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沙僧为什么叫金身罗汉
因为沙僧和唐三藏完成西天取经后,沙僧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所以又叫他金身罗汉。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在书中也称黄婆,土母、刀圭,五行属土,俗称沙和尚、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
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又称唐三藏或唐僧,俗名陈祎)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1)金身罗汉扩展阅读:
沙僧的人物原型
与孙悟空来源众说纷纭不同,《西游记》唐僧师徒中最不为人们注意的形象就是沙僧,所以沙僧的原型也有比较统一的说法。
在钱文忠的讲述中,玄奘曾在途经敦煌西方长达800余里的流沙地带时,无意中打翻了水袋,差点丧命。昏迷中,玄奘梦见了一个数丈高的大神,手执兵刃,对他怒喝。玄奘随即被惊醒,连夜赶路,终于找到了水源。
当玄奘取经被演绎成神话故事后,这800余里的流沙地带变成了“鹅毛飘不起”的流沙河,而大神,也变成《诗话》中的深沙神。不过,《诗话》中的深沙神已不再佑护玄奘。
❷ 十八罗汉 我就知道有金身罗汉 其余的都是什么 请教一下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十八罗汉是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的,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均是历史人物。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迦诺迦伐磋(“喜庆罗汉”、知一切善恶法)、迦诺迦跋厘惰奢(“举钵罗汉”)、苏频陀(“托塔罗汉”)、诺矩罗(“静坐罗汉”)、跋陀罗(“过江罗汉”、意思为贤者)、迦理迦(“骑象罗汉”、佛的侍者)、伐奢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戍博迦(“开心罗汉”、意思为“贱民”或“男根断者”,出家前是个宦者)、半托迦(“探手罗汉”、意思为“路边生”)、罗骺罗(“沉思罗汉”、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那伽犀那(“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罗汉”)、伐那娑斯(“芭蕉罗汉”)、阿氏多(“长眉罗汉”、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
❸ 关于金身罗汉的简介
900贵了。单从战术意义上来说,和尚和打手夜叉是三类完全不同的宝宝,没有比较的价值,各自有适合的战术。由于网易最近大幅增强了附法丹的威力,和尚加敏法配合2个附法丹和一个小楼夜哭或者青面獠牙,其威力绝对可观,而且可以兼做任务攻宠。特别是青面獠牙(法换血)对于那种非常难缠的怪有很好的效果。(典型的像大闹天宫里杀集市的主怪)
❹ 西游记中的沙僧,为何会被叫做“金身罗汉”
《西游记》中的沙僧,因为在西天取经的途中,功劳不是特别大,所以被如来佛祖封为金身罗汉,并没有成佛。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西天佛的排名要在菩萨之前。如果将猪八戒和沙僧都封为佛的话,那么他们的排名将会在观世音菩萨之前,这显然跟他们的能力和做出的贡献不符合。
❺ 金身罗汉在佛界属于什么地位
是菩萨下面的一个价位,罗汉虽然不受生死轮回,但是他的大慈悲心还没有发出来,不像佛菩萨有大慈大悲之心 ,他的慈悲心是有局限的 ,和他有缘分的众生 他会度脱的 ,阿弥陀佛!!!!!! 愿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❻ 西游记中金身罗汉是谁的名号
阿弥陀佛!
《西游记》虚构小说中,沙悟净被分封为「金身罗汉」
但实际上与佛法悖理
罗汉为「声闻乘」,只有人间道的人类才能证得果位
因此,沙悟净似妖,不能证得罗汉果位
小乘佛法(自度度人)声闻乘
依佛陀开示「四圣谛」和 「二谛」起修
,再依修行功夫深浅分4种「罗汉」果位
一、初果——须陀洹(或称 预流)
入圣人之流为初果.证须陀洹道(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
总归为 烦恼三种「妄想」「分别」「执著」,只断除「执著」
依论师说:「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
最小的解脱之道,还不能出六道轮回
二、二果——斯陀含(又称 一来)
梵文称为斯陀含果。证初果圣者断除三结後,必须继续修行,到另一阶段,贪瞋痴减薄,便证得斯陀含果,此果又称为「一来果」因为对欲界烦恼未完全断除,还必须在欲界的人间天上来往一次。
三、三果——阿那含(又称 不还)
入三果之流.从此不来.脱离轮回.证阿那含道(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
四、四果——阿罗汉(又称 无生)
入四果之流.具三明六通.断尽烦恼生死.证阿罗汉道(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
梵文称为阿罗汉果。阿罗汉译义有三:一者、杀贼;二者、应供;三者、无生。意思是阿罗汉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是应当受人天供养的圣者。由於已断烦恼和证得涅盤果,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故阿罗汉称为无学圣人。
佛陀十大弟子皆为「大」阿罗汉,即为阿罗汉中最优秀的十位
《佛说阿弥陀佛经》记载:
「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智慧第一(此经佛对他说
摩诃目犍连——神通第一(目连救母传说
摩诃迦叶——头陀第一(禅宗第一祖师)
摩诃迦旃延——说法第一
摩诃俱絺罗——论义第一
离婆多——坐禅第一
周利槃陀——义持第一
难陀——仪容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
罗侯罗——密行第一
憍梵波提、
宾头卢颇罗堕、
迦留陀夷、
摩诃劫宾那、
薄拘罗、
阿那楼驮,
【如是等诸大弟子】。
」
不过小乘佛法(罗汉、辟支佛)果位还不能圆满,无法度化众生
最後还是得归向大乘佛法,菩萨(菩萨乘)和佛(如来乘)
「自利、利他」和「自觉、觉他、觉行」
净空法师开示:「净土法门」为一乘了义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善同归,不可思议之殊胜。
大德可修「净土法门」,这是末法时期不可思议殊胜的佛法,无量慈悲的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度化众生
❼ 梦幻西游 金身罗汉套装加多少体制
1、+10%气血,50魔法。
2、三/四件套,增加等级/3+5。
3、五件套,增减等级/3+15。
❽ 请问金身罗汉与菩萨的区别
.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乘,是承载或道路的意思,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佛教教义的解释和理解有分歧。 小乘,保持原来的教义,以释迦牟尼为教主,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 大乘,则对原来的教义有所修改和发展,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并已《般若经》《维摩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为主要经典,小乘派认为自己是正统,大乘派则认为自己有创新。 2.(1)佛的含义 佛,佛陀的简称,意思是 觉,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 有三种涵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 觉者。另外,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专用做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2)佛分类 A.释迦牟尼三身佛,法身佛,居中;报身佛,居左;应身佛,居右。 B.三世佛,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 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居左,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居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居右),竖三世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之分。 注:1.佛释迦牟尼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此三者合称“释家三尊” 2.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此三者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3.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3.菩萨 是只达到 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 觉行圆满 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 4.罗汉 全称 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
❾ 净坛使者 金身罗汉 谁大
“净坛使者”不是佛教的果位, 金身罗汉是修行而获得的,也不是封的。这是《西游记》以文艺作品的形式杜撰的内容。
但从《西游记》的情节上分析,显然作者是表明沙僧得到的结果(金身罗汉)要比猪八戒(净坛使者)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