用器物切割或砍斫出来的。
在西侯度遗址文化层中还发现一批特殊的化石标本,颜色有黑、灰、和灰绿几种,大多是哺乳动物的肋骨、鹿角及马的牙齿。化验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标本是用火烧过的。北京人用火是人们熟知的,但人类用火的历史并不是从北京人开始的。西侯度这批烧骨材料的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距今一百几十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