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钱币收藏网
77年的1分硬币发行量很大,也就值1元钱。
值钱的是没有正式公开发行的“五大天王”。即:79年5分、80年2分、80年5分、81年1分、81年5分。
这五种硬币未对外发行,只生产了很少量,装祯成为年度“中国硬币”套装,作为收藏品出售给外国客人(收外汇券).十分珍贵.称为硬分币"五大天王".
79年套装内含1分2分5分和一个"1979"年号铝章,市场价450元.
80年套装内含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市场价500元.
81年套装内含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和一个铜制鸡年章,市场价1100元.
㈡ 古钱币的收藏渠道都有哪些
选洋觅的话,才会觉得好一些了。他们的新客礼包200活动,优惠特别的多。
㈢ 请问哪里有收藏古钱币的
别折腾了,没有什么值钱的,康熙基本就是大几十一个,顺治100块左右,就是那个花钱贵一些,估计也就是600多,其他品相也不行,价格也不高,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留着吧!实在想出就去古玩城看看吧!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㈣ 古钱币的收藏价值在哪,为什么这么多人倒卖
古钱币热仅仅是一种假象,是人为炒作出来,为的是引人入彀。
本人从事收藏品拍卖近30年,主持拍卖会近千场,其中拍卖的古钱币超过万枚。但价格过万的只有三次,而且是一两万成交,其余成交的古钱币都是几千元甚至几百元。要知道,能进入正规拍卖企业拍卖会的无一不是稀缺性很强的精品。
现在有一批人恶意炒作古钱币,为的是给人一种古钱币很值钱的假象 以便于以各种形式在后续行骗。现在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上当。
从事古钱币收藏,要明确知道两点:第一、无论国内古钱币市场还是全球古钱币市场,都是卖家数量数十倍于买家,属于彻底的买方市场;第二、由于古钱币属于不易损坏的藏品,与其它种类收藏品相比,存世量巨大,这正是收藏者不愿收藏此类藏品的原因,毕竟既然收藏就要收藏稀有物种。
在这种市场情况下,受欺骗买入大量古钱币的人根本找不到买家。于是寻找一切渠道希望能卖出。这样,在旁人看来到处都是买卖古钱币的人。
㈤ 古钱币收藏
北宋真宗赵恒,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铸行,距今约1000年。“祥符”乃祥瑞的符命,表福,禄,寿之意,富有祥瑞满溢之气,是名副其实的“吉祥符”。自古以来,“祥符元宝”就是有名的“吉祥钱”,当时很多青年男女把它作为定情的信物互相交换,直到今天,有些地区还保留着这一风俗习惯。
祥符元宝价格表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3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 18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 25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 3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 45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3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 200元
㈥ 古钱币哪些可以收藏
可以看古钱币图谱,根据古钱的存世量、可分10级,一般1级最珍稀,十级最多。看收藏级别、品相好的就是收藏对象。同时也得看钱币品相、市场钱币行情、热点、最近古钱币的出土情况。另外,收藏者收藏目的也有不同,有的人收藏一些历代古钱的年号钱、对钱、名人书法钱、御书钱、大钱等。也有人专收藏金、银钱,铜元...。请参考。
㈦ 古钱币 收藏
大清铜币 十文 户部2-20元,价格不等,具体看品相。很难简单地说“大清铜币”是否值钱!
你的这枚 我的 估价 5 元
下面文章 供参考 绝大多数“大清铜币”没有太大的价值,但价值在几百几千元也为数不少。如宣统三年“度支部”发行的“大清铜币”一厘、五厘、一分、二分,都有在 5、6 千元以上。至于铜元大十珍之一的“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价值更是在万元上下了。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当在千种以上。故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每每以搜寻不同版式铜圆为最大乐事,如笔者之流,酷爱铜圆收藏,偶有新版式铜圆发现,则欣喜若狂。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面对版式各异的近代铜圆,则往往不知该如何着手收藏。笔者收藏铜圆十余载,摸索出一点铜圆收藏由简至繁的方法。特撰此文,与诸位初入门的同好交流. 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故本文所列铜圆收藏方法,仅就当十铜圆而 言。 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1、“光绪元宝”;2、“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现在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镌“闽关”二字者。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俗称“上山东”;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俗称“横山东”。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四川省造”者,亦有书写“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还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铜圆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大清铜币”中,苏字、宁字有阴文、阳文之分。吉字、淮字、云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区分,可以逐一进行收藏。 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丑(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局名集齐十七省二十局当十铜圆之后,则可以按年号收藏每一局所铸造的铜圆。这是清代当十铜圆收藏必须首先进行的最基本的两个步骤,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号的收藏,才能进一步进行较细区别的版别收藏。 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 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 。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入藏。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尽管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铜九五铅四锡一”的红铜,而且,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铸造了含铜量仅占七成的黄铜圆。现已在存世的当十铜圆中发现,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局铸造的黄铜圆。其中,奉天造当十铜圆绝大部分是黄铜质,红铜者极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黄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多,尚不难觅。其余省局铸造的黄铜质当十铜圆,存世极其罕少,现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现存于世的清代当十铜圆,其币背龙图有多种,形状差别较大,即使是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亦能明显区别。但是,必须注意,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圆,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鄂”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与“湖北大清龙”之分;“湘”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最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 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以最普通,最常见的版式为基础,通过比较,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 五、以中花,边花,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以文饰,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相当繁多。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细小版式的拣选收藏,最好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收藏当十铜圆的大小版式,多看多比较是必须的。收藏铜圆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搜寻自己所没有的版式。有兴趣收藏铜圆的初入门的爱好者,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去刻意收集较稀少的错版,合背,合面等等,而是从普通版式开始收藏。这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都是可取的.
资料 来自网络
㈧ 刚开始收藏古钱币,必备的书籍都是什么
我也喜欢古钱币收藏, 这些年来为了增加我的鉴定钱币的能力找了不少古钱币类的书籍看,不过有些钱币是古籍类的,很难买到实体书,所以我收集的都PDF格式的钱币电子书,反正挺高清的,
目前我收集到几百册钱币类古籍,如果你也想看这些钱币类古籍的话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下角,钱币类的古籍都在那里面
钱币类的古籍目录我例举一些你可以参考一下:
《昭和泉谱-西夏金》
《昭和泉谱-辽钱泉谱》
《古朝鲜半岛钱谱》
《东洋古钱图录》
《正德通宝小集》
《汉代迭范铸钱发展历程考索》
《洪武通宝图谱-静清古钱会》
《浅析开元版别》
《陕西金融钱币-唐代钱币》
《隆兴钱谱》
《隆武通宝泉谱》
《雍正钱谱-高史朗著》
《顺治钱谱》
《高邮出土铁钱(夏立旺)》
《齐国货币研究》
《清朝钱谱》
《清朝钱谱图说》
《清钞本-泉志》
《绍圣钱谱》
《至道元宝》
《花钱》
《万历钱考-高木繁司著》
《西洋銭谱》
《谈光绪制钱背》
《货币知识小博览》
《货泉泉谱》
《明清钱谱》
《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
《金银币钞的鉴别与防伪》
《钱币学文集-罗伯昭》
《钱币珍藏-李英豪》
《昭和泉谱-南宋》
《昭和泉谱-五代钱泉谱》
《昭和泉谱-元朝-平尾聚泉》
《昭和泉谱-十国钱泉谱》
《昭和泉谱-后金》
《昭和泉谱-开元通宝》
《昭和泉谱-明朝A-平尾聚泉》
《昭和泉谱-明朝B-平尾聚泉》
《清钞本-泉志-补遗录》
《由熙宁重宝小平样私铸钱说起》
㈨ 收藏古钱币要注意什么
一、古钱币常见作伪方法
1、翻铸法。
此种方法以真钱原品做模型伪造。浇铸铜水多为古代铜钱或铜镜溶化而成,因此翻铸铜质仍为青铜或红铜。由于热涨冷缩缘故,以本钱翻钱要小于本钱,即翻铸小一匝。此种伪钱上市极多,有的几可乱真。
2、改刻法。
选择旧铜钱较厚的的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来伪造。此种伪造品为数不少。如五铢改刻为太清丰乐,小货泉改刻为永光景和等。还有选择铜钱文制模糊的添刻文字或星月,如改刻半两为两两或半半,改刻五铢为五五或铢铢。用种种办法标新立异。
3、粘合拼接法。
此种方法多用于连泉、合背、同文钱。取相同品两至数枚,磨去没钱的一部分,粘合拼接,即成连泉、合背或同文钱。还有磨去二个旧钱的背,拼合起来成为两面文字。
4、色泽作旧法。
出土古钱历经百年地下腐蚀,有的满身翠绿、有的红、绿、黄、白,斑斑驳驳,钱币界称为“生坑锈”。传世的古钱由于长久玩赏,油汗入表,钱体呈黄褐或褐色。作伪者为取得“生坑”、“传世古”的表面效果,便在伪钱色泽上作旧。常见的方法如下:
一是伪造绿色。因为出土的古钱都有绿锈,所以伪造古钱施以绿锈,方能逼真,伪造绿锈的方法有七种:
(1)将伪造的钱埋入土中,经过二三年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绿颜色的锈了;
(2)将伪造的钱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的绿锈了;
(3)用胶水调以绿色粉末,涂在钱上,便成为一种类似硬绿的锈
(4)用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涂在伪钱上,便成为了一种类似硬绿的绣;
(5)用绿色瓷漆涂上伪钱,经过一年半载,瓷漆干燥坚硬,颇似硬绿绣;
(6)用真的铜锈粘在伪品上,这样看上去硬绿满身;
(7)将钱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铜。
二是伪造红锈方法。出土的古钱也有生红锈的,伪造红锈的方法有四种:
(1)将造成的伪钱用火烧煅使透,浸入冷水,便带红色的锈;再浸以盐酸或醋酸,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取出来,便有红绿锈色,颇似出土古钱了;
(2)用胶水调以红色粉末,也能造成红绿锈色;
(3)用松香调以红色与绿色,同涂在伪钱上面,便成了红绿锈;
(4)用红色瓷漆与绿色瓷漆调涂伪钱上面也能造成红绿锈。
㈩ 有那些古钱币可以收藏
我国历代古钱币,存世量很少、较少的、品相好的,具有文物价值的都可以收藏。另外,也要看您收藏的目的,如:有人收藏历代名人书法钱、农民起义钱、北宋:年号钱、各种书法钱、换字钱...等。也有人收藏历代皇帝的赏赐钱、馈赠钱、宫廷钱等。还有收藏金、银钱币(金、银锭、银元、铜元等。(根据您的财力、知识、收藏目的、爱好,可以自己选项)。有那些钱币?请阅古钱币图谱,图谱上面标着级别,1-2级珍稀,十级最多。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