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萧邦是什么意思
萧邦即肖邦,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肖邦一词可以代表浪漫主义。
『贰』 萧邦是谁
萧邦就是萧邦
『叁』 萧邦是什么意思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波兰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
创作风格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肆』 萧邦的资料
钢琴诗人——萧邦
1810 年生於波兰华沙近郊小镇泽拉左瓦‧沃拉村,父亲是法国人,从事教师工作,母亲是波兰没落贵族后裔。因此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萧邦是波兰人,但是从身世看来,萧邦其实具有法国血统,而且萧邦一生前二十年是在波兰度过,后二十年则生活在法国,波兰和法国两个国家对於萧邦的性格以及作品风格都具有相当程度影响。萧邦父母一共生了四个孩子,萧邦行二。虽然家境并不富有,但是父母总是想办法给孩子们舒适的生活,因此萧邦的童年非常愉快。萧邦在三、四岁时即经常自行玩弄家里的钢琴,父母见他对音乐如此有兴趣,开始教他一些基本音乐知识。
萧邦六岁时随钢琴师齐尼夫学琴,萧邦进步神速,八岁时公开演奏了一首协奏曲,自此被视为音乐神童,成了华沙上流社会宠儿。
十二岁时萧邦拜华沙音乐院院长艾尔斯纳为师,原本想学作曲,但艾尔斯纳却看出萧邦具有独特天份,因此并未用传统刻板的作曲法限制他的思维,没多久艾尔斯纳便停止对萧邦传授,萧邦以后也就没再正式向其他老师学习过,一切都是靠自己摸索。萧邦日后被乐评家批评在管弦乐写作上有缺失,其实也正反映出他作曲技法训练不足。不过若从另一角度来看,萧邦能够跳出传统作曲法则的束缚,依著自己的天赋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钢琴音乐,却也不能不归功於艾尔斯纳的慧眼。
十五岁时萧邦首次出版作品,并积极从事演奏活动。十七岁时以一首采自莫札特歌剧 " 唐 . 乔凡尼 " 的变奏曲,赢得舒曼传颂至今的乐评:「绅士们,请脱帽……一位天才,……我在萧邦伟大的天分、高尚的目标和他的大师级作品前俯首」。十八岁前往柏林举行了几场演奏会,也弹奏一些自己的作品,获得相当好评。十九岁时首度前往向往已久的维也纳,维也纳音乐界对他颇表欢迎,使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他返回波兰途中,又游历了布拉格、德勒斯登等地,增广不少见闻。二十岁时萧邦再度拜访维也纳,当抵达维也纳没多久便爆发波兰抗俄战争,和他一同到维也纳的朋友都相继回国参战,萧邦希望随友人一起回国为祖国效力,但父母认为他体格太弱恐怕无法适应军旅生活,要他继续留在维也纳。
由於奥国支持俄国,维也纳人民多半不敢再和波兰人接近,萧邦因此失去举办演奏会的机会,也丧失了经济来源。萧邦在维也纳面临生活困境,亲友也都因身陷战争无法提供救济,所以生活相当拮倨。1831 年 7 月萧邦决定离开维也纳,当行经斯图卡特时听到波兰革命失败、华沙沦陷的消息,在悲痛下创作出 " 革命练习曲 "。
九月间抵达巴黎,并认识了麦亚白尔、罗西尼、贝里尼、白辽士及李斯特等作曲家。当萧邦初抵巴黎时,李斯特已是巴黎乐坛上的知名人物,他对萧邦非常友善,也颇为推崇萧邦的演奏和作品,李斯特曾赞扬萧邦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抒情钢琴家,他那轻巧、甜美的手法,以及作品中的独特魅力,都是无与伦此的』。1832 年在巴黎的首次演奏会上立刻获得乐界的注意与好评。更幸运的是萧邦遇到雷齐维王子,他将萧邦引介给巴黎的上流社会,使萧邦一夕成名,不少贵妇们著迷於萧邦风采,都要求跟他学琴,也使得萧邦在经济上无后顾之忧,可以更安心地从事创作。此后十年是萧邦一生中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在巴黎的最初几年,萧邦多半写作一些如夜曲、圆舞曲及马祖卡舞曲等具有沙龙性质的音乐,相当受到人们喜爱,可是当萧邦的名望日盛一日时,他也渐渐失去举行公开演奏会的兴趣。1835 年后,萧邦只有在 1841 年、1842 年、1848 年举办过演奏会,大多数时候他只喜欢在社交场合为朋友们弹奏。
萧邦终身未娶,不过气质出众、才华洋溢的萧邦,当然经历过许多次浪漫的爱情。从初恋情人蕾波狄娜到康斯坦彩、玛莉亚‧沃金斯卡 ... 等,但都不持久,直到 1836 年女作家乔治桑的出现。乔治桑与萧邦是经由李斯特介绍认识,乔治桑大萧邦六岁,离过婚有两个小孩,喜欢做男性打扮,因此萧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可是另一方面,乔治桑拥有锐利的头脑与坚强的个性,这些特质和阴柔的萧邦完全相反,所以也吸引著萧邦,尤其是那一年萧邦染上了肺病,虚弱的身体正好需要像乔治桑这样健康而又具有母性光辉的女性来照顾,不久两人便坠入情网,进而同居。
萧邦与乔治桑共同生活了九年,在乔治桑的照料下,萧邦一面可以安心养病,一面又可专心作曲,许多杰作都在这个时期完成。1846 年萧邦与乔治桑感情出现裂痕,到了 11 月中,争吵达到顶点,情缘已尽,两人分手。此后萧邦的健康情况日益衰败,也几乎不曾再写出任何作品。1848 年 2 月萧邦举行了他在巴黎的最后一场演奏会,从演奏会后萧邦疲惫的神情,显示出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已非常差,可是之后萧邦仍然抱病访问英国,在伦敦颇受英国上流社会欢迎,并在维多利亚女王御前演奏。然而伦敦潮湿多雾的气候,对他的健康造成了更不良的影响,咳嗽日益转剧,有时连呼吸都感到困难,11 月他又回到巴黎,几乎已病入膏肓,隔年 10 月 17 日终於溘然长逝,享年三十九岁。
——————————————————————
年代 年龄 生平大事
1810 三月一日诞生於波兰。
1817 7 作G小调波兰舞曲;被誉为莫札特的继承人。1818 8 二月十四日举行第一场演奏会。
1824 14 入华沙中学并拜华沙音乐学院院长艾尔斯纳为师。
1825 15 C小调第一轮旋曲。
1826 16 入华沙音乐学院。
1827 17 作莫札特歌剧唐 . 乔凡尼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
1828 18 与作曲钢琴师休姆相识。拜访柏林。1829 19 威尼斯的狂欢。七月抵达维也纳。
1830 20 F小调钢琴协奏曲。十一月离开华沙。
1832 22 於巴黎惊闻华沙沦陷,作革命练习曲。1833 23 与李斯特於四月合开一场演奏会。
1834 24 出版波兰曲调幻想曲,科罗维克舞曲,圆舞曲第十八乐章。完成七首钢琴曲,蝴蝶练习曲,B小调练习曲。
1835 25 和玛莉亚小姐相恋。
1836 26 与玛莉亚小姐前往马林巴度假。降A调练习曲。
1837 27 完成丧礼进行曲。
1838 28 与乔治桑前往西班牙马约卡岛养病,同年返法国。
1839 29 返巴黎。完成G大调夜曲第二号第三十七乐章,升E大调即兴曲,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41 31 C小调高音前奏曲四十五乐章,F小调幻想曲,F小调高音波兰舞曲,第三叙事曲。
1842 32 降A大调波兰舞曲五十三乐章,F小调第四叙事曲,E大调第四协奏曲。
1844 34 第三首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46 36 波兰幻想舞曲,船夫歌,大提琴奏鸣曲。1847 37 与乔治桑决烈。
1849 39 10 月 17 日病逝於巴黎。
『伍』 萧邦的意思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是个名波兰出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和萧邦只是不同翻译。
希望有帮助.
『陆』 萧邦是什么意思啊!!
Xiaobang: 晓邦
cheng xiaobang hotel: 成都萧邦国际酒店公寓
SHANGHAI XIAOBANG HOUSEHOLD PRODUCTS CO.,LTD: 上海晓邦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萧邦是波兰音乐家
『柒』 萧邦是谁
Chopin,Frederic Francois(原Fryderyk Franciszek) 肖邦,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1810--1849) 作曲家。父为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为波兰人。肖邦出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师从阿达尔贝·瑞夫尼。七岁时创作第一首波洛奈兹舞曲(g小调),八岁时登台公演。其父为法浯教师,在华沙担任多种职务,他坚持肖邦除受音乐教育外必须同时受普通教育。十岁时,歌唱家卡塔拉尼为肖邦的演奏所感动,赠送给他一只怀表。十五岁时肖邦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赠他钻戒一枚。十六岁入华沙音乐学院,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线条和胡梅尔的风格,都正在对他产生影响。1829年他创作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通常称为第二协奏曲,虽然实际上它在作为第一协奏曲出版的e小调之前写成)。同年在维也纳举行两场音乐会,访问了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回国后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爱情。但翌年在华沙演奏了他的两首协奏曲后,就离开了被俄国古领的波兰,于1831年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他与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利尼结识,1837年开始与女作家乔治·桑交往。当时刚刚废除了他与马利亚·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约。1838至1839年冬与乔冶·桑同居在玛略尔卡岛上,但恶劣的气候及筒陋的生活条件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后他的结核病不断恶化。1840至1847年仍和乔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诺安的别墅中。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于焕发他的才华。许多最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都是在他们结合的时期写成的。他们的关系破裂(乔治·桑的两个孩子挑起了争吵)后,肖邦的灵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继续教课并举行私人音乐会。1848年,虽然病情严重,他仍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他的学生简·斯特林把肖邦带到她姐夫托菲肯勋爵的乡村别墅内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在伦敦,他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精疲力竭。翌年死于巴黎。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他从菲尔德和胡默尔的作品中学到一些东西,对巴赫作品的学习也使他获益匪浅,但当时的主要作曲家对他几乎没有影响。他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富于个性的键盘写作艺术,其优点为钢琴音色纤细,应用旋律装饰来丰富和声织体。他精通言近指远的喻意手法,他所开拓的和声境界远远超过当时的传统界限。其它影响有的来自波兰民间音乐,在《玛祖卡舞曲》中特别明显;往往要求高度辉煌技巧的旋律风格则源自意大利歌剧。但肖邦谨慎地指出,他的玛祖卡“不是供跳舞”用的,事实上它们也是他的最有个性的作品,犹如私人的记事录,记下了一生事业中听作的和声和节奏试验,所探索的最为精致和变化多端的钢琴音色,也记下了他的全部情绪变化。最早一首《玛祖卡舞曲》是在1830年离开故乡之前写的;最后一首(f小调)感情强烈的吉光片羽,是他一生所写的最后一曲。肖邦使钢琴上的《玛祖卡舞曲》成为他所独有的形式;他所作的叙事曲(共四首,受密茨凯维奇的诗歌的概括的启发而写)和键盘谐谑曲也是如此,他使谐谑曲具有与贝多芬谐谑曲大异其趣的尖刻嘲讽的性质。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每首用一个不同的调,是肖邦对巴赫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肖邦认识到他的天才的用武之地主要在于比例完美的钢琴小曲,他在这类作品中注入了丰富而又强烈的诗意,但在奏鸣曲中也表明他有驾驭大型作品,不致使材料松散的能力。迂腐的学究也许会有争议,说它们不是“严格的”奏鸣曲(虽然每部奏鸣曲都遵守由几个乐章构成的传统形式),但是人们不会希望这些奏鸣曲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因为它们的结构别有一种使人感到惬意的逻辑性。他的协奏曲(往往被人们低估)也是如此,某些评论者认为他的配器不甚高明,其实远非如此。他的配器手法总是灵活而敏感的。有时甚至富于积极的独创性(如大管的应用)。他的演奏在细腻及紧张度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把他的同时代人感到谱上难以理解的经过句弹奏得出神入化。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
(1)钢琴与乐队曲:协奏曲两部;《流畅的行板和波洛奈兹舞曲》;《波兰歌曲幻想曲》;《科拉克维亚克回旋曲》;《把手伸给我》主题变奏曲。
(2)钢琴独奏曲:叙事曲四首;苏格兰舞曲三首;练习曲二十七首;即兴曲三首;玛祖卡舞曲五十一首;夜曲十九首;波洛奈兹舞曲十二首;前奏曲二十五首;谐谑曲四首;奏鸣曲三首;圆舞曲十七首;船歌;摇篮曲;f调幻想曲;幻想即兴曲。
(3)室内乐曲:钢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引子和波洛奈兹舞曲》。
(4)歌曲:波兰歌曲十七首。
【摘自《外国音乐辞典》】
肖邦 Chopin,Frederic(1810.3.1~1849.10.17) 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其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且多为小型乐曲,但卓越的想象力及精湛的技巧使他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诗人之一。他的音乐灵感源于自己和波兰的悲剧性的经历,旋律独具个性,表达了内心深处不仅仅是伤感的感情。其作品虽有浪漫主义的本质,但有古典的纯真和分寸,丝毫没有浪漫主义的表现癖好。生性体弱敏感,幽默而又善于模仿、讽刺。其父系法裔法语教师。全家都酷爱艺术,在襁褓中便对母亲和姐姐的钢琴声有奇特反应,并深受民间音乐熏陶,6岁时即能在琴上弹奏听到的曲调,7岁起随音乐家瑞夫尼学琴五年。8岁首次在慈善音乐会公演,次年敢于在著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卡塔拉尼前演奏,3年后又为出席波兰议会开幕式的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即兴演奏。作为“天才儿童”,他不但会弹琴,还会作曲,7岁时作《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并公开出版,康斯坦丁大公将其一首进行曲用于阅兵式上。随后又作了一些波洛涅兹、马祖卡、变奏曲、苏格兰舞曲、回旋曲等。曾师事作曲家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数年,16岁入其领导的当时新建的华沙音乐学院。1829年为扩展音乐视野首赴维也纳,应当地出版商、钢琴制造商和贵族之请于8月间公演两场,获很大成功。1830年3月在华沙作成年后的正式首演,弹奏所作《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当年11月再离波兰,车行至华沙郊外埃尔斯纳令停车,让精选的一个合唱团演唱了他为爱情专作的一首告别合唱曲为他送行,似已预示波兰将永远不能再见其游子归来。到达维也纳后,种种情况令人失望,时又值波兰发生起义,奋起抵抗俄国侵略军,他为之十分激动不安,但家人不愿他回波参战,于是决定去巴黎寻求更理想的环境。在等待护照签证期间作了《b小调谐谑曲》、《革命练习曲》等一些富于激情的乐曲,同时还为一些爱国诗词谱曲。后行至德国斯图加特,听到华沙被俄军攻陷的消息,悲痛欲绝,几至不能自拔。1831年9月抵巴黎,为该地极端的“豪华与肮脏、美德与罪恶”而感叹不已。通过一位维也纳朋友的介绍结识了那里的波兰流亡者及著名作曲家罗西尼、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等人。与此同时,在德国的舒曼极度推崇他,称他为新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但他过分纤细的演奏未能在大音乐会中获得所有人的赞赏,只是在沙龙里很受欢迎。这个时期作品有两集《练习曲》、《e小调叙事曲》、《幻想即兴曲》和一些受强烈民族感情激发而作的马祖卡与波洛涅兹舞曲等。1836年结识放荡不羁的女作家乔治·桑,并于1838年秋私奔至马略卡岛,开始了他们十年的同居生活,至1848年终因意见不和而分手。这段时间里写了《24首前奏曲》、戏剧性的《升c小调谐谑曲》、悲壮的《c小调波洛涅兹舞曲》、《f小调幻想曲》、《船歌》、《波洛涅兹幻想曲》、《f小调叙事曲》及《b小调奏鸣曲》等。与桑决裂后精神沮丧,再加上巴黎革命烈火又起,在此情况下接受了其苏格兰女学生斯特林之邀首途访英及苏格兰,由于体弱多病,思乡心切,在英期间全无创作,仅为波兰难民演奏一次。1848年11月返回巴黎后,病情恶化,临终前唯求销毁其未完成手稿,以及在葬礼中咏唱莫扎特的《安魂曲》。死后一周年,当其墓地纪念碑揭幕时,人们在他坟上洒了一盒祖国波兰的泥土。
『捌』 肖邦简介
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有《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等。
一生与音乐为伴肖邦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从小就非常喜欢波兰音乐,1816年开始学习钢琴,7岁时创作第一首作品波洛奈兹舞曲(g小调),8岁的时候开始登台演出。1820年开始作曲,也是在这一年,歌唱家卡塔拉尼曾为肖邦的演奏所感动,赠送给他一只怀表。15岁时肖邦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赠他钻戒一枚。
岁入华沙音乐学院,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盐。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线条和胡梅尔的风格,都正在对他产生影响。1828年起先后赴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举行演奏会。1829年他创作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通常称为第二协奏曲,虽然实际上它在作为第一协奏曲出版的e小调之前写成)。同年在维也纳举行两场音乐会,访问了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回国后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爱情。
肖邦于1830年离开波兰,并于1831年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他与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利尼结识,1837年开始与女作家乔治?桑交往。当时刚刚废除了他与马利亚?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约。1838至1839年冬与乔冶?桑同居在玛略尔卡岛上,但恶劣的气候及简陋的生活条件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后他的结核病不断恶化。
肖邦在1840至1847年仍和乔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的别墅中,在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悉心的照顾下,焕发出了他的音乐才华。在此期间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等。但在不久后,他们的关系破裂,肖邦的灵感和健康也曰益衰退。
主要作品和风格肖邦的主要作品有:(1)钢琴与乐队曲:协奏曲2部、《流畅的行板和波洛奈兹舞曲》、《波兰歌曲幻想曲》、《科拉克维亚克回旋曲》、《把手伸给我》主题变奏曲;(2)钢琴独奏曲:叙事曲4首、苏格兰舞曲3首、练习曲27首、即兴曲3首、玛祖卡舞曲51首、夜曲19首、波洛奈兹舞曲12首、前奏曲25首、谐谑曲4首、奏鸣曲3首、圆舞曲17首、船歌、摇篮曲、f调幻想曲、幻想即兴曲;(3)室内乐曲:钢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引子和波洛奈兹舞曲》。歌曲的主要代表是:波兰歌曲17首。
肖邦把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音乐,在他的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钢琴曲。他的钢琴作品,把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这种创作风格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特点是钢琴音色纤细,应用旋律装饰来丰富和声织体。他精通言近指远的喻意手法,他所开拓的和声境界远远超过当时的传统界限。
肖邦还以波兰民族音乐体裁作为重要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既严谨洗练、又大大发展和扩充了传统的曲式规则;旋律起伏跌宕、深挚动人;和声丰富、清晰。肖邦以他卓越的想象力及精湛的技巧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诗人之一,他的音乐灵感不仅源之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来自于波兰的悲剧性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