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个人所得税怎么扣
扩展阅读
股票估值高适合买 2025-08-18 22:44:20

个人所得税怎么扣

发布时间: 2021-09-30 07:27:06

A. 个人所得税怎么扣法

企业为职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有两种情况:第一,职工自己承担个人所得税,企业只负有扣缴义务;第二,企业既承担税款,又负有扣缴义务。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企业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扣缴该职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
例1:企业为职工顾某发放9月份工资3600元。税款由顾某自己承担,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顾某应纳税额=(3600-800)×15%-125=295(元)。
月末发放工资时,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工资 3600
贷:现金 3305
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95
缴纳税款分录略(下同)。
第二,企业为个人代负个人所得税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合同或者协议规定,纳税义务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全部或部分由企业负担。这种情况通常是企业的自愿行为。二是因企业未履行扣缴义务,个人所得税由企业赔缴。这种情况是税法对企业未履行扣缴义务的一种“处罚”。企业除了赔缴税款外,还需按规定缴纳一定数量的滞纳金和罚款。
由于个人所得税是对取得应税收入的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其税款本应由个人负担。企业代纳税人负担的税款属于与企业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应记入“营业外支出” 科目。与之相适应,企业代负的个人所得税也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在年终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例2:企业为职工王某发放9月份工资3200元。按协议规定,王某个人所得税由该企业承担。按照国税发[1995]065号文件的规定,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速算扣除数)÷(1-税率)=(3200-800-125)÷(1-15%)=2676.47(元);
应扣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676.47×15%-125=276.47(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276.47
贷:应付工资 276.47
若该企业当年度税前利润总额为120000元,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代负本单位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30000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因素。则: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120000+30000=150000(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150000×33%=49500(元)。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企业支付的工资本应是含税的,企业代负的税款和职工实际取得的收入,是企业本应支付给职工的含税工资。因此,应将为职工代负的个人所得税,记入应付工资账户贷方和相应的科目中,以体现实际发放工资总额的真实性。即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科目,同时借记 “应付工资”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是将本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名正言顺地改由企业负担。这与国家开征个人所得税的意义直接相违背,其结果必将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少了企业所得税。
应为:
1、月末计提员工工资
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企业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时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汇总所有员工承担的)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汇总所有员工承担的)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汇总所有员工承担的)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承担的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企业承担的部分)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承担的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企业承担的部分)

B. 公司的个人所得税怎么扣除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6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内容主要包括: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当属个税起征点,因为这一点对于所有人的执行标准都是一样的,而且简单易懂。

有些人只知道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但是却并不清楚个税到底是怎么扣的,其实并非5000元以上就要扣税。

下面融360理财分析师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工资是如何扣税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举例说明。假设你的月薪是8000元,在北京工作,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如下:

个税改革力度空前 你知道工资是怎么扣税的吗?
这里面我们只用考虑个人缴费比例,不用考虑单位缴费比例。

1、工资要先扣除五险一金

个人需要缴纳的五险一金为8000×(8%+0.2%+2%+12%)+3=1779元,8000-1779=6221元

2、其次要减去个税起征点

再减去个税起征点3500元,还剩6221-3500=2721元,这部分的金额叫作“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其它的钱都不用扣税,这部分钱要扣税。

3、套入个税计算公式

个税改革力度空前 你知道工资是怎么扣税的吗?
应纳税所得额2721元对应的税率为10%,然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最终扣的个税如下:

2721×10%-105=167.1元。

税前工资-五险一金-个税=到手的工资。

案例中最终到手的工资=8000-1779-167.1=6053.9元。

那么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之后,缴纳的个税会减少到多少呢?

1、工资先扣除五险一金

这部分与上述结果不变,五险一金扣除1779元,还剩6221元

2、再减去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

6221-5000=1221元,这是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个税

1221元对应的税率为3%,缴纳的个税为1221×3%=36.63元

个税少缴了167.1-36.63=130.47元,降幅为78%,幅度还是挺大的。

另外,有一点大家被忽略了,这次不仅上调了个税起征点,还下调了部分税级的税率,具体如下:

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所以,如果你的工资为1万元以上,不仅个税起征点上调了,对应的税率也会下调,少缴的个税会更多。

假设你的税前工资是1.2万元,个税改革之前,每个月需要缴纳的个税,611.6元,个税改革之后,每个缴纳的个税只有129.99元,比原先少缴了481.61元,这下就能看到差距了。

最后融360理财分析师还要说两点

1、我们所说的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针对的是扣除五险一金之后的金额,所以实际工资在6000元以上才需要扣税。

2、除了上调个税起征点、降低部分税率之外,还增加了专项扣除项目,比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和房租等,实际节省的个税会更多。

结论就是,这次个税改革的幅度其实要大于大家的预期,对工薪族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减负。

C. 个人所得税怎么扣

对你的问题我举例说明回答你:
第一、现在工资薪金申报个人所得税是执行:累计预扣法,是按照1月份至当前月份累计收入,减去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5000×月数)、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对应税率计算累计应预扣税额,减去以前月份累计已预缴税额。
第二、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三、举例子:
假设某员工1月份工资薪金收入为16000元,2月份工资薪金收入为21000元,如该员工有住房贷款利息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每月定额扣除3000元,该员工每月三险一金为1000元,则1月份和2月份工资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过程如下:
1、1月份工资应预扣预缴税为: (16000-5000-1000-3000)×3%=210元
2、1-2月份累计工资应预缴税为: (16000+21000-5000×2-1000×2-3000×2)×3%=570元
3、扣除1月份工资已预扣预缴税款,2月份工资应预扣预缴的税款为:570-210=360元。
第四、从上你可以看出:两个月合并申报工资,并不会造成多缴或者少缴。

D. 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扣的

在现代社会,交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有一句名言是,世界上只有两件事儿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税收和死亡, 那么在我们中国,上班族的个人所得税是如何扣除的呢?

我们先来说一下,税后工资是等于税前工资减去个人社保扣费,再减去个人公积金再减去个人所得税,而这个个人所得税怎么算呢?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再减去一个速算扣除数 ,有人会问啦,什么是当月应纳税所得额呢?和这个月工资收入有什么关系呢?还有这个速算扣除数又是什么呢?

E. 个税怎么扣

(一个月所有得到的钱 X元(包括:普通工资;奖金等等所有;公司提供住宿如果是先补钱再扣除的话,这些也要加进去) - 社保 - 起征点)* 税率(要根据前面得到的数字X元去查)- 扣除数(与税率对应的)
具体你的情况可以简单的算下:((2500-20)-2000)*5%-0
(你的普通工资为2500;迟到扣20元,应该要先扣除不算工资内;水电扣30元,交税前不能扣;住宿扣50元,交税前也不能扣。至于 奖金,社保 等你没有提到要按上面的算。)
实发工资=2500-20-(((2500-20)-2000)*5%-0)-30-50。

起征点2000的税率表 前几个级数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F. 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工资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应纳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一、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二、适用税率:

三、专项附加扣除如下,明细查看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6、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6)个人所得税怎么扣扩展阅读:

个人所得税减免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相关的文件法规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政策主要有: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2)乡、镇以上(含乡、镇)人民政府或经县以上(含县) 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有机构、有章程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或类似组织,奖励见义勇为者的奖金或者奖品,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免征个人所得税。

(3)个人持有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4)国务院《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利息所得以及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财税字(1999)267号文件进一步规定,按照国家或省级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个人账户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国税发(1999)180号文件也进一步规定,在中国工商银行开设教育存款专户,并享受利率优惠的存款,其所取得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5)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指国家对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颁发的一项特定律贴,并非泛指国务院批准发放的其他各项补贴、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税的补贴、津贴(目前仅限于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G. 个人所得税怎么扣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到了民生和发展问题,从最早的个税起征点定为800元到现在个税起征点定为5000元,从1级税率5%改为1级税率3%,从个人所得税税率级均等到为中低收入人民减税、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经历了多次优化和完善,切实保障了我国人民生活幸福感、提高了生活水平质量。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2)劳务报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5)经营所得;(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7)财产租赁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9)偶然所得。其中,居民个人取得第(1)项至第(4)项所得,需要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第(1)项至第(4)项所得,需要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所有纳税人取得第(5)项至第(9)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具体扣税标准为:取得第(1)项至第(4)项所得称为综合所得,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取得第(5)项所得称为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取得第(6)项至第(9)项所得称为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的扣除起征点是5000元,未超过5000元不需要缴税。应纳税所得额部分应当以月度收入扣除5000元、扣除三险一金、扣除其他专项附加项后,剩余部分按照3%-45%的税率范围征收个人所得税,基本计算方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工作中一般由公司代为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