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经济学名词解释
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否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存在,相反会促进这三种经济的素质通过信息化后大为提升,并导致不可触摸的信息型经济取代可以触摸的物质型经济而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对于信息经济的确立,可以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加以明确:区别一个经济时代,不是看它生产什么,而是看它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从这一角度来提出具体衡量标准,如果把信息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时代来看待的话,就有三个数量标准:
(1)信息部门所占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
(2)信息部门所创造的产值在GNP中所占比重大小;
(3)信息劳动者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大小。如果这三个指标都超过50%以上,才能视为信息经济占主导地位。
⑵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什么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信息的经济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规模、结构形式、组织管理的关系;信息经济模式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过程和作用等。(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信息价值的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等。
(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最佳投资和投资效果;影响信息经济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信息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等。
(4)信息产业结构。主要研究信息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信息产业与部门经济结构、服务性行业结构、教育机构的关系;信息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
(5)信息系统。包括如何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聚集与分散对信息系统价值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考察信息系统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系统经济的管理;最优化信息系统的选择等。
(6)信息技术。用技术经济原理研究信息技术对提高信息经济效益的作用;比较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采取新信息技术的最佳方案;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7)信息经济理论。包括对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性质、方法、作用、历史等基本问题的研究。
⑶ 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这些领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经济学同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它们的子学科的关系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信息与经济的交叉、边缘学科。因此,信息学与经济学共同构成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矗
信息学以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信息的本质与运动规律的研究,达到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的目的。信息学在信息的概念、描述、测度以及信息的传递、再生、认知等方面,为信息经济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还用信息的分析综合方法给信息经济学以锐利的工具。反过来,信息经济学为信息学架起了与经济学相沟通的桥梁,为信息学研究信息及其施效问题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视角。信息经济学与经济信息学密切相关,两者有更多的交叉与重合。尽管后者目前不如前者发展,且属于信息学的范畴,但就其研究对象经济信息而言,比信息学更接近于信息经济学。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中,主要涉及市场信息等经济信息,但也涉及技术信息等非经济信息。
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关系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不能截然分割,但是信息经济学决不是简单地运用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而是以一种新的透视角度对后者进行重新认识,并加以发展,同时还根据信息经济的实践,为经济学增添新理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学的变革,例如,更新市场理论中的“理想竞争”、“普遍均衡”等陈旧观念,考虑影响经济理论的新因素,如国际贸易理论中跨国数据流的巨大作用等。
信息经济学需为经济学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确立自己的地位作出应有的贡献。信息经济学同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存在着更紧密的关系。数量经济学为信息经济学提供数量分析和经济计量方法,技术经济学则为信息经济学提供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这对推动信息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经济学同不确定性经济学、经济对策论(或经济博弈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息经济学和不确定性经济学都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
但信息经济学不是研究人们在经济行为中如何适应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是研究如何缩小或排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问题。如果说,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研究具有被动的性质,那么应当说,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则具有主动的性质。信息经济学和经济对策论都研究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但经济对策论研究的是一群经济人在对策互动的情况下其决策结果可能会怎么样的问题,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则是倒过来,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先预计应有什么样的结果,再据此要求制定何种游戏规则,使其结果对大家都为最好,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并强调具有激励作用的机制设计的重要性。
⑷ 信息经济学要怎么学
学好信息经济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个学期下来,还是朦朦胧胧的。
但是,对于怎样学信息经济学,本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首先,弄明白信息经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一个最简单而又比较令开始接触信息经济学的学生头痛的问题:先有经济再有信息还是先有信息再有经济。从这个基本问题出发,引出一连串的问题,比如信息不对称是不是信息经济学成立的标志?用信息经济学来命名这个新兴的学科是否妥当?国内外关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的争论?
2、其次,再弄明白是用经济的方法来研究信息还是用信息的方法来研究经济?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一点,我不敢再往下讨论了,你还是去看看赖茂生教授编写的《信息经济学》吧,里面引用了各家观点。
3、思考一下由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信息)引起的一系列博弈问题。这涉及到信息的获取、统计和心理学的知识,建议去看一下。
4、明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是怎么回事。
5、搞清楚信息资源有哪些?怎样配置信息资源才能获得最优的收益。
6、企业信息化以及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是怎么回事?
7、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中的经济学。
⑸ 什么叫作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主线。
一是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主,是研究信息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是经济学的重要领域。
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种种机制。因为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故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
⑹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的经济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
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
(6)信息经济学扩展阅读:
信息经济学把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不了解这些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因此,一般不对称信息问题都可归结为“委托一代理”模型。
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中。“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成立条件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支付不低于后者参与这个契约的机会成本。
非对称信息环境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重要的既定条件之一。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型在现实中很难真正存在。
⑺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信息的经济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规模、结构形式、组织管理的关系;信息经济模式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过程和作用,等等。
(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信息价值的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等等。
(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最佳投资和投资效果;影响信息经济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信息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4)信息产业结构。主要研究信息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信息产业与部门经济结构、服务性行业结构、教育机构的关系;信息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等。
(5)信息系统。包括如何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聚集与分散对信息系统价值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考察信息系统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系统经济的管理;最优化信息系统的选择,等等。
(6)信息技术。用技术经济原理研究信息技术对提高信息经济效益的作用;比较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采取新信息技术的最佳方案了;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等等。
(7)信息经济理论。包括对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性质、方法、作用、历史等基本问题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在创建初期,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就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等。
⑻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信息
开本:16开
定价: 3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