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房地产泡沫是怎么回事
1,广场协议。简单说就是美国通过对当时的主要贸易伙伴日本,德国的货币贬值而进行的全球经济再平衡。1985年9月之后,日元进入了快速升值轨道,汇率从美日240前后到1987年,美日汇率迅速升值到了120左右。
2,日银的货币政策。迅速的货币升值必然带来出口企业的困难,日本银行当时的副总裁是三重野康,这个人和中国挺有渊源的,他父亲曾当过满洲时代的鞍山市长,他本人也是在中国长大的,对中国怀有故乡一样的感情。广场协议后,大量美元套利资金进入日本,日本银行最初采取了收缩措施来抑制快速的货币供给水平,但是遇到了美国和日本财政部(当时叫大藏省)的强烈反对,不得已向市场中提供了大量货币。所谓的广场协议同时还约定日本扩大国内市场来平衡美国的出口,因此日本财务省也扩大了财政预算规模,这是日本楼市泡沫形成的外部环境。
3,日元升值抑制了日用消费品领域内的通货膨胀上升。如此快速的日元升值,导致了日本进口价格水平整体下降,在86年甚至出现了通缩的趋势。
4,以上诸种条件的合力迅速推高了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直到1989年,上记的三重野康继任第26代日本银行总裁后,采取了迅速的金融紧缩政策,日本股市泡沫和土地泡沫相继破裂。
Ⅱ 日本房地产泡沫怎么产生的
形成:1. 从1970年代时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於是开始倾向於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2.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加速上扬由於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Ⅲ 日本过去房地产泡沫对日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新闻媒体对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总是会以“失落的20年”这样消极的字眼去进行描述,虽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确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一连串的家庭财政危机,导致无数炒房的大众损失惨重,甚至不少银行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破产的厄运。。。
我们国内的媒体,每当涉及邻国日本的这段历史,总是会习惯性地用悲观的论调去陈述,觉得日本这样的选择似乎不太值得。经济的发展陷入低迷,大众消费欲望降低,不婚族、佛性青年这样的新名词相继出现,给这个看似传统又执着的日本社会添上了许多的变数。
总结
浮云君觉得日本社会房产泡沫的破裂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非常浅薄的,其益处远远大于消极影响。从日本十八年获得十八个诺贝尔奖就能窥探一般。
而大众所诟病的“低欲望社会”、“佛性年轻”不过是各国发展都普遍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而已。
Ⅳ 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
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为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美元贬值(大量增发美元)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银行的积蓄进行投机。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个人纷纷破产,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
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4)日本房地产泡沫扩展阅读
原因
1、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3、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
Ⅳ 日本是如何应对房地产泡沫经济的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过程,给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日本房产尤其是首府东京的房产在泡沫产生和恢复的过程中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
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首都圈在建设过程中,在一开始就提前预判,以产业分散布局和便捷的交通等方式有效防止了房价集中上涨。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因综合原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房地产泡沫,但在政府及时有效的控制下,房价非正常飙升得到了抑制。
分散城市功能,避免人口过分集中
分散城市功能,避免大量人口向某一或某些核心、次核心城市聚集,从而控制房价集中上涨。在东京都市内,由于新宿、池袋等次中心地区的建设,东京都原有核心城区的人口和住房压力得到分散,避免了房价集中上涨。而在东京城市圈内,政府对横滨、川崎、八王子等15个卫星城进行了不同的城市功能规划,各个卫星城因具备一定独立的产业和经济基础而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当地民众可以就近择业和定居,并不会特别向往核心或次核心城市,有效缓解因人口集聚而产生的房价地价压力。
交通便捷,为购房者提供更多选择
便捷的交通分散了人们的居住地,从而间接对特定地区房价产生抑制作用。目前,东京都市圈内拥有近万公里的轨道交通,其中郊区铁路2000多公里。与此同时,在各条铁路沿线站点,大量的停车场建设保证了人们出行的便利。现在,东京平均轨道交通网密度达到约每平方公里300米,在东京都内的23区更达到每平方公里1010米。便捷的交通让民众对居住地的选择不再单一,大量工薪族在交通保障下有积极性购买远郊有升值潜力的廉价房,间接对核心、次核心城市房价起到抑制作用。
面对泡沫,政府及时有效地管控
在面对房地产泡沫时,政府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尤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房价在日元大幅度升值和政府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大幅上涨。短短几年内,东京地价市值上涨至相当于整个美国的地价,房地产泡沫到了一触即破的危险境地。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大藏省(该省主管财政、金融和税收,至2000年取消)于1990年3月27日发布“金融机构不动产融资总量限制”的通知,开始对房地产融资进行限制。这一被称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引火擎”的管制措施对抑制房价上涨产生了显著效果。自此以后,日本各大银行开始大幅度减少发放有关房地产的贷款规模,提高贷款利率,并开始征收地价税。1991年以后,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地价开始明显下降,目前日本的住宅价格还不到泡沫时期的一半。
Ⅵ 日本1991年房地产泡沫是什么原因
您好,1985年日本经济空前繁荣,“买下美国”“日本可以说不”盛行。在低利率、流动性过剩、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入等刺激下,1986-1990年日本房地产催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泡沫,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随后在加息、管制房地产贷款和土地交易、资本流出等压力下,房地产大泡沫轰然倒塌,随后房价步入漫长下跌之旅,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Ⅶ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怎么一回事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
1985 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
为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美元贬值(大量增发美元)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银行的积蓄进行投机。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
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个人纷纷破产,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
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 “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Ⅷ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怎么产生的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後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後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8)日本房地产泡沫扩展阅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政策失误是造成泡沫变大的重要原因。1985年东京的土地价格开始飙升。1986年波及到大阪等大城市。1987年以后才波及到日本全国各地。
如果日本政府在1987年左右能够采取果断措施,泡沫就不会变大,其危害也会很小。1985年9月22日,著名的《广场协议》发生,日元开始迅速升值,汇率从1美元∶240日元升值到1美元∶120日元左右只用了两年时间。
广场协议在日本的经济史上具有转折意义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美国用广场协议打败了日本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