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红卫兵是什么
扩展阅读
股票买的价格是绿的 2025-08-31 23:55:27
红k看股票 2025-08-31 12:41:33
专利之家 2025-08-31 12:17:24

红卫兵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9-12 20:13:22

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军民集会时人们手里经常拿着的那个小红本是什么东东

《毛主席语录》,当时人民群众把毛泽东尊到了神坛上敬若神明,他说的话千真万确。

❷ 三体中红色联合和四二八兵团都是什么组织二者有什么关系

“红色联合”和“四二八军团”都是虚构的当时红卫兵时期的不同派系,具根据历史记载,并没有这2个派系,因为《三体》毕竟只是小说,如果点名真实的派系,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根据当时的时代和描写和剧情,能推断出一出场的“红色联合”与“四二八兵团”的争斗,就是现实世界中清华存在“井冈山兵团”与“四一四兵团”的斗争。

扩展材料

红卫兵是指“文化大革命”中,大、中学生成立的群众组织,也指其成员。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此后迅速遍及全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支配下产生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一种群众性组织。

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

参考资料:网络-红卫兵

❸ 当初红卫兵现在干什么

一般认为红卫兵可以划分为老红卫兵和新红卫兵

老红卫兵由文革初一批最早造反的红卫兵组织构成,如清华附中红卫兵、北京八中红卫兵等。这些“贵族学校”的红卫兵是最早造反又最先倒戈的一拨人。其组织形式主要有“联动”、“西纠”、“东纠”等。他们当时多是高干子弟或当时在学校比较活跃的高才生。

1966年1月21日,以首都中学红卫兵为主,在北京召开了“彻底批判‘联动’大会”。接着,“联动”设在北京101中学、北京工业学院附中、北京石油学院附中、北师大附中、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八一学校等校园内的“联动”据点先后被摧毁,分散在上海、沈阳、武汉、南京、广州、长沙、新疆等全国各地的“联动”力量均遭到镇压,大批“联动”头头被逮捕。这也标志这老红卫兵退出历史舞台。

以后的红卫兵可以称为新红卫兵。

老红卫兵后来普遍做了国家的高级干部,部长、大集团高层等,新红卫兵相对老红卫兵职务、素质相对低些。

目前国家部长级以下的领导都是第一代红卫兵出身,第一代红卫兵比较厉害。

❹ 文革的起因是什么

文革的起因:

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过去几年的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

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4)红卫兵是什么扩展阅读: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一个过程。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经过不断升级的中苏论战,特别是经过“四清”运动,毛泽东越来越感到中国有出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他认定,中国有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而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

他还认定,中国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不在基层,而是在上层,尤其是中央。他说:“领导人、领导集团很重要。……六二年刮歪风,如果我和几个常委不顶住,点了头,不用好久,只要熏上半年,就会变颜色。

许多事情都是这样:领导人一变,就都变了。”(1965年8月11日听取罗瑞卿汇报时的插话)就在1965年八九月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应该造反”的问题。从此以后就不断讲这个事。

防止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成为毛泽东晚年思考和担心的焦点。怕党和国家改变颜色,这就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观动机。

有一次他对身边护士说:“我多次提出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

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走回头路。”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越来越使他感到问题的紧迫性。

毛泽东觉得时不我待,就在73岁那年毅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批判《海瑞罢官》只不过是一个突破口。

但是,毛泽东对党内和国内的政治情况作了不符合实际的、过于严重的估计,把持不同意见的各级领导干部看成是“修正主义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许多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也说成是阶级斗争,严重地混淆了是非,混淆了敌我。

用什么办法才能够彻底解决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阴暗面的问题,毛泽东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他说:“只有发动群众才有办法,没有群众毫无办法。”

但是毛泽东对群众运动产生了一种片面的看法。他说,“我们有一部分干部不接近人民群众,做官当老爷,对付这些人,我毫无办法。这回好,群众就整他了”。

这样,在放弃了党的领导的情况下,各种社会矛盾,人与人之间平时的积怨,就在自发的、失控的群众运动中,以革命的名义和极端的形式,集中地爆发出来,造成社会动乱。

❺ 什么是知青,知青是干什么的

“知青”就是知识青年的简称。
1966年,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1966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央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央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央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的中央总书记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央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❻ 周奉天,陈成,边亚军的原型是谁、他们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们算不算是中国黑道的祖师爷

周奉天原名周常利,被红卫兵乱刀捅死了。

陈成后来去了美国,文革时期陈、边都是北京的高中学生,但是很有统治力,东城,西城各有地盘。

边亚军的原型,真名叫边作军。

边作军是“黑五类”出身,文革时期家庭极其受罪,所以他本人对红卫兵抱有很深的仇视心理,几乎是见了红卫兵就打。他个子不高,偏瘦,皮肤白皙,很精神,颇受女孩子喜欢。即便现在已经五十出头……模样也还算潇洒。

边作军头脑比较聪明,打架时下手较重(在身体对抗上不占优势)。下手重……使他落了个“心狠手黑”的名声;头脑聪明……曾使他逃得一命。当时他们三四个人被大批红卫兵包围,手头上只有边亚军有把匕首,明显处于下风。而红卫兵们出于为自己人报仇的心理、也出于“打击流氓”的“光明正大”的理由……是准备把他们几个打死的。

事情是边作军惹的,但这几个人面临谁也活不了的局面。……在其后的逃跑中,边作军与那本小说的作者拼命跑掉了,而混蛋作为最大的目标……被当场打死,地点在今天的北展广场附近。(小说中,他被打死于京郊樱桃沟)

混蛋就是小说里“周奉天”的原型。他死了以后,边作军等给收的尸,混蛋当时穿的、溅满血的的确良白衬衣是边作军本人在太平湖洗的,那件衬衣满是窟窿、就像筛子……都是被刀捅的。混蛋尸首的脑袋上还有个大窟窿。洗完后……也是边亚军用板车把尸首拉回了混蛋的家。(混蛋的弟弟在九十年代末期亡于京郊平谷,尸体上十个手指都是断的)

那本小说在九十年代初期出版后,无人问津。期间,作者曾和一个朋友以摆地摊的方式在北京大学校园里销售,为吸引人购买,他们的措施是“由作者亲笔签名”……。而第一个掏钱的读者是位北大的年轻教员,购买理由并不是希望得到作者本人签名……而是提出“打七折就买”。时间不长,这两个小贩就被北大的保卫部门带走,人书都扣留,最终……作者不得不向保卫部门言明:他与校长熟悉,并得到当时的北大校长的慰问电话……才被放走。

作者本人也很有传奇色彩。曾跟随很有名望的学者读研,但又反对老师的观点;曾在大学任教,又被除名去做工友;曾承包两间店面……以卖猪肉维生(地点在大屯路附近),而同时又担任数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曾担任两个学院的主要领导、局级干部,但最终又丧失公职;曾炒作期货、有所斩获,又坚决放弃而开始文学创作;第一部小说在民间大名鼎鼎,但文学界十多年来无人置评;第二部小说在文学界仍然无人置评,但在政治圈里沸沸扬扬……使他成为风云人物。

当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时,以为边作军早已在东北被政府镇压。而实际上,边作军能够活下来……是因为当时混乱的局面下,东北没有派人到北京进行详细调查。边作军蹲完大牢,活着回到了北京。

那本书刚出版时的确是无人问津的,这一点作者本人曾当面对我讲过。他从政、从商乃至教学,都有始无终,其中滋味非常人所能体会。

记得当时他很有感慨的讲:“当我看到给学生们批改论文时留在纸上的充满油垢的指纹时,我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对不起学生们,于是我不再卖猪肉了。可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书能不能养活自己。”

那本书之所以能够出版,得益于他的著作权代理人。那位先生冒着赔钱的危险“承包”了作者,结论是:你的书由我出版;条件是:作者每月的生活费400元由代理人支付。而当时这位代理人的月工资不过一百多元。此后,两人的合作再未间断,直到现在(当然,已经不再需要什么生活费了)

书出版后的第一个月,无人问津。他们对此十分担心。于是,就出现了我上贴中提到的“到北大卖书”的情景。从第二个月开始热销,先后三个版本销售持续十年之久,期间盗版不断(现在仍然有)。

该书出版了头三册后,告一段落。第四册本已完成构思,但并未落实在纸面上。

此后,作者把精力转向政治方面,并在九三年左右完成“第三只”。在中国政界、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血色青春》四部曲—天伤.天祭.天爵.天罡内容简介:一部大变革时代的忏悔录青春,刀光剑影的青春血腥,生命本原的血腥人对命运的挣扎,命运对人的嘲弄这本书想来对于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已经并不陌生了,如果你有藏书辟的话,那如果没有这本书你就不算有藏书——因为它在96年就被查禁了,其原因是因其血腥程度让人发狂,那是一种生命本原的血腥。这本书被当时的媒体誉为“中国的教父,北京的上海滩”。青春,泪祭,刀光,血影,红卫兵,红色的年代,红色的鲜血。王山《血色青春》系列,一共有四本,分别是《天伤》《天祭》《天爵》《天罡》。内容是北京城在文革期间,一些平民和出生不好的少年,成为玩主,而高干子弟则成为红卫兵,两派人物在67、68年展开血腥的斯杀和械斗。里面有不少京城黑社会的黑话。比如佛爷,是指小偷,从千手千眼佛来,小偷不是千手千眼吗?佛爷上面是玩主,受佛爷的供奉。玩主的首领,也就是黑社会的老大,就是本书的主角。书中的人物都是16、7岁的人,确实青春的可观,但是他们开始面对生活无情的挑战。政治运动将同学划分为阴阳两界人,他们只能去面对你死我活的斗争。到他们20岁的时候结束械斗,下放到农村成为知青,再后来回城赶上改革开放,成了现在中国的中坚力量。

❼ 什么是红卫人

文革时期的红卫兵.

山东红卫电机公司.

❽ 中国十大神秘事件是什么

1。双鱼玉佩(彭加木是真失踪了,至于玉佩,无实质证据,不过即使是真的,也不会有证据流出的啦)
2。95成都僵尸(当时在成都附近轰动一时,有人说是狂犬病的现象,总归是有点事实基础的))
3。上海吸血鬼 (上海轰动过,甚至媒体报道过,即便假,也假得很成功)

4。华航空难录音 (空难确确实实发生,录音确确实实存在,土豆网上听去吧)

5。林家宅37号 (可信度不高,恐怖度很高,无实质证据))
6。重庆红衣男孩 (绝对真实)
7。孟照国 (轰动一时的第三类接触,走进科学播过,最后称其有精神心理方面问题……真假自辩)
8。黄延秋 (此人确实一夜瞬移,走进科学认为其梦游了……真假自辩)
9。广九铁路广告 (广告存在,自己去看,但渲染说辞貌似是谣言,不过这广告拍得实在太渗人)
10。朱秀华 (曾经家喻户晓,可信度较高,不排除此人瞒骗群众的可能)
11。贵州藏字石 (砖家承认是自然形成的)6 K. ^ i3 K# k( d9 ?( p

12。北京330公交车 (一说375路,总觉得不可能,但有人指出1995年11月16日北京晚报上刊登过)
13。猫脸老太太 (东北地区广泛流传)

14。夜狸猫 (可信度不高,至少没有实质证据,但是去年就传过雷同的事情)4 V5 Y0 s6 15。黄河透明棺材 (小说上有,某科学杂志曾刊登过,真假自辩

❾ 红色年代是指哪个年代啊是70年代吗还有图中的这种衣服叫什么啊

指工农联盟主导,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化不断迈进的时期。具体就是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你可以认为现在正处于红色年代,我没意见。

❿ 红卫军和红卫兵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

红卫军是以复员转业军人为主体的造反组织,有很强的战斗力,文革中最著名的是红卫军与总司双方“九·五”大战,投入兵力约2000人。

红卫兵是指“文化大革命”中,大、中学生成立的群众组织,也指其成员 。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此后迅速遍及全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支配下产生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一种群众性组织 。

2、组成不同

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

红卫军从水家湖开火车头作掩护,向淮南九龙岗进攻,总司方固守、双方伤亡都很大,据说红卫军的机枪火力很猛,但总司方迫击炮很准,在八公山化工二厂有一个三线迫击炮弹厂,炮弹很充足,给红卫军较大杀伤,最终形成相持局面。

(10)红卫兵是什么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在苏联出现修正主义以后,毛泽东认为:要严格的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以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复辟,捍卫初生的新中国的文化,于是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在第一次国共内战之前,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曾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对敌人的同情就是对革命事业的犯罪”,“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于是“红卫兵”在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后,奔赴全国各地,都以各样的方式开始了破除和批判他们所认为的“封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