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核辐射是怎么产生的产生的是什么
核辐射的危害
据临床医学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人体在受到一定剂量的核辐射照射后,会导致健康受损。
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
照射剂量超过1Gy(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损伤;在剂量低于1Gy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1~10Gy时,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剂量在10~50Gy时,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100%死亡;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天死亡。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2.慢性核辐射损伤
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剂量照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
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4.远期效应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人体受到核辐射会有什么表现?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李教授介绍说,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Ⅱ 核辐射是什么东西是怎么进入人体的
辐射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核辐射是指来自于原子核的辐射。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即α、β、γ射线。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它质量大且带电荷多,但穿透物质的能力弱,射程也短,只要用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挡住。但如果进入人体,会造成危害性很大的内照射,因此在防护上要特别防止α发射体进入人体内。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与α射线相比它有较大的穿透力,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使活组织受到损伤,但它很容易被有机玻璃、塑料或铝板等材料所屏蔽。其内照射的危害也比α射线小。γ射线与X射线类似,也是由看不见的光子组成的。它的穿透力最强,能穿透一米多厚的水泥墙,一个能量为1MeV的γ射线就足以穿透人体。因此在外照射的防护中对γ射线的防护最重要。但由于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它不能直接引起电离,所以它对人体内照射的危害要比α、β射线都小。
放射性是指原子能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波的固有特性。具有能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波的核素被称为放射性核素。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了109种元素,约1800种核素。109种元素中,92种是自然界存在的,17种是人工制造的。1800种核素中,只有270种是稳定的,其余1500余种是不稳定的,是放射性核素。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辐射。
Ⅲ 核辐射有什么危害核具体是什么东西
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与此同时,铯137会造成人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Ⅳ 核辐射的三种主要射线是什么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主要是α(阿尔法)、β(贝塔)、γ(伽马)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Ⅳ 核辐射到底是什么
1.辐射(radiation)是指能量以波或者次原子粒子的形态向外传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有辐射,一切,任何,所有。别说一台电脑,哪怕一杯热水,一个橘子,一块冰块,一粒灰尘,都会向外以电磁波方式传递能量,都有辐射。
2.辐射是宇宙中能量传递的最主要途径,比如地球表层的太阳能的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太阳辐射。
3.电离辐射其实就是高能的粒子,包括α粒子(氦4原子核),β粒子(电子),光子(电磁波),中子等。因为其能量高,在打到靶(你可以理解为任意被高能粒子轰击的物质)上时,会使靶的核外电子电离出去,所以叫做电离辐射。这么高能的粒子通常是核反应才能产生,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
4.因为正是因为它能造成原子电离 ,改变分子的化学性质,所以有几率使生物体内的DNA发生改变,使蛋白质这些非常重要的物质变性,所以会造疾病甚至死亡。
5.常见的辐射是电磁辐射,是一种波,被人体吸收后会转化为热能,引起局部温度升高。但是核辐射是电离辐射,他是高能粒子,轰击人体细胞的DNA会造成,突变,重组等变异。
Ⅵ 核辐射是什么东西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线,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Ⅶ 核辐射是什么意思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Ⅷ 核辐射是什么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 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病;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